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滦南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滦南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

时间:2025-08-03 02:49:57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 :杜万佳(1973—),男,汉族,河北省滦南县水务局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作。

摘 要:众所周知,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短缺的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已成为滦南县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正视滦南县水资源现状,科学地管理和利用好水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水资源 现状 开发利用 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2(c)-0000-00

1 水资源现状

滦南县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东南部,北承燕山山脉,南临渤海,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县域内现有耕地108.78万亩,总人口58.21万人。境内地形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呈北西—南东向平缓倾斜。海拔高程自北至南在30—1米之间,地面纵坡1/3000;除北部、西部有部分高岗沙丘外,地势较为平坦。全境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611.3mm;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17.6mm,陆面蒸发量426.7mm,春旱秋涝已成规律,伏旱时有发生。

滦南县水资源由区域地质结构及地形条件决定,地下水主要由西北向东南排泄,地表水主要由境内八大河渠(滦河、小青河、北河、泝河、牤牛河、小青龙河、双龙河、岳家河)自北向南汇集入海。

1.1水资源量现状

滦南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6毫米,县境内通过大气降水多年平均径流深为6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407萬立方米;采取水利工程措施可拦蓄径流量为3700万立方米。同时还调用潘家口、大黑厅水库之水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滦南县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21508万立方米,其中可利用地下水资源量17550万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3958万立方米。全县人均水资源量为37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197立方米。是河北省严重贫水县之一。

1.2水质现状

1.2.1地下水水质

滦南县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好,尤其是东部浅井区水质更好,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一般在200—500mg/L之间,在县城区范围内,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矿化度一般在900—1500mg/L之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重碳酸—钙钠型水。中部稻田区浅层水质大部分较好,矿化度在300—600mg/L之间。但局部地区含氟化物和锰严重超标,不符合人畜饮水水质标准,水化学类型一般为重碳酸—钙钠型水。县城西、北部浅层水质较差,矿化度一般在300--1500mg/L之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重碳酸—钙钠型水。该区西部浅层地下水含氟化物和锰严重超标,不符合人畜饮水水质标准。南部滨海平原咸水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多为含氟化物及高钠型咸水,矿化度一般在2000--5000mg/L之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重碳酸—钠型水,不符合农田灌溉及工业、人畜用水水质标准。

全县深层地下水水质较好,多为重碳酸—钙型水,矿化度一般在300--1450mg/L之间,符合工农业及人畜饮用水水质标准。

1.2.2地表水水质

滦南县地表水水质较地下水让人担忧,主要受县内工业企业排放废水的污染,每年入河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365万吨,这些废污水中,主要超标污染物含有化学耗氧量、氰化物、酚、氨氮、硫化物等,绝大部分指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和渔业水域水质标准,从而使县域南部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受到不同程度危害。

2 水资源现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紧张状况日益严重。2009年全县人口58.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97万人,非农业人口8.2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25.3亿元,水资源利用量22050万立方米。参考《唐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和《滦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根据滦南县社会经济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预测,到2020年全县人口将达到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万人,非农业人口33万人,县城人口1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700.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0%,水资源利用量推算将达到33492万立方米。预测到2030年,全县总人口为61.55万人,城镇化率为62.5%,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280亿元,需水量将达到38995万立方米。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县水资源对县域经济发展正在起着制约作用,而且这些数据还未包括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如将其计入,水资源量缺口将会更大。

3 综合性水供求对策与措施

水资源供与求之间尖锐的矛盾已摆在了我们面前,这一矛盾如何如解决,途径无非有两个,一是节流,二是开源。

3.1 节流

3.1.1 充分挖潜,全面节流

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更是有限的,因此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以节水求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

城镇生活节水以提高城镇供水保障为目标,促进节约用水工作不断深化。主要包括:第一,普及节水宣传工作,提高城镇居民的节水意识。通过媒体宣传及发放节水材料、举办活动等手段进行节水宣传;第二,制定用水定额,实行计划管理。实行计划用水,按定额为各用水户配水,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收费。第三,合理调整水价。运用经济手段推动节水工作。城镇要制定两步制水价,实行基本用水水价和超计划用水水价累进加价制度;第四,全面推进节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节水效率;第五,加快推广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第六,推广中水回用。在城镇建设和扩建过程中,积极改造城镇排水管网,建设城镇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设施,建立和完善城镇再生水利用技术体系。

工业节水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为核心,加快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和应用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冷却节水、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等技术,并配套完善相应的设施。主要措施包括:在电厂、钢厂、造纸厂等大用水户中建设再生水回用设施;加大科技节水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工业节水设备改造,组织重大节水技术示范工程,鼓励企业采用废水回用技术,争取做到“零排放”;继续推广工业自备井上IC卡的应用;对高耗水行业,如钢铁、造纸等实施强制性取水定额标准,降低工业取水量;加强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应用,新建或者扩建的工业企业必须有再生水利用设计。

