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运输篇 铁路运输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运输篇 铁路运输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时间:2025-07-31 16:54:44 浏览次数:

2008年上半年,铁路运输行业在战胜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7.1亿人,同比增加8467万人,增长13.5%,其中中长途直通旅客2.58亿人,同比增长8.2%;发送货物16.5亿吨,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7.1%;日均装车数完成146611车,同比增加7374车,增长5.3%。

2008年上半年,受国家宏观政策与上年基数较高的影响,我国GDP增速为10.4%,较2007年同期回落1.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0个百分点。上半年接连发生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和四川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基于上述诸多因素的作用与影响,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铁路客货运量在高起点上实现了新的增长。2008年上半年,铁路运输行业在战胜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7.1亿人,同比增加8467万人,增长13.5%,其中中长途直通旅客2.58亿人,同比增长8.2%;发送货物16.5 亿吨,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7.1%;日均装车数完成146611车,同比增加7374车,增长5.3%。五一和端午小长假客流旺盛。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119.1万人,同比增加219.1万人,增长11.5%;其中中短途客流1529.3万人,同比增加213.1万人。与往年五一相比,尽管假期缩短了,但铁路客流仍然十分旺盛。端午小长假期间,铁路客运略显平静,但铁路短途客流仍然十分旺盛。6月6日至9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57.7万人,同比增加512.8万人,增长41.2%。其中,管内短途客流1264.5万人,同比增加449.6万人,增长55.2%。铁路建设投资开始提速。由于大批新动车组的投入使用加上地震后铁路线路修复,也需要大量的投资以及京津城际铁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和京沪高铁开工,从4月份开始,我国铁路建设投资开提速。根据铁道部统计,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1038.4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789.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1%和29.2%。

一、铁路运输生产情况

(一)铁路运输生产情况

1.总体情况。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7.1亿人,同比增加8467万人,增长13.5%,其中中长途直通旅客2.58 亿人,同比增长8.2%;发送货物16.5亿吨,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7.1%;日均装车数完成146611车,同比增加7374车,增长5.3%。分铁路性质看,在总周转量方面,非控股合资铁路增速与地方铁路相当,且快于国家铁路,上半年,全国非控股合资铁路和地方铁路累计完成总周转量,分别为678.56亿吨公里和74.0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均为9.9%,国家铁路完成总周转量15732.0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8%,其中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和客运量均表现为非控股合资铁路增长快于地方铁路快于国家铁路的特征,而旅客运输周转量增速方面,则是地方铁路增长最快,其次为非控股合资铁路,表明地方铁路的旅客运输距离正在迅速增加。

2.货运情况。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16.58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1%,其中完成货物发送量16.52亿吨,同比增长7.1%,完成行包发送量600万吨,同比增长10.1%。铁路完成货运总周转量12568.6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3%,其中完成货物周转量12438.3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3%,完成行包周转量130.36亿吨公里,增长12.0%。从月度累计数据显示,上半年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速高于货物周转量增速,表示铁路货运的平均运距较上年缩短了。

2008年上半年我国接连发生的雪灾和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给铁路运输造成严重影响。铁路部门积极抢险抗灾,恢复运输秩序,在保证救灾物资运输的同时,先后组织抢运电煤、化肥和东北粮食,加强重点物资运输。2008年上半年,货运周转量的低迷增长与年初的雪灾有关。在雪灾期间,为了保证旅客的正常运输,许多客货混运的铁路都优先保证旅客运输,从而影响了货运业务的正常开展。随着雪灾因素的消除,2008年第一季度,铁路月度货运周转量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回升态势,自3月份见顶后在二季度逐步回落到8%左右的水平。

上半年,全国铁路日均装车146611车,同比增长5.3%;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8.7亿吨,同比增加9038万吨,增长11.6%;粮食运量完成6282万吨,同比增加975万吨,增长18.4%;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4369万吨,石油运量完成7115万吨。其中国家铁路日均装车122061车,增长4.8%。国家铁路完成货煤炭运量6.68亿吨,增长10.4%;粮食运量增长19.3%,石油、棉花、化肥农药运量分别下降2.7%、12.6%和4.8%。

3.客运情况。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7.1亿人,同比增加8467万人,增长13.5%,其中中长途直通旅客2.58亿人,同比增长8.2%。国家铁路客运量7.05亿人次,增长13.5%;其中,国家铁路直通旅客运量2.51万人次,增长7.9%。面对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铁路部门举全路之力奋起抗灾救灾,确保线路畅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中,铁路用10天时间完成了广州地区350万旅客的疏运任务,创造了铁路应急运输的奇迹。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自身遭受重创的情况下,铁路部门以最快速度抢运灾区急需的救灾人员、物资,紧急转运伤员,开行转运学生专列,为夺取抗震救灾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端午、五一铁路客运情况

