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安全防范问题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安全防范问题

时间:2025-08-01 15:45:47 浏览次数:

摘要: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新形势下高校及其周边环境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本文着重分析了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的不安全因素、大学生在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对如何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从而保证大学生的安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防范能力 安全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及其周边环境不安全因素的增加,会给学生的人身、财产带来损失并影响其身心健康。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安全防范意识薄弱、防范能力差的现象,加之高校在安全防范教育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而近年来涉及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案件有上升趋势,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创建平安文明校园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的不安全因素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改革开放领域的扩大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一些不安全因素也在增多,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高校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和周边环境的复杂化,使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校园犯罪、校园暴力、高智商犯罪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财产被盗、被抢劫、被侵害、被诈骗、自杀以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甚至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也有上升趋势。

2.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在给高校教学和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进行高科技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一部分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差,因网上有害信息而受到伤害甚至违法犯罪的事件也不断出现。

3.学校管理工作不到位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安全,如一些高校缺乏对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大学生管理工作与大学生安全相结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责任不清、规章制度不健全等现象,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的安全问题。

4.一些大学生自身对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不重视安全,不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也是造成不安全的因素之一。如因不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等造成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的不安全因素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这都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在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防范意识薄弱,加之目前各高校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方面做得还不十分到位,所以大学生在安全防范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和原因,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从而保证大学生的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状况从整体上看是好的,大学生对安全防范有足够的认识,但有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状况却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思想单纯,社会阅历浅,还没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强,思想活跃,但易冲动,做事莽撞,容易上当受骗。据调查,大学生发生的失窃案件,主要是由于同学们麻痹大意、财物保管不当造成的。如有的同学把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而放在宿舍,有的同学不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有的同学把银行卡的密码随便告诉其他同学等,这些都为不法分子盗窃提供了方便;还有一些女大学生在求职、打工和日常生活中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随便把自己的真实信息告诉陌生人,轻受某种利益诱惑,结果人身和财产遭到不法侵害。

2.大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差

目前许多大学生不但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而且缺乏安全防范能力,如遇到现金、手机等贵重物品被盗或遇到歹徒抢劫、行凶等不法侵害时不知如何处理,不会应用正确的防范措施。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安全防范意识差,疏于防范;二是因为安全防范教育工作不到位。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保卫部门通过板报、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没有充分发挥校内其它职能部门的作用,诸如法制讲座、课堂讲授等教育方式开展的不是太好。如当前我国高校在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课方面只开设了《法律基础》课,通过此课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但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安全的内容几乎没有,缺乏针对性。因此,一些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制知识和安全防范知识,安全防范能力差,对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的建议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安全问题应是学校、社会、学生三方面共同组成防范网络。学校应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引导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能力,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案件的发生,保证大学生的安全。

1.采取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技能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依托第二课堂活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和普法教育。诸如法律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防范研讨会、安全技能实战演练、模拟法庭、安全主题演讲、安全文艺演出等,针对典型案例在大学生中开展案件剖析、分析案件成因,将安全知识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使其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提高预防水平,保证自身权利不受侵犯。

2.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1)将安全防范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整个阶段,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对大学生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从新生入学开始,并贯穿到大学生活的整个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等,并根据新形势下治安形势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侵害、防传销陷阱、防流氓滋扰、防意外事故等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安全防范知识和安全防范技能。

(2)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通过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大学生通过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达到自觉用法律保护自己,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目的。

(3)加强校纪校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他们的安全认知能力与防范行为能力,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常会出现心理受挫等现象,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就会出现危险。所以我们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

(5)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减少网络犯罪。由于信息网络化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传播色情赌博、暴力等反动信息。一部分大学生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差,不懂得如何使用网络安全防范技术,不知道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和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因此,近年来涉及计算机信息领域泄密、窃密事件屡有发生,大学生因网上有害信息而受到伤害甚至违法犯罪的事件也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安全。因此学校可邀请网络方面的专家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学生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自觉抵制有害有毒信息的侵害。

3.加强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对大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进行必要教育的同时,学校还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如《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文明行为规范》、《学生安全有关规定》、《学生宿舍综合治理暂行条例》、《学生宿舍楼安全制度》、《学生外出活动登记审批制度》、《学生安全信息报告制度》等,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学生严格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如众所周知,学生违章用电是造成宿舍火灾的直接原因,所以学校应平时应加强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对违章使用电热器具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罚等。

四、结束语

总之,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大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高等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结合实际,针对目前大学生在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安全工作,从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入手,切实改善大学生安全状况,确保每一位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创建平安文明校园,保证高教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

[2]郭仰东.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防范问题略议[J].职大学报,2003,(3).

[3]张仁民.加强管理与教育.增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J].广西大学学报,2003.25,(8).

[4]陈太栋,王金城等.增强大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构建和谐文明校园[J].新东方,2006,(7).

相关热词搜索: 新形势下 安全防范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