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微课,班主任工作总结

微课,班主任工作总结

时间:2025-08-03 03:20:01 浏览次数:

微课制作工作总结

(朱天铕)

微课就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它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了某个知识点教学过程的情景化、网络化课程资源包。微课的教学视频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同时还包括相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配套资源。学校提倡新课改后,我第一次做了个微课,画面太模糊,不太成功。后来我又做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微课,不断改进,终于能够做得像模像样了,心中十分高兴。现根据微课的类型总结工作如下:

一.录像微课

(1)工具与软件:录像机、黑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2)方法:对教学过程摄像

(3)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利用录像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第三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我用的是电脑摄像头。第一次做出来的画面模糊不清,后来查找原因,发现是录像时外部光线不足的缘故。所以后来录制《烦恼话题作文》微课的时候,我把室内的灯全部打开,使得光源充足,并且调整摄像头参数,结果画面就清晰多了。当然,如果电脑摄像头的像素更高些,做出来的微课画面会更清晰。

还有一个加字幕的问题。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字幕软件POP来做字幕。先把字幕全部写在写字板文本上,然后录入软件.放视频的时候,听到一句,就马上嵌入一句字幕。最后还要检查,看字幕是否提前、靠后或者重叠等。若有错误,要及时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放一遍视频,重新检查修改,如此反复数次。加字幕是最耗时费力的事情,加一次字幕相当于又做了一次微课。制作《烦恼话题作文微课》时,字幕我前前后后改了八次。虽然很辛苦,但是,当我播放千辛万苦做好的带有字幕的微课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心中十分自豪。

二.ppt微课

(1)工具与软件:录屏软件

ppt软件

(2)方法: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

(3)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
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三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我后来做的微课就有这一种。我录制的《走出自我话题作文》微课是把ppt微课做完后跟视频微课合并,效果也很好,使得画面有所变化,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ppt中还可以加上音乐,录像等等,可以连续录制翻动的幻灯片。录制时,一些小细节也要注意。如,软件应该与幻灯片边缘对齐或略小,注意不要录边缘外的部分。幻灯片上不起眼的虚线或标志也要及时去掉,不然也会被录上,不够美观。录制时,鼠标箭头不要出现在虚线框架内,否则也会被录上。等等。

三.文档微课

(1)工具与软件:录屏软件 文档

(2)方法:使用录屏软件对文档进行录制

(3)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
第二步,用软件将教学过程拍摄下来。尽量保证语音清晰、画面稳定、重难点突出。第三步,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我做的微课《雨果名言观点题》就是这一类。刚开始我直接把文档录制上去,后来发现颜色太单调,于是又进行修改,将字体颜色改成绿色、黄色两种,并且配上了图片,再次录制。制成后显得非常美观,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ppt微课呢。看来,文档微课要尽量做得美观,这样才有吸引力。

微课还有其他类型,但以上三种最为常见。做微课时,可以采用多种工具,做出不同类型微课。还可以将同一课的不同类型微课合并起来。截断、分割或者合并微课视频,要用视频编辑软件。合并后要尽量选取高清模式输出,不要选取一般模式,否则画面质量就会下降。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我们的微课就会做得越来越好,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将会大有裨益。

“微课”作品评比工作总结

平罗县城关第四小学

安 园

根据平罗县教体局关于微课制作的通知精神及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积累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构建校本资源库。学校组织了“微课制作评比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全校教师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水平,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现在对本次活动作如下小结:

一、宣传动员

接到教体局文件后,安排由石嘴山市电教培训中心桂毅主任具体组织本次培训活动。我校安排信息技术老师安园去平罗县七中进行培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通过开会组织研究动员,并下发了微课比赛安排文件,并在全体教职工例会上传达了比赛通知,做到人人皆知,鼓励全员参与。

二、组织培训

我校信息技术老师培训结束之后,回到学校立刻组织全校教师学习制作微课的软件及格式要求,信息技术老师还在参赛老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举办活动

自三月份开始,学校组织下发(微课)展评活动要求。

本次活动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特别是全体教师前期精心学习制作。截止评比活动开始,共收到“微课”作品90度件,选出26件优秀作品参加展评。

