总结归纳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对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影响。 结果 1730例开腹手术患者中共有64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有无手术参观人员、切口分类、糖尿病、有无引流等。 结论 加强监测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 R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c)-0180-03
Risk factor and countermeasure of abdominal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CHEN Xing-xiu
Operating Room,Central Hospital of Jiangm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Jiangmen 52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 of abdominal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Methods 1730 patients received laparotomy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the incision infection facto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risk factor of abdominal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were summarized.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relevant factor on the patients′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Results Among the 1730 patients,incision infection occurred in 64 patients,with the infection rate of 3.70%.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abdominal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included surgical time,with or without surgery visitors,incision classification,diabetes,with or without drainage and so on.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monitoring of relevant risk factors of incision infec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reducing the abdominal surgical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Key words] Abdominal surgery;Incision infection;Risk factor;Countermeasure
对于腹部外科手术而言,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胆道、肠道受到污染的机会多,所以切口感染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极为常见,并且在医院外科感染中占有一定比例。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害性极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较轻的切口感染可导致患者的切口愈合延迟,甚至出现切口崩裂,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较重的切口感染有时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给患者带来很多并发症。②发生切口感染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及治疗费用增加,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腹部外科手术的切口感染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因此,手术中要注意采取消毒措施,术后要加强感染的检测,同时要加强预防,这些措施对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具有重要意义[2-6]。本研究选取在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对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730例开腹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06例,女性824例;年龄为10~79岁,平均(44.75±3.62)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原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的切口进行检查,并对可疑患者的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或涂片等临床检验检查,筛选出切口感染患者。
1.2 方法
1.2.1 患者感染检测 医护人员给予受感染患者临床常规护理,于清晨6点取术后感染患者空腹血液作为检测样本。采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标本放入无菌的EDTA管中,在4℃、3000 r/min条件下离心20 min收集血浆,储存在-80℃冰箱中等待检测。采用试剂盒法进行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生化指标检测。正常人群血清PCT浓度标准:<0.1 ng/L。对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或涂片临床检验[4-5]。结合上述诊断结果确诊感染患者例数。
1.2.2 临床资料调查 通过填写表格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共8个项目,包括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有无手术参观人员、切口分类、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有无引流等。按照项目统计切口感染例数,并计算感染率,最后总结归纳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7]。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进而筛选出引起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切口感染诊断情况分析
在173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64例出现切口感染。对其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或涂片临床检验后,确诊切口感染患者64例,其中40例通过切口分泌物细菌学检验确诊,24例通过切口分泌物涂片检验确诊,切口感染率为3.70%。
2.2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按照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有无手术参观人员、切口分类、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有无引流等8个因素对64例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3 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手术时间长短、有无参观人员、切口分类情况、患者糖尿病情况、有无引流等5项是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表2)。
表2 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由手术切口造成的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源性感染,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和尿道感染。切口感染在腹部外科手术中极为常见,往往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医患关系也造成一定影响[7]。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受到胆道、肠道污染的机会较多。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由多因素引起,例如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操作因素等[8]。
本研究中,手术时间<2 h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2.11%,≥2 h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5.61%。手术进行的时间越长,患者切口暴露的时间愈长,同时对患者的创伤也愈大,进而降低了机体的抵抗能力,导致切口被细菌感染[9],形成内源性感染,因此必须强化对外科手术医生熟练程度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医生与护士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尽可能地减少手术时间,通过对手术环境的消毒灭菌等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10]。Ⅰ类切口的感染率为1.18%,Ⅱ、Ⅲ类切口的感染率为5.68%,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Ⅰ类切口的感染与手术区或者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空气污染、植入异物等有关,因此手术时要保护好腹部切口,术前严格执行消毒措施;而Ⅱ、Ⅲ类切口多为胃肠道手术切口,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胃肠道内容物或者腹腔内的溶液易渗出,从而对切口造成污染,感染伤口,因此手术时必须严格保护好切口,做好消化道、腹腔以及切口的相对隔离,以避免感染,若择期手术应做好肠道准备[11]。糖尿病患者的切口感染率高达11.95%,非糖尿病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为2.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类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较高的血糖浓度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成,易引起组织水肿,从而导致切口感染以及延迟愈合时间。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在整个围术期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强化降血糖治疗,以避免由于高血糖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影响伤口的愈合。
如何有效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一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结果显示,引起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手术时间、有无手术参观人员、切口分类、糖尿病、有无引流等5项,因此应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制订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对策,为降低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提供理论依据[12-13],具体措施如下。
3.1 术前预防措施
①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手术室进行通风、灭菌、消毒,保证手术室环境清洁,保证手术室环境温度适宜,达到手术要求。②对手术器械、纱布、一次性手术用品等进行全面灭菌,保证无菌。③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对有毛发的手术部位进行去毛、消毒处理。④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若免疫力低下,抵抗能力较弱,可于手术前、中、后期给予一定的抗菌药物,以增加抵抗力;同时对患者身体进行调养护理以利于手术的开展,降低术中感染发生率。⑤手术之前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年龄、手术类型和时间等基本信息以及体温下降的可能性,并制订相应的措施维持体温[14-16]。
3.2 术中预防措施
①医护人员应对双手进行消毒,保证双手无菌,手术用品勿与其他物品相接触。②医生应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污染。③保证所切开的皮肤切口边缘整齐,在分离各层组织时切不可强制牵拉,避免患者切口过大,影响愈合。④在手术过程中,被腹膜渗出物污染的手术器械、纱布及一次性用品应立刻更换。⑤引流时应双腔负压行主动引流,避免逆行感染。⑥通过熟练的手术操作以及手术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越长造成感染的风险越大。⑦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包括参观人数),以降低感染风险[17-19]。
3.3 术后预防措施
①根据手术部位、创伤程度及切口部位选择抗菌药物。②加强对手术切口的护理,注意定期消毒,对切口及时消毒以抑制细菌总数,避免感染;若患者切口安装引流管,应定期对引流管及处置器械消毒以保持无菌。③注意饮食调控,制订合理的饮食安排,在为患者增加营养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抵抗力,以预防感染。④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嘱咐患者注意保护切口,切勿剧烈运动,休息与运动要适宜,在日常的清洁过程中要避开切口,保持切口干燥。
综上所述,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糖尿病等是导致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应针对不同情况制订合理的预防感染措施。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手术消毒措施,尽可能地缩短手术时间,并服用一定的抗菌药物,以便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沛林.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大家健康,2013,7(8):103.
[2] 陈芳.普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31.
[3] 凌勇.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163-164.
[4] 王益永.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2014,8(12):88.
[5] 魏燕红,张利军.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444.
[6] 孙大军.腹部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542-543.
[7] 郭庆.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1):99-100.
[8] 方东萍,吴群英,申屠琴芬.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4,24(6):1494-1496.
[9] 马红丽.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10-1312.
[10] 郭志成,叶竹梅,黄樟生,等.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61-762.
[11] 李红,黄小民,韩燕茹.116例住院患者Ⅰ类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41-1243.
[12] 曾智.103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30):11,13.
[13] 陈艳军,李晓勇.肝胆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3):194-196.
[14] 谢张黄,叶启乐.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0):70-72,75.
[15] 陈千益,欧敬民.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227-1229.
[16] 靳小燕.产科腹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11-1612.
[17] 黄利红,钱芳,钟祖爱,等.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9):2283-2284,2287.
[18] 牛鸿亮.普外科消化道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120-121.
[19] 项晓皑.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103-104.
(收稿日期:2015-01-28 本文编辑:祁海文)
相关热词搜索: 切口 腹部 对策 外科手术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