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布艺温馨教学设计

布艺温馨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3 10:05:30 浏览次数:

五年级小学美术

第七课《布艺温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布艺小件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受到亲睐,给人以视觉上的温馨感、触觉上的舒适感。在日常生活中,布艺还是一种变废为美的工艺活动。可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闲置材料,如旧衣服、袜子、手套、毛巾等,根据材料的质地、花色、品类,运用捆扎、填充、剪切、缝纫、装饰等手法进行制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陶冶个性,发展审美感和创造能力等。

本课围绕“布艺”这个主题安排了两个相关的学习活动:活动一,利用各种旧布料展开联想,制作一件布艺小品,本活动更多的是涉及到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自由性。活动二,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则更多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注重功能性。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要高。本课是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对布艺制作展开学习探讨,就性别差异而言,女孩更加喜欢参与布艺制作,要设法提高那还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其动手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其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各种方法运用布料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了解布的特征,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件布艺作品。

难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材料(如:袜子、毛巾、旧手套),利用捆扎、填充、剪裁、缝纫、装饰等方法进行制作。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温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与动手的热情。通过欣赏和制作等学习活动,获得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比较、触摸、制作中感受材质,产生丰富的联想,灵活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制作,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创设情境——欣赏激趣——感受材质——方法探究——学习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六、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布艺小品。

学具:旧手套、袜子、毛巾、旧衣服、针线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手偶娃娃A:大家好,我的名字叫黄小鸭,见到你们感到很高兴! 手偶娃娃B:小鸭,你在干嘛?哦,你偷偷出来交新朋友!哼!

手偶娃娃A:多多,你别生气,我这就把你介绍给他们。朋友们,他的名字叫多多,是我最好的朋友。

手偶娃娃B:Hello,你们好,我叫多多,希望能跟你们成为好朋友。对了,我们把新朋友们介绍给家族里的人怎么样?

手偶娃娃A:可以啊!不过我要先跟李老师商量一下。

师:好啊!刚刚你们的对话我都听到了,我们这就走吧。

2、(出示图片)展示民间传统布艺小品。

提问:民间传统布艺和手偶娃娃的区别?

(二)、观察学习,方法探究。

1、师:娃娃家族的人很喜欢你们,还有许多小伙伴今天也来了,也想跟你们做朋友。(实物展示——变废为宝) 提问: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

教师小结:原来这些有趣的朋友就是用我们生活中的旧手套、旧袜子、碎布片等通过一双巧手制作出来的。

2、提问: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学生举手回答)

师:现在,你们看看抽屉里面有什么宝贝?把它们拿到桌子上来。

【活动一】大家一起来动手

请大家用捆扎的方法,做一个简单的小样品,看最做得又快又好!

3、师:刚刚我们学会了用捆扎的方法进行制作,那么你们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请学生上台动手,教师从旁引导,讲解步骤。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制作的基本方式有填充、捆扎、剪切、折叠、穿插、编织、缝纫等等。

4、师:你们觉得这些“半成品”们还缺了点什么呢?(学生举手回答)

欣赏图片——变废为美

5、小游戏“奇思妙想”

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的方向展开联想,产生不同的造型。

(三)、实践制作,自我表现。 【活动二】我们一起“变变变”

小组合作,利用旧物制作一个布艺小品,看谁做得最有趣! 提出制作要求:

1) 同学分小组进行制作,每2个同学为一组。

2) 巧妙运用已有的材料,合理运用不同的制作方法,发挥自己创造力创作一件布艺小品。

注意:使用剪刀和针线的时需注意安全。

(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与拓展

1、展示学生作品、交流。

2、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原本以为要丢弃的旧物品,原来都是可以成为“宝贝”的。回去以后请用你们的一双巧手为自己生活增添更多的温馨,一起来实现“变废为宝”。

