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聊聊“鹿”和“狼”
同学们从小到现在,都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其中很多童话的主角就是鹿和狼(出示图片)。看到鹿,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善良、美丽、可爱„„)
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恶、残暴„„)
(是啊!鹿是一种温顺的动物,我们习惯把它看作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而狼却是凶恶残暴的,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狈为奸”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掉。)
2、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感受的这个鹿和狼的故事可能会与大家对鹿和狼的习惯看法有很大不同(补全板书),尤其是与我们在某些童话里读到的观念更是背道而驰。
二、初读感知。
1、学习“阅读提示”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阅读提示”,看看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交流(出示):(1)快速阅读,想一想凯巴伯森林大批的狼被猎杀后所造成的后果;
(2)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写写自己的体会。
2、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地读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难懂的词语或句子画出来,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1)交流难读、难懂的词语:西奥多-罗斯福 亚里桑那州 凯巴伯森林
一命呜呼 难逃厄运 面目全非 罪魁祸首
苟延残喘 童话原则 相悖 锐减
(2)扫清了字词障碍,谁能用这里的一两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猎杀狼,从而导致凯巴伯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
那么“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咱们能解决了吗?(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三、理解课文
罗斯福总统怎么也想不到,他为了保护鹿而猎杀狼的行为却导致了林毁鹿亡的结局!这是为什么呢?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边读边思考,完成“练习纸”第
1、2题,还可以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写出自己的体会。
2、交流品悟:
(1)“鹿毁林”——结合练习纸第1题的表格理解。
(2)“狼护林”——狼吃鹿控制了鹿的总数,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毁坏。
(3)“狼护鹿”——控制了鹿的总数,控制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3、教师小结。
四、练笔提升
1、资料链接:为了让凯巴伯森林回复到原来的样子,美国政府最中还得“引狼入室”——(出示资料)
2、课堂练笔: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作业纸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这个“鹿和狼的故事”,让我真正懂得了
3、交流体会。
4、课堂总结。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总统这一举措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看森林美景图片并伴有美妙的音乐,从而完成词语卡。(要求把生字写规范,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2.引浪。说说含“狼”字的词语,强调中性词 ,用一个词来形容狼(凶恶残忍)
3.引鹿。用一个词来形容(美丽善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鹿和狼会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西奥多.罗斯福、亚利桑那州、凯巴伯森林 2.认读词语:
厄运锐减糟蹋威胁相悖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
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五、总结扩展
1.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2.此时此刻你还认为狼凶恶残忍吗?你想说什么?(事物本无尽善,也无尽恶。我们人类只能去尊重它)
六、作业
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个警示牌。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吃
狼 —— —————— 鹿 保护 破坏
森林
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鹿和狼的故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活泼、可爱、温顺) (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
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 《大灰狼》《小红帽》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残忍、狡猾、贪婪、令人讨厌)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二、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________________(什么时间),______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因),决定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20世纪中叶,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决定由政府雇猎人去消灭狼,结果不仅鹿群受到了威胁,而且森林的植被也在一天天减少,给森林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
三、再读合作探究
1.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这样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曾经生机勃勃的凯巴伯森林现在却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
出示句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读到这,你的心情:(让人痛心、遗憾)
(罗斯福原本以为杀了狼,鹿就可以得到有效保护,结果却事与愿违。截止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四、深入感悟
1.想象:在那裸露的黄土地上,我仿佛看见了——(横七竖八地躺满了鹿的腐烂的尸体,还散发着一阵阵恶臭。)(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正用哀怨的眼神看着我们)
仿佛听见了——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在哭泣。
面对林毁鹿死这种情景,孩子们,你们想对罗斯福总统说点什么?(总统阁下如果不是你当初的错误决策,也不会出现这么悲惨的局面。)(如果不是你根据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益害,也不会产生今天这样的后果。)
听你们这一说罗斯福才明白,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
2.过渡语:这些鹿可能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得到人类恩宠的他们,在人类精心为它们营造的自由王国里不但不能幸福生活,相反只有死路一条。其中缘由鹿不明白,聪明的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3.狼是怎样保护生态平衡的?你能用线段图画出鹿、狼和森林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样看来,狼竟然是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功臣,鹿竟然是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所以人类必须尊重动物乃至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不能仅仅根据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益害,否则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森林既需要善良的鹿,也需要凶残的狼。)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这样的故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投影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塞翁失马》。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小结:“鹿和狼的故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3.过渡:可喜的是美国政府为了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 我会填关联词。