四、筛选评比

在评比过程中发现全体教师制作水平有相应提高,对信息技术水平有所掌握。在微课内容设计上有新颖点和创新点。例如姚新慧老师和张怡茹老师的微课,首次采用录制摄像头的技术是本次微课评比中发现的一大亮点。何莉老师和魏继红老师微课设计有特点、内容新颖,完全符合微课制作相关要求。

但是在微课评比中还发现诸多问题例如:

1.大部分微课制作采取单一PPT录制方式,缺乏新颖点和创新点,录制声音不清晰或者是杂音太大,语速过快,对相应制作微课技术的水平还不过关。

2.个别老师微课选取题目过大,对微课实质性概念比较模糊,导致微课设计纯属教学设计。微课设计的内容与题目偏离,内容设计超出范围(涉及初中部分知识)。在内容中发现还有知识性错误(段爱香老师)4分35秒处。

3.有几位老师采取手机录制方式,想法值得推荐,但是微课片头字体颜色与背景搭配不合理,录制时手机没有固定导致镜头晃动比较厉害,内容笔迹过小。

4.从上交微课评比中发现,个别老师只图数量不图质量,采取录制方式较粗糙,用手机对准电脑显示器进行录制,画面模糊不堪。连最基本的电脑辐射电磁波都没处理。

5.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组内教师可以互相帮助,但不可以打“组合拳”,两人相互配合,你制作画面,我来录制声音。声音根本不是本人录制。

通过本次微课制作评比活动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希望全体教师对症下药解决部分技术上的难题。今后,学校将加大信息化培训,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以赛促教,激发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用的热情,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微课培训总结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培训和学习方式,它用视频的方式呈现学习的内容。微课短小精悍又图文并茂,伴着优美的音乐,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促进我校微课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预计对教师进行了5个学时的微课培训。

我校把培训工作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宣传发动,在全体教师会议上,通过我校微信平台,把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传达给了老师,让老师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二是培训学习阶段,对全体老师进行集中培训,将相关的学习内容传达给老师;
三是考核总结阶段,挑选优秀作品放入校资源库。

本次培训旨在带领老师们走进微课,帮助老师们从视角到思维体验新的教学方式。培训活动由杨峰主席负责主持,信息技术教师周炜老师负责主讲。培训开始前,周老师播放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微课,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随后就“什么是微课程、教师如何设计微课程、微课程的设计技巧”等几个方面,周老师提出了相关问题,并结合微课实例给全校老师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解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解拉近了老师们与“微课程”的距离,让老师们对“微课程”制作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本次培训内容充实,教师们领悟到了微课不仅仅是简单的“PPT”技术,它拥有愉快的形式、清晰的思路、创新的题材、明确的主题、丰富的内涵等特点。同时,也使老师们对微课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后期制作提供了理论引领与技术支持。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老师都按时参加了集中培训,并且按时上交了微课作品。

微课正在快速发展,它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可以提升教师的效率,减轻幼儿的负担,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帮助幼儿充分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我校希望用微课这种方式打破教师成长的高原期,帮助教师突破自我,不断创新,为打造信息化学校的真实课堂、活力课堂再添新的动力。

逸夫回民小学

2016.10

“微课”作品上报工作总结

宝鸡市长岭中学

根据渭滨区教体局转发的《陕西省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通知精神及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积累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构建校本资源库。学校组织了“长岭中学第八届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微课展评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推进全校教师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水平,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能力。现在对本次活动作如下小结:

一、宣传动员,人人皆知

接到区局文件后,学校安排由电教实验中心具体组织本次活动。电教实验中心全体教师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通过学校门户网站、学科网站、QQ群、微信平台大力宣传、并下发了比赛安排文件,分发到各科教研组。各教研组在教研组会上传达了比赛通知,做到人人皆知,鼓励全员参与。

二、组织培训,提高能力

电教实验中心根据区局文件精神,结合微课的标准及形式要求提前准备,全体成员率先完成积极探索研究,从上学期就开始组织微课校本培训,先后开展“微课制作”专题培训8次,有效的提高了老师对微课的认识、制作水平。信息技术老师还在参赛老师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举办活动,促进应用

