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农业健康产业园项目总体概述建设背景必要性

农业健康产业园项目总体概述建设背景必要性

时间:2025-08-02 05:05:52 浏览次数:

 农业 健康 产业园项目总体概述 建设背景必要性

 1.1

 政策背景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生产加工加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部和财政部建立推进协调机制,成立以农业部部长和财政部部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

 1 1 、理论基础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理论支撑:发展极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链理论。发展极理论是把要素资源集投在某个区域,优先发展,产业集聚理论是通过产业集聚产生外部的优势,产业链理论就是全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这三个理论,以及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中医农业等多种理论支撑下发展起来的。

 2 2 、现实背景

 十三五全国农业规划、现代农业规划作出以下两个判断,判断一: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阶段。具体表现: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判断二:我国农业已进入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的时期,主要表现:

 1)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2)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问题日益凸显; 3)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 4)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以上四个体现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综合这两个判断,我国农业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如何转变?总体思路就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手就是“三区三园”,其中重要一个园就是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代表,是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先行者,充分发挥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决定 2018 年继续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要求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立足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示范带动省、市、县形成梯次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1.2

 项目建设

 1.2.1

 园区建设背景

 1 1 、大背景下的新认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生产加工加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建立推进协调机制,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深入学习,顺势而为,扎实落实是我们园区宏观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众所周知,数字健康农业产业园区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典型代表,是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优质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先行者,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势,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好代表,当好先行者,扬长补短,深化改革,壮大园区,振兴乡村是 AA 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需求。

 大家公认,建设数字健康产业园的理论支撑是:发展极理论、产业聚集理论、产业链理论。发展极理论是把要素资源集中投在某个区域,优先发展,产业集聚理论是通过产业集聚产生外部的优势,产业链理论就是全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这三个理论,以及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休闲农业、绿色农业、中医农业等多种理论支撑下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其理论基础符合现实需求,知行合一,是其深化为实体模式意义重大,时不我待。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决定 2018年继续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要求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示范带动省、市、县形成梯次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 2 、不忘初 心,牢记使命

 为中国区域性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新标杆,为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新平台,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探寻突破口,为农民增收和企业持续增效探索新机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开辟新途径。

 ① 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是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是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品种的博览园,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园区以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为特点,代表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本园区已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些项目明显的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② 找准了现代农业的抓手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借鉴工业园区的经营管理理念,依托园区这一新兴载体,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推进农业产业化、多功能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园区的高标准起步,重视了基础条件的改善,聚焦了精品园的建设,探索了该类型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成效显著。

 ③ 搭建新的产业群聚集的载体 发展产业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规模化生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内在要求。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农业企业的单打独斗已不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形势的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打破区域界限,彰显规模优势,走农业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合作化生产的路子。园区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化规模经营,为发展现代农业增添了新的辉煌。进一步凝聚项目,全方位促进全产业链的不断增环加链是该园区当前发展壮大的主要任务。

 1.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该项目的建设将对当地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并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起到积极作用,将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农业技术产业,着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着眼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产品,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1.2.3

 项目建设可行性

 本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

  项目完成后,将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研究水平,形成先进技术的产业化,有力的推动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项目背景

 1.3.1

 项目选址

 AA 数字健康农业产业园项目选址在新余市 AA 县凤阳镇沔村基地,总占地面积 1168 亩。

 1.3.2

 地理区位

 园区所在地位于,AA 县西北部的凤阳镇,相距宜春市 20 公里,距新余市 28公里,省道 S311 经过园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AA 县,隶属于江西省新余市。宋雍熙元年(984 年 8 月),析宜春之 10 乡设立 AA 县。

 AA 县位于江西中部偏西,袁河中游,东经 114°29"~114°51",北纬 27°33"~28°08"之间,县境南北长约 65 公里,东西宽约 36 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389 平方公里。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全县森林覆盖率 64.3%。自然景观也特色鲜明,山、水、洞、古建筑样样皆有,植物基因丰富,被誉为亚热带植物基因库,设有全国仅二、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站。

 AA 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全省文明城市、美丽中国-首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省级森林城市等殊荣,全国麻纺产业示范基地、全球电池级锂盐基地业已成形。2017 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46.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8.6%。

 1.3.3

 自然条件

 1 1 )地质环境

 AA 县地质构造位置位于萍乐凹陷带西段与武功山隆起相邻部位。南部为元古界变质岩组成的古老褶皱基底、局部见多期花岗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系侵入褶皱强烈,构造发育。中北部为上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组成的覆盖层,呈波浪起伏的复式背向斜褶皱。在中部县城南北和北部操场附近断裂构造发育。褶皱、断裂构造造成方向基本一致,主要为北东——南西向,偶见有北西——南东和近南北向小断裂。属华夏构造体系。

