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按照总书记“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深挖其蕴含的时代内涵,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的要求,某企业立足推进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传承吸收30多年发展带来的精神积淀,以自有的“三特”精神为核心,积极开展内涵研究,促进文化之云化为精神之雨,精神之雨涵养基层员工之心。
一、某企业“三特”精神的形成
某企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常年野外作业、人机配合重体力劳动以及24小时不间断施工,特有的工作性质使这支队伍从成立就与风霜寒暑为伴,以盐碱滩涂为家,在战天斗地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精神文化。
艰苦创业孕育了“三特”精神。某企业主要以盐碱滩、湿地为主,冬寒夏潮,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第一批创业者面对油区生产设备设施、生活配套等严重缺乏的状况,通过人拉肩扛、搭棚子、住铁皮房,硬生生在滩涂和芦苇荡中开出了一片片井场,踏出了一条条小路,“天当被、地当床,风摇芦苇作蚊帐”是当时简陋条件的真实写照。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创业初期的七年里,克服了经营机制滞后、队伍构成复杂、施工效率不高等难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转轨中走出了一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发展道路。正是在这举步维艰、艰苦卓绝的历程中,“三特”精神初步萌生。
逆勢求存滋养了“三特”精神。20世纪90年代末,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时期的大背景下,面对东南亚金融风暴骤国内油价与国际并轨、油田重组改革等严峻形势,某企业再次展示出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那份坚持与不屈,在调整激励机制占牢内部市场的同时,先后派队伍外闯市场,逆势求存。
拼了命也要保生产。正是这股劲头,让这支队伍在随后的持续重组改制、内部市场萎缩等一道道坡坎时,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优良的作风,也正是在此期间,正式提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企业精神,着力打造“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形象。
创新发展丰满了“三特”精神。在新的发展时期,某企业作为唯一具有资质的队伍,顺应发展需要,着力加大生产能力提升、工艺水平攻关、关键人才培养等力度,以创新、价值、自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并付诸实施。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新时期,某企业在创新等领域继续发扬“三特”精神。生产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发展重心的持续转移,这些在赋予“三特”精神新内涵的同时,也急需对“三特”精神本身进行新的结构与赋能,让精神的老树在新时代的春风中开出新的花朵。
二、新时代背景下对“三特”精神新的诠释
总书记曾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依然要大力弘扬石油精神,深挖时代内涵,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某企业“三特”精神与石油精神血脉相连,其内在的核心理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无不体现着“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是石油精神在油气生产一线的具体呈现。如果将石油精神比作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榕树,那么“三特”精神就是其中的一个分枝,对它新的诠释就是要这分枝再生出新根深入员工心中,扎进新时代的土壤中,更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营养。
“特别能吃苦”是某企业人的优秀品格,就是要做到“苦干”。常年野外作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某企业作业的“苦”,能吃披星戴月、吞风咽雪外部环境之苦和默默无闻、寂寞坚守的内心历练之苦,是自创业初期就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员工必备的基本素质。过去的特别能吃苦,吃环境之苦,吃坚守之苦,吃人拉肩扛之苦。如今,一线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身体之苦不再是主要问题。如今的苦,是苦于技术的瓶颈、人才的匮乏,是苦于开拓进取和长远发展。新时代的特别能吃苦,更需要能吃创新攻关之苦,能吃素质提升之苦,能吃高质量发展中的转型之苦。想吃下这些苦,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自我革命,勇于直面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继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还要心怀感恩,懂得珍惜,正视吃苦,把这种精神转化成干事创业的实践和行动。
“特别能战斗”是某企业人的顽强作风,就是要做到“实干”。解决“吃苦”困难的途径是要“能战斗”。专业施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各个岗位的密切配合,聚力成拳的团队协作精神必不可少。过去的特别能战斗,是顶风冒雪、冬战三九夏战三伏。新时代的特别能战斗,更突显高效执行、敢于担当,能力过硬、技术领先,是在急难险重中的冲锋在前,更是在高技术含量施工中的业务尖兵。新时代的“能战斗”,不是蛮干妄为,而是合规合法的生产经营,有规矩、有底线。每个岗位都要有胜任战斗的能力,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我,随时为迎接新的挑战做好准备。
“特别能奉献”是某企业人的高尚情怀。过去的特别能奉献,是默默无闻、不计名利、任劳任怨。新时代的特别能奉献,更侧重于在履职尽责中价值创造、推动发展、实现自我等企业价值观的建立和实践。今天的奉献,是实现价值上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共进,更强调企业在员工实现价值贡献时的积极回馈。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员工,发展的成果也理所应当的惠及员工,为员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畅通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使员工在企业发展进程中乐于奉献,甘于奉献。作为工程技术服务单位,要做到价值工作量上的特别能奉献,千方百计的提高价值创造上的工作效能,促使公司长久发展和保障员工的根本利益。
相关热词搜索: 新时代 企业精神 内涵 研究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