1、狼是凶残的,要消灭;
鹿是善良的,要保护。( )罗斯福总统用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制定政策,( )下令消灭狼,造成凯巴伯森林的毁灭。
2、总统先生下达猎杀命令的时候,没弄明白,( )狼吃鹿,( )能维护鹿群的种群稳定。
3、( )没有狼,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 )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4、森林中( )需要鹿,( )需要狼。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我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假如罗斯福总统在世,让我们用狼或鹿的口吻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短信,告诉他我们已经掌握了维护生态平衡的常识。
给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
总统阁下:
一只狼(鹿)
1942年或2013年
频阳小学2014年高效课堂研讨与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版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学科:语文 班级:六年级二班
任课教师:高莉
教学目标: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同时能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测试 补充一下词语:
松杉( )郁 生机( ) 松柏( ) 星光( ) 薄雾( ) ( )幽美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凯巴伯森林的美景,将词语对应填入。
2、听狼叫,说感受,看狼图,说狼的成语。
3、总结狼、鹿的特点。
4、导入:而老师却认为狼是美丽善良的,鹿是凶恶残暴,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我们就一起学《鹿和狼的故事》。
三、学习新课
1、你认为狼和鹿谁到底美丽善良,谁到底凶恶残忍?在文中找出支持你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频阳小学2014年高效课堂研讨与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2、小组讨论,交流答案。
3、汇报能说明自己观点的句子。
4、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看录像。
5、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6.集体讨论: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3)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7、小结: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我们不能根据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四、简介美国总统罗斯福。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六、介绍“引狼入室”计划。
七、看全文,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
八、介绍《狼图腾》
九、作业:请你给凯巴伯森林设计一块警示牌。 板书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 尊重自然规律 保护生态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鹿和狼的故事
设计理念:略读课文有其明显而清晰的定位——它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增加阅读体验的疆场.因此,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上,我们应当更加相信学生,充分运用阅读提示,以问题的带动全程阅读,以批注或练笔促成读写融合,实现阅读学习的得言﹑得意和得法.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
问:对于这两种动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是啊!鹿通常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而狼却凶恶残暴,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导题:但在凯巴伯森林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个鹿和狼的故事。(课件出示:14
鹿和狼的故事)
请大家齐读课题。
在读课文之前请你们先看两张图片
二、对比质疑,确定重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期,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那里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
看了这些画面,听了老师的讲解,现在你心里面最想知道什么呢?
(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
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当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或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哪些地方不懂的,你就在那里写上批注,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
3、下面,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的小组成员分享。
四、张扬个性,深入评明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指导:
(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
A、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
B、指导朗读 (个别读,女生读,齐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那个语句读出来的? A、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
A、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 B、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
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指两个学生回答)
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请再仔细读课文,找一找。还有,想一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汇报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
(2)生物链;
(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
4、指导朗读(个别读,指导后个别比读,齐读)
5、学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到底错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深究课文,突出重点
那他到底错在哪里?下面,请你精读第
8、9小节,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鹿的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2、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没有了危害鹿群的狼后,森林中的鹿就增多了,大量的鹿群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
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鹿群也大量死亡,疾病流行,鹿群数量骤减„„)
3、练习说话
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 —————。
二、拓展迁移,大胆实践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假如现在老师是一个美国某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你——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行吗?“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4、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全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还动植物一个宁静的家园”、“朋友,请别让小草流泪”、“关爱一棵小树,成就一片绿荫”、“绿色的希望,绿色的家,绿色需要你、我、他”、“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他的孩子,请热爱妈妈吧!”。)
5、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个启示吗?
