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旺斯地区的埃克斯市是法国南部的一座历史名城,她之所以著名,不但因为她拥有优美的林荫大道、精美的石雕喷泉,以及终年温暖的阳光,更因为它拥有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艾克斯·马赛大学。这是一座由3所大学组成的多学科综合大学,知识的力量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年轻学子,并使之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科研中心。其中,艾克斯·马赛第三大学——这座以法国著名艺术家保尔·塞尚名字命名的高等学府,更是以其在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闻名于世,其法学院在法国大学排行榜中更是名列前茅。
在这座始创于15世纪初的古老大学中,有这样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法学学术团队——欧亚研究所。自1999年成立以来,短短几年间,该所已经成为了法国乃至欧洲与中国法学界、法律界交流的重要桥梁,并被法国外交部列为中法法律、司法合作的重要协作单位之一。而这个团队的领头人就是留法法学博士金邦贵教授。
厚积薄发 走上讲坛
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中国民主与法制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适应当时国内形势,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需要,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提出“要培养中国自己的国际法学人才。”在此倡议下,国家选拔了一批外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参加法律专业进修,并进入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工作。198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的金邦贵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1991年,金邦贵受国家教委公派赴法留学。在法国公派留学的这1年中,他顺利完成了波尔多第一大学公法硕士项目的学业,同时由于表现优异,国家教委特别批准延长了3个月的奖学金期限,使他完成了在法国国民议会的实习工作,并作为特别专家列席旁听。
1995年,金邦贵再次踏上去法国的留学之路。他师从法国著名的税法专家,时任法国艾克斯·马赛第三大学校长、国际商法教学基金会创始人、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蒂昂·路易特教授(Christian Louit),刻苦研究,顺利完成了学业,以最佳评语获得法学博土学位,并获该大学2000年优秀博士论文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希望了解中国社会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克里斯蒂昂·路易特教授作为一名知名法学教育家,更是敏锐地感受到了中国法制的发展速度,以及在世界法学领域的分量。因此,他在1998年即聘任金邦贵作为大学特聘副教授。基于出色的研究水平和组织能力,自1999年10月金邦贵被任命为欧亚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在艾克斯一马赛第三大学中开设了中国法的专题讲座,并兼授法国税法、比较税法等多门法律专业课程。自此,金邦贵走上了法国大学的讲坛,成为中国留学生在法国大学担任法学教授的第一人。
勤勉治学 潜心育人
2000年,金邦贵被法国共和国总统令任命为大学特聘教授,并于2001年开始担任欧亚研究所的所长,主持日常全面工作。大学的教学工作是繁忙的,研究所的行政工作也是琐碎的。面对繁重的教学与行政工作,金邦贵并没有放松学术研究,除了作为特聘专家多次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欧盟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研究项目外,他还坚持完成了几十篇中、法、英文论文及专著。虽身在海外,金邦贵却十分关注中国的法制建设,在全国核心法学期刊或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比较法视角下论中国大陆个人所得税改革之目标》、《中国加入WTO与税收法律制度改革》、《新时代法治环境下法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一对中国进一步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启发》以及《欧盟国家地方税立法权之探讨》等论文,介绍欧盟或法国最新的法制发展状况和学术研究成果,或对中国的法制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此外,他在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法国行政诉讼法》一书中,负责全书审译以及部分翻译工作,该书针对法国行政诉讼法的历史沿革,行政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他还独立翻译了《法国商法典》,该书500余页,是中国迄今为止惟一一部全面翻译法国商法典的译著。值得一提的是,金邦贵作为特聘法国法律专家完成了“世界银行——中国入世后税收立法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项目中《外国专家报告集——法国税收法律体制卷》十几万字的撰写工作。
能够流利地使用英,法、中3种语言作为工作语言的金邦贵,在法国也发表数十篇论文及著作。经过几年的努力,金邦贵所在的欧亚研究所的影响不断扩大,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汇聚了一批对欧亚比较法研究感兴趣的博士生,同时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参与欧盟商法硕士(LLM In Eu ropean BusinessLaw)的学习。在这些团队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一大批来自中国的年轻法学人才。
谈到这些中国留学生时,金邦贵教授动情地说“希望我们中国能有一批真正了解西方法律,在某一领域学有所长,且熟练掌握外语的法学人才。我希望能为此做些实事,为中国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一些帮助。”
