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结合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实际,紧紧围绕“文化强区”建设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突出阵地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健全了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构建了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目前区图书馆为国家二级馆,平均日接待读者200人次以上;
区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设置各类功能室22个,并配套建设了大剧院、小剧场等功能场所。在全市率先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个,同时延伸建设小镇客厅,成为各地展现地域特色、人文历史和对外宣传的窗口,累计建成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6个,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2020年,区文旅局通过前期走访调研,贴合基层实际需求,投入资金39万元为13个基层文化站采购添置电脑、图书、音响、乐器等文化设备。通过完善基层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二、坚持惠民理念,广泛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以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的思路,践行文化民生理念,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2020年开展送戏下乡52场,送图书2万册,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戏难、看书难的实际困难;
积极开展文艺创作,2020开展原创作品创作,编印《剧目》2期,为基层开展群众文化提供创作文本;
围绕重大节庆、重要节日、文明创建、和谐家园建设等主题,开展主题性文艺作品创作,2020举办主题性文化活动12场以上。2020年全区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702场,丰富了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进基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推进队伍建设,努力发挥文化专业人才作用。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并通过岗位锻炼、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文化工作者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开展七轮本土拔尖人才选拔工作,公布“文化名家”37名,建立了文化人才资源库,通过开展文化名家服务月等工作,发挥文化名家引领带头示范作用。2020组织开展乡镇街道及社区文艺骨干培训班2期,学习先进的文化政策及创新理论,提升基层文化队伍业务水平。
四、加强创新交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水平。近年来,高度重视文化新业态发展,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延伸和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区文化馆、图书馆均设立了微信公众号,提供网上公共文化服务。区图书馆开通了移动客户端数字服务,在微信图书馆里,设置了多种在线阅读资源,读者在微信端绑定了借阅证信息之后,可以免费在线使用包含电子图书、公开课、期刊、网络资源等功能;
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具备书架借阅、学术资源、馆藏查询、报纸、公开课、视频等功能,用户可在手机、pad等移动设备上自助完成个人借阅查询、馆藏查阅、图书馆最新咨询浏览等使用需求;
同时购置了触摸媒体机器3台,可以在线阅读,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下载阅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践行文化民生理念,加强阵地管理和运作,提升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区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将取得新的突破,区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优化,同时依托群众文化新需求,多渠道、全方位提供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更加有效地保障基层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班班通使用设备情况
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汇报
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共17篇)
相关热词搜索: 设施建设 情况 报告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