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写作与投稿宝典

写作与投稿宝典

时间:2025-08-01 02:14:43 浏览次数:

  1

  写作与投稿宝典

  [小木虫荣誉出品]

  By

 zs200311

  2

 目 录

 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和摘要的撰写方法 ........................................... 3 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陆际联 ....................... 4 一些英文写作的语言技巧总结 ....................................................... 9 英文部分撰写须知 ......................................................................... 10 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 ............................................................. 11 英文论文写作的框架和各部分的注意事项 ................................. 15 英语论文写作的一点体会 ............................................................. 16 撰写外刊论文的心得体会 ............................................................. 16 《EI》对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 ..................................................... 19 Cover Letter 的写法....................................................................... 21 SCI 论文写作经验......................................................................... 22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译名 ............................................................. 22 从多角度教导,使你的论文进入到更高档次!

 ......................... 23 论文写作技巧:

 ............................................................................. 24 对国外杂志投稿时如何写 Email................................................... 26 国外杂志投稿经验 ......................................................................... 26 科技论文摘要写作体会 ................................................................. 28 如何在美国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 29 文献综述的写法 ............................................................................. 31 修改稿件四法 ................................................................................. 32 第一篇:我的科研选题三原则 ..................................................... 33 第二篇:科研选题秘诀 ................................................................. 36 我做科研的几点体会 ..................................................................... 42 WORD 编辑论文的几点技巧 ........................................................ 45

  3

  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和摘要的撰写方法

 一、英文题名 1、题名的结构 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noun phrase)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1 个或几 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 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题名一般不应是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 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陈述句不够精练和醒目,重点也不易 突出。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疑问句可有探讨性语气, 易引起读者兴趣。

 2、题名的字数 题名不应过长。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例如,美国医学会规定题名不超过 2 行,每行不超过42 个印刷符号和空格;英国数学会要求题名不超过12 个词。总的原则是, 题名应确切、简练、醒目,在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词数越少越好。

 3、中英文题名的一致性 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 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

 4、题名中的冠词 科技论文题名中的冠词有简化的趋势,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可不用。

 5、题名中的大小写 题名字母的大小写有以下3 种格式:全部字母大写;每个词的首字母大写,但3 个或4 个字 母以下的冠词、连词、介词全部小写;题名第1 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

 6、题名中的缩略词语 已得到整个科技界或本行业科技人员公认的缩略词语,才可用于题名中,否则不要轻易使用。

 二、作者与作者单位的英译 1、作者 中国人名按汉语拼音拼写 2、单位 单位名称要写全(由小到大),并附地址和邮政编码,确保联系方便。

 三、英文摘要 1、英文摘要的时态 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以简练为佳。

 (1)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 讨论等;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2)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 等过程)。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只 是当时情况;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3)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 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 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

 2、英文摘要的语态 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 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1)主动语态:摘要中谓语动词采用主动语态,有助于文字简洁、表达有力。

 (2)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 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为强调动作承受者,采用被动语态为好;被动者无关紧要,也 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

 (3)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 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例如:To describe…, To study…, To investigate…,

  4

  To assess…,To determine…,行文时最好不用第一人称。

 3、注意事项 (1)冠词:主要是定冠词the 易被漏用。the 用于表示整个群体、分类、时间、地名以及的 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较易掌握,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这里有个原则,即当我 们用the 时,听者或读者已经明确我们所指的是什么。

 (2)数词: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

 (3)单复数:一些名词单复数形式不易辨认,从而造成谓语形式出错。

 (4)使用短句: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但要避免单调和重复。

 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陆际联

 怎样写好论文 给全国十五、六种学报、杂志审稿占用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年的审稿量少说有100 篇。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 以上; 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 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 ,不能录用的约占20% 。我 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 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

 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 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至于原因,则仁 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论文数作为指标被 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评价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应该承认,这些都可 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 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

 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

 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此,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 作者写作有所帮助。

 一、科技论文的内容 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 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 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 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 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 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

 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 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 样做”的内容。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 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 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 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 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

 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

 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 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

 ⑴ 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 《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 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 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 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 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 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 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