11月5日下午,学校在学术报告厅举办“长岭中学第八届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微课)展评活动”。

本次活动在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特别是电教实验中心前期精心周密安排、认真扎实的工作,各教研组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教学研究集体观摩,推荐优秀骨干教师参加评比活动,各项工作的通力配合下,截止评比活动开始,共收到“微课”作品20件,选出18件优秀作品参加展评。电教实验中心向全体参会人员说明比赛的评分细则。参赛选手先对自己的微课进行说明,后展示微课视屏,时间不超过10分钟。经过选手们精彩的展示、激烈的争夺,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学校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做了精彩生动的说明。对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及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并对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提出要求,以本次 “微课展评活动”为契机,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融合,使得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优势不断凸显。

按照区局的文件要求的数量对获得

一、二等奖的选手上报区局参加上级比赛。

通过本次活动学校全体教师转变了观念提高了认识,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今后,学校将加大信息化培训,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以赛促教,激发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用的热情,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15-11-10

微课程,我们来了

----2014青岛微课培训有感

伴着徐徐清风,乘着求知的大巴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青岛,准备走进微课程的奇妙世界。求知的旅程充满各种困惑和乐趣,现一一概述如下:

一、揭下神秘面纱,初识微课程。

“翻转课堂”、“微课程”……对于有心于教学的老师来说,这些词汇早已如雷贯耳,一场由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改革正在席卷中国。对我们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弄明白什么是微课程。6月20日上午,上海师大的黎加厚教授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为我们解答了这一疑惑。开讲时,由于报到教师(1000多人)超过组委会原定计划,因此我们不得不在报告厅站着听课。黎教授从微课程的起源、发展、流派、现状等方面给我们揭下了它的神秘面纱:微课程主要有三大特征,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内(考虑学生有效注意的最大时长);
集中说明或解决一个问题(唯一);
教学目标明确(定向)。

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微课程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他把传统的教学场地从课堂拓展到了信息终端(PC电脑,手机,Ipad等);
教学时间从课堂上拓展到了学生的可能空余时间;
知识传授方式由课堂上一师对多生改为一师一生。现在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各异,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比较好的适应了不同的个体需求。

下午,黎教授的两个研究生为我们带来了最需要的技术支持,即如何使用软件制作微课程。两位讲的很细,一个重点讲解了2010版PPT的使用;
另一位则演示了如何使用“喀秋莎”软件来制作微视频。我们明白了如何在一定技术支持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说这是我本次青岛之行的最大收获之一。

二、欣赏典型课例,走进微课程。

根据组委会的安排,6月21日,我们在城阳实验二小观摩了几节微课程典型课。来自浙江的一位语文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现场微课,都是针对一个明确的教学问题,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用较短时间进行了解决。尽管因为跟学生磨合的问题,老师的课上的不是尽善尽美,但这种现场的展示还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些新鲜的视角。

下午,下午钱守旺老师的数学课充分体现了“学教做相统一,讲探练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钱老师对学生的调动、授课的基本功、讲课思路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翻转课堂的真实运用,学生应该是在前一天课下通过信息终端收看了钱老师的微视频。

其实,经过两天的学习,我感到微课程并不神秘,甚至我们有些老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就已经做过些类似的尝试,只是我们没有把他上升到相应的理论高 1 度,或者说,我们还没有能力对自己所做的一些成功的尝试进行有效总结,本次培训,再一次让我意识到自己理论功底的欠缺。

三、结合学校实际,反思微课程。

6月22日,组委会安排了重庆聚奎中学的张渝江老师和苏州电教馆的金陵馆长进行了两个专题报告。张渝江老师的报告是我个人认为让我们收获最大的。重庆聚奎中学是位于一个镇子上的农村中学,各方面条件都与我们有些相似。张老师详细的介绍了翻转课堂是怎样一步步在自己学校实施的。从怎样起步,到中间遇到哪些问题,再到问题如何解决,张老师幽默的讲解让现场响起阵阵掌声。作为条件相似的农村学校,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发展对我们有更强的借鉴性。金陵馆长自身的成长历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榜样和示范力量,其强大的人格魅力让不少老师起立鼓掌。

微课程想要发展,想要在一个学校推广,也许不需要多么强大的技术支持,但不能缺少持久的信心;
也许不需要多么巨额的资金投入,但不能缺少扎扎实实的态度;
也许不需要多么有名的专家团队,但不能缺少踏实务实的教师队伍。对于已经火遍全国的微课程教学,我们也许刚刚起步,但幸好,微课程,我们来了…….

