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时间:2025-08-02 09:22:23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对51例患儿应用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药协定方 果糖二磷酸钠 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也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其病理特征为心肌细胞的坏死或变性[1]。2000年1月~2010年6月采用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2例,随机分为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组(治疗组)及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1例。其中治疗组男28例,女23例;<1岁23例,1~3岁16例,3~14岁12例,平均年龄2.8±0.7岁;病程4天~3个月,14±0.6天。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1岁20例,1~3岁18例,3~14岁13例,平均年龄3.0±0.8岁;病程3天~3个月,平均13±0.8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儿科学》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注意休息,抗心律失常,控制心力衰竭,抢救心源性休克等一系列综合治疗。两组患儿均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70~160mg/(kg·日),每1g粉末用灭菌注射用水10ml溶解,将混匀的溶液静脉输注(大约10ml/分),疗程14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协定方,药物组成:葛根、黄芩、黄连、板蓝根、苦参、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辨证加减:肢体酸痛者,加独活、羌活、木瓜;心悸、脉结代者,加丹参、珍珠母、龙骨;胸闷气憋者,加瓜蒌、薤白。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决定各药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14天。

观察指标:两组均详细记录症状、体征变化,并进行治疗前后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X线和B超检查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疗程结束,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异常消失,心肌酶恢复正常;②有效:疗程结束,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异常好转;③无效:疗程结束,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结 果

治疗14天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X2>/sup>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见表1。

讨 论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果糖二磷酸钠是糖酵解中间产物,在细胞中通过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及乳酸脱氢酶来调节酶促反应,有益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

祖国医学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属中医“风温”“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内因,湿热邪毒侵袭是发病之外因。外感湿热邪毒,多从口鼻而入,蕴郁于肺胃,继而邪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内舍于心,导致心脉痹阻,心血运行不畅,或热毒之邪灼伤营阴,以致心之气阴两伤,心气不足,血行无力,血流不畅,可导致气血瘀滞;心阴耗伤,心脉失养,阴不制阳,可致心悸不宁。病情迁延,伤及脾肺,脾虚水津不布,肺虚失于清肃,致痰浊内生,痰瘀互结,阻滞脉络。其治疗关健在于扶正祛邪、清热化湿、宁心安神。中药协定方中葛根清热解表,黄连、板蓝根清热解表化湿;苦参、黄芩清化湿热;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行气化湿安神;瓜蒌、薤白理气宽胸;独活、羌活、木瓜祛湿通络;丹参、珍珠母、龙骨宁心安神。以上各药相辅相成,达到扶正祛邪、清热化湿、宁心安神之功效[3]

总之,中药协定方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1.

2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0.

3 张梓荆.实用中西医结合儿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48.

表1 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比较[例(%)]

相关热词搜索: 磷酸钠 心肌炎 果糖 协定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