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细节培训心得体会
李小龙
通过此培训,我获得很多启示,现进行心得体会总结。
一、认真备课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细节:搞清历史事实,尤其是把探究的专题放到历史的实际进程中来考察,把握史实的本来面貌。要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中,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脉动,由此产生探究的欲望。只有感受到历史的变化与发展进而探讨历史影响才有意义。
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特别在新的学习观和习惯上下工夫,使他们尽快转变思维,适应新课程教学。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习视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意识的逐渐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看作是变化的、独特的,并且具有独立思想的人,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可以独立观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促成自己的自由发展。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懂得,:(1)必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上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2)必须身体力行,践行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必须不断反思,不断进取,与学生一起成长等。
总之, 经过培训,收获颇多,感悟很深,也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次培训来的很及时,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很好。最后,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坚持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做创新型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责任、细节”大讨论心得体会
发电运行队
马新行
近期,通过我矿组织的关于“四查”“责任、细节”大讨论活动,对照梳理近阶段自己的工作,心中颇有感触,特将心得体会同大家分享一下:
我走到班长这个岗位上才四个多月,相比较各位班长而言,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班长。但是,我进入阳城也有近9年时间了,我从一个巡检到副值、到主值、到副班长已至现在的班长岗位,可以说我经历了电厂的所有岗位,所以我了解电厂处在每个岗位人员的心理状态,知道他操作的危险点及防控措施。
但是,就是这样,回想自己这四个月的工作,可谓捉襟见肘、步履蹒跚,最起码同我之前想到的班长角色大相径庭,“责任”这个词从来没有像现在体会的这么真切。我以前的工作,大部分是听从于主值、听从于班长的安排,只要自己的业务没有问题,肯定能将工作做好。可是,当上班长的之后才发现,我的责任突然间就变了,在集控室处理问题,我将是第一责任人,我由之前的一个执行者变成了现在一个班组的指挥者,我不禁要将工作做好,而且要负责班组成员的安全,机组运行的稳定,环保物资的协调等等。不过,说实话,现在作为运行班长,我的压力很大。
电厂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相较而言,它更需要我们具有崇高的责任感。电厂现在正在开展现场文明整治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治理现场的“跑、冒、滴、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或者巡检时候,发现个别阀门轻微渗水、渗油,可能也汇报值、班长了,只要不影响运行,可能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能及时联系检修进行处理,或者进行了简单的处理,并没有根除,就这样在班组交接的时候,逐渐被漠视了,一个电厂的“定时炸弹”也就埋下了,或许什么时候,这个危险点就爆发了。所以作为班长,我们要“立说、立行、立改”,勇担责任。
另外一点,我们区队正在开展小指标竞赛,从目前来看功效立竿见影,激励了大家节支降耗的主动性,提高了机组效率。小指标竞赛由四个集控运行班组参加,共分为24项(还在逐渐的增加中),划分十分细致,每一项直接与绩效挂钩。竞赛之初,我们班连连失利,也让大家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这个事情上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部门的文件要求传达不及时,反应迟钝,没有给与必要的指导。