  5

  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 个问题;二是说Hermit 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 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Hermit 样条, 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⑵ 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 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 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 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 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如果集中论述 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

 ⑶ 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 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

 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q=0.1sin(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 2.8s,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

 ⑷ 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 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 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

 ⑸ 关于论文中的公式。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 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 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有一篇文章论述以 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 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 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 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

 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是通式,没有用处。

 二、论文的标题 论文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应该与文章的内容非常贴切。这一点往往不被注意。有 的标题过大;有的又过于局限。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服务机器人仿人手臂运动学研究”, 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手臂运动学所做的分析。“仿人”并不 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这种冗余自由度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能 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标题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 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还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登月机器人关节润滑技术的研究”, 内容是一种固体润滑膜的制备和特性。论文的题目太大,而且,如果题目中就明确提出登月 机器人,就需要有在模拟月球超低真空、超低温、强粉尘环境中的实验,目前尚无条件。如 果将题目改为“MoS2 基固体润滑膜制备方法及特性的研究”,既缩小了范围,又避开了尚 不能进行的实验。还有些论文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例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仿人 机器人的动态行走控制”,行走有静态的吗?肯定没有,连原地踏步都是动态的。这样的标 题岂不让人笑话?

 三、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 结果即可。写得不好的摘要中常常有一些没用的话。例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 领域更加广阔,某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类的话就没有用。

 四、引言 论文引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有的写机 器人的文章,一开始写捷克一作家写的戏剧中一个机器奴隶叫Robota,美国1950 年制造了 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就绕了太大的圈子,有点“言必称希腊”。

 很多论文在引言中简要叙述前人在这方面所做过的工作,这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对前人的

  6

  方法提出改进的文章更有必要。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 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在一篇论文中,对前人工作的概括应 尽可能放在引言中。在正文中,如非很必要,就不要再有这类段落了。

 文献的引述要正确。你的文章里引用了某些文献,别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你的文章。如果引 用时不注意正确性,就可能以讹传讹。有一篇谈遥操作的文章引用了美国《自然》杂志的文 章,提到在相距7000km 的两地进行遥操作,从操作端发出操作命令到执行端反馈回信息只 用了150μs。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电波直线传播,至少也需要46.67ms。后来查明是作 者引用时单位写错了。如果文章发表了,以《自然》杂志的权威性及这篇文章作者的影响力, 这个错误的数据肯定还会接着被引用。

 一些论文也开始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和消息。网上文献的可信度要好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 原因,消息的可靠性不高。我们曾用装甲车为某试验基地研制了一台遥控靶车,在《兵器知 识》上曾有过报道。由于某些内容不便公开,对文章做了一些技术处理。这个消息到了网上 却变成了“我国研制成功遥控装甲车”,“蚂蚁”成了“大象”。所以,如果要引用网上的 消息,一定要通过其它渠道对消息进行核实。不少论文在引言中还说明了文章的结构,虽然 话不多,但并非很必要。对于学位论文,因篇幅大,在绪论中交代一下整个论文的结构是应 该的。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没有这个必要。

 五、实验验证 论文中的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论文提出的理论或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一个阶段 我不太同意把仿真叫做实验,但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验证的手段。理 论的正确性并非总是要用实验来验证的。那些用公认的定理证明的新定理就不需要验证。方 法可行性的验证相对简单一些,实验只要说明所用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即可。方法(特别是算 法)有效性的验证在很多论文里做得不好。所谓有效性,应该是比别的方法更快或更简单地 解决了问题,或是计算复杂性低,或是计算速度更高,或是占用的内存小。要说明有效性, 一是要有比较,不能“老王卖瓜”;二是要有相应的数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文中的实验往往是一种为说明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实验。实验的设计是 非常重要的。要说明某一因素的作用,就要设法将它孤立起来。

 我曾连续审了四篇关于构建机器人仿真球队的论文。这四篇论文除了叙述性的内容偏多以 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文章的内容涉及个人技巧、决策机制及整体协调,并不重复。而且, 球队两次参加了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仿真组的比赛,都取得亚军的好成绩。这就是说,在构建 球队时代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是有成效的。

