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 103、104 页例 1 【课程标准描述】
结合实际情景,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 [ 学习目标] ]
1.由数量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了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一——列表法。
2.由数量较大的鸡兔同笼问题,理解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二——假设法。
3.由数学书上的“阅读资料”,探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三——砍脚法。
4.会分析鸡兔同笼变式练习的数字特点和结构,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学习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和抬脚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学习难点】
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填写 113 页的表格,评价目标 1。
2.通过议一议、写一写、画一画、想一想等活动,评价目标 2。
3.通过“阅读资料”启发多角度思考,评价目标 3 。
【学习活动方案】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游戏:数脚
一只鸡一只兔,两个头,六个足;
两只鸡两只兔,四个头,十二个足;
三只鸡三只兔,三个头,十八个足;
四只鸡四只兔,四个头,二十四个足……
2.介绍古书《孙子算经》中一道趣题
同学们数得很准确。原来在动物身上有许多数学信息是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
(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你明白这道题的意思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94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鸡兔同笼)
二、 展开研究
引出问题:这道问题中的数据比较大,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它改小一点好吗?
适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8 个头,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思考一下:
从上面数,有 8 个头是什么意思?(指谁的头?)
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是什么意思?问题是什么?这里还隐藏了什么条件?
(目的是引导学生说出鸡两只脚,兔四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呢?我们不妨猜想看看。(随着学生的猜想板书)
刚才我们是随意猜的,其实我们还可以有顺序的猜。
列表法 (对应目标 1 1 )
课件出示 113 页的表格 鸡 8 7 6
兔
脚
1.教师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出示表格。
问题:怎样确定鸡和兔的只数?
确定猜想范围:鸡的只数最多 8 只,有 0 只兔。鸡的只数最少 0 只,有 8 只兔。
按规律填写,每一列都是依次少一只鸡多一只兔,所以填表后会发现正确的答案。
2.尝试。老师给每个同位也发了一张同样的表格,请同位两人先进行分工,再共同完成表格。
学生同桌合作,填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4 种情况:
(1)鸡在减少,兔在增加。
(2)每减少一只鸡,增加一只兔,脚的总只数增加两只。
(3)每减少一只兔,增加一只鸡,脚的总只数减少两只。
(4)鸡和兔的总只数没有变。
3.学生汇报结果。得到正确答案:3 只鸡 5 只兔。
4.老师小结:这种依次尝试所有可能的方法就是列举法也叫列表法。
(板书:列表法)
5.导语:虽然列表法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数据较大时就会麻烦,我们有必要研究更快更便捷的解决方法。
假设法 (对应目标 2 2 )
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巡视。
1.议一议:根据题中的信息,你们组打算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可以适当启发学生:“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画一画:用你们喜欢的图形画出问题,更加直观的记录解决问题过程。
假设全是 (提示:可以用
表示头,用
表示脚)
假设全是 (提示:可以用
表示头,用
表示脚)
先画出 8 个小圆圈就代表 8 只小动物,假设全是鸡,每只鸡有两只脚,这样就先画 16只脚,而题目中说共有 26 只脚,还少 10 只脚,用一只兔子换一只鸡可以多两只脚,用 5只兔子换 5 只鸡可以多 10 只脚。
3.写一写: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纸上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想一想:你们组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吗?如果有,请记录下来。
假设都是鸡时,8 个头一共有脚 2×8=16(只),脚数比实际少了 26-16=10(只),把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少 2 只脚,10÷2=5(只)那么 5 只兔看成鸡时会少 10 只脚。推算出有 5只兔 3 只鸡。
综合算式为:
兔的只数:( 26 - 2×8 )
÷ (4 4 -2 2 )
= = ( 26 - 16 )
÷2
= 10÷2
= 5 (只)
鸡的只数:8 8 - 5= 3 (只)
假设都是兔,8 个头一共有脚 4×8=32(只),脚数比实际多了 32-26=6(只),把一只鸡看成兔会多 2 只脚,6÷2=3(只)那么 3 只鸡看成兔会多 6 只脚呢?推算出有 3 只鸡,5 只兔。
综合算式为:
鸡的只数:(4×8-26)÷(4-2)
=(32-26)÷2
= 6÷2
= 3(只)
兔的只数:8-3=5(只)
4.小结:这两种方法一种假设的全是鸡,一种假设的全是兔。像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称它“假设法”。
(板书:假设法)
三、方法延伸
砍脚法 (对应目标 3 3 )
阅读数学书第 105 页“阅读资料”,了解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你能根据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抬脚法,想出其他的解决方法吗?