指标竞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在细节上规范大家的操作,如何更加有效的在成绩上脱颖而出,困扰了我好一段时间。后来,我想到一个办法,值班长通过替换班的时候,到其他班组“卧底”,偷偷学习优秀班组的管理模式,如何更好的提高操作人员的主动性,同时,不断与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在关键点上多加注意,最终,我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针对我们班组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正确引导班组成员所谓强大的“自尊心”,不仅要让他们知道竞赛的惨烈和失利的难堪,同时,要做到“知耻而后勇”,自己化被动为主动规范自己的操作模式。
2、重点关注个别调整幅度过大的员工,班后会结束之后进行交流,当班期间及时提醒,帮助他尽快改正不良的操作习惯。虽然一个坏的习惯很难改正,但是,只要我们在往好的方向走,结果就会好一点。
3、班后会班组内部讨论,#
1、2机组专业人员把自己的绝招拿出来分享一下,特别是调整比较好的人员,多加表扬。
4、竞赛成绩与个人绩效挂钩,班组在竞赛中成绩优异,可以把奖励的资金拿出40%分给相关岗位人员,如果成绩较差,考核的30%资金由相关岗位人员分担。
目前来看,班组成员干劲十足,如何将这个干劲持续下去,是我接下的工作重点,相信只要我们都努力,结果一定会很欣慰。
建议:
1、电厂人员洗澡用的橱子还没有着落,大部分人员需要带着洗澡用的物品上下班,十分不方便,希望能尽快得到解决。
2、锅炉点火前,从矿上调用适量优质煤种,这样可以大大缩短点火时间,节省用油,同时也可以避免油煤混燃时间较长,造成炉膛结焦事故。
3、电厂部分备件不能及时到位,造成缺陷无法及时消除,为机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关键处驻足,细微处慢说》教学设计
台子中学
陈军
课题的选择:
刚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写作的功底还尚浅。在平时的日记、作文中,很难看到生动有趣、形象感人的细节描写,偶有发现,便很欣喜地打出来,以备在每周的展示课上展示给大家。值此课堂大赛,于是准备了这节课,对“细节”集中学习,集中训练。
教学目标:
1、什么是细节描写,欣赏细节描写的妙处。
2、激发兴趣,形象对细节独特的感受。
3、总结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描写细节。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细节描写的妙处。
2、总结细节描写的方法,学会描写细节。 教学过程:
一、课堂激趣
让同学们品尝无花果,说出品尝后的滋味,然后再出示老师品尝后写出的文段,形成对比,导入细节描写。
二、出示课题
解题:“关键处驻足,细微处慢说”中的“关键处”,就是能突出表现中心的地方,“慢说”就是把笔放慢,在此地细细描写。
三、感知细节:“我来找”
1、出示四组文段,每组中一段无细节描写的段落,一段有细节描写的段落,两段形成对比,让学生来感知细节描写的妙处,并总结慢说细写的方法。 第一组:
(1)那时已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踏黄泥。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2)那时已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总结慢写的方法:放大镜观察。
第二组:
(1)我眼盯着羽毛球,用力一挥,就把球打了回去。
(2)我眼盯着半空呼啸而来的羽毛球,手握球拍,连连向后退,眼看球就落在我头顶上方一尺左右了,我猛得跳起,用力一挥,只见羽毛球在我的球拍上“呯”的弹了一下,然后掉转头,朝妈妈飞过去。
总结慢写方法:慢镜头分解。
第三组:(1)绒绒的雪花像棉絮一般,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一阵风吹来,被卷起的雪花有的落在伞上,有的落在人脸上。(2)绒绒的雪花像棉絮一般,铺天盖地地飘落下来。一阵风吹来,被卷起雪花,团团片片,纷纷扬扬,有的打在雨伞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像千万条春蚕吃着桑叶,还有的飘在脸上,感觉湿润润、冰凉凉……总结慢写方法:多角度渲染。
(1)六月洗了手,擦都没顾上擦就凑到面案前。只见那个大面团已经变成了小面仔,一个小面仔正在娘的手里转着,只两圈一个面皮就诞生了。这让六月暗暗叫绝,觉得娘的手实在是神奇。
(2)六月洗了手,擦都没顾上擦就凑到面案前。只见那个大胖娃娃一样的面团已经变成了几排小面仔,队伍一样整装待发。一个小面仔正随了娘的双手在面案上刷刷刷地欢腾,一圈,又一圈,一个小碟一样的平滑的面皮就在娘的手里诞生了。这让六月暗暗叫绝,觉得娘的手实在是神奇。
总结慢写方法:多种类修辞。
2、出示概念: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句话等,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景”。出示细写描写的文段,让学生说说这些文段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来的,以此来印证刚刚接触的那四种细节描写的方法。
