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区关于“六稳”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区委:
为贯彻落实 5 月 14 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推进“六稳”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对工作开展进行了再梳理再谋划,切实将“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区实现 GDP145.8亿元,同比下降 2.7%,降幅小于全省 3.8 和全市 1.7 个百分点。1-2月份,财政收入 11.15 亿元,同比下降 7.4%。1-4 月份,财政收入 20.96亿元,同比下降 4.9%,降幅进一步缩小,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1、服务业情况。1-3 月份,全区在统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7 亿元,同比增长 13.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 29.5 亿元,同比增长 41.3%,占全区在统服务业企业比重 24.6%,直接拉动服务业增长 8.1 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1-4 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 45.2 亿元,同比下降 3.3%。
3、限上商贸单位零售额情况。1-4 月份,全区限额以上商贸单位上报零售额 40 亿元,同比下降 9%。
4、居民收入情况。一季度,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32 元,同比增长 1.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936 元,同比增长 0.8%。
从总体上看,全区经济形势在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的拉动下,略好于全市。尤其是 4 月份以来,部分指标增速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提高 14.7 个百分点。复产复工逐步达到正常水平,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就业方面
1.开展线上就业创业。将 58 家企业 400 多个岗位等信息通过微信群、QQ 群、网站等形式公布,并通过钉钉、“中国职业培训在线”等方式开展线上培训,协同 58 同城招聘网打造线上线下精新用工服务。开展岗前培训 9 个班次,共培训新员工 320 人。实现新增实名制就业 2951 人。
2.兑付有关就业政策。发放失业保险费返还金 806.80 万元。发放新增 462 个就业岗位一次性补贴 46.2 万元。发放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 73.68 万元。发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12.18 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575 万元。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 290 万元。
3.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通过战略合作、交叉持股等形式,推动传统商贸企业与大型线上平台企业融合发展;加快实体零售业转型升级,加速线上大型商贸企业线下布点;通过网红直播等互联网模式积极推动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结构、提质增效。
(二)稳金融方面
1.梳理企业融资需求。区地方金融局在配合市地方金融局做好企
业融资需求问卷调查工作的同时,开展我区网上融资需求问卷调查。共摸底调查企业 112 户,累计资金需求约 2-5 亿元。29 家企业通过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绿色通道申请,融资需求金额约 3936 万元。疫情防控期间为 2000 余户市场主体拨付各类奖补资金近 2 亿元。全力推动中小企业信用贷试点改革在我区落实,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为便利的金融支持。
2.做好银企对接服务。区地方金融局及时将省重点企业名单中区属企业和摸底有融资需求企业名单对接给徽商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区允诚融资担保公司,落实政银担、税融通、续贷过桥、中小企业信用贷等金融政策,进一步降低续贷过桥费率水平,为新申请担保贷款和续贷过桥的企业开辟绿色融资通道。截至目前,徽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银行已为 92 家企业提供融资贷款服务,涉及资金约1.67 亿元。新增政银担、续贷过桥、税融通、信用贷业务约 2.4 亿元,新增中小企业信用贷 2690 万元。允诚担保公司在保业务 200 笔,在保总额 87765 万元。
(三)稳外资、稳 外贸方面
一季度,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14560.67 万美元,同比下降14.85%。其中完成进口额 9085.46 万美元,同比下降 33.22%;完成出口额 5475.21 万美元,同比增长 56.66%。完成外商直接投资额 6825万美元,同比增长 217.4%。
1.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推动我区优势产业产品出口,支持奇瑞、海螺等优势企业参与国际合作。
2.组织各类企业参加会展。组织近 50 家进出口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及广交会。