1.五一铁路客运情况。2008年4月30日至5月3日,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119.1万人,同比增加219.1万人,增长11.5%;其中中短途客流1529.3万人,同比增加213.1万人。与往年五一相比,尽管假期缩短了,但铁路客流仍然十分旺盛。5月1日,铁路发送旅客589.9万人,创历史同期旅客日发送量的新高,比去年五一当日增加72.7万人。4天中,铁路日均发送旅客529.8 万人,超过了去年5月1日客流最高峰528.7 万人的纪录。五一小长假铁路旅客发送量超过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旅客发送量,这是由于五一期间天气暖和,人们出行的愿望更强,同时,也符合人们一直以来形成的在五一节旅游、探亲的习惯。长假期的取消使铁路中短途客流“井喷”现象更为明显。铁路日均发送中短途旅客382.3万人,同比增加53.3万人,增幅高达16.2%,5月2日高峰时达434.3万人。沈阳、太原、呼和浩特、武汉、郑州、昆明等铁路局中短途客流增幅强劲。4月30日至5月3日,铁路共开行临客938列,同比增加135列,其中中短途管内临客791列,同比增加154列。通过增开临客、加挂客车等措施,铁路部门确保运能基本适应市场需求。高速、便捷的动车组列车受到广大旅客的普遍欢迎,上座率几乎达到100%,特别是上海、武汉、郑州、青岛等地的动车组趟趟满员。在应对客流高峰的同时,铁路货运成绩喜人。5月1日至3日,全国铁路日均装车147832 车,维持较高水平。5月1日打响的决战60天突击抢运东北粮食战役效果显著。3天时间,沈阳、哈尔滨两个铁路局粮食装车日均达到2939车,运输粮食52.9万吨,运量同比实现翻番。

2.端午节铁路客运情况。在经历了清明、五一小长假客流爆棚后,首个端午小长假略显平静,但铁路短途客流仍然十分旺盛。6月6日至9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57.7万人,同比增加512.8万人,增长41.2%。其中,管内短途客流1264.5万人,同比增加449.6万人,增长55.2%。与以往黄金周不同,小长假的客流趋势非常明显,探亲、旅游流均以中短途为主。首个端午小长假,各铁路局短途客流增长幅度较大,其中武汉、南宁、南昌、郑州、济南铁路局同比增长超过70%,分别为124.4%、91.7%、91.3%、85.8%、70.2%。为满足端午假日人们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共增开临时旅客列车841列,其中管内短途临客735列。铁路部门通过采取增开临客和加挂客车等措施,确保运能基本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各主要车站和旅游景点没有出现客流积压。动车组列车受到广大旅客的普遍欢迎,武汉、郑州、青岛、广州等地的动车组列车上座率较高。端午小长假,铁路日均发送旅客439.4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较大,但仍低于今年清明、五一小长假的488.3万人和529.8万人。端午假期,铁路旅客列车正点率仍然保持了较高水平,列车始发正点率达99.7%,终到正点率达98.9%。

(三)铁路建设投资情况

由于大批新动车组的投入使用加上地震后铁路线路修复也需要大量投资以及京津城际铁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和京沪高铁开工,从4月份开始,我国铁路建设投资开提速。根据铁道部统计,上半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为1038.4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789.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1%和29.2%。

二、铁路行业动态

(一)京沪高速铁路全线开工

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2008年4月18日全面开工建设。这条高速铁路将由中国自主建设,连接北京和上海两个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直辖市。计划5年后建成,届时输送能力将达到单向每年8000万人次,时间将由现在的约10小时缩短到5小时。京沪高速铁路自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新建双线铁路全长1318公里。总投资2209.4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京沪铁路通道贯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七个省、直辖市,连接中国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这四省三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GDP占全国的40%,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地区。

这一工程建成后,京沪铁路通道可以实现客货分线运行,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京沪通道运输能力长期紧张的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为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基础设施保障;有利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提供质量更高、更丰富的客运服务,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整体效率;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沿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既有的京沪铁路是一条百年老线,长期处于限制型运输状态,客运需求无法满足。2007年,既有的京沪线平均每公里客运密度为4782万人公里、货运密度为6277万吨公里,分别为中国铁路平均密度的5.2倍和2.1倍,处于极度饱和状态。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在京沪铁路通道上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使京沪高速铁路年单向旅客输送能力达8000万人次,既有京沪线年货物输送能力达1亿吨以上,将从根本上解决京沪铁路通道‘瓶颈’制约问题。 京沪高速铁路前期研究工作历时10余年,经过了长期筹划和准备。2006年2月,国务院第126次常务会议批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2007年8月,国务院第190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第205次常务会议同意开工建设。