1、堆的作业,先做哪科好呢?不如抓阄吧。于是,我撕下几张小纸条,把所有科目分别写到纸条上,揉成团,在手心里用力地摇,接着,两手一张,纸团便散在桌子上。我轻轻捏起离我最近的一张,顺着褶皱慢慢打开,这时纸条上出现了一个“理”,难道是地理?再伸,原来是物理。
2、的老板算什么?这年头大街上的老板比春天的燕子多,比秋天的蚂蚱多,比夏天的蚊子多,比冬天的雪花多。
3、他们把我带到了一棵枣树旁边。抬头一看,树上挂着一树的大红枣,那枣个个都通红通红的,圆润、包满,还挂着露珠,一个个像小灯笼一样在早晨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看着这树上一串又一串的大红枣,我心想,这不会就是他们所说的好事吧? 4、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出示美文《寄往童年的邮包》,把文中细节删去,让学生通过想象去补充,每行同学只写一处。
寄往童年的邮包
二十六年前,她是辽东山地里的一个瘦瘦的小女孩儿,她非常爱学习,但家境贫寒。陪伴她学习的从来就只有一本书,她买不起作业本。
有一天,她从奶奶的柳条筐里偷出两只鸡蛋,跟村里的马车去镇上。镇上有一家文具用品商店,那里有各种各样的作业本,她想先把这两只鸡蛋送到供销社,换回一角四分钱,然后就去文具店。她的同学小秀就是这样做的。
马车在山道上颠簸着,她望着漫山遍野的野花,心像小鹿一样活蹦乱跳,趁着上坡车走的慢,她跳下马车, A 她只顾得高兴了,就在她跳回车上的时候,她听见一声轻轻的脆响, B 她强忍住泪水,没头没脑的跟赶车的人说了声“俺回了”,便匆匆跳下车。站在路边的她拿袖口遮挡着衣襟,等马车走远了,这才“哇”地大哭起来。她是多么难过啊! C 她十分沮丧而羞愧地走到一条小溪边,好不容易才洗干了眼泪,直到衣服晾干了以后,才回家去。二十六年后,她做了省城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看见街边绽放的桃花,便又想起童年那漫山遍野的野花和那两只碎在衣兜里的鸡蛋。一个周末,她带着女儿找到了最大的一家文具店, D 然后去邮局打了个三公斤重的大邮包,上面写着:“孤山子乡榛子棵小学三年级一班同学收”。
她并不期待回信。她只是盼着下次再梦见那两只鸡蛋的时候,能修改一下梦的结尾。
六、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选出描写最细、最合理的同学。
2、课堂展示:一位同学读原文,读到省略处,被选同学补充读。
让人物在细节中“立”起来
一、目标概说
1.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2.教学重点
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教学难点
恰当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
二、教学创意
本堂作文课设计依照引细节--悟细节--写细节的思路进行。将“读”“写”“说”三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赵本山的小品吗? 播放小品《说事儿》片段。
问题引导:视频中大叔、大妈形象十分鲜明,他们分别是什么人、什么性格?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性格不同?
(引导学生分别从衣着、语言、动作方面抓特征)
师:这些能够集中反映人物性格、使人物鲜活的肖像、语言、动作,就是细节。(板书:细节)怎样运用细节来写人物,让笔下的人物“立”起来呢?让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感悟经典,学习细节 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此文“平中见奇”,堪称现代散文的典范,特别是文中对父亲车站买橘时背影的一段细节描写,犹如一杯清茶,细品起来,情思绵绵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材料1„„(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问题引导:
1.本段对父亲进行了哪个方面的细致刻画?(父亲爬月台的动作) 2.具体运用了哪些动词?(探、攀、缩、倾)
3.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父亲爬月台时怎样的状态?(艰难) 你能否以一个动词为例,说明一下。(“攀”字写出了月台的高;
“缩”字点明爬时的困难;
“倾”字说明他身子肥胖,爬时很费劲。作者用词用得这么精准,得益于细致地观察,连父亲脚、手、身子是怎么动的都观察到了)
小结:文段中作者抓住了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并将其细化,分解成许多小的动作,如“探”“攀”“缩”“倾”。这一“探”、一“攀”、一“缩”、一“倾”突出了父爱的崇高,让父亲变得很高大。(板书:动作)
材料2„„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
1 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这是一位隐忍的母亲,儿子双腿瘫痪后常常自暴自弃,母亲没有责骂、没有埋怨,而是把所有的苦楚都埋在心里。为了帮助儿子摆脱痛苦,母亲两次提议去北海看菊花,第一次儿子拒绝了,第二次儿子终于答应了。
问题引导:
