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芬兰人都能为你背诵诺基亚的发展历程:149年前,芬兰西南部诺基亚河畔诞生了一家木材纸浆工厂,此后,这家公司从造纸、生产橡胶和电缆到进入电视机行业,最终成为全球手机行业霸主。
诺基亚一度等同于芬兰。根据芬兰经济研究所的数据,1998 年至 2007 年,诺基亚的出口额占芬兰出口总额的20%;2000 年,诺基亚对芬兰GDP的贡献达到4%,但到了2012 年,它的贡献值已变成负数。
此后,诺基亚带给芬兰的就只剩下伤害。2013年9月,微软正式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部,芬兰工商联合会的消息显示,收购前的一个月全芬兰人心动荡,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和零售业的信心指数都大幅下滑。
芬兰央行预测,因为诺基亚关闭工厂和裁员的影响,2014年芬兰将面临国民经济零增长。贴在芬兰身上的诺基亚标签正在渐渐撕去,但这个国家不愿放弃高科技产业,许多更小、更年轻的创业公司冒出头来:2011年至2013年,芬兰的游戏公司数量翻了一番,“愤怒的小鸟”等崭新的形象开始为芬兰代言。
现在,这个寒冷的国度又把希望寄托在数据存储产业上。2009年,谷歌在芬兰小镇Hamina收购了一家旧造纸厂,并将其改造成数据中心。是波罗的海冰冷的海水让谷歌选中了这里。大型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通常有成千上万台服务器,需要非常先进的降温系统。在芬兰等北欧国家建设数据中心就能利用自然条件降温,进而大大降低成本。
除了谷歌,微软也在芬兰北部建设了一个数据中心,投资额高达2.5亿美元。在这场“靠天吃饭”的竞争中,其他北欧国家也不甘示弱,Facebook在欧洲的第一个数据中心就放在了瑞典。
因此,除了天气,芬兰要想在这场“数据中心之争”中拔得头筹,还需要其他“武器”。目前,芬兰已铺设了7100公里长的国内光纤网络,此外,还会在波罗的海底部建设一条连接德国的海底光缆。快速的网络、廉价的电费和寒冷的天气加在一起,就是芬兰向科技巨头们兜售的新资本。
相关热词搜索: 芬兰 贩卖 寒冷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