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6日,新华社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昂首迈进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是我国确立人才兴国、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抉择。《人才规划纲要》的颁布及实施,对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由此步入了人才兴业、人才强国的新时代。
在这一攸关中国现代化命运及前途的国家人才战略中,会计作为专业人才不仅被列入国家人才战略,而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会计专业人才作为国家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及人才建设的重大工程,列入国家人才规划并被多次提及。其直接提出的有4处,涉及会计专业人才建设有19处,整个《人才规划纲要》达23处。这一历史罕见的举措不仅为会计行业人才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奏响了人才兴业的时代乐章,更是激发了千万会计人的职业激情与梦想!
是什么让人看似平常的职业进入国家战略?
是什么让会计专业人才在国家人才战略中一次又一次的提及?
是什么让会计人才在众多的专业人才中得到国家战略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梳理会计行业人才建设轨迹,从中可以找到答案。是会计行业管理部门对会计人才建设趋势前瞻性的准确判断,审时度势未雨绸缪地对会计行业人才建设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抉择,国家人才规划的战略在会计行业已经得以前瞻性的实施。
多一些历史眼光的业内人士会发现,会计行业人才建设的轨迹自始至终贯穿了国家人才建设的战略意图。无论是宏观层面上的行业人才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还是微观层面的人才评选、人才教育、人才工程,会计行业已经建立了以人才规划为指导、政策法规为保障、从业准入为基础、专业资格为评价、教育体系为支撑、人才工程为手段的完善的会计人才管理体系。
会计行业人才建设作为我国专业人才建设的先行者,在我国的人才建设中扮演了改革探索的角色,不仅为我国人才建设提供了样本,也为国家人才战略提供了决策根据。
上篇:前瞻远瞩的重才战略
人才是强国之本,兴业之基;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国家的未来和民族及事业的兴衰。每当需要事业的蓬勃发展,无不需要首推人才,重视事业需要的人才,就抓住了事业发展的关键。
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人才管理体制,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是国家人才规划的重要战略部署。会计行业人才建设充分地体现了国家人才的这一战略部署。
作为主管全国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的财政部,历来十分重视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财政部将会计专业人才的建设提高到突出的地位,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构建会计专业人才管理体制,是会计人才建设的首要任务。会计人才管理体制,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会计工作秩序的建立,会计任务的完成及会计目标的最终实现,都是通过会计人才管理体制来完成的。在会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计人才管理体制起着决定性作用。
1978年,财政部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请国务院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资格准人、会计员职权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会计专业人才建设由此开始踏人规范化发展道路。
1979年,财政部会计制度司恢复成立,1982年更名为会计管理司,会计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评价开发、资格认定等作为其主要职责进行统一管理。虽然经历了1994和1998年两次国家政府机构改革,但会计专业人才建设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在广度与深度上不断地得以拓展,始终作为财政部主要任务持续地得以重视与强化,为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发挥了组织领导作用。
80年代初,继国家会计管理体系建立后,在其组织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也组建了管理各部门、地区的会计管理机构。在国家会计管理组织的指导下,负责部门、地区会计人员管理工作。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425个地市、2637个县市都建立了会计人员管理机构。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政府主导型会计管理体制,为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组织保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一些地方及部门创新会计管理体制,探索尝试建立会计局管理体制。1988年新中国首个县级会计局在我国中部湖北省老河口市宣告成立,同年底全国第一个地级市会计局襄樊市会计局成立。随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也相继尝试会计局管理体制,到90年代末,全国设立会计局167个。会计局管理体制的重点是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管理,由过去的间接管理改为直接管理。会计局管理体制对探索新的会计管理模式、会计专业人才建设及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80年代中期,随着政府会计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会计专业人才主体的企业及非盈利组织对会计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984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对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会计岗位的设立、会计人员的配置、会计人员的职责等,作出了系统全面的规范,为会计专业人才的主体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90年代初期,为了强化会计专业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国务院颁布了《总会计师条例》》,对总会计师岗位设置的范围、对象,总会计师的地位、作用、职责、权限、任务及奖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条例》的颁布及实施,不仅明确了会计专业人才在经济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而且将会计专业人才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
继政府宏观会计管理体制与企业及非盈利组织会计管理机构建立后,财政部启动了会计监督体制的构建。1988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财政部委托其行使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职能,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管理与监督,随后各地方相继组建注册会计师协会。目前全国省区市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已全部建立。本世纪初全球相继暴发了财务欺诈丑闻,为了吸取美国安然事件的惨痛教训,2002年财政部及时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体制,终止了委托管理的行政职能,借鉴国际惯例的经验,将注册会计师协会定位于行业自律组织,以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客观、公正,发挥鉴证作用。
2005年以来,我国会计进入了快速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会计管理体制建设也被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要从上层建筑全局性的高度重视会计制度建设。应主动把握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脉搏和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要求,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和调整完善,建立健全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能够协调各种关系、促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行业整体服务效能的科学管理体制。
经过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我国已建立起了以政府管理主导保障经济运行的会计宏观管理体制;企业及非盈利组织自主决策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微观会计组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业规范经济运
相关热词搜索: 华章 谱写 兴业 时代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