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长方体与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与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3 02:58:56 浏览次数: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靖边二小:
贾 美

《认识长方体》北师大教材第11—1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的直观图,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猜想、操作、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充分认识直观图;
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的长、宽的区别。

教学难点:

充分认识直观图;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复习旧知。

图形王国里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图形参加?噢!来了很多的图形,谁给它们分分类?课件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老师拿的这些物体属于立体图形中的哪一种?(长方体)

引入:那对于长方体、正方体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来领略,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奥秘。(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同学们举生活中长方体或近似长方体的例子。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体特征: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让学生指着模型说一说哪些是面?哪些是棱?哪些是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1)四人一小组合作,一边操作一边思考: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准备的学具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及鼓励。)

(出示探究表):

1、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么数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你怎么知道的?

2、长方体有几条棱?你是怎么数的?哪些棱长度相等?你怎么知道的?

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你来数一数。

师:自己先看一遍,有不理解的吗?强调“完全相同”的含义,即形状、大小都相同。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3)老师找学生分组板书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汇报结果。

师: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面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

师:你们小组能派个代表给大家数一数这6个面吗?生数。师引导有序的数。

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指实物回答)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说说棱的特点。

生:长方体有12条棱。师:你来数一数吧。(棱怎样数不重复不遗漏?)生:„„ 师:哪些棱长度相等?

生: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如果学生表述不出来,引导学生回忆在概括哪些面完全相同时是怎样说的。)

师:哪是相对的棱?生指。

2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长方体棱的框架)如果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

师: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

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生数。

教师总结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小组合作以最快的速度做一个长方体。

师:如果让你做一个长方体框架你打算准备几根小棒?(12根)12根一样长的小棒吗?生思考,汇报。

(2)合作做一个长方体。思考: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 (3)展示作品,并交流分组。

(4)揭示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做长,较短的叫做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课件演示) 拿长方体模型横放、竖放、侧放,并让学生指出在不同摆放的情况下的长、宽、高,告诉学生不管相交于哪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问:长方体有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二)

(二)、认识正方体

1、师:认识了长方体,那正方体它又有什么特征?它与长方体有没有关系呢?

2、独立探索正方形特征: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正方体纸盒,通过前面小组合作探索长方体特征的方法,自己独立探索正方形的特征,并完成提单上表格的内容。

3、完成后指名回答,并板书。

4、课件演示正方体的特征,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三)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正方体、长方体相同点与不同点。

(1)师:我们一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了认识,认真观察课件上的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正方体、长方体相同点与不同点。

2、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师:通过你们的观察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何关系?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集合图。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特殊长方体面、棱特征,深化认识。

1、完成练一练,先同桌交流在指名2人汇报。

2、口答: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激疑:对于最后一幅图表述你有什么看法?

(预设:最后一个图形不是长方体而是正方体,板书完整课题:正方体)

1、问: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一个长方体变换成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样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通过你们的合作探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大家都很棒。下面我们进行几个练习,检验一下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小法官会判断。(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条棱,共四六二十四条棱。( )×(3)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那√)么它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5

一、填空题。

1、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正方体,正方体是都特殊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2、左图是正方每个面的面积是648厘米体,也叫做立方体平方厘米;
每条棱厘米。是8厘米8厘米;
它的棱长总和是96正方体棱长总和=棱长×1

2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它的棱长是8厘米米,2厘米。

1、用铁丝焊成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 6 思考?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

很多时候,大家的进步就像一张纸,的厚度一样,微不足道,甚至难以发现,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它的存在,只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一定会收获更大成功,成功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就是点点滴滴人进步。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武胜县民族小学——游红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三单元第27~29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摆弄实物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建立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

教师课件演示。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幻灯片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

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演示去初步感知

(1) 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 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 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

教师提供长方体模型和框架模型让学生观察、分析。

(4) 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4、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5、练习巩固

(四) 自学正方体,发现它的特征

1、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

(出示自学提纲):

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

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自学22页。(汇报、板书)

3、计算正方体的棱长总和:即 12条棱长之和=棱长×12 (五)

引导辨析,掌握本质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比较,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动态演示,比较分析。

揭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在联系,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例

1、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位置平面图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以前学过的长方形、

二、新课教学

1.初步认识长方体。

①师:这个机器人不仅很有学问,还很神奇。你们看,老师把它的手和脚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将机器人的手和脚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大家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这样的?

指名列举。

师:对了,像书、盒子、砖头以及老师手中的模型这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体。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灯,并板书:长方体。

②师:(触摸桌面)大家看这是课桌的一面,我们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面。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跟老师摸一摸。

带领学生摸长方体的上面。

师:我们刚刚摸过的地方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长方体还有哪些面?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让大家更容易记住。

指名回答,板书:上下、前后、左右

师:一共是几个面?板书:6个面。

师:原来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个面。

指名摸、数长方体的6个面。

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板书:长方形

师(演示):这是上面,和它相对的应该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对的是一一(后面),左面相对的是--(右面)。我们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对的面。

板书:相对的面

师:相对的面大小怎样呢?

