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残疾人联合会先进事迹材料

残疾人联合会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5-08-03 03:53:39 浏览次数:

 残疾人联合会先进事迹材料

 AA 区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渭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 14 个镇、6 个街道办,总人口 100 万人,现有持证残疾人 3.5 万人。近年来,AA 区残联持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忠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以把残联真正建设成残疾人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作为奋斗目标而努力。先后荣获了“全市残联系统精准康复工作先进单位”“渭南市学习型机关”“全区传承五四精神优秀组织奖”“区级文明单位”“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一、不断保持和增强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团结带领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 2014 年以来,AA 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对残联组织的领导。利用党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不断铸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打造出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AA 区残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坚定信心、主动担当,充分利用每年“爱耳日”“全国助残日”“文化周”“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节日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脱贫攻坚、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动态更新、上门办证等进村入户时机在残疾人群众中宣讲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惠残政策,让广大残疾人对党心怀感激,使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全区残疾人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听党话、跟党走。

 二、不断保持和增强残联组织的先进性,团结带领残疾人努力共奔全面小康 多年来,AA 区残联始终把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作为重要着力点,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时代主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全区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共同努力建设小康社会。

 特别是 2016 年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AA 区残联按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准确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据,通过各种方式为他们服务,确保全区贫困残疾人与全区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共 5490 人,截止 2018 年底已实现脱贫 1815 人,残疾人通过各种途径享受改革福利。受到产业扶持 2531 人,得到教育支持 659 人,享受扶贫移民异地搬迁 417人,享受健康扶贫政策 1347 人,享受各种就业创业政策 168 人,享受危房改造 290人,享受生态补偿 142 人,纳入兜底保障 1524 人。

 铸牢伟大中国梦的思想根基。五年来,AA 区残联先后多次组织各类残疾人 800 余人次参观渭南博物官、渭南航天生态园、书画展,让残疾人通过眼观、耳听、手摸感受伟大祖国的巨大变化,凝聚广大残疾人同心共筑伟大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精准施策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AA 区残联始终把残疾人脱贫攻坚、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现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针对残疾人的残疾类别、等级、脱贫原因,先后采取“一人一策”、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带动等手段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先后组织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 30 多场次 3000 余人,盲人保健按摩知识技能培训4 班次,120 余名视力残疾人参加了培训,并且实现了就业;投入 100 万元支持 20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自 2015 年以来,AA 区残联先后投资 30 万元,依托渭南百草坡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残疾人扶贫基地)对 158 名贫困残疾人开展 “送羊还羊”滚动式扶贫,467 只奶山羊已经在“送”和“还”之间循环展开。

 三、不断保持和增强残联组织的群众性,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AA 区残联始终牢记服务宗旨,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以残疾人小康为目标,深入推进活力残联、贴心残联、阳光残联建设,真心实意地关心、关爱残疾人,坚持开展残联干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和建立残疾人家庭联系点,与残疾人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与残疾人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更多地为残疾人群众解决了实际的困难和问题,得到了广大残疾人朋友的依赖和信任。

 康复服务,精准扩面。2017 年以来,AA 区残联深入贯彻《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按照“方案先行、试点探索、系统运转、整区推进”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渭南市 AA 区残疾人精准康复家庭医生签约实施方案》、《渭南市 AA 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绩效考核办法》,探索形成了 16 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制度,努力打造以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平台,发挥区镇村三级残疾人

 管理体系,建立三级联动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体系,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有需求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率达到了 95.9%,累计为 1900 名残疾人发放各类辅助器具,为 170 余名听力残疾人配发了助听器。

 贴心服务,温暖人心。2018 年 2 月初,在 AA 区便民服务大厅门口,崇凝镇永庆寺村村民田俊安老人为区残联办证窗口的工作人员送来了一面“助残送温暖,爱心谱华章”的锦旗,以感谢区残联为永庆寺村的 22 名残疾贫困群众上门现场服务。老人激动地说,“虽然我没有办证,但我看到残联同志知道我们村这些人出行不便,为了不让他们来回折腾,上门为群众服务,我真得十分感动。”近年来,为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AA 区残联提出了“进万家门、解万家难”的“一线工作法”,残疾人工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家庭,以赤诚之心去关心关爱残疾人。2014年以来,AA 区残联共为 300 余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上门办理了残疾证。