3、收拾与整理。

八、板书设计

九、总结

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节俭教育,审美教育的好素材。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变废为美”的乐趣,而且使学生了解居家生活中浓厚的布艺气息,感受到温馨舒适的氛围,还学到了制作布艺小品的多种方法,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发现布艺的色彩之美、形式之美、装饰之美。

第3课 布艺温馨

(活动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

2: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

3: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出材质的美,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重点难点:

1:感受、了解各种布材特征。

2:小挂袋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成品、各种布材料等。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一:看一看,试 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二: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 “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 “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三: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活动二)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一: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二: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 基本 /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 (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三:尝试

分发设计纸。

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

鼓励学生大胆设计。

四: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第7课 布艺温馨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看一看,试 一试

1.欣赏作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

2.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发现美,感受美。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觉得哪件布艺制品最特别? (3)它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的呢?你们也可以用手中的材料试试! 3.学生试做,自主探究。

1.课件展示现代家居中的布艺制品。

2.课件展示民间布艺制品。

3.课件展示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4.以小组为单位玩“奇思妙想”游戏,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发现制作方法及如何巧妙利用材料。

(1) “快乐转盘”: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2) “百变魔方”:效仿智力魔方的玩法,用原材料(半成品)局部造型的不断改变来引导学生发现如何巧妙利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 “画面竞猜”:通过使用了几个不同制作方法的半成品实物或图片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5.评一评小组游戏活动情况。

6.小组讨论、合作使用材料,巧妙地运用材料和制作方法,自主或合作制

第1页/共4页 作一件布艺小品。

1.课件展示:
(1)“快乐转盘”:将原材料设计成“转盘”,在转动中不断变换观察角度。

(2)“百变魔方”:将原材料局部向左向右或向前向后折叠、收紧或挪动一下,产生新造型。

(3)画面竞猜:一一展示学法指导提示图。

2.实物投影:展示小组作业时出现的纱线滑落、毛边、须边等状况。

评一评,说一说

7.学生作业观赏交流。

(1)展示作品。

(2)自评、互评。

8.学习引申:

(1)课件提示:布艺制品有更多可用之材(旧布鞋、旧牛仔裤、袖套等),以及更多制作方法(编织、拼缝、折叠、粘贴、穿插等)。

(2)发现其更宽广的实用功能(表演道具、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等)。

(3)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尝试更多的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制作。

课件展示:

(1)各种变废为美的布艺小品图片资料(发结子、小挂袋、布艺镶嵌画、笔筒等) (2)童话剧表演:部分学生运用布艺小品为道具表演童话剧。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激趣

1.问:你们在家时遇到过找不到东西的烦恼吗?比如橡皮擦、小玩具不见了

第2页/共4页 等等。

2.隆重推介小挂袋。不要看它小,它可是个整理小能手。它能把物品有序地收纳好,随时都能准确找到。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制作小挂袋。

事先将布艺挂袋挂在黑板上显眼的位置。

探索

1.谁能给挂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一个能挂起来的口袋。

2.挂袋还可以做成这样! (欣赏手工挂袋图片,见书本) 谁来根据挂袋的不同结构来给它进行分类 ? 基本 / 基本型 口袋/单袋型 外形 \ 异型 布局\多袋型

3.出示多袋型挂袋雏形(图) 这是一个基本成形的挂袋,怎样才能赋予它更多的个性特色呢?你从刚才的欣赏中获得什么灵感? (重新展示图片) (将雏形的设计图纸附件分发到各组,组内交流,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设想。) 4.。展示各组设计图,略评。欣赏教师根据雏形设计的多款变化。

思考:可在哪些地方进行突破性设计? 如:挂法的设计处理,形的修剪,袋口、边缘的设计处理等。

5.引导学生根据设想选材。

分析自己所带布材的特点(硬度、编织方法以及花纹特点、色彩)。根据设计选择适宜的布材。

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幻灯、挂图形式都可。

多媒体演示多款设计的演变。

多种布料的特性和可用的范围。

第3页/共4页 尝试

分发设计纸。

两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设计。

充分利用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完善自己的设计。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播放轻松的音乐。