3.引进外商投资企业收购盘活闲置商业。外资企业红星美凯龙全资收购凯德广场,打造家居博览中心,预计总投资达 6 亿元。
(四)稳投资方面
1.重大项目统筹推进。省大新专项目 59 个,总投资 670.24 亿元,今年计划投资 51.6 亿元,其中,续建项目 10 个(xx 区道路、黑臭水体、立面改造、邻里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东方医院一期地块商业项目、皖南急救医学中心、名铸置业广场、大小官山南侧商业项目、安奇驾校商业项目、京莎广场、芜湖古城改造一期项目、门急诊住院综合楼项目、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艺术博览中心),总投资 115.26 亿元,计划投资 32 亿元,目前均已全面复工;新开工项目 10 个,总投资100.98 亿元,计划投资 19.6 亿元;其中,芜湖古城二期项目等 5 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芜湖古城三处重点建筑群建设等 5 个项目计划 7 月份开工建设。
2.招商引资持续发力。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 25 个,其中互联网类企业 21 家。亿元以上项目 4 个(灵活用工共享产业园项目、荆山文旅城项目、斑马二手车项目、广州三盟科技)。在谈招商项目 54 个,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3 个(供应链产业集聚区项目、软件信息产业园、老船厂·智慧港项目)。全区首位产业累计形成招商引资企业 500余家,1-4 月营业收入达 40 亿元,实现纳税近 2 亿元,对我区经济增长支撑作用逐渐增强。
3.加快产业园区发展。滚动推进产业平台建设,完善“一院多园”产业布局。人力资本产业园累计入园企业 122 家,实现纳税 2 亿元。雨耕山省级金融产业集聚区新引进类金融企业 50 余家,累计入驻企业 300 余家,完成纳税 4.2 亿元。高效物流产业园挂牌,完成平台交易额约 20 亿元,在谈拟入驻企业 10 余家,涵盖网络货运平台、供应链平台、物流金融等行业生态。新零售产业园挂牌,现已签约入驻途虎养车、易久批、车惠车网络科技、保腾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完成平台交易额 100 亿元,营业收入近 6 亿元,拟吸引入驻 20 余家企业。灵活用工共享产业园建筑面积约 1 万平米,园区拟围绕“互联网+灵活就业”平台招大引强,预计全年将实现线上交易额超 80 亿元。软件信息产业园拟投资约 50 亿元,建筑面积 113575 平方米,建成后重点引进和培育互联网+技术创新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
4.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报送第一批中央投资项目 4 个、新增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8 个,总投资 18.11 亿元,拟争取投资 8.08 亿元。
5.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智能审批系统办理等新方法新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简短各类业务办理时间,实现企业开办“一次办好”,审批流程最简化、办事群众“零见面”,设立登记“自主办”,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稳预期方面
1.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合理安排政府性投资项目,今年政府投资项目 141 个,计划投资 257578 万元。其中续建项目 31 个,计划
投资 76435 万元;新建项目 98 个,计划投资 181143 万元;前期项目12 个,计划投资 21658 万元。2020 年发行乡村振兴项目专项债券 1.30亿元,重点民生保障工程项目专项债券 6.71 亿元,发行额度居全市各区最高。
2.落实应对疫情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受理国有经营用房房租减免申请 29 笔,减免金额 122.79 万元。331 户中小微企业享受水费补助,补贴金额 35.54 万元。对符合财政扶持政策兑现条件的企业即时兑现,已拨付各类企业涉企资金 23797 万元,涉及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 43户。
3.统筹做好“三保”工作。成立区财政局“三保”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加大招财引税力度、盘活存量资金、处置闲置国有资产,压减一般性支出等,增强“三保”保障能力。今年“三保”预算 16.10 亿元,其中:保工资 9.38 亿元,保运转 0.61 亿元,保民生 6.11 亿元。从总体上看,“三保”支出能够足额保障。
三、存在问题 当前,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创新创业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实名新增就业同比减少 1158 人,部分指标上报数仍为负增长,尤其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民间投资占比、两个“收入”增速均在全市排名较后。
下一步,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暨推进“六稳”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力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相关热词搜索: 情况汇报 工作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