 文化生活,凝心聚力。为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2015 年,AA 区残联组建了百人轮椅太极拳表演队,并利用“全国助残日” “国际残疾人日”在市区中心广场进行表演,向全市展现了残疾人的风采。AA 区残联每年还组织残疾人书画展览、残疾人沙龙、残疾人免费按摩、残疾人免费观影等,为残疾人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文明和谐友爱的良好氛围。此外,他们还大力开展残健融合文体生活,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广场舞、健身操、广场小合唱等便于残疾人参与的文体生活,残疾人的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残疾人展现出了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维权服务,保障权利。

 “有事就找区残联!”区肢残协会会长王晓慧经常对残疾人说。2017 年由于全区开展燃煤锅炉清理工作,由肢残协会开办的旅社有一台锅炉需要拆除,但如果拆除了锅炉,10 数名残疾人赖以生存的企业就会关闭,他们就会下岗。肢残协会负责人王晓慧找到区残联。区残联党组立即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了这一事,并决定拿出 1 万元,帮助他们改造锅炉,以确保旅社的正常运营和残疾人的就业。

 近年来,一些肢体残疾人在市区通过机动三轮车跑运输拉人挣钱,但基本上都是无照驾驶。为了让残疾人更好的遵守《交通安全法》,持证上岗。区残联领导经过多次与交警大队协商,本着让残疾人有岗位上,有谋生手段的目的,达成了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三轮车挂牌,规定了许可通行路线。同时,指定区肢残协会对残疾人三轮车进行规范化管理。

 残疾人工作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作为残疾人工作者,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要为残疾人多做实事、做好事。在今后的工作中,AA 区残联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强三性”“去四化”要求,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认真履行“代表、管理、服务”职能,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和“活力残联、贴心残联、阳光残联”建设,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将全区 3.5 万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他们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渭南市高新区胜利特教学校先进事迹材料

 渭南市胜利聋儿特教学校创办于 2000 年 9 月,是渭南地区首家颇具规模的一所服务于听障儿童及家长的听力语言康复专业学校。学校先后被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授予贫困聋儿(助听器)康复救助“抢救性定点机构”、“人工耳蜗定点机构”、“渭南市成人助听器验配机构”。2011 年学校荣获“十一五全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校长吕秋爱 2016 年被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渭南市评为“渭南标杆”。

 一、树牢“四个意识”,担当起社会责任 近年来,胜利聋儿特教学校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加强了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指导工作。学校办学 20 年,始终做到不忘初心,为推动《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贯彻落实,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学校坚持“以爱为先、专业高效、尊重差异、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以听力语言康复为基本目标,努力实现聋儿全面康复,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康复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多年来,共培育聋儿 500 余名,培训聋儿家长 600 余名;90%的聋儿经过康复进入普幼普小随班就读;20%的聋儿进入高职、高校就读。

 二、“有爱无碍”,用爱撑起一片蓝天

 胜利聋儿特教学校始终秉承“有爱无碍,康复一个聋儿幸福一个家庭”的办学理念,不断努力提高全体教职员工的专业教学和康复水平,先后筹资 15 万余元,在中国聋儿听力康复中心培训教师 50 余人次,共培养出 AVT 教师 2 人,言语矫治师 1 人,耳模制作师 1 人,听力师 3 人,小儿测听师 1 人,个别化训练教师 20 人。专业的师资力量为在校聋儿的康复训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胜利聋儿特教学校在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提升专业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听障儿童为本”的理念,从校长到教师到后勤保障人员,都把听障儿童视为自己的子女,做到康复训练和学习的关注,生活上关照,处处给孩子们以“家”的感觉。学校原来有个叫高阳的学生,双耳极重度耳聋,由于离家较远,父母在外工作,只有在春节才能与父母团聚。每逢周末学校的李晓茹老师就带她一起参加同学聚会、逛书店、买教具和材料等。在中秋节、国庆节,这些举国欢庆、合家团圆的节日里,当其他孩子都被家长接走,孤零零的小高阳常常忍不住孤独和寂寞,躲在李老师的怀里失声痛哭。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不能再让孩子觉得被人遗弃,没人关爱了,于是她摸着孩子的头说:“好孩子,不哭,老师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于是她放弃了节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中秋节陪孩子吃月饼、赏明月,国庆节陪着孩子去爬山、逛公园、拍照留念。路人常常把她们当成一对幸福的母女。经常被路人误认为他们是母女俩!在孩子千等万盼之下,父母终于来接孩子回家过春节了,在离开的时候,孩子也对老师依依不舍,忽然间发自肺腑的喊了一声“妈,妈,不,走,不,走”。对于这声咬字不清的发音,对于孩子第一次说出这么长的完整的话语,在场的老师都为之落泪。孩子的父母抱着孩子握着老师的手痛哭不已,但那是充满了幸福的哭声,是充满了感动的哭声,是充满感恩的哭声。而老师同样也是泪流满面,那是成功的泪水,那是欣慰的泪水。