 2 2 )地形地貌

 境内整个地势地貌是南北高,中部较低平,从外向内、由南北两端向中东部逐渐倾斜,山系属罗霄山脉北端武功山余脉,北为蒙山余脉。其主要脊线大部分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县内地貌形态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形,仅西南部边界地势较高。海拔 900 米以上的山峰有红花仰、甑盖垴、鄱官岭、胡仙洞、凉伞峰和大岗山共6 座,其中最高的为大岗山,主峰海拔 1091.8 米,一般地形海拔 200~500 米,最低标高为 AA 镇罗家山北面小溪,海拔 60 米。

 3 3 )水文环境

 境内的主要河流是袁河,属赣江水系,发源于武功山,流经萍乡、宜春,于洋江车田入县境。经洋江,穿过昌山、钟山两峡,在凤凰办事处(东坑林场)欧山之袁家渡入新余市渝水区。县境内长 35 千米,坡降 0.0011,多年平均流量为

 82.1 立方米/秒。1958 年江口筑建水库,原袁河两岸 AA 老城区被淹为巨大人工湖,湖面约 34 平方千米。县内袁河的支流有杨桥河、凤阳河、松山河、冶元河、苑坑河。其余万溪河、双林河、洞村河均流入渝水区,再汇入袁河。独有枫溪河经铜岭、同江口、枫溪、石芬、防里,入安福县同江。

 4 4 )生物资源

 AA 自然环境优越,植被系江南山地丘陵常绿栲楠林,油茶林、松杉林区,常绿栲楠、松杉亚区。全县森林覆盖率 64.3%,有林地面积 57135.2 公顷,其中:用材林面积 27852.5 公顷,防护林面积 1706.9 公顷,薪炭林面积 1223 公顷,竹林面积 4253.3 公顷,特用林面积 3433。2 公顷,经济林面积 19766.9 公顷,幼龄林面积 6705.1 公顷,中龄林面积 13788 公顷,成熟林面积 10959.4 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量 2438619 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 2051891 立方米。植被种类较多,生长良好,树种资源较为丰富。据大岗山实验局调查,全县植物种类有 1920种(包括引进树种),其中木本植物有 913 种,可供用材的有 44 种.珍贵植物有15 种,如樟树、罗汗松、柏树、南方红豆杉、三尖杉等;速生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泡桐树等 22 种;野生水果植物有:杨梅、酸枣、拐枣、山楂、枇杷、橙子、猕猴桃等;庭园绿化树种有合欢、石榴、桂花、木芙蓉、山樱花、棕榄、苦竹、观音竹等;药用植物繁多,据卫生部门调查,主要有野菊花、贯中、十大功劳、勾藤、金钱草、七叶一枝花、茯苓、山楂子等 30 种。南乡四乡(镇)森林中盛产品质优良的食用菌,如黑木耳、白木耳、香菇等。人工栽培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绿豆、红薯等粮食作物;油菜、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苎麻、果用瓜等经济作物;柑桔、梨、李、桃、葡萄等水果。

 5 5 )矿产资源

 AA 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并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达十余种。如:煤、钨、铁、锰、石灰石、石英石、白云岩、瓷土、钼、铋等。

 1.3.4 气候环境

 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层肥厚,适宜于农作物生长。2005 年,年平均气温 18.0 度,全年降水量 1434.7 毫米,全年无霜期 274 天。属亚热带季风型潮湿性天气,年均匀气温 17.2 度,年均匀降雨量 1600 毫米,全年无霜期 270 天。

 1.3.5 历史文化 1 1 )A AA 文化

 是江西十大文化古县之一,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明朝太常寺卿黄子澄、明朝首辅严嵩都是 AA 人,被誉为 17 世纪世界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也成书于此。AA 人文景观较多,有凤凰山冶炼遗址,有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南京明城墙砖窑遗址和赣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围屋邓家围屋,有历史文化名村介桥严嵩故里、防里进士村。

 2 2 )红色文化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期,AA 劳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和压迫,英勇奋斗,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仅在国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县共有 700 多名革命先烈长眠于这块土地(见《江西烈士册》)。在 AA 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王震、王首道、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3 3 )名优特产

 AA 嵩酒 AA 嵩酒:AA 人的老品牌。包含四大系列三十余个品种,形成了高、中、低档,高、中、低度系列等。是明朝内阁大学士严嵩府所传秘方配以现代技术精酿而成,它醇厚浓郁,入口柔和,回味悠久,饮醉而不上头。

 辛记食品:“辛记缘”牌肉制品、豆制品、酱腌菜三大系列十余个产品全部通过国家食品质量“QS”认证。公司主导产品有香辣牛肉干、手工香肠、香辣腐乳、腊八戒、香辣酒糟鱼、糖醋嫩姜、酸辣萝卜等。

 双林夏布:以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较为完善的制作工艺和超高的制作手艺,对研究传统技艺文化和当地传统生活习俗具有很好的民俗价值,对维系中华民...

相关热词搜索: 必要性 产业园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