后记:与微课程无关(学习过程中的两个“爆点”)

第一天学习的“爆点”来自于黎教授播放的一段视频,是耶鲁大学的招生短片。奇特而个性的展示方式,耶鲁大学宽松的生活环境,丰富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位与会教师心生向往,也让我们深深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我们应该在三年的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其实,翻转课堂也好,微课程也罢,其最终目的都是交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而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的发展。我们只能陪伴学生三年时间,三年过后,学生除了我们给他的知识,还能想起些什么?如果有了我们的陪伴,学生在知识之外都能学会勇敢面对,勤于奋斗,快乐生活,那我们的教育也许就是成功的吧。

Fpg 微課培訓總結

微課是一種全新の培訓和學習方式,它用視頻の方式呈現學習の內容。微課短小精悍又圖文並茂,伴著優美の音樂,讓原本枯燥の學習變得更加生動鮮活。

為了提高教育資訊化發展水準,促進我校微課活動の順利開展,我校預計對教師進行了5個學時の微課培訓。

我校把培訓工作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宣傳發動,在全體教師會議上,通過我校微信平臺,把學習の內容和要求傳達給了老師,讓老師知道做什麼,怎麼做;
二是培訓學習階段,對全體老師進行集中培訓,將相關の學習內容傳達給老師;
三是考核總結階段,挑選優秀作品放入校資源庫。

本次培訓旨在帶領老師們走進微課,幫助老師們從視角到思維體驗新の教學方式。培訓活動由楊峰主席負責主持,資訊技術教師周煒老師負責主講。培訓開始前,周老師播放了一些富有特色の微課,引起了大家の濃厚興趣。隨後就“什麼是微課程、教師如何設計微課程、微課程の設計技巧”等幾個方面,周老師提出了相關問題,並結合微課實例給全校老師進行了系統詳細の解讀。圖文並茂、深入淺出の講解拉近了老師們與“微課程”の距離,讓老師們對“微課程”製作產生了更濃厚の興趣。

本次培訓內容充實,教師們領悟到了微課不僅僅是簡單の“PPT”技術,它擁有愉快の形式、清晰の思路、創新のFpg Fpg 題材、明確の主題、豐富の內涵等特點。同時,也使老師們對微課有了深入の瞭解,為微課の教學設計與後期製作提供了理論引領與技術支持。到目前為止,所有の老師都按時參加了集中培訓,並且按時上交了微課作品。

微課正在快速發展,它改變了原有の教育模式和方法,可以提升教師の效率,減輕幼兒の負擔,提高幼兒の學習效率,幫助幼兒充分利用資訊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

我校希望用微課這種方式打破教師成長の高原期,幫助教師突破自我,不斷創新,為打造資訊化學校の真實課堂、活力課堂再添新の動力。

逸夫回民小學

2016.10 Fpg

美术微课总结性反思

微课”这个名词,对我们乡村教师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而新鲜的教学术语。今年年初,我参加了中国教育部奥鹏培训中心组织的一次微课大赛,通过此次活动,对微课教学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体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如何改进也做了深入的思考。

一、体会与收获

要做好微课教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微课”,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也曾查阅了关于美术微课及美术微课比赛的许多资料,对什么是微课及微课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为后续在美术微课的设计和微课课件的制作上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我认为“微课”的核心在于一个“微”字,尤其是美术微课,应用起来,更加快捷方便。“这个“微”字有两层涵义:一是指微课的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课前导入,这是微课的基本含义和微课设计的出发点;
二是指微课的内容是非常键或重要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的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这是微课设计的理念所在。

因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同样要考虑课堂设计的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保证。

