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科学.应用.畅想(1)

科学.应用.畅想(1)

时间:2025-08-03 01:33:22 浏览次数:

科普作家陈钰朋先生说:“一个人如果在初中阶段受到优秀科普读物的熏陶,从而爱上科学,凡事喜欢提出‘为什么’,那么他的人生也许会因之改变,如果将来在这些学生中能出一位对科学进步有所贡献的专家,那么对整个人类都是一大贡献。”中学阶段正好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全面提高广大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既是中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又是科技社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广大中学生中掀起科普阅读的热潮,为广大中学生创设科普阅读的良好条件,充分激发广大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广大中学生愿意花更多的“闲心”去品味科学之清新和芬芳,去感受科学之神奇与威力,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坚信:让成长的心灵洒满科学之光,我们民族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光明!

全球缉拿二氧化碳

□王雯

谁是最著名的全球通缉犯?谁现在是人人喊打,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二氧化碳!科学家经过漫长的探索,总算摸出些道道来,将这个大规模的围剿计划分成两步:捕集、押运。

1.大气中这些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是万分之三左右,茫茫气海,万里挑一谈何容易,倒不如去那些贼寇横行匪类出没的地方搜捕。2.全球的火力发电站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密集的地方,占到了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1/4,在这里展开追捕行动显然效率更高。

要想将二氧化碳捕获,科学家们可要大费周章了。科学家通过调整分离器的压力把二氧化碳“揪”出来。不过,维持这个高压环境的运行成本昂贵;另一种方法,就是将氮气提前解决掉,把高纯度的氧气直接通入燃烧装置,这样做还不会产生一氧化碳。但高纯氧气的价格同样昂贵,与追捕比起来,押运过程简单得多。“落网”的二氧化碳被“高压政策”挤兑成更小的体积,甚至是液态,装在巨大的罐子里上路了。如果长期对二氧化碳定向运输,可以铺设管道。

运到哪里去呢?二氧化碳被判的是“无期徒刑”,它需要一个永无出头之日的地方。

辛辛苦苦抓住的“犯人”不能一直关在压力巨大的气管里,为了防止它们暴动,需要一个更坚固、更高压、更宽广的“囚室”。这样的囚禁仍存在高风险,科学家只好另做打算:给二氧化碳制造一起包办婚姻,让它跟金属离子结合成碳酸盐,或者和无机元素合成有机物。如果能够摸清双方的口味,聘请高效的媒婆,前景很诱人。

另外,科学家也致力于撮合二氧化碳和氢气,两者结合后有望成为甲酸、甲醇……或者让二氧化碳与烯、炔、酚发生反应,生成的物质可以用做各种化工原料。完美的婚姻对二氧化碳的束缚能力更强,但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也许,科技的发展终会把这一切变得价廉物美。

(选自《地球》2010年第1期,有删节)

阅读手记

据科学家推算,如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一百年前多了近一半,可别小看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山融化、海洋酸化加剧……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可都是它。因此人人对它恨其入骨,人人“欲除之而后快”。本文作者则形象地将其比拟成“全球通缉犯”,大胆地设想科学家们对二氧化碳进行大规模的围剿计划。全文起笔运用设问,引出说明对象,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怀揣一颗好奇心,在作者妙趣横生的语言引领下进入这场全球大“缉拿”行动之中,在感受“缉拿”行动之惊险离奇的同时,又不得不惊叹作者想象力的神奇,而读者那颗悬着的心直到最后——作者再一次设想让科学家们制造一场“包办婚姻”,将二氧化碳与金属离子或无机元素绑定收押,直至产生无公害的“恋爱结晶”,使二氧化碳不再危害地球——才安然放下。

阅读思考

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e时代生活如何异彩缤纷?

□蒋秀娟

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科学技术实际上与老百姓的生活贴得很近,10月中旬举办的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展现了异彩缤纷的e时代生活。

看过《哆啦A梦》的人,可能会梦想拥有一个次元袋,可以随时从次元袋中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想飞的时候,拿出竹蜻蜓;上学来不及,拿出时空门。有了次元袋,大雄的生活变得相当方便。eUnoBox就像是你我的软件次元袋,我们可以随时从eUnoBox中取得所需要的软件、文件、邮件,甚至惯用的操作环境(桌面设置、鼠标设置……)。究竟软件次元袋eUnoBox是什么东西呢?“eUnoBox可以是一个U盘,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服务器。”北京优诺威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蔡学镛如此形象地比喻。

eUnoBox,PersonalEdition(个人版)让你将所需要的应用软件、文件、环境配置全都放在U盘上,只要将此U盘插入任何一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就会像是灵魂附体一般变成你所惯用的环境,和你家里或办公室的计算机环境一模一样。更重要的是你的数据全都在eUnoBox的掌握之中,不会残留在别人的计算机上。

什么是最新最炫的数字产品?在数字生活馆你可以一饱眼福。在展区,笔记本、U盘、移动存储设备、手机、移动电视等都呈现出体积越来越小、外型越来越炫、易携带的趋势。在华硕展区,电脑PC一改过去笨重硕大的形象,面积设计得比A4纸还小,超薄1.6公分,甚至还可以附挂在屏幕后方。不仅节省空间,而且也节能环保,其用电量仅20瓦/小时,比一般电脑的平均用电量少了90‰。