 但是,这四篇文章都用参赛对阵的得分来说明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足 球赛的成绩只是一种排名,只说明参赛队实力的相对强弱。如果对手的实力太低,即使己方 取得冠军,也不能有效地说明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而且,如前所述,一个队能否取 得胜利与个人技巧、决策能力、整体协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取得较好成绩倒底是哪个因素起 了作用往往是说不清楚的。作者在最近的两篇文章中用了相同的比赛结果来说明不相同的技 术措施的作用,显然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对同一对手以采取论文中的措施和不采用这种 措施进行两次比赛,则比赛的结果就能较好地说明这种措施的作用。有不少论文由于各种原 因不能用严格的理论证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暂时做不了实验,于是就用仿真的方法 来说明。这时应注意的是,尽管文章中只能给出个别的仿真实例,但做仿真时应该尽可能对 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做一些实例,因为,用一、两个实例的仿真结果说明的结论很可能被 另一个实例推翻。

 有一篇论文要在相互距离已知的几个点中寻找一条最短的遍历路径,论文的篇幅很长,所用 的方法兜了不少圈子,方法倒也对,但没有证明。最后用了一个实例做仿真。我在审稿时写 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与论文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这样一来,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虽然 不错,但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六、结论 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由于Word 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 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 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不过偶尔也碰到“过火”的,正文中根本

  7

  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比较罕见的情况是,有的论文的结论把文章中的论述 部分或全部推翻了。

 七、文字 以前用笔写字的时候,常听人说“字是人的脸面”,意思是说,一手好字会为你增添光彩, 看着也舒服。现在,论文上的字都是打印机打出的印刷体,文章是不是通顺就很突出了,也 就成为“人的脸面”了。俗话说“文如其人”,如果一篇文章的文字方面的问题太多,唸不 顺口,作者给人的印象也不会好。送审稿中,比较突出的文字、标点方面的问题有; ⑴ 天一句,地一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语气、语意不连贯。

 ⑵ 语意重复,用词囉嗦,不善运用代词。

 ⑶ “而”、“故”、“然”、“其”之类的虚构词用得别扭。

 ⑷ 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或生造术语,这是在论文中最不应出现的文字问题。如果某一领域的 名词术语已经有了国家标准,虽然这类标准一般是推荐性标准,但也应首先使用标准核定的 术语,为的是与别人有“共同语言”。在论文中不应使用俗名,即使这样的名词已被较多的 人使用。术语是有内涵的,在制定术语标准时,对收纳的每条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如果在 论文中不得不创造一条新的术语,对它的内涵一定要说清楚,要有严格的定义。我对一篇论 文中的“轨迹跟踪控制”提出过质疑。表面看来“跟踪控制”还说得过去,细想想,能与“控 制” 相连的无非是两类词,一是对象,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力 控制”等等;另一是方法,如“PID 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等。“轨 迹跟踪控制”是什么?“轨迹跟踪”既不是控制对象,也不是控制方法。实际轨迹对期望轨 迹的跟踪正是对运动轨迹进行控制的效果。所以,“轨迹跟踪”和“轨迹控制”都是可用的 术语,而“轨迹跟踪控制”则站不住脚。还有,在学术性文章中不应使用“电脑”、“光碟” 这类商业化和港台化的名词。

 ⑸ 乱用标点符号。错得最多的是句号,或是长句不断,或是断句不当。最不容易用错的只 有问号和感叹号。

 ⑹ 近年来有个很时髦也用得很滥的词“基于”。有时侯翻开一本杂志十有二、三的文章标 题有“基于”二字。“基于X”的英文是“X-based”或“based on X”。应该说“基于”一 词翻译得还是不错的。“基于规则的系统”比早年译的“规则基系统”、“以规则为基础的 系统” 听起来要顺耳一些。问题是要把“基于”用得必要、得当。不是非用不可的地方, 大可不必用它来追求文皱皱的味道。而且,既然是“在X 的基础上”,X 就应该是个可以 被当做基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篇文章用了“基于任务级……”,这个“任务级”就不是 实在的东西。还有一个用得不当的词就是“智能”,有些根本没有智能的东西也被带上了这 个帽子。