农业用水,要在井灌区加快发展节水灌溉,推广低压管灌、滴灌等节灌方式,还要大力推广机井灌溉管理上的IC卡技术,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提高地下水的高效利用;南部稻区要继续采取加强管理和运用技术等控制措施进行稻区节水。第一,从供水工程上控制。对主要渠道进行清淤整治,对阻水建筑物进行改建,增强骨干工程的输水能力和减少水量损失。第二,从技术上控制。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减少水育秧面积;在保证水稻正常生理需水的前提下控制灌溉用水,浇关键水,减少无效消耗;在宏观调控上,实施科学用水。第三,充分利用径流降雨和二淋水。在排水渠上建节制闸,分段拦蓄上游稻田沥水、降雨径流,使有限水资源得到重复利用。

3.1.2治理污染,保护水源

在下大力气节水的同时,要坚决杜绝水资源的另一种浪费—水污染。鼓励工业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树立节水减污新理念,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减少污水和污染物排放量;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提高水循环利用率、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强化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强化环境管理,提高对各类污染源的控制水平,从工业排放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滦南县化肥施用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污染而设置的225 kg/ha安全上限,农业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及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已不容忽视。因此应积极推动生态农业,提倡现代化农业耕作制度,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控制农药使用量,提高桔杆还田比例,增施有机肥。加强养殖场污水集约化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控制面源污染量。

全面建立水环境监控体系,加强对入河排污口、河流出入境断面、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水质自动监测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各排污口污水排放浓度,力争污水达标排放。

3.2 开源

根据滦南县现状供水条件,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地下水、 自产径流和外调水源。而外调水源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更侧重对津、唐两市的供水,外调水量不可能有大的增加。因此滦南县的开源只能从其它方面着手。

3.2.1 调蓄补源,调整用水

加强对现有供水工程的运用管理,在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努力抓好沿海防潮蓄水闸的管理运用,以调蓄径流,增加水的利用量;同时在西部北部沙区建一批拦蓄设施,调蓄水量,利用沙地入渗条件好的特点,补充地下水源。

在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的同时,注意深、中、浅井结合,采取分层取水的原则,避免采用一层水,影响单井出水量和水位恢复;咸水区深层淡水只保证工业及生活用水,限制农田灌溉,而通过咸淡水混灌、混养技术的推广,提取部分海水或地下咸水补充水产养殖及农田灌溉用水。

3.2.2 增加水利投入,完善水利工程体系

根据滦南县水利工程现状,通过采用工程措施,扩大水利工程拦蓄径流和水资源综合调节能力,基本达到全县境内 河渠常年有水,增加河渠的侧向入渗补给,对地下水资源可有一定的补给,有利于地下水位的恢复和回升。

3.2.3 整合水利工程设施,增强雨洪拦蓄能力

对于滦南县小青河、第二泄洪道、溯河、小青龙河等八条主要河道,可结合河道清淤治理工程,增加河道深度,减小河道纵坡,提高河道雨洪资源的拦蓄能力,同时对现有横河、排干加以改造治理,增强各主要河道连通能力,通过对洪水的综合调度,逐步解决局部降水造成的雨洪资源无处可蓄,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的难题,同时,通过以蓄代排,减小防洪压力。

根据滦南县各主要行洪河道纵坡普遍较大的特点,在双龙河、小青龙河、第一泄洪道、以及溯河上建节制闸,实现分段蓄水。

充分利用北河县城段等自然洼淀储蓄雨洪资源,努力使西北部雨洪水大部分得以拦蓄、利用。

改造城镇排水管网,充分利用地面蓄水。随着城区道路的拓宽,地面硬化面积的增加,雨洪水很难入渗补给地下水,而是形成径流流走。如能建立相对独立的雨水储存系统,使雨水储存与城市污水排放分离,防止其污染,而后将其简单处理后,用于园林绿化、景观用水等,不仅降低了使用成本,更节约了水资源。在城区建设的广场、小区庭院、人行便道上、利用透水型建筑材料铺设,并在透水面下设置渗沟、渗井、以增加雨水入渗量。这样,不仅可以使雨水得以有效利用,而且也相应减小了防汛压力,变水害为水利。

4 结语

通过上述水资源供水对策与措施的实施,每年基本可增加地表水量7000万立方米,增加地下水量2000萬立方米,加之外调潘家口、大黑汀水库水源,县境内可利用水资源量有望达到39000万立方米,而预计到2030年需水量分别为城镇生活1494万立方米、农村生活590万立方米、工业4118万立方米、建筑业和第三产业1802万立方米、农业30890万立方米、生态101万立方米,总需水量为38995万立方米。因此,水资源供求基本平衡。

相关热词搜索: 滦南县 水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