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时间:2025-08-02 15:54:29 浏览次数:

摘要: 中国体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研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结合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通过对中国体育产业特点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对策。

Abstract: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has a good developing potential,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has both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existing in the sports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The paper presents the future strategies for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n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体育产业;现状;发展策略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present situation;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320-02

0引言

中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符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因此,研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体育产业,首先应弄清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并制定适宜的产业规划。本文分析了中国体育产业现存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发展好体育产业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然起到积极作用。

1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为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运行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国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全社会的消费投资热点。总体而言,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各种体育产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著。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国体育产业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产业形成、规模扩大、全面发展、市场成熟和市场领域扩大等5个发展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体育产业的第二次发展高峰,跨度约140年。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从20世纪中期开始,经历产业形成、规模扩大、全面发展和市场领域扩大等4个发展时期;到21世纪初市场成熟阶段经历了约50年,即中国迎来体育发展的高峰时期比发达国家缩短了约90年。

1.2 体育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体育产业要遵循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这一流程,体育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后在市场上进行销售。故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体育市场的发展为前提,体育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繁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也不断深化,中国体育市场逐步发展起来。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逐步由过去的单一、主次不清向全面、层次分明方向前进,市场购买力逐步扩大。体育产业的基本框架己经形成,它以竞赛表演市场为先导,体育健身市场为基础;体育培训市场、体育资产经营市场、体育彩票市场、体育广告市场和体育旅游市场等相继出现并不断日新月异、逐渐壮大。

1.3 体育产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使很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迅速扩张,许多健身娱乐性较好的体育项目正成为投资热点。近年来社会投资开发体育产业的势态发展很快,涌现出一大批经营良好、不同所有制或不同规模的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企业。除了一些大型企业经营足球、篮球或排球外,很多中小企业把投资热点放到群众参与性的消费市场上,如健美、保龄球、网球、羽毛球和游泳等项目上,此种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1.4 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广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目的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不再是单一的配置主体,而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从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国家财政拨款依然是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方式。伴随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在体育经费来源配置作用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将体现在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收入和投资收入等非财政拨款比例增大和经费自给率逐渐提高。

2中国体育产业现存问题

尽管中国体育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体育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体育产业规模不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产业发展明显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梯度发展的格局。这表现在3大经济带的“极化”现象: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呈快速发展态势,而中西部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体育消费主要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而言,体育消费占其生活开支比例很小。过低的城市化率显然不利于体育消费的形成和聚集,从而导致培育体育市场的动力不够,中国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制约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要培育中国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激发、调动和创造居民有效的体育消费需求入手,这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次,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商业运作和资金支持。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强,体育产业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本多。而中国体育企业长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商业化运作水平不高,大多数靠自有资金缓慢发展。缺乏商业运作与资金支持使得体育经营机构缺乏以盈利为目的的意识,不能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商业运作机制。体育职能管理部门发展体育的目的是弥补体育事业经费不足,在资金匮乏情况下,体育职能部门不可能将大部分利润再投入到体育事业及后续的产业扩大。为缓解此矛盾,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解决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三,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不完备,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不完备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核心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未形成支柱优势。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主体部分,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自身优势还未充分发挥;而体育相关产业,如体育广告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等却发展迅速。同时,中国体育用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国制造的体育用品数量和种类不丰富,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不够,售后服务有待提高。

最后,体育标准化水平低,法制建设滞后。中国目前体育标准少、水平低、标龄长、采用国际标准率低等问题制约着体育用品总体水平的提高,影响中国体育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企业标准意识薄弱,标准化工作滞后;政府标准实施和监督动力不足,公共服务体系弱化。

3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

中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的社会环境亟待改善和优化。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也应从国情出发;既要着眼于解决中国体育产业的矛盾,也要从战略上把握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基于前面对中国体育产业现状分析,下面提出了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中国体育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体育职能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深化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管理部门的职能以迎接挑战。为此,相关部门宜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战略,确定发展体育产业的重点项目,定期发布体育产业的投资导向和行业信息,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政策指导作用,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采用或引入国际标准以适应产业国际竞争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实用的技术标准检测和监督体系,积极构建标准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正以较快速度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化社会转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应从体育产业总体规划着手,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转变政府职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资源配置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凡市场能为的,政府要减少行政干预,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进行干预。当前市场培育的重点是活跃体育产品的交易,把某些区域发展成为体育产品的交易中心,使其集聚和辐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新时期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积极开拓和发展体育市场体育己成为一项规模巨大的产业,目前全世界的体育产业总值约4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到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组织体系。国民体质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有所拓展,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程度明显提高,为在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纲要》进一步明确了21世纪前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战略,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和政策措施。为此各地体育职能部门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3.3 强化体育产业的内部要素

3.3.1 充分发展体育产业化主体首先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卖方主体。可通过财政拨款、体育部门自筹和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设一批既可举办比赛、又可向社会开放的多功能中小型体育场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争取上市(如中体产业),这样既可融资,又可扩大知名度。通过推进体育产业化,使大部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而进入市场,由事业型向经营型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境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服务,引导人们的体育消费。

其次是发展体育产业的买方主体。多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竞技项目,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使体育比赛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把培育体育市场与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结合起来,使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宣传,提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育体育产业企业,提高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自身竞争力及生存和发展能力。

3.3.2 积极培育体育中介机构和体育市场管理人才体育中介业与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密切关联。中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个明显的差距是体育产品的推广、策划和市场运作乏力,而体育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可弥补这个差距。体育中介机构是体育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在体育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都离不开经纪人和中介机构专业水准的服务。目前,我国体育中介机构和体育经纪人不仅数量少且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都市。当前我国体育市场急需既懂体育又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的人才来从事体育市场的拓展和体育经营项目的开发。体育中介机构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则是进一步拓展体育市场、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为此,从我国体育市场实际出发,必须加快我国体育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制度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成立专业化的体育经纪公司,开展全方位的体育经纪业务。各级体育市场的行政主部门也要配套地做好体育经纪人的培训和认证工作,规范体育中介市场的运作。

3.3.3 培育体育产业集团,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国际著名的体育品牌大部分己在我国投资设厂,我国若要成为体育用品生产强国,必须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品牌竞争力,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体育企业技术及服务营销创新。体育企业要尽快建立起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科技人才;强化体育服务营销创新意识,注重服务方式创新。

4结束语

总体而言,中国体育产业刚起步,基础较薄弱,产业结构还需完善。伴随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商业性体育赛事的热点国家。当前体育产业已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健康而迅速的发展对于拉动体育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合理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体育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改革步伐,推进我国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我国体育产业在未来一定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

参考文献:

[1]侯德红,侯广斌,刘建平等.我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现状的比较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23-25.

[2]张健勇.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若干问题及对策.体育文化导刊,2005,(5):10-12.

[3]鲍明晓.我国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体育科研,2005,26(6):1-12.

[4]吴红雨,范美玉.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改革与战略,2010,26(7):147-149.

[5]王卫.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探讨.经济与管理,2003,(3):40-41.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现状 策略 体育产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