 胜利聋儿特教学校的校园里始终充满温馨和欢乐。聋儿的康复训练是需要耐心的,学习一句看似普通而又平常的话,让健全的儿童学可能只需要几天甚至几分钟,但是对听障儿童来说则需要十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并且需要老师们一个孩子一个孩子、一个字一个字、反复的教,每当老师们看到孩子们每次发出那简单而又不标准的话音时,她们总会感到惊喜和欣慰,当她们的父母听到孩子们叫出“爸爸、妈妈”时,他们经常会泪流满面,甚至会狂呼、亲吻孩子,还会拍照、录音、发朋友圈,以示纪念。一个叫卢楠思雨的听障儿童,四岁时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父母带他到很多地方求医,一直没有效果,家人也慢慢放弃了希望。2012 得知渭南胜利聋儿特教学校可以教孩子说话,家长报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小思雨送到了学校,刚开始孩子不愿意上学,总是哭闹打老

 师,老师就拿来好吃的,好玩的像妈妈一样陪小思雨玩,慢慢的小思雨胆怯的心思没有了,每天都能高高兴兴的来上学,两个月后,小思雨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话了。卢楠思雨的奶奶 高兴的眼泪都流下来了。如今他已经是渭南高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并且在2017 年获得全国听障儿童朗诵二等奖 。12 月 26 日是郝晓丹同学的生日,校长吕秋爱为她准备了生日蛋糕,老师们为她唱起了生日歌,孩子感动地说“谢谢老师,您们就是我的妈妈!”学校不仅是聋儿康复之家、学习园地,还是孩子们的成长乐园。学校经常举办“包饺子”、“亲近大自然”及“给孩子过生日” 等活动,使孩子们倍感家的温暖。

 在成绩的背后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辛酸苦辣,在康复聋儿的道路上,充满着荆棘、坎坷和风风雨雨。成功将属于坚定执着的特教开拓者。对听障儿童这批特殊群体,教师们感触颇深,她们说:“康复一个聋儿,幸福一个家庭。以前十聋九哑,现在如果及早干预,加强语言训练,聋哑孩子完全可以做到十聋九不哑 。当你把爱心倾注给那些需要爱的生命时,生活中便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和谐和安宁。” 三、用心用力,给孩子们一个更加宽阔的空间 胜利聋儿特教学校坚持以爱心、耐心和慧心康复着在校的所有听障儿童。学校在注重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学的基础上十分注重优化育人环境,寓教于乐,一方面学校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以开发孩子的智能、体能及审美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常青艺术中心”、“唐韵星空艺术中心”、“陕西铁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等爱心援助活动不断提升他们的康复水平;该校积极开展融合教育,同“迪尔贝贝幼儿园”“博雅幼儿园”等幼儿园合作,一起学习、互动、游戏。学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经常带领孩子参加一些文艺演出,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活动,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及其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自信心,为其将来自强自立、融入社会大家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升学,经常保持同博雅幼儿园、迪尔贝贝幼儿园、渭南高新小学等普幼普小良好合作,以保证康复聋儿的顺利升学,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办校以来,康复聋儿 500 余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就及社会的赞舆,获得了家长的好评,学校先后共收到 80 多面学生家长赠送锦旗和感谢信。

 四、发挥龙头作用,真诚为听力残疾人服务 胜利聋儿特教学校每年都开展一系列的家长康复培训,把聋儿康复知识传授给家长、实行家长师范课,以提高家长在家的康复技巧。开设家长心理疏导课,鼓励家长正确面对,消除家长的自卑心里。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学习,增进幼儿园和家长的沟通。

 为了普及听力残疾预防、听力康复、爱耳知识,学校充分利用“爱耳日”、 “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组织老师进社区上街道讲解爱耳、护耳科普知识宣传,以提高人们对耳朵保健意识。学校被认定为“渭南市成人助听器验配机构”后,组织师资力量成立了专业团队,不仅为来校的耳聋人士验配、调试、维修助听器,还经常深入到全市各县市区基层一线为广大听力残疾人带去热忱、专业、周到的服务。五年来共为 600 余名听障成人提供了验配助听器服务,受到各级残联组织和残疾人群众的一致好评!

相关热词搜索: 先进事迹材料 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