(二)铁路部门全面抢运粮食、煤炭等重要物资

1.积极抢运煤炭,保证迎峰度夏期间电厂煤炭库存。随着电力迎峰度夏高峰到来,全国各大电厂电煤需求非常旺盛。铁路部门积极加强与电力厂家和煤炭企业沟通、协调,做到只要有煤源,就要全力确保电煤运输,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要。至6月24日,全国主要由铁路供应煤炭的电厂存煤达到2164万吨,按日耗192万吨计算,可耗天数超过11天。地震后,为保障抗震救灾需要和灾区恢复重建需要,铁路部门每天急调6列电煤专列入川,保证了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展开。针对迎峰度夏期间出现的煤源紧张状况,铁道部进一步加大对电煤的运力倾斜力度和装车组织力度,只要市场有需求、货源能落实,坚决做到有多少运多少。同时,铁路调度指挥部门每天对电煤运输实施全程监控,确保电煤货车优 先通过、加速放行。

铁路部门还积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及时协调解决电煤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铁路有关部门积极加强与电力、煤炭生产企业的联系,加强煤炭组织,确保重点电厂煤炭库存。针对当前北京、天津、河北以及安徽、宁夏等地煤炭库存紧张状况,铁道部重点掌握京津唐、湖南、湖北、宁夏、安徽等地电煤运输,确保重点省区市电厂存煤保持在合理水平。1至6月,铁路电煤装车数达到537万多车,比去年同期增加100多万车,铁路电煤运量大幅增加。

2.提前圆满完成1000万吨粮食抢运任务,确保了南方地区粮食价格平稳和灾区人民、抢险救灾人员生活需要。5月1日至6月30日两个月,铁路共突击抢运粮食1088万吨,同比增长48.8%,其中入关粮食752万吨,同比增幅高达85%。提前圆满完成两个月抢运1000万吨东北粮食的任务。两个月的突击抢运,确保了华东、华南等主要粮食销售区粮食价格始终平稳,特别是西南地区粮食运抵量的大幅增加,有力地保障了灾区人民和大量抢险救灾人员的基本生活。

铁道部专门组织有关铁路局召开抢运东北粮食专题会议,从空车保证到货源组织,从装车运输到卸车组织各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哈尔滨、沈阳铁路局分别成立了以局长、书记为组长的粮食抢运工作领导组,每日掌握粮食运输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同时,哈、沈两局还与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建立了有效沟通协调机制,认真核实货源和运量,精心制订运输方案,使运输组织工作始终平稳、顺畅、有序地进行。抢运过程中,铁路部门做到粮食运输有请必批、有批必装,在运力和方向上全部给予优先确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铁路部门在做好救灾物资运输的基础上,把入川粮食运输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确保,在全力组织抢运救灾粮食的同时,尽最大努力满足转储粮、商品粮、饲料粮的运输需求。

从5月1日开始抢运粮食,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前,铁路共组织抢运到成都铁路局粮食4827车、30万吨。这些提前抢运到达的粮食,为保证灾区人民和大量抢险救灾人员的基本生活、保证震区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抢运粮食期间,铁路大力组织开行远程、整列、直达粮食专列,抢运期间共组织直达列车820列,占粮食装车数的1/4以上,保证了粮食的快速运达。

(三)四川地震给铁路运输造成一定影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地震发生后,全国铁路除哈尔滨、沈阳、乌鲁木齐局以外,都有震感,其中成都、西安、兰州、北京、太原铁路局震感强烈。地震对铁路运输影响较大,但没有旅客伤亡发生。地震导致宝成、成昆线及相关支线线路多处塌方,其中宝成线4处、成昆线4处、成渝线7处,沿线部分车站房屋设备不同程度遭到损坏,多处房屋出现裂纹。21043次货物列车(其中13节装汽油)运行到宝成线徽县至虞关间一处隧道时,因为地震塌方而脱线,火车头先起火,13节汽油罐被埋,随后也起火,交通中断,一名副司机受伤。到5月24日,满载运往四川地震灾区救灾物资的抢977次列车, 从宝成铁路徽县至虞关间的109隧道顺利通过,标志着已中断行车283小时的宝成铁路全线恢复通车。但先行开通的是货物列车,开往成都的部分旅客列车有的停运,有的经西康线、阳安线迂回。在此期间,西安铁路局继续对109号隧道、线路病害进行整治、加固,直至所有行车设施经过铁道部安全评估,符合旅客列车安全开行条件。到6月29日,宝成线恢复开行了旅客列车。地震还造成宝成线34个站通信正常供电中断,全部改由备用电源供电;受地震影响严重的几条线路移动通讯不畅,信息反馈困难。据初步统计,受地震影响,有31列客车、149列货车在途滞留。

相关热词搜索: 铁路运输 态势 经济运行 运输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