 其实,解决文字方面的问题并不难。作者在写完文章后只要唸一、两遍,大部分文字问题都 可以发现。不过,如果作者在口语表达上就有不规范的地方和固癖,这样做的收效不大。

 八、英文稿的特殊问题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多数人还不具有用英语思 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好的做法是先写中文稿再译成英语,这样至少能避免直接写 英文稿时容易出现的语意不连贯的问题。

 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

 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这类“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 单词“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

 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词用得少。

 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

 ⑷ 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子。

 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 词成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用定冠词“the”。

 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合。

  8

  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 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

 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 结尾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 么说,他们总是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 的应用前景。有些文章的作者介绍中非要在“教授”后面加个“博士导师”,外国人就相象 不出不是博士导师的教授是什么样子。

 九、论文的署名 毫无疑问,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执笔者。这不仅体现了对他劳动的尊重,而且有对文章的 责任。不少文章是在读的研究生写的,导师的名字署在后面,这无可非议。但是,从有些文 章可以明显看出,在投稿前导师并没有看过。甚至有的文章已经发表,导师还不知道。这种 情况不好。导师即使在成文前参加过意见但成文后不看,这是导师没有负起责任;如果学生 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署上导师的名字投稿,从好的方面理解是对导师的尊重,从不好的 方面理解则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

 近来论文署名还有人数增多的趋势,甚至一篇不长的文章署了五、六个人的名字。这种情况 在某个项目的总结性文章中比较多见。诚然,项目参与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意是很难分清楚 的,但是,论文不是工作总结,在写论文时不太可能集中很多人的想法。至于在署名时多写 几个人送人情或者写上根本没有参加工作的领导的名字的做法,更是不应提倡的风气。

 十、如何面对审稿意见 一般来说,投送的稿件至少要经过一次技术性审查,英文稿还有一次文字性审查。这种审查 通常是学报或杂志的编辑部聘请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编辑部的责任是统一论文的格式、审 查文字、处理审稿意见。审稿人的责任是对论文的创新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审稿意见一般 应包括为提高稿件质量而应做的修改的建议。

 作者对审稿人提出的审查意见首先应很重视,考虑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审稿人的意见 毕竟是来自一个旁观者的意见,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意见总有一定道理。有的作者觉 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自己的文章(我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对他的意见也就不认真考虑, 这是不对的。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读者,如果他都没有读懂,作者也得考虑自己的文章有什 么问题让人家不懂,否则发表后如何面对更多的读者? 当然,对审稿意见也要分析。虽然编辑部聘请的审稿人是同领域的专家,但是,隔行如隔山, 领域很宽,审稿人可能并不熟悉文章作者所研究的某个具体专题,提出一些并不十分中肯的 意见也不奇怪。所以,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去做。

 审稿后,如果要对稿件做修改,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应付审稿人。我给某学报审过一篇关 于类刚毛表面减阻效应的论文,一审时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改后再审,作者的态度倒也是 谦虚的,承认所提出的问题都有道理,作了一些修改。但是我提出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实验 的疑问,作者就有点敷衍,将实验结果用与第一稿不同的另一种曲线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 曲线明显地是不能由以前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我就有了更大的疑问,提出修改后再审。第三 稿中,作者又换了一种方式,有了更多的漏洞,后来,这篇稿件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少编辑部对审稿采取了双盲制,即审稿人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 谁。不管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认为它把作者和审稿人的交流限制在文字上,有的编 辑部甚至只将审稿人的部分意见转述给作者,这样的交流往往是不充分的,很可能成为提高 稿件质量的障碍。既然是做学问,就不应该有所顾忌。

 有的杂志的编辑部似乎不审稿。你刚把稿件发过去,它就来函说拟在某期发表,要寄版面费。

 这是不负责任的编辑部,应该离远点。

 说到标题,本文的标题也太大了,不过,本文只是随笔,用这样题目是追求一种引人注意的 效果,并不是说,注意了本文所提到的这些事就能写出好论文。打个不十分准确的比方,论 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 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 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9

