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能够促进机械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就其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地剖析,首先,分析了传统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构建了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然后,讨论了改革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学手段;接着,探索了学科竞赛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中职 机械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46-02
目前,社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体制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创新形式,尤其在最近一段时间,中职院校引进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械专业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主干专业之一,机械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与机械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并且应该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中职院校应该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机械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机械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中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机械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1 传统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机械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传统的核心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多地侧重于书本的理论知识,使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掌握知识要领,使机械专业的学习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该专业大部分课程都较为死板,学生对其越来越感觉烦躁,教学效果差。
2 构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为了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专门成立了机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专业委员会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多家企业的专家联合组建,成员中既有学者型专家委员,又有来自地方最具实力的企业专家。本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入合作,开拓工学结合、任务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加强技术研讨和师资培训水平,也有利于构建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稳定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要想做好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就要做好本专业所针对的岗位和这个专业的工作任务。根据对几十家企业调研的结果,机械类人才需求主要有设计岗、工艺管理岗和制造岗三个岗位群,再根据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做好中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先要明白课程的来源,确定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行业核心岗位,确定职业能力和培养目标,然后进行课程开发。中职机械专业,构建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等。
(2)构建符合“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中职院校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学生提供教育的重要载体。中职院校要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包括课程标准的确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相关资源的开发等。开发的课程要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例如,我们把以前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岗位能力要求,整合为“产品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强化了该课程的实践性。经整合的课程,体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实训车间与生产车间”等四个方面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真实化,学生所学即自己所做、企业所需。
3 改革中职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学手段
3.1 采取模型教学方式
模型教学已经成为了机械专业教学的关键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中职院校逐步采用了模型教学的方式。然而,过去的模型教学仍然有着一定的缺陷,例如,相关的教学模型不易携带,一些实物不易保存,一些教学用具经常损坏,在机械运动演示以及运动分析上也有着许多不足。所以,应该尽快地转变传统的模型教学方式,从而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首先,可以充分废旧的教学用具,通过改造和修复使之重新得到利用。应该将中职院校里废旧或者破损的教学模型加以改造,例如,经过较长时间运转、已经发生松弛现象、没有足够的张紧力的传动带,在机械运动演示阶段有可能产生打滑的情况,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师应该帮助中职学生把这个废旧的教学模型修复好。在模型修复阶机械专业的教师应该依据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共同协作、独立思考或者一起讨论,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发现处理问题的最优方法,此外,还能够提高学习对机械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教学模型。启发中职学生能够依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发挥实际操作水平以及专研精神亲自制作教学模型。例如,比如,有些机械结构存在着很多孔和槽的结构,结构非常复杂。机械专业教师应该使中职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亲自制作教学模型,此外,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讲解,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制作教学的模型时候可以利用分组协作的方式,布置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利用课外时间制作。教师应该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地沟通,在制作模型阶段为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使学生学会提供问题和相应的意见,使学生最终取得较大的进步。
3.2 采取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
计算机技术辅助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断深化,并且使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得到了弥补,增加了机械专业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该技术得到了老师以及和学生的普遍认可。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拟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仿真演示加工、运动等机械问题,中职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以更容易接受新的机械专业知识,并且逐步地掌握其中的重点和难点,视频文件使一些抽象的知识更加生动。
(2)使教学内容实现动态的变化规律。例如,机械原理中的教学内容平面四杆机构,在讲解该部分内容时,中职学生能够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文件了解四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从而能够使该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有趣,从而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起来,并且使教学难度得到了极大地降低,使教学效果更好。
(3)通过网络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校园网增设选项,可以精心地设计出一些优秀的电子课件。
同时,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机械专业教师不仅能够打好基础,而且应该掌握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中职院校应该增强教师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培训,聘任更优秀的人才壮大教师队伍。
3.3 通过实践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水平
针对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从而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为丰富的实践技能,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支持。
4 学科竞赛促进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4.1 以学科竞赛推动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是工科院校提高学生创新水平、实践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主要环节。从过去的机械专业学科竞赛进行分析,主题通常情况下和机械专业核心课程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和新技术的结合,采取了学科竞赛的手段使学生不断发现、解决以及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探索的积极性。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可以把学科竞赛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转变机械专业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例如,可以采用设计性和工程性是实践课程;可以开设机械方面的选修课;积极进行通识教育,并且传授给学生一些较好的科研手段,例如,怎样检索文献资料,怎样撰写论文,怎样申请发明专利等。
4.2 通过科竞赛促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不断转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提高学生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进行自主创新活动,促进学生能够认真地思考,能够提出创新性的工程问题处理方法。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断转变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提高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4.3 通过学科竞赛转变实验室运行的机制
目前,学科竞赛项目不断增多,课外科技活动也日益增加,课堂上的教学性实验以及课外创新性实验的设置具有了更大灵活性。开放式学科竞赛实验室的管理运行体系非常关键。开放实验室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在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主要完成作品的设计、制造以及运行;其他的时间可以进行实践教学,凭借不断修正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开放式实验室值班手册等文件,可以为学生的实践、竞赛以及科学研究提供有利的资源支持。
按照机械专业科竞赛的实际要求,不断购买有关的硬件设施,不断购置符合中职学生参与竞赛的机械加工设施,例如,车床、钻床、磨床、铣床等小型设施。不断增设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机器人开发实验室,进行相应的自主创新活动。在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指导教师给出课题名称;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设计课题,学生应该有效地应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设计课题研发的方案,并且通过个人自主或组建团队来完成相关的研究工作。创新实验室平台的搭建使中职学生有了一个能够进行交流创新思维、实现技术创新的环境。
5 结论
机械专业属于一个老牌的工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专业技术,随着现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各种新材料、新机器出现在实际的工程之,而对于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方式也要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按照学生和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实现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从实际出发,更好地提高中职院校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明岩,檀中强,徐向.高校机械竞赛与课程设计相融合的实践[J].高教论坛,2009(5):84-87.
[2]付本燕,万忠保,李锋.中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中职院校学报,2009(5):13-16.
相关热词搜索: 中职 院校 改革 教学 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