6、最后,老师也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鹿和狼的故事
习惯看法
维护生态平衡
谨防片面认识
童话原则
四、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听。
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时会说些什么?在苟延残喘时又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会对总统或人类说些什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板书“鹿”和“狼”
1、谁能说说你对狼的认识?你对鹿的了解呢?(鹿:温柔善良,让人喜欢。狼:凶恶狡猾,让人憎恨,如《会摇尾巴的狼》、《狼和羊》。
2、板书《鹿和狼的故事》,看了题目后你想说些什么?
温柔善良的鹿和狡猾凶恶的狼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做什么?(读书)
二、学生读课文。
1、自己将全文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你想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
三、课文中哪一部分给你印象最深你就读哪一部分,边读边想你为什么选择这一部分。
四、读你印象最深的段落,说一说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部分。
1、罗斯福总统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目的是为了保护鹿,让鹿繁殖得更多一些。
2、经过25年的猎捕,鹿没有了天敌。
3、鹿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4、鹿吃光了森林中的植被。
5、鹿病死了无数只,还有一些饥饿而死。
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择大家找出课文中的不同观念,用自己的观念及想法进行一次辩论赛。
正方 罗斯福是对的,他杀狼是为了保护鹿。
反方 罗斯福是错的,他违犯自然界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规律。
六、总结
在人类生存的这个星球上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一种生物的存亡或数量发生变化,常常会通过这种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影响到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这就是鹿和狼等动物带给我们的启示。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导题: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 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二、对比质疑,确定支点
1、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
看着这两幅画面,听着老师的讲解,把你内心最想知道的说出来。
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
三、自读自悟,辐射全文
1、初读,要求:
自读课文,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读到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好吗?
2、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小组成员分享。
四、汇报交流,旋转球体
1、读着读着,你知道些什么?
重点指导:
(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出示第4小节中的语句)
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哪个语句读出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
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出示第六小节)
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
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请再仔细回读课文,特别要重读第7节,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阐述你的答案。
(1)画图讲解;
(2)生物链;
(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罗斯福您错在哪儿?
五、深究课文,突出心轴
1、精读第
8、9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现在老师是美国某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4、课外延伸:你还知道什么故事或看到课外读物,说明人类应维护生态平衡?
六、延伸拓展,升华主旨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
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设计
(2011-03-29 11:06:51)
转载▼ 标签:
分类:
教学案 杂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鹿和狼。谈话: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很多关于狼的故事吧?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鹿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它们?
是啊!鹿通常是美丽善良的化身,而狼却凶恶残暴,老师整理了一些关于鹿和狼的成语和歇后语,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在我们印象中,狼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补齐并齐读课题:《鹿和狼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
二、阅读提示,自读课文。
1、出示阅读提示,看看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1)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罗斯福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2)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3) 罗斯福错在哪里?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默读,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
2.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集中讲了这个故事? 1——6段
读1——6自然段,边读边想像画面,看哪些举动让喜欢鹿得你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又感到不是滋味?
3、学生汇报: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生读。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心里是什么滋味?