除了在体积上不断追求便携,数字科技也在不断创新,惠普的一款全屏式触摸电脑就极大地满足了“懒人”们的要求。这是全球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全屏式触摸电脑,惠普将人类最自然的“触摸”习惯带到了电脑的使用当中,让信息的分享更加畅通无阻。

(选自《走近科学》2008年第10期,有删节)

阅读手记

我们的生活已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e时代。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科学技术实际与我们的生活贴得很近,听起来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经本文作者娓娓道来而变得通俗易懂。看,当作者将大部分读者还很陌生的eUnoBox比喻成人们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多啦A梦》中大雄迫切想拥有的次元袋时,大家是否恍然大悟:eUnoBox就是像次元袋一样的东西呀!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到enoBox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捷。这样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神奇美妙。同时,作者还多次将其与已被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寻常电子产品进行了多角度的比较,通过一系列准确数据的列举,让我们更明确地认识到了数字生活概念之“流行、新奇”,更深刻地感受到了e时代生活的异彩缤纷。

阅读思考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新型电子产品?

2.科学技术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本文的介绍却让人感到通俗易懂。试对本文的写作手法作简要分析。

未来在月球上生活

□张守智

自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载着宇航员首次登上人类梦寐以求的月球以来,太空学家们逐步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意欲将它建成可供人类生存的“第八洲”。目前,以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逐步解决人类未来在月球上生活将会遇到的困难。

月球表面是粉状的泥土,也有岩石和山脊,但缺少水源。据勘查,月球上蕴藏着丰富的氧化铁矿。美国航天学认为将这些氧化铁矿投入熔铁炉中燃烧,就能释放出大量的氧,再用运输飞船从太空中收集液态氢与之混合,水就源源而来了。据称,美国航天部门将在月球上建设依靠太阳能工作的熔铁炉,计划从2010年开始提供氧气,起初年产液态氧约1吨,以后将扩大到年产液态氧200吨。

在月球上,白天、黑夜各有360小时(15天),专家们认为解决黑夜照明也可以用像地球上一样发电的办法。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核工程师们在研究月球泥土的主要成分时,惊奇地发现有一种叫“氨-3”的气体状物质,这在地球上几乎没有。科学家们认为“氨-3”是核反应的一种最理想的原料。目前,核聚反应炉采用的原料是氘(重氢),而“氨-3”所产生的能量比氘大得多,并且它在反应炉中产生的废料辐射量极低,可以埋藏在较浅的地层下而不会污染环境。预计到2015年,第一台“氨-3”收集器将在月球表面建立,估计将月球上蕴藏的“氨-3”全部收集起来发电,所产电量大约是目前全美耗电总量的52万倍。

地球人类食用的植物和动物性食物,在月球上能否生存、供人类食用呢?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在太空中成功地培育出100多种植物,其中有小麦、大麦、玉米、燕麦、黄豆、黄瓜、西红柿、烟草、青椒、萝卜、甜菜、向日葵和棉花等。试验表明,许多植物可以在月球上生长,它们在月球失重条件下的发芽率反而更高,生长更快,收获时间更提早。生物学家对动物也做了太空失重试验。结果表明,果蝇能像在地球上一样顺利交配、产卵、繁殖;送上飞船航行59天的鱼卵仍能孵出鱼苗;雌雄老鼠在太空中交配,回到地球顺利地产生“太空鼠”。俄罗斯生物专家说:“试验表明,失重并不能阻止新生命的产生。如果整个家庭都搬到轨道上,在月球长期工作和生存,宇宙孩子也将会产生。”

月球与地球相距38.44万公里,显然用宇宙飞船或卫星等运输工具,将人类开发月球的各种设施直接从地面运到月球并非易事,于是专家们设法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建立空间站。1984年,美国政府拨款1100亿美元在距离地球3500公里上空的轨道上建设空间站,作为登月的中转站将源源不断地向月球发射电站、房屋等各种设施。

科学家们兴奋地说,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把月球建设成人间化、现代化的生活区。在月球上生活,可以吃到新鲜的动植物,也有供照明用的电源。更令人兴奋的是,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已设计出在月球上建一座城市的方案。那是分布在月球巨大火山口上的许多宇宙小住宅,宛如一个个金色的小圆球,簇拥一幢向上延伸的巨型旅馆的螺旋状大厦,总共可容纳10万人舒服地生活。据称,这座令人神往的“月亮城”有望于2050年在月球上建成,届时,人类将能如愿以偿地享受月球生活之乐趣。

(选自《知识窗》2004年第3期)

阅读手记

随着影片《2012》在全球的热映,“世界末日”“地球毁灭”成了新的热点词汇,在有人谴责美国人“危言耸听”“杞人忧天”的同时,也有科学家致力于研究月球环境,做出了人类以后可以居住在月球上的科学设想。我们明白,这是近年来地球环境恶化所引发的科学探索。不管这样的研究最终结果会怎样,同学们应该明白,科学改变世界,利用好科学可以造福人类。同学们更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造福人类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阅读思考

1.文中涉及了人类未来在月球上生活将会遇到的哪些困难?

2.结合地理知识,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将月球称为人类生存的“第八洲”?

相关热词搜索: 畅想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