欣赏

展示自己的设计成品,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评出最佳创意和最佳合作组合。

学生作业

另注 分小组合作学习,组内每2人合作完成一个挂袋。

第4页/共4页

制作布艺花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布艺文化,增强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布艺装饰品,说说这些布艺装饰品是用什么质地的材料做的,有什么作用。

2、教师收集有关布艺方面的知识、图片等。

3、学生准备不同质地、不同材料的布,各种颜色的绣花线,以及针和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作品了解布艺知识激发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漂亮的布制工艺品已经成为家居空间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借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课件,展示不同形式的布艺作品。)大家了解一下艺的色彩和形式以及装饰美感。

看了谈谈你的感受吧!让学生感受布艺在生活中的作用,为生活增添的美感和乐趣,激发学生兴趣及亲手制作的冲动。(课件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出示课题:制作布艺花

二、活动过程:

(一)、学生设计并制作布艺花。

1、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构思布艺花的形状。

2、根据设计的图案选择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布。

3、按照设计好的图形进行裁剪。

4、选择合适的线进行缝制,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教师边指导,边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二)作品展示,学生汇报、交流。

1、由组长汇报小组设计的图案和制作的方法,组员可以补充说明。

2、完成的情况是否满意,有什么不足和反思或收获。

3、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课件出示,欣赏布艺花。

1、谈谈看后有什么想法,受到哪些启发?

2、你的作品将有怎样的改动?

三、完成作品:

1、小组合作制作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安全。

2、作品评比:评比出有创意有特色的布艺作品,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作品进行评价。

四、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教师: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布艺是我国传统文化,布艺的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善于创造美、勤于动脑动手一定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板书设计:

制作布艺花

注意用针的安全

所需材料:剪刀,花布,纽扣,针线

壱、教学目标:布艺温馨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能通过各种方法运用布料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过程与方法:感受、了解布的材质特征,能发现和表现材质的美,体验“ 变废为美” 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弐、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了解布的特征,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件布艺作品。

难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材料(如:袜子、毛巾、旧手套),利用捆扎、填充、剪裁、缝纫、装饰等方法进行制作。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法、欣赏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

(壱)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生活中都有哪些布艺品?

欣赏布艺作品(PPT出示布艺制品),从材质、色彩、款式等方面感受布艺给生活带来的温馨感、舒适感、个性魅力。不仅在现代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布艺作品,在民间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布艺品,欣赏民间的布艺制品(PPT播放民间布艺制品)他们展示着中国民间美术的辉煌和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7课《布艺温馨》用你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心灵制作出一个独具趣味的布艺作品吧。

1 / 3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现代生活及民间美术中的布艺作品,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布艺品给人温馨、舒适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了解布材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用时2分钟。

(二)方法探索

1.老师这里有许多别的同学做的布艺品,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欣赏一下吧。 问题1:这些布艺品都是由哪些材料、哪些方法做成的?(PPT出示布艺作品)

生:生活中的袜子、旧手套、碎布头都是制作布艺品的好材料,信问题2:这些布艺品都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生:利用捆扎、填充、剪切、拼缝、装饰等方法制作而成的。2.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吧:用同一件原材料变换不同方向,通过联想产生几种形象生动的新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及联想造型的思路。

师:变换方向加上自己的联想可以产生形象生动的新造型。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布艺品的制作方法,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为下一环节的动手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用时5分钟。

(三)造型表现

带着你们获取的重要信息开始制作吧,在使用剪刀和针等工具时注意安全。

1.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利用捆扎、填充、剪裁、缝纫、装饰等方法制作出一件布艺小作品。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 / 3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中的重点。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制作,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用时20分钟。

四.展评交流(展花)

1.请制作出布艺作品的同学上台展示介绍。 2.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公布获胜小组。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来对学生的作品加以肯定,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为更好的制作布艺品做了指导工作。