1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可看出母亲当时什么样的心情?(急切、高兴) 为何这样急切?(想让儿子早点走出阴影,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2第二处的语言描写母亲说着说着为什么又不说了?(害怕触及到儿子的伤痛,多么细心的一个母亲啊)
小结:言为心声,母亲的话处处流露着母亲的细心以及对我的爱,这些语言描写也让母亲变得更加伟大!(板书:语言)
材料3:他身材不高、消瘦,一身藏青色中山装总是挂在他那消瘦的身架上,他脸色黧黑,岁月的沧桑写满了那张瘦削的脸,一双枯枝似的手拄着拐杖,虽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
问题引导:
1.本段文字主要抓住了哪个方面来刻画人物?(肖像) 2.具体说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肖像的? 身材、脸、手:突出“瘦”(整日劳作、忘我工作,十分辛苦) 衣服:总是一副中山装(勤俭)
小结:虽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为百姓造福的坚定信念、追求)
这段文字抓住了人物的瘦、习惯性的衣着、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来刻画人物。将一个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人物的肖像描写要刻画特点,以形传神。(板书肖像)
(三)、描摹经典,学写细节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到了地上。
要求:
(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 45 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教师:例文比较 学生:小组交流修改 美文赏析,师生共同修改
(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怎样用细节来写人物,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每一个细节让我感动。其实,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相信只要同学们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并能将它形诸笔墨,就可以让细节描写在你的文章中大放光彩,使你笔下的人物更丰满。希望这节写作课能留给同学们一些启示。{}
(五)、习作训练
请从下面几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完成,要求让人物在细节描写中“立”起来。
1、最美的瞬间
2、爱在细微处
2
3、这,让我感动 附:板书设计
让人物在细节中“立”起来
动作
细节
语言 (典型)
肖像
3
于细微处见精彩
——刻画人物之细节法
花荄镇初级中学校
易晓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范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雕琢语言的写作习惯,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课文中细节描写的经典语段,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2.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去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用于写作实践。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看图片【或视频】思考: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看到的材料?
(创设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片,师抓学生语言细节切入课题)
展示课题(ppt第1页)
二、回顾课文(6分钟)
1、师:如何从细微处刻画人物?
2、师生共同归纳:
方法一:细化动作、细写过程(ppt第2页) 方法二:细描外貌,刻画神韵(ppt第3页)
三、迁移拓展。(6分钟)
1、师引导学生把握外貌描写的方法。(PPT第4页)
2、观察图片,认识细节(PPT第
5、6页)
四、课堂片段练习,师指导学生写作。(8分钟)
生活中,你身边的人一定有令你难忘的一幕,试着选取一个生活细节,写一个片段。
要求:
1、题目自拟,约100字。
2、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ppt第7页)
五、展示交流,师生互评。(10分钟)
六、总结课堂(5分钟内)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细节描写的方法:【板书】
细化动作、细写过程(ppt第2页) 细描外貌,刻画神韵(ppt第3页)
2、教师寄语——结束语。
微案例 细节描写
1、细节描写中写物的片段: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宗璞《紫藤萝瀑布》 小问题:如何赏析这段文字?