依次取下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重叠比较,得出结论:相对的面一样大。(板书:一样大)

③出示一个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按顺序数出6个面。让学生观察它的每一个面,与第一个长方体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图形也是长方体。

板书:有的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④小结:今天机器人带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相对的面一样大。不过,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个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体。

①出示正方体。

师:机器人还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就是正方体。

板书:正方体

请同桌互相讨论: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取下黑板上机器人。指名回答,板书:6个面 正方体

请一位学生按顺序摸、数正方体的6个面。

②取下6个面,重叠演示6个面的大小一样,板书:一样大

③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它们一样大。

④让学生列举出形状是正方体的物体。

出示例1下半部分幻灯。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图。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具体的东西。如果把它们画在黑板上、本子上,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在家打开书第23页看例1。

让学生通过幻灯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其它位置的平面图。

4.总结:这节课,机器人带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怎样来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我们先要看看它是否有6个面,如果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是长方形,那么它就是长方体。如果6个面全部都是正方形,它就是正方体。

[评析:直观形象初步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

三、辨认拼组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如果它是长方体,学生就举起桌上的长方体;
如果是正方体,就举起正方体。

②教师把辨认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拼成一个机器人。

师:黑板上的机器人哪去了?原来它看见小朋友学习得那么愉快,就穿上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做成的衣服,跑到我们的课堂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机器人说,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多观察,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评析:通过游戏,让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观察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第23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1-5题,集体订正。

[评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概念多,内容较为枯燥,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能愉快地投入学习,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摸、数、说"等教学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不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培养了能力,并发展了空间观念。

在课末学生学习情绪比较低落的阶段,创设了拼合机器人的游戏,使学生在愉快中懂得了判断长(正)方体不能只看它的一个面,必须观察到所有的面。从而把这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三册第23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教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模型。2.例

1、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位置平面图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3.长方形、正方形拼组成的机器人及长方体、正方体拼组成的机器人。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机器人于黑板。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有学问了,不信呀,跟着教师来看看。大家看机器人的手、脚和脖子,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谁能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师:再看看机器人装满学问的肚子和脑袋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谁也来说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评析: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1.初步认识长方体。①师:这个机器人不仅很有学问,还很神奇。你们看,老师把它的手和脚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将机器人的手和脚拼成一个长方体。)师:大家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这样的?指名列举。师:对了,像书、盒子、砖头以及老师手中的模型这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体。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灯,并板书:长方体。②师:(触摸桌面)大家看这是课桌的一面,我们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面。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跟老师摸一摸。带领学生摸长方体的上面。师:我们刚刚摸过的地方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长方体还有哪些面?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让大家更容易记住。指名回答,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师:一共是几个面?板书:6个面。师:原来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个面。指名摸、数长方体的6个面。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板书:长方形师(演示):这是上面,和它相对的应该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对的是一一(后面),左面相对的是--(右面)。我们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对的面。板书:相对的面师:相对的面大小怎样呢?依次取下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重叠比较,得出结论:相对的面一样大。(板书:一样大)③出示一个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按顺序数出6个面。让学生观察它的每一个面,与第一个长方体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师:像这样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图形也是长方体。板书:有的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④小结:今天机器人带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相对的面一样大。不过,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个面是长方形。2.初步认识正方体。①出示正方体。师:机器人还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就是正方体。板书:正方体请同桌互相讨论: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取下黑板上机器人。指名回答,板书:6个面 正方体请一位学生按顺序摸、数正方体的6个面。②取下6个面,重叠演示6个面的大小一样,板书:一样大③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它们一样大。④让学生列举出形状是正方体的物体。出示例1下半部分幻灯。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图。师:刚才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具体的东西。如果把它们画在黑板上、本子上,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在家打开书第23页看例1。让学生通过幻灯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其它位置的平面图。4.总结:这节课,机器人带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怎样来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我们先要看看它是否有6个面,如果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是长方形,那么它就是长方体。如果6个面全部都是正方形,它就是正方体。[评析:直观形象初步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

三、辨认拼组游戏①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如果它是长方体,学生就举起桌上的长方体;
如果是正方体,就举起正方体。②教师把辨认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拼成一个机器人。师:黑板上的机器人哪去了?原来它看见小朋友学习得那么愉快,就穿上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做成的衣服,跑到我们的课堂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机器人说,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多观察,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评析:通过游戏,让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观察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1.第23页做一做,集体订正。2.练习七第1-5题,集体订正。[评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概念多,内容较为枯燥,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能愉快地投入学习,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摸、数、说等教学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不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培养了能力,并发展了空间观念。在课末学生学习情绪比较低落的阶段,创设了拼合机器人的游戏,使学生在愉快中懂得了判断长(正)方体不能只看它的一个面,必须观察到所有的面。从而把这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

1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演示)在直观图中闪烁棱和顶点,指名说一说(指一指)这条棱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这个顶点是由哪些棱相交得到的?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交流数法。(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谈话:同学们观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前面观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交流,对有关发现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

2、练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互相说一说。

二、探索与发现,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

2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中交流。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流。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交流。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现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习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继续观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可以发现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习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习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交流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习中,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进一步拓展认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式。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做好准备。]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共6篇)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教学设计

观看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教学心得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 正方体 长方体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