  一些英文写作的语言技巧总结

 a)如何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以及有目的地引导出自己的研究的重要性 通常在叙述了前人成果之后,用However 来引导不足,比如 However, little information… little attention... little work... little data little research or few studies few investigations... few researchers... few attempts... or no none of these studies has (have) been less done on ... focused on attempted to conducted investigated studied (with respect to)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records) has (have) failed to consider ignored misinterpreted neglected to overestimated, underestimated misleaded thus, these previus results are inconclisive, misleading, unsatisfactory, questionable, controversial.. Uncertainties (discrepancies) still exist ... 这种引导一般提出一种新方法,或者一种新方向。如果研究的方法以及方向和前人一样,可 以通过下面的方式强调自己工作的作用:

 However, data is still scarce rare less accurate there is still dearth of We need to aim to have to provide more documents data records studies increase the dataset Further studies are still necessary... essential... 为了强调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一般还要在However 之前介绍自己研究问题的反方面,另一 方面等等,比如:

 1)时间问题 如果你研究的问题时间上比较新,你就可以大量提及对时间较老的问题的研究及重要性,然 后说(However),对时间尺度比较新的问题研究不足

  10

  2)物性及研究手段问题 如果你要应用一种新手段或者研究方向,你可以提出当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以及物质性质,然 后说对你所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研究甚少。

 3)研究区域问题 首先总结相邻区域或者其它区域的研究,然后强调这一区域研究不足 4)不确定性 虽然前人对这一问题研究很多,但是目前有两种或者更多种的观点,这种uncertanties, ambiguities,值得进一步澄清 5)提出自己的假设来验证 如果自己的研究完全是新的,没有前人的工作进行对比,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自信地说, 根据提出的过程,存在这种可能的结果,本文就是要证实这种结果。

 We aim to test the feasibility (reliability) of the ... It is hoped that the qutestion will be resolved (fall away) with our proposed method (approach). b) 提出自己的观点 We aim to This paper reports on provides results extends the method.. focus 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urthermore, Moreover, In addition,, we will also discuss... c) 圈定自己的研究范围 前言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告诉读者包括(reviewer)你的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如果处理不好, reviewer 会提出严厉的建议,比如你没有考虑某种可能性,某种研究手段等等。

 为了减少这种争论,在前言的结尾你就要明确提出本文研究的范围:

 1)时间尺度问题 如果你的问题涉及比较长的时序,你可以明确地提出本文只关心这一时间范围的问题。

 We preliminarily focus on the older (younger)... 或者有两种时间尺度的问题(long-term and short term),你可以说两者都重要,但是本文只涉 及其中一种 2) 研究区域的问题 和时间问题一样,明确提出你只关心这一地区 d) 最后的原场 在前言的最后,还可以总结性地提出,这一研究对其它研究的帮助。或者说,further studies on ... will be summarized in our next study (or elsewhere) 总之,其目的就是让读者把思路集中到你要讨论的问题上来。减少争论(arguments). 关于词汇以及常用结构,要经常总结,多读多模仿才能融会贯通。

 以上是常见的语言结构,不算抄袭。

 英文部分撰写须知

 1 英文摘要和文题的编写要求 英文摘要是作者和国际同行进行交流的必经之路,是国外各大数据库进行检索收录的主要依 据,因此规范英文摘要的编写显得尤为重要。

 1)一篇好的英文摘要应该是独立、完整的短文,应包含正文的要点,即研究对象(目的)、 研究方法(所用的设备、材料)、结果和结论。文中的创新之处或重要结论是文章的亮点, 决不可因翻译困难而丢弃。

 2)在不遗漏主题概念的前提下,摘要应力求简洁,尽可能删去课题研究或为同行所熟悉的 背景信息。作者研究工作的未来计划不能纳入摘要。应尽量简化措词和重复的单元,摘要第 一句避免和文题重复。摘要的长度适度,以说明白所做工作为准。

 “

 11

  3)摘要中不可添加正文中不存在的内容,亦不可补充正文内容。最好不要出现图、表以及 公式等内容。

 4)英文摘要除了遵守语法规则,保证句子通顺流畅外,最好长短句结合使用,避免句型单 调。主谓要完整,缺乏主语的祈使句等句型不宜使用。

 5)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的工作和研究方法,而用现在时态叙述结论,不要用将来时态。