解法 1:把兔脚砍去一半,那么鸡脚和兔脚一样多,都有 2 条,8 个头就一共有脚2×8=16(只),其实一共有脚 26 只,由此可以知道一共砍去了 26—16 =10(只)脚,每一只兔被砍去了 4-2=2(条)脚,所以,兔一共有 10÷2=5(只),鸡有 8-5= 3(只)。
综合算式为:
兔的只数:( 26 - 2×8 )
÷ (4 4 -2 2 )
= = ( 26 - 16 )
÷2
= 10÷2
= 5 (只)
鸡的只数:8 8 - 5= 3 (只)
解法 2:把鸡脚全部砍去,那么只有兔有脚,8 个头全按兔腿算,一共有脚 4×8=32(条),其实一共只有 26 只脚,多算了 32-26=6(只)腿,每砍一只鸡就会多算 4-2=2(条)腿,所以一共有鸡 6÷2=3(只),有兔 8-3=5(只)。
综合算式为:
鸡的只数:(4×8-26)÷(4-2)
=(32-26)÷2
= 6÷2
= 3(只)
兔的只数:8-3=5(只)
解法 3:把每只鸡和每只兔一半的脚砍去,那么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腿鸡”和“双腿兔”的腿就有 26÷2=13(只)。这时的每只“鸡”有 1 头 1 脚,头和脚一样多;每只“兔”有 1 头 2 脚,脚的数量比头的数量多 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它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的只数,是 13-8=5(只),鸡的只数是 8-5=3(只)。
综合算式为:
兔的只数:26÷2-8
= 13-8
= 5(只)
鸡的只数:8-5=3(只)
解法 4:把每只鸡和每只兔砍去两只脚,那么每只鸡就变成了“无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一共砍去脚 2×8=16(只),其实一共有脚 26 只,由此可以知道还剩下只是兔子的 26—16 =10(只)脚,所以,兔一共有 10÷2=5(只),鸡有 8-5= 3(只)。
综合算式为:
兔的只数:( 26 - 2×8 )
÷ (4 4 -2 2 )
= = ( 26 - 16 )
÷2
= 10÷2
= 5 (只)
鸡的只数:8 8 - 5= 3 (只)
四、 小结
比较这些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回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
猜测
乱、不科学
有序的思考
列表法。
数据较大不适用
寻找更简捷的一般方法
假设法。
解题方法不唯一
从不同角度思考
砍脚法。
(板书重点)
五、学以致用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原题。
(评价目标 2 2 、3 3 )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生活中的数学 (评价目标 2 2 、3 3 )
其实我们的鸡兔同笼问题不仅包括 4 只脚的兔子,还可以是 5 只脚的怪兔。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数学方法来解决,下面就让我们带上一双“数学的眼睛”到我们身边去看一看。
(1)小明的储蓄罐里有 1 角和 5 角的硬币共 7 枚,价值 1.9 元。问 1 角和 5 角的硬币各几枚?
(2)44 名学生去划船,一共乘坐 10 只船。其中大船坐 6 人,小船坐 4 人。问大船小船各几只?
(3)鸡兔同笼,共有 70 只眼睛,94 个爪子,问谁多,多几只?
3.古代趣题 (评价目标 2 2 、3 3 )
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得几丁?
4.勇攀高峰:
(评价目标 2 2 、3 3 )
(鬼子和狗)
一队鬼子一队狗,
二队并着一队走,
数头共有三百六,
数腿一共八百九,
多少鬼子多少狗? 五、课堂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体会?
生 1:知道了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我们的祖先能用浅显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说明他们勤劳而聪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数学在古代曾文明于世界,作为炎黄子孙应感到骄傲,也激发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努力学习。
生 2:掌握列方程组解古代数学问题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鸡兔同笼问题,大家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用不同方法解答了同一个问题,表现得非常的优秀 数学学习是很有意义的,只要有一双数学的慧眼,你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回家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生活中的这些鸡兔同笼问题,并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来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检测】
方法延伸——砍脚法 (评价目标 3 3 )
阅读数学书第 105 页“阅读资料”,运用抬脚法(砍脚法)列式解答 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不够理想,有些设计不够好,更有一些细节未加重视,还有就是教师的基本功太弱。但在设计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在 课始,我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 “ 鸡兔同笼 ” 问题;然后以一个数据比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导学生,经历列表法,探讨假设法和方程法等多种解题策略和方法,并加以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的理解解题方法,从而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二、由于 “ 鸡兔同笼 ” 问题在小学五年级时出现过,也有小部分学生可能在数奥书上见过,会做。大部分学生不是很会做,因此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到这个情况,所以在教学本课的重难点用假设法解答 “ 鸡兔同笼 ” 问题的第一部分假设全是鸡时以老师引导进学生行分析,加以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 解这种方法。然后学习假设全是兔时,以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自己独立完成并说明对每步理解,再加以课件演示。通过这两步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应该基本能利用假设法来解答 “ 鸡兔同笼 ” 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学方程法,主要教给学生找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从而让大部分学生能用方程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估计教学时间有些问题。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讲古人用的 “ 抬脚法 ” 的方法。这主要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时间上的考虑,本来这节课讲的方法就很多,特别是假设法学生理解就有困难,再将 “ 抬脚法 ” 讲了,可能学生消化不 了,以其都没弄清楚,还不如分成两节课来讲,别外就是时间问题,如果把 “ 抬脚法 ” 讲了,可能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了,没办法有效的进行课堂巩固。因此,这节课我没有讲古人用的 “ 抬脚法 ” 。
四、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都应该是在用假设法来解决 “ 鸡兔同笼 ” 问题上,在这部分的设计上,我看了很多资料和课例。都用 说得较为简单,并有不同的说法。在假设全部都是鸡这里,用 26- -0 16=10 条腿,这里应该说是 “多 多 0 10 条腿 ” 还是 “少 少 0 10 条腿 ” 呢,教材上只是简单的说 “ 这样就多出了 0 10 只脚 ” ,通过我和我们年级组其他教师的讨论,并看了很多教案和课例,我 觉得以假设后的腿与实际比学生较容易理解,当说到这个问题时可以直接说 “了 比实际少了 0 10 条腿,为什么少呢?是把兔当成鸡算了, ” 这里是把兔假设成了鸡,肯定应该是少算 0 10 条腿。如果说成 “多 多 10条腿,为什么多呢? ” 就不好给学生解释了。这样也便于同前面的把一只兔当成一只鸡算就少 2 2 条腿联系起来。
本节课欠缺的地方:
一、在列表观察腿数变化时,在全是兔或全是鸡时,腿与实际相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似乎不能很好的说出。反思了下,也是我设计时的一个弊端,没有给学生一个阶梯,跳跃太大,导致后面学生对为什么除以 2 2 一知半解
学以致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的原题。标 (评价目标 2 2 、3 3)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相关热词搜索: 教案 小学 周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