小策略、小方法:从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等角度:采用由整体到部分,由远到近的写作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和阳光互相挑逗”,从而让静态的花富有动感,富有了生机和活力,又显得格外的美好可爱。
2、细节描写中写人的片段: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
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鲁迅《孔乙己》
小问题:这段文字抓住什么作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小策略、小方法:从文章的写作背景着手:长衫。作用:穿长衫本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不堪而可怜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愚弄和戗害。
3.小问题: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运用细节描写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策略、小方法:细节描写运用得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内容生动而形象,让文章富有表现力,深化文章的主题,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策略、小方法: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以下事项:
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
新颖,要有代表性;
有选择,能为表现文章中心服务。
小问题:怎样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安排好细节描写呢? 小策略、小方法:细致观察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
巧妙运用修辞。
总结:优秀作品常熟读,留心生活细观察,用心揣摩思妙用,勤写勤练方可成! 反思
教材就是最好的阅读的范本。在无更好的课外书可供阅读的情况下,反复阅读教材也可从中学到写作方法。语文教师应大力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来学习写作。从教材中选取典型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揣摩学习,认真体会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从而运用到作文之中。
写作 “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新田二中初中部 李培宏
教材分析
1.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写出人的精神。这就给写人类的作文定了基调。通过这一次训练,学生对写人类的作文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2.这个单元的作文训练“抓住细节”,是对第一单元作文训练的巩固和延伸。因为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细节的重要性,懂得了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学生才会写出鲜活的人物来。
学情分析
1.学生对写人类的作文有了较好的基础,他们已经知道要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写,也知道写人常用的描写方法,比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等。
2.要让学生明白:要想更高层次的写好人物,就必须学会“抓住细节”。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了细节的重要性后,要揣摩与训练交替进行。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感受细节描写的好处,了解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共同探讨、合作研究的能力。 3.掌握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
揣摩细节描写的作用, 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的人物。
教学方法
感受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合作研讨,片段训练;
第二课时写作;
第三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鲁迅笔下的阿长给你留下最难忘的是什么?
是的。阿长对人说话时,“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还有,杨绛笔下的老王,李森祥笔下的父亲都让我们过目难忘,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这样的效果,要归功于细节描写。
二、什么是细节描写
学生思考自由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归纳
明确: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致刻画。
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
三、怎样写好细节
(一)描写叠加
运用你的想象合理扩展一句话,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等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1、示例:她骂他懦夫
(1)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懦夫”(语言)
(2)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语言+动作) (3)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 语言+动作+神态)
(4)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的告诫自己: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小试牛刀(课堂训练) *例句、他在大街上走着
3、交流展示
4、点评修改
(参考示例,小偷形象)
(1)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二)精用动词
1、示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摘自朱自清《背影》)
2、写法指津
这段文字摘自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这里写父亲为我买橘子,让我路上解渴。买橘子其实是一件平常的事,在朱自清笔下却是那么的感人。从这段话中我们有没有悟出什么表现细节描写的方法呢?
作者不是用“父亲爬过月台为我买了橘子”一句话一笔带过,而是详细展示了他“探”“穿”“攀”“缩”“倾”的全过程,生动地再现了父爱无私,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其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
3、小试牛刀
抓住同学跳远、投篮等瞬间,写一个片段。
4、展示评点。(每小组推一名代表)
(三)巧用修饰语
巧用修饰语是塑造人物形象,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好的作品能感人肺腑,它是功不可没的。
1示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写法指津:
在这部分中作者按照由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的顺序,同时兼顾到详略的安排,对百草园的景物展开描写。抓住了景物的形、声、色、味来具体刻画,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同时又用了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2、小试牛刀
春天的求索园(片段,100字左右) 3交流展示
4、点评修改
(四)妙用修辞
巧妙地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使语言生动,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刻画出细节的神韵,使语言增亮增色,提高文章品味,给人以美感受。
1经典示例:
a、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
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骆驼祥子》
b、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孤独之旅》
2、小试牛刀(ppt)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活中总有许多细节让我们感动不已,观察下面几幅图画,任选一幅,捕捉画面中让你感动最深的 细节,写一段话。发挥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和场景等。
要求:要有恰当的细节描写,用词准确生动,能使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和描写方法,一百字左右。
3交流展示
4、点评修改
5、课堂总结
总之,好的细节描写,就犹如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今天老师只是抛砖引玉教会大家其中的三点,下课之后大家可以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超越自我。
四、练习巩固
成果展示。各小组推荐一篇好的训练片段到展示台上。
第二课时
学生写作:
请以“难忘的那一刻”为题写一个片段,抒写你与亲人相处时,最难忘的情景。(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第三课时
1修改习作。细致地对同桌习作进行修改。
2甄选有代表性的作文师生交流,点评。
3(总结):“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描写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就是因为描写特别细腻,能抓住人物的具体特征,把人物最感人的特征表现出来,从而感动读者。
4修改自己的作文,加深对细节的理解,提高作文的能力。
教学细节心得体会
注意课堂教学细节心得体会
50个课堂教学细节心得体会(共13篇)
教学具设计心得体会
《细读老子》教学心得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 心得体会 细节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