 6)文词要朴实无华,不用武断性的、文学性的以及个人色彩性的描述。英文拼写最好用美 式拼写,而且要全文一致。

 7)关键词的数目和内容应与中文完全一致,不可添加或遗漏。

 8)文题的要求:英文文题一般为短语结构,而不用句子。文题应简洁,略去不必要的“Study on”,“A preliminary study on”,“Researchon”等套语。尽量少用冠词。

 2 作者和作者单位的编写要求 1)应列出文章所有的作者的姓名、单位、顺序号、城市和邮政编码,不可用“et al.”代替, 中英文应该一一对应。

 2)中国本土作者的姓氏全部大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如“LIU Da-lin”。外国作者按照姓 (Last name)后名(First name)前的写法,如“John C Berger”,其中“John C”为名字, Berger” 为姓氏。在作者姓名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上标注明作者所在单位的序号。

 3)书写作者单位时,用阿拉伯数字在所在单位的首字母左上角用上标注明序号。单位名称 不要使用几个大写字母所组成的完全缩写或简称。单位内部级别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此外, 当单位为教育部某一实验室时,不可以只标出“实验室”和“教育部”两级单位,而应标明 所在大学或研究机构。

 3 举例 GUO Jian-fen1; XIE Jin-sheng2; LU Hao-liang3; LIU Dong-xia2; YANG Yu-sheng3; CHEN Guang-shui3. Carbon return and dynamics of litterfall in natural forest and monoculture plantation of Castanopsis kawakamii in subtropical China.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1)23(2)1-6[Ch, 6 ref.]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361005, P. R. China; 2 College of Forestry, Fujia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Nanping, 353001, P. R. China; 3 College of Geography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P. R. China The amount of carbon returned through litterfall and its seasonal pattern were studied in a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 kawakamii and adjacent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后略) Key words carbon return, litterfall, Castanopsis kawakamii, natural forest, monoculture plantation 你的论文很清爽,

 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要点

 总体原则(3C):Correct (正确),Clear (清楚);Concise (简洁)。

 1 论文题名 1.1 基本要求 (1) 准确(Accuracy)。题名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内容。作为论文的“标签”,题名既不能过 于空泛和一般化,也不宜过于烦琐,使人得不出鲜明的印象。如果题名中无吸引读者的信息, 或写得不堪理解。为确保题名的含义准确,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义不明的词,如 "rapid" ,"new" 等;并力求用词具有专指性,如"a vanadium-iron alloy" 明显优于"a magnetic alloy" 。

 (2) 简洁(Brevity)。题名需用词简短、明了,以最少的文字概括尽可能多的内容。题名最好 不超过10 ~ 12个单词,或100 个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标点),如若能用一行文字表达,就尽 量不要用2 行(超过2 行有可能会削弱读者的印象)。在内容层次很多的情况下,如果难以 简短化,最好采用主、副题名相结合的方法,如:Importance of replication in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evidence from repetitive CDNA hybridizations (Proc

  12

  Natl Acad Sci USA, 2000, 97(18): 9834 ~ 9839). 其中的副题名起补充、阐明作用,可起到很 好的效果。

 (3) 清楚(Clarity)。题名要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特色, 明确表明研究工作的独到之 处,力求简洁有效、重点突出。为表达直接、清楚,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应尽可能地将表 达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放在题名开头。如The effectiveness of vaccination against in healthy, working adults (N Engl J Med, 1995, 333: 889-893)中,如果作者用关键词vaccination 作为题 名的开头,读者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一篇方法性文章:How to vaccinate this population? 相反, 用effectiveness 作为题名中第一个主题词,就直接指明了研究问题:Is vaccination in this population effective? 题名中应慎重使用缩略语。尤其对于可有多个解释的缩略语,应严加限 制,必要时应在括号中注明全称。对那些全称较长,缩写后已得到科技界公认的,才可使用。

 为方便二次检索,题名中应避免使用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 公式、不常用的专业术语和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等。