谈到项目的开展,金邦贵感慨地说道“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而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也开始关注中国的发展,法国大学开设中国研究方向的硕士文凭课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日益提高,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当我们问及他留法多年曾遇到的困扰时,思索片刻,他回答到,自己曾经遇到一些国外所谓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却是片面、主观的。他们给学生灌输了一些错误的概念,使得一部分人对中国存在偏见。因此,培养一批真正了解中国法律,熟悉汉语的外国专业人才,这也是设立“中国经贸法”硕士的一个重要动因。他认为,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加强中外法学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尤其重要。
促进交流 共同发展
自1999年欧亚研究所成立以来,一直与中国的学术单位建立密切联系,金邦贵曾率团多次访问国内高等院校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并分别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法研究中心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他还担任教育部“春晖计划”兰州大学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与此同时,金邦贵及其所带领的欧亚研究所曾多次参与或与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联合举办大型国际研讨会。2001年6月,欧亚研究所参与北京大学与中国税法研究会、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小企业税收问题国际研讨会,2001年10月参与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治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5月,该所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了“中国——法国社会保障法”高级论坛,针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法体系正处于逐渐完善之中,立法上仍存在的一些空白,进行了相关内容的探讨和研究。
金邦贵在欧亚研究所创办之初,便提出了
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拓展国际视野纳入研究所发展战略的想法。因此,除了与高校进行学术上的交流,相对于法国其他科研机构,欧亚研究所更加重视与中国在司法实践领域的合作。由于在上述领域的工作成绩,法国外交部将该所作为与中国法律、司法合作的重点单位,在法国驻华使馆的网站上便可以找到欧亚研究所的专门介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欧亚所承担了自2003年启动的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法国司法部合作的“百名司法官培训”项目,至今已经有50余名中国法官,检察官顺利完成培训计划,金邦贵无疑成为这一项目最有力的推动者和协调人之一。
欧亚研究所与中国法律及司法领域的合作迅速发展,不单为法国政府所重视,更吸引了来自欧洲和国际社会的目光。研究所参与了世界银行出资80万美元与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合作,就入世后中国税收法律体系改革和完善等进行专门研究。金邦贵受聘作为该项目的外国专家,该所也承担了中国税务官员在欧洲的培训工作,此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一直顺利进行。欧盟委员会也投资20万欧元,请欧亚研究所牵头与德国海德堡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等机构联合完成了“中欧在线法律词典”工具项目。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得欧亚研究所和金邦贵的知名度日益提升。“法国比较立法学会”、“法中经济法律协会”等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加入,并使之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而“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作为在法留学人员的专业组织,也在两年前选举金邦贵为新一任的理事长。
从博士毕业到成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从一名大学教师到一座研究机构负责人,金邦贵用短短几年时间,完成了甚至连母语为法语的人都很难实现的跨越。当我们询问他成功的秘诀时,金邦贵说是全国人大法工委的11年的工作经历,培养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法国留学的经历,更加深了对法学研究的执著和热爱。有了国内、外政府机构和高等研究机构的多方支持,才使得欧亚研究所如此快速的发展。
金邦贵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中欧法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深入开展。让中国向世界展示经济与法制发展进步的成果,也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而他和欧亚研究所愿做中欧法学交流的最坚实的桥梁和纽带。
金邦贵:1980~1984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学习,毕业后就职于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1991~1993年初被国家公派赴法留学,1993年获波尔多第一大学公法硕士学位。1995年再次赴法留学,2000年获得法国艾克斯·马赛第三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获法国法学博士生导师资格。 现任法国艾克斯·马赛第三大学特聘教授、欧亚研究所所长、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艾克斯政治学院“中国经贸法”硕士项目负责人。法国比较立法学会会员、法中经济法协会理事、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理事长。全法中国法律与经济协会《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主编、清华大学《法治论衡》杂志海外特邀编委。
相关热词搜索: 中欧 架起 法学 桥梁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