用时5分钟。

五.师总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勤于发现,创意作品就会源源不断的涌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留心发现大胆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用时2分钟。

3 / 3

“温馨布艺”

(开题课教案)

石横镇电厂小学

胡连英

“温馨布艺” (开题课教案)

一、课题由来

废旧衣物,废旧布料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白白扔掉太可惜,还会污染环境;
其实,稍加研究就能把它们变成人见人爱,美观实用的用品。从“废品”变成“用品”,这其中可有不少小窍门,中国传统布艺制作,就是把那些平日不起眼的废旧布头经一双双巧手拼拼缝缝,一个可爱的小布包或者一个美丽新颖的挂饰就这样出世了。

同学们通过活动既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审美观,也培养了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利用废旧布头制作布艺,学生不仅结交了许多朋友,同时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这也是变废为宝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确定活动内容及目标

这节课开始我们就研究“温馨布艺”这个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我期望实现以下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制作布艺作品,使学生了解布艺的种类与功能、制作方法及图案,了解现代家居与传统布艺的结合,我国各民族在布艺品的设计上历史渊源。

2、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从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能运用各种布材和方法制作一件布艺小品;
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制作一个小挂袋。

能力目标:

1、通过查找,搜集、整理、实验等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并初步感知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通过采访、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评价和合理公正评价他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乐趣,感受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耐心细致的好习惯,体验“变废为美”的乐趣。

2、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

3、鼓励学生个性表达和创意思考、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课题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家中废弃的衣物或布料、针线包、剪刀,以及装饰用品,如:丝带、绢花、纽扣等,以及相关图片、相关资料。

教师:实物挂袋,图片,备用布料,设计纸若干。

四、课题活动过程

(一)、课题的提出 “激趣欣赏导入”

利用课件欣赏实物展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民间布艺制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从民间工艺品的造型、色彩和装饰方面汲取营养。

布艺在现代家庭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布艺作为“软饰”在家居中更独具魅力,它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赋予居室一种温馨的格调:或清新自然,或典雅华丽,或温情浪漫。

废旧衣物,废旧布料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白白扔掉太可惜,还会污染环境;
其实,稍加研究就能把它们变成人见人爱,美观实用的用品。从“废品”变成“用品”,变废为美。这次活动后同学们会更加爱劳动,爱生活,更加关注生活和美化生活,更加耐心细致的热爱生活。我们的想象力会更丰富。

难道有谁不想了解中国民间传统布艺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情趣吧!

(二)、如何研究

1、我们应该怎样研究呢? (各抒已见,献计献策)

2、你认为主要研究布艺的哪几方面?你想研究布艺的哪一方面?(结合学生确定的研究内容,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定小组组名,并根据人员个性特点或特长进行分工。

根据确定的问题,划分研究小组。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爱好,在班内开展讨论,提出自己的活动主题,并与老师和同学们协商,组成你们的活动小组,明确小组的活动主题吧。

结合同学们的探究兴趣、全班总人数,遵循全员参与的原则,全班分成四个研究小组。

(1)指导各小组民主选定小组长。

(2)每个小组选择自己的探究问题 第一组:负责探究布艺的种类与功能。

第二组:负责了解布艺的制作及作品。

第三组:负责调查现代家居与传统布艺。

第四组:负责探究各地民间布艺。

3、打算如何研究呢?制定研究计划

(小组成员研究探讨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具体到每一个细节) (3)根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方面制定活动计划。

(三)、指导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和自己的想法,分小组制定一份自己的实施方案吧!遇到问题可以讨论一下,也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家长。

(四)、方案交流

介绍自己小组的实施方案,对其他组的方案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实施方案。(在讨论过程中特别强调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五)、教师小结:

相信自己的能力吧,你一定可以出色的完成自己的研究,结出丰硕的成果!老师祝愿大家成功!

家温馨港湾教学设计

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温暖教学设计

气温教学设计

布谷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布艺 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