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基本内涵与路径设计

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基本内涵与路径设计

时间:2025-08-02 08:00:57 浏览次数:

zoޛ)j馟@5O7_v^M6N?v׎uߏiuiu~viiiMxM~ivZ方案、需要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需要企业的更多参与,这些都需要大量经费予以支持。地方政府应建立专项经费制度,为开展这些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提升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确保“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顺利完成。

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制度。构建区域动态的职业信息资源库,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咨询队伍,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职业、明确未来职业与专业选择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做出理性的选择。协助企业招聘到具有工作技能、能够胜任工作并能适应工作的员工。

(二)学校层面:探索多通道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针对多样化的生源,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设计“创业型、就业型、升学型、国际化型”四种通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进行综合性的改革,做到“创业有本领、就业有门路、升学有希望、出国有可能”,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具体举措

一是确立各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发展型培养规格”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7]。“基本培养规格”包括学校和专业两个层次,学校层次是指各层次的学校要明确所培养人才基本规格和类型的基本规定,如中职学校定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定位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定位于培养技术型人才或工程型人才;专业层次是指在学校的基本培养规格之上,根据各专业知识、素质、技能的不同要求,制定的各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发展型培养规格”是指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将学生的职业发展分成“创业型、就业型、升学型、国际化型”,并科学设置各类发展型的培养目标及评价标准。“基本培养规格+发展型培养规格”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能保证学生在基本素质合格的基础上“量体裁衣”,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既有同一性标准,又能体现个性化要求,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形成自己的专长和特色[8]。

二是构建各专业“平台+模块”的分流选择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特定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平台”可分成学校通用平台(针对学校所有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和专业平台(针对同一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平台课程一般为2年,使学生掌握工具性基础知识和专业性基础知识;“模块”指立足学生的发展,在第3年提供“创业型、就业型、升学型、国际型”4种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使学生达到4种通道的对应要求。

三是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模式。针对发展型的不同培养目标,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对通用平台课程中的一些通识基础必修课程,如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可根据学生的发展型目标,打破自然班,实施分类分层教学;另一方面,在模块课程中,根据学生选择采取不同教学模式,如“国际型”模块可以通过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四是组建“多能”教学团队。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要求会使课程门类增多,课程教学设计类型增多,考核办法多样,在增加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同时更多地对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组建“多能”教学团队,团队中的教师既能胜任理论课教学又能指导学生技能,既能辅导升学考试的科目又能指导出国培训,既能指导毕业设计又能指导创业项目。此外,还需要明确团队负责人和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

2.保障性措施

一是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精细化设计。多通道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管理要体现多样性、灵活性、有效性。要建立健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在模块课程的选择方面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条件。要实施导师制,配备有经验的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在新生教育、专业教育、模块分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实现学生的多样成才。

二是对激励与考核机制进行完善。本着既要有利于分类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又要保障和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原则,对教学绩效的评价制度进行完善。在教学团队教学工作量、课程系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对在分类培养实施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在其教学效果考核、职称评聘、教学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

相关热词搜索: 成才 职业教育 路径 内涵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