在微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我认为,应该配合微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力求直观、形象、简洁、生动。课件所呈现的内容必然是教学中需要强调和强化的内容,是需要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特别重视的内容,是在学习中常用的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查阅资料和观摩微课教学视频,虽然对什么是“微课”和微课教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没有设计或未曾预料到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微课教学的设计上没有很好的体现“微”的含义。其中很重要的两层含义,一是指微课的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二是指微课的内容是非常关键或重要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的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整个微课教学的设计是以这两层涵义为出发点和理论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因为没有很好地遵循这几个原则,导致在教学比赛中,重点内容设计过多,略显臃肿;
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没有做到很好的配合,略显拖沓。

(二)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略显臃肿。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我们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定式思维,认为一趟课给学生讲授的知识越多越好,一堂课上的越充实越好,知识容量越大越好,讲的越精细越好。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我们的教学理念难以很快的适应微课教学的理念,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要”、“实”还需要我们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尽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时间的分配不科学,把控不到位,略显拖沓。因为在微课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过于追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设计的教学环节较多。

三、改进的措施及方法

1、取舍课题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既然上的是一种微型课,那就不可能像40分钟课堂那样大容量地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精炼课题内容。如果课题切入很小、很具体,如“国画中笔法的讲解”,这样直接用手机录制、教师演示就行;
如果课题是一个完整课题,如“卵石画”,那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不能从选材、设计、起稿、绘画到涂色面面俱到,因为时间肯定不允许,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如果只抓重点制作过程进行讲解,就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微型课的教学效率。

2、构建完整的“微课”结构。“微课”虽然时间简短,但也要讲究课堂结构,既不能只讲主要问题,也不能不分主次处处都抓。“微课”的结构入题要简洁,要三言两语就能直接进入正题,不能起步太远,致使课堂重点不突出。导入正题后,就要把主要精力全部用在课题的中心上,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在有限时间内能够圆满地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最后,一定要有小结,用一两分钟时间对本节微型课的教学内容加以言简意赅的归纳和总结,使课堂结构完整。

3、亮点耀眼,板书清晰。“微课”时间简短,如果平铺直叙,就没有亮点,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这个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也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等,“微课”教学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就能提升“微课”的水准。

王晋亮 2018年春季

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我要提到一个“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习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制作出来的微课程要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的知识点。

二、微课制作流程

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选题标准方面,需要我们了解的是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在教学设计要求,我们要了解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

三、微课有什么作用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一)、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3、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

4、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5、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6、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7、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二)、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

1、选取课题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计算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设计内容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组成一个融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

3、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实际进行的状况,这样才能有一节吸引人的精彩的课。

4、开拓教师的视野。为拓展知识点,就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才不会显得空泛和空洞。那么,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批判能力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6、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做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比如PPT,录屏,截屏等。微课,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作为新技术新事物,微课从诞生之日起,认可与质疑就相伴随行。今天,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微课颠覆了传统教育,形成翻转课堂。于此,我们更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处理好快餐、中餐、大餐的关系”, 它应不是“新瓶”装“旧酒”。正如中山大学教授王竹立教授所言,“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却是长期的。对于我们初识者,更不要做盲目冒进者,要从根本上加深对微课的理解;
别凑热闹、追时尚、秀技术,坚持并不断完善自己对微课的独特理解,把微课落实到自己的实践教学中,脚踏实地,才能在“微课大潮”中找准方向,以免走向两个极端,成为微课的盲目支持者和完全反对者。在此引用富兰克林的一句格言:“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雷打不动,得不到是因为他们不想要,他们力求不变;
第二种人,伺机而动,他们认识到改变的必要性,准备去做;
第三种人,先发制人,他们主动让事情发生。”那么面对微课,我们想做那种人呢?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微课虽小,精彩纷呈,潜力无限,也许我们今天看到的微课还只是零散的星星之火,但假以时日,我们定是推动微课向前发展的微小分子,登堂入室。

微商班主任工作总结(共3篇)

课改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共8篇)

班主任电影课工作总结(共19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大课间(共5篇)

七年二班班主任工作总结(共8篇)

相关热词搜索: 班主任工作总结 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