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效乐器训练法探究

高效乐器训练法探究

时间:2025-08-02 07:29:36 浏览次数:

【摘要】科学地分析演奏技能获得过程,探寻适合自己的高效練琴法并使之不断完善,对于乐器演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本文在制定日常的练习内容时有以下几点建议并展开讨论:1.协调性动作体验,2.最大限度地调动演奏者的潜能,3.关于演奏作品的想象与联想,4.保持技术状态和心理状态的稳定与相互支持。

【关键词】 高效;体验;极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方法有很多,但适合本人且高效的是什么?在乐器演奏领域,乐器演奏是个动手动脑的复杂工程,如何高效练琴的方法尤为重要。对于独立个体而言,学习方法需要用心体会,在练琴道路上应该时不时停下脚步根据目前学习进程调整方法再重新上路。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差异很大,它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进程和练琴效果,进而反馈回个体自我评价和看法,甚至因此会影响到你未来的选择。

好的练琴方法应该符合人体运动学、心理学,具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并且有一定的普适性。例如学习任何乐器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同样的老师、一般年纪、同时开始学习的琴童们经过一段时间后,演奏水平就会有差异,而且这样的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拉大差距,于是就会出现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天赋。所谓天赋,就是与生俱来的,带有一定遗传因素。但事实是笔者经过观察以及相关课题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得出绝大多数有所成就的演奏家,都是好老师与异常的勤奋努力成就了所谓天赋的说法。在学琴路上天赋只占很小的影响因素,老师很重要的指导内容就是告诉你演奏标准,然后演奏者开始刻意练习。

高效练琴才是快速自我的修炼与提升的方法。因此,在制定日常的练习内容中应包含以下目的:1.协调性动作体验;2.最大限度地调动演奏者的潜能;3.关于演奏作品的想象与联想;4.保持技术状态和心理状态的稳定与相互支持。

一、协调性动作体验

人在演奏乐器时需要全身来共同完成的,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双手若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技术难点时,就不能达到力度速度上的要求,同时也不能达到动作的流畅与声音的统一。因此对于身体协调性的体验就非常重要了,注意是体验,尤其是对于已经习惯于身体僵硬的状态下或者没有内观到自己身体的演奏者来说,更为重要。出现技术障碍是由于演奏者自身身体条件、演奏方法、与乐器之间的各种不默契,制约演奏者本身的运动潜能不能够顺畅地发挥出来。

只有当演奏者体会到身体舒适自如,演奏动作才有可能发生真正的改变。下面提供几种方法,希望能够极快地寻找到动作协调统一的感觉:

A无声练习。从日常的生活状态中寻找感觉,有时忘记演奏动作,反而能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状态。比如,弦乐器中的重要技术——快弓,会通过徒手不手持琴弓来练习体会演奏动作,去除掉乐器的牵绊,就会让人更多的关注到身体的协调配合。

B分手练习。即单独练习左手或右手的技巧,比如揉弦,换把,快弓等动作,还有就是在两手无法达到准确配合的情况下,有必要分手练习。练习钢琴,分手练习更加重要,琴键上的落指、音响结合内心歌唱,使得单手练习更加精准。

C慢速练习。这就如同普通世界(乐曲的正常速度)用科学仪器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看到的是更加清晰的全面的事物,甚至可以探寻到事物的本质。当然慢练也不是越慢越好,就像正常事物我们用放大镜去研究,看到的是另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而失去了正常事物的本来面貌。通常放慢两倍到四倍,然后逐渐增速直至要求速度。二胡演奏家于红梅曾说过恩师、已故著名音乐教育家、书法家蓝玉菘先生曾在他的练习书上写了四的字“慢练快进”,可见慢练的重要性。

二、最大限度地调动演奏者的潜能

(一)爆发力的潜能

在许多作品中,力量、速度要求都存在于高难技巧中,这成为很多演奏者的技术障碍。例如快速换把快速大跳、或是要求饱满的音色、具有爆发力的音头,都需要演奏者体内蕴藏召之即来、绵绵不断的爆发力。在此基础上,演奏者才有可能在一些高难技巧方面有所突破,如同汽车发动前必须加满油、开足马力一样。

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爆发力潜能呢?这同样是依靠平时练习中的磨练与积累,在练习方法上要有3个注意:

A注意演奏时动作力量的预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养成预备动作的演奏习惯。道理就像砸核桃,手持小锤必须先抬起来才能够轻松地砸开坚硬的核桃皮,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抬起小锤的动作,直接向下落锤,也许很费劲也砸不开核桃。钢琴演奏抬落指、弦乐器按弦或是管乐器的呼吸,都需要有此预示。不仅是演奏动作的准备,还包括有演奏心理的准备,在演奏者心中,头脑对身体力量、速度、方向的提前预知才是动作的关键。

B注意演奏时动作力量集中的极限练习。演奏动作力量应该集中到哪里呢?当然是乐器上了,要有力量训练并不断突破,同时要注意正确的演奏动作。因此钢琴中的触键、弦乐器中的触弦等动作需要体会的是要将动作力量集中到手指,而不是肘、肩。但是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来体会、控制、协调自己的身体的,在每日的基础练习中,不仅要完成演奏作品质量,更重要的是首先学会控制身体。

C 注意演奏时动作速度的极限练习。演奏乐器是两手配合完成的,应注意左右手协作时动作速度与角度等方面的协调均衡,否则会造成身体动作的不协调,从而影响之后的演奏状态。

三、关于演奏作品的想象与联想

情感在演奏中有着统领作用,对于演奏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音乐作品,演奏者的情感思维状态不同,气息活动状态和肌肉活动状态也是不同的,表现出的演奏动作和音响效果也相应不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体验离不开对作品的想象与联想,在乐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想象与联想也同样起着主导作用,在练习中如果演奏者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情感状态,思维活动表现比较活跃,就会使大脑神经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演奏动作相应变得积极主动,音响效果也相应变得丰富而生动,促使整个演奏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通过音乐的音高、音色、节奏、力度、速度等方面进行变化、对比来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因此,演奏者要根据作品表达的情感内涵以及作品的陈述方式、风格特点的需要,恰当地选择相应的表现手段加以练习,准确而自然地表现作品情感的发展与变化。

四、保持技术状态和心理状态的稳定与相互支持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演奏者完美表现的背后,需要付出许多汗水。演奏者想要做到技巧到位、声音到位、乐感到位、得心应手的演奏状态,是需要高标淮、严要求、规范化、系统化的训练过程的。要重视在练习过程中理智与情感、技术与艺术更好结合的体验与要求,它们都蕴含在每一个演奏动作组合中,都是通过音乐作品中的音高、节奏、旋律线、和声肢体等体现出来的。演奏技能与心理认知在实际演奏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内容,相互支持,导引,成为一个完整的演奏模式,也是高效练琴法的重要内容。

总之,科学地分析演奏技能获得过程,探寻适合自己的高效练琴法并使之不断完善,对于任何乐器的演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高效 探究 乐器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