 1.2 题名的句法结构 题名通常由名词性短语构成,如果出现动词,多为分词或动名词形式。由于陈述句易使题名 具有判断式的语意,同时一般也显得不简洁,因此,大部分编辑和学者都认为题名不应由陈 述句构成。由于题名比句子简短,并且无需主、谓、宾,因此词序就也变得尤为重要。特别 是如果词语间的修饰关系使用不当,就会影响读者正确理解题名的真实含意。例如: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 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可使人误解为“猴子使用了补 体结合技术”。应改为:Using complement-fixation techniques in isolation of antigens from monkeys.即“用补体结合技术从猴体分离抗体”。

 2 摘要 2.1 基本要求 (1) 确保简洁而充分地表述论文的IMRD,适当强调研究中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 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或数据)。

 (2) 使用短而简单的句子,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 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We found that...”表示结果;使用“We suggest that...”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

 (3) 应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图表,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 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如确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复较长的术 语)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

 (4) 为方便检索系统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 符号。

 2.2 摘要写作的时态 摘要写作时所采用的时态应因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写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 则:

 (1) 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句子的内容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应使用现在式;如果句子 的内容为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式。

 (2) 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式(如:This paper presents...);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式(如:This study investigated...)。

 (3) 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式。如:We describe a new molecular approach to analyzing ... (4) 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式、臆测动词或may, should, could 等助动词。We suggest that climate instability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may have... 2.3 摘要写作的人称和语态 由于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且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国际 知名科技期刊“Nature", “Cell" 等尤其如此,其中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的使用十分普遍。

 3 引言 3.1 基本要求 (1) 尽量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对研究背景的阐述做到繁简适 度。

 (2) 在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中,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要优先选择引用的

 “ (

 “ “

 13

  文献包括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 献(甚至是对作者研究具某种“启示”性意义的文献),或者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 文献。

 (3) 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或贡献,让读者顺着逻辑的演进阅 读论文。

 (4) 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稿件。

 (5) 适当地使用“I”,“We”或“Our”,以明确地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如:最好使用“We conducted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whether...”,而不使用“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可采用类 似如下的表达:To the author"s knowledge...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in literature about...;Until recently, there is som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等等。

 3.2 写作要点与时态运用 (1) 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时,句子的主要动词多使用现在时。如:“little is known about X”或“little literature is available on X”。

 (2) 描述特定研究领域中最近的某种趋势,或者强调表示某些“最近”发生的事件对现在的 影响时,常采用现在完成时。如:

 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X”或“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X” (3) 在阐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应有类似This paper,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here 等 词,以表示所涉及的内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学者过去的研究。例如:"In summary, previous methods are all extremely inefficient. Hence a new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就容易使读者产生误解,其中的第二句应修改为:“In this paper, a new approach will be developed to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或者,“This paper will present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that process the data more efficiently.” 4. 材料和方法 4.1 写作要点 (1) 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材料描述中应该清楚地指出研究的对象(样品或产品、动 物、植物、病人)的数量、来源和准备方法。对于实验材料的名称,应采用国际同行所熟悉 的通用名,尽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所在国家的人所熟悉专门名称。

 (2) 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应遵循的原则是给出足够的细节信息以便让同行 能够重复实验,避免混入有关结果或发现方面的内容。如果方法新颖、且不曾发表过,应提 供所有必需的细节;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如果报道该 方法期刊的影响力很有限,可稍加详细地描述)。

 (3) 力求语法正确、描述准确。由于材料和方法部分通常需要描述很多的内容,因此通常需 要采用很简洁的语言,故使用精确的英语描述材料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方面通 常有:

 a)不要遗漏动作的执行者如:

 To determine its respiratory quotient, the organism was...” 显然,the organism 不能来determine? 又如:“Having completed the study, the bacteria were of no further interest.”显然,the bacteria 不会来completed the study.(b)在简洁表达的同时要注意内容方面的逻辑性如:“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48 informed and consenting patients...the subjects ranged in age from 6 months to 22 years”,其中的语法没有错误,但6 months 的婴儿能表达informed consent?(c)

 如果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能采用,在引用文献时提及一下具体...

相关热词搜索: 宝典 投稿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