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数千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理解“苟延残喘”。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4、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5、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6、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的?你能表示出狼、鹿、森林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吗?默读课文思考。交流并完成板书:
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7、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狼是森林的保护者。
为什么说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总结: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不要以惯有的眼光片面的认识事物。)
四、总结、延伸
1、师:是啊,昔日的森林松杉葱郁,而今却面目全非;
原来的鹿群活泼自由,现在却苟延残喘。这严重的生态灾难不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疾首。然而,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如果有人能够劝阻他不再继续这个错误的决定,必将会挽救森林,挽救鹿群,挽救整个生态系统。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向总统先生进言吧!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也可以用信的形式,用事实说话,讲明道理,也可以引用身边的例子,阐明你的观点。
2、生写话(信),读话(信)。
师:同学们的话,不仅使罗斯福醒悟,也会使更多的人警醒。
3、想知道凯巴伯森林的现状吗?课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4、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投影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五、课后作业:
1、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回味全文,老师这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尊重动物,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自己。
2、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并办一期“环保手抄报”。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云山小学李晓泓
设计理念:
1、以本为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语言文字来把握思想内容,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悟道理。既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注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牢牢把握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这一特点。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搭建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让学生有多个层面的收获;
努力做到有整体的把握,有清晰的脉络,也有细节的精彩。
3、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让语文真正地向思维开放、向生活开放、向个性开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鹿和狼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生态失去平衡的相关材料,并做简单整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
1、同学们,一提到狼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成语和歇后语?(出示狼的图片) 是呀,在以往,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小红帽》、《大灰狼》里狼都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确实太深了。
2、而印象中的鹿又怎样的?(出示鹿的图片)
3、小结:这是一种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
二、围绕目标,感知课文
1、出示课题
看,这是美丽茂盛的凯巴伯森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发生在森林的故事。
2、结合学习目标,自由快速朗读课文,写批注。
3、读课文词语,并且按照第二个学习目标,快速默读课文,用这些词语,小组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围绕重点,合作探究
1、回顾以前学过课文带有“故事”的课文有哪些? 《邮票齿孔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
2、这一类题目中带有“故事”的两个字的课文在写法上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探究故事写作思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用故事说明道理)
3、运用思维导图,一体机分享功能,合作探究主题
出示课件,了解西奥多·罗斯福生平以及利用思维导图,探究他的决策对凯巴伯森林前后变化的影响。
4、利用思维导图,小组交流故事的道理
四、拓展延伸。 阅读人类与自然生态相关的故事,分享思维火花和启示。
5、深化主题,提升能力
1、资料补充:了解“引狼入室”。
2、给罗斯福写信:请以我是一只狼或一只鹿为主角,时间可以现在也可以是1942年,中间的内容用上我们的学习成果,填上课文相关的关联词语,以及自己学习收获。
3、同学们像这样的故事实在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呢,大家可以再读一读这些故事(课件出示:推荐阅读《意想不到的灾难》《狼图腾》等)我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习的方法来自己往自学这些文章,好吗?
反思:
1、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育着眼于教会学生学会自主性地学习,因此,我在本课中设置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习活动始终在一个自主的空间里进行。课堂既给了学生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在感悟、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达到了学习目标。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问题:凯巴伯森林的狼被猎杀后出现了什么后果?并写写你从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在课前,我预先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在查阅有关书籍或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建立大信息容量语文课堂
在本课中我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努力扩大学生阅读的量,提升阅读的质。如开课导入时,我询问学生:“听过或看过有关鹿或狼的故事吗?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谈对鹿和狼的认识,并说几个有关狼的成语。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使学生对鹿和狼已有的认识与课文的描述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对课文讲述的“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这个道理的认识更加深刻;
又如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利用课前预先布置让学生查找有关自然界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让学生相互分享介绍相关的例子,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之余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
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遗憾,先学后教在时间的分配上我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有些不足,让学生交流问题还是放手不够,怕学生回答的不够完整没让学生自查自纠,讲的有些多。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做点评讲解;
学生回答问题涉及到几个方面之后,教师做归纳总结讲解;
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的时候,教师做延伸拓展讲解。要充分相信学生具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学习中,鼓励学生广开言论,畅所欲言,畅发己见,并学会倾听,快速思考;
要让学生学会补充,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今后在教学中我要努力学透并灵活掌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精髓。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诸多遗憾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鹿和狼故事读后感
鹿和狼故事读后感
狼与鹿教学设计
鹿与狼故事读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