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刘海粟题画,以他广博的学识,兼长诗、书、画的才能。题“大鹏”时用米芾《多景楼》句:“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题“葡萄”有《怀素自叙帖》中形容怀素草书的名句:“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读来令人叫绝,非通才是想不出这等妙句的。老人如何稔熟古人名迹并自觉地将狂草入画,已经是很清楚了。
九十从头学
刘海粟游历过大半个世界,足迹遍及东洋、西洋,诸多世界奇观奔腾于他的笔底,尽入他的画卷。90岁的时候,刘海粟始发现自己学问不够,决心从头学起,开始新的艺术征程。
1990年5月,时年95岁的刘海粟如愿以偿地到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游览、写生。飞机刚一在山顶着落,刘海粟就迫不及待地指着泛着生命之绿的峭壁说:“我要就近去看看那棵顽强的植物!”原来,那竟是棵脱了皮、折了筋的柏树,几近枯干的树干上,缀着簇簇新绿。他兴奋地像个天真烂漫的孩童,情不自禁地叫喊起来:“奇迹!奇迹!这是生命的奇迹!”他挥舞着双手向它欢呼致意,“多美的一棵古柏啊!我要把它画下来!”
海粟老人眼里漾着泪花,心潮澎湃。画笔在他手里不停地飞动。观看他作画的游客越来越多,不同肤色的仰慕者在他的身后围成了一道半圆形挡风墙。他纵情地画着,没去在意愈来愈烈的风沙,完全忘情地在色彩飞腾之中,那些吹打在画布上粗粗细细的砂粒和着强烈浓郁的原色颜料,在画面上造就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他一口气画了两幅,仍意犹未尽,又突然想画国画。于是,他又兴致勃勃地,右手握笔,左手掀起夹克衫的衣襟,挡住风沙,毛笔在被吹得哗哗响的宣纸上飞动。很快,一幅气势磅礴的大写意山水画就画好了,又在画的上端即兴题上了:“天下奇观大峡谷,笔墨淋漓刘海粟。九十五岁何尝老,兴来往往欺造化。”随后,不舍地放下画笔,对着大峡谷感叹:“啊!大峡谷,鬼斧神工!站在你的面前,我才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人的渺小,真真沧海之一粟也。”
“我拥护共和”
刘海粟在上海学画期间,在与盟兄乌始光分别一年多后的相聚时,乌始光请刘海粟到菜馆吃饭,他津津有味地吃着。突然,他停住了手,也住了口,一个湖北口音吸引了他,那人正在说武昌起义的消息,刘海粟听着听着,抓起凤爪高高举起,大声欢叫着:“为革命军的胜利干杯!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干杯!……为共和自由干杯!”
老板吓得面无人色,惊慌地奔到门口,伸头向马路两边张望,又慌张地关上门,跑回厅堂,向吃客们作揖打躬:“诸位先生!求你们高抬贵手,莫谈国事!”人们才意识到当时的上海还在皇帝的统治下,欢呼声遽然小了下来。从菜馆出来,刘海粟却久久无法平息激荡的心潮,这个消息于他,无疑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炸裂在他的心头,使他从彷徨和苦闷中惊醒了。
他走在大街上,如行在无人之境,忽然大声地说:“武昌起义是开天辟地的胜利,势必形成燎原之势,皇帝必败,革命必胜!中国必将走上共和!顺民者昌,逆民者亡。我拥护共和!”
和自己较量
1980年刘海粟在朋友的陪伴下,乘车去苏州司徒庙写生。在庙院里有“清、奇、古、怪”四株古柏,记得在二十年前自己曾到此写生这四株古柏,阔别多年,各自经历了风霜雪雨的考验,如今故地重游,古柏仍是那样葱翠挺拔。刘海粟用篆书的笔法画古柏,苍劲而沉着,凝练而活泼;再用浓、焦、淡、湿笔点叶,苍翠茂密,浑厚华滋,点划狼藉。“清、奇、古、怪”四株各具神态,龙舞夭矫,震人耳目,气势磅礴。尤其是“怪”柏,曾遭雷电劈为两片,一半升而挺拔,一半似蛟龙卧地。他以苍劲古拙之笔,写出了古柏的苍颜卧姿,却有升腾万里之势,坚贞不屈,具有万劫不磨的性格。既是对古柏写真,而实际是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操。整幅画是一气呵成,站着画了80分钟,以4张6尺纸而成巨作,而那时他已是85岁老人矣,但他的题款下写的却是“年方八十五”,他是那样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并对艺术充满激情。
有人问:“海老,您为什么又要重画一次古柏呢?”刘海粟答道:“要和自己较量较量!一个画家认为有意义的题材,会不厌其烦地画上多遍。由于每次作画的心境、情绪、都不同,过去和现在的阅历也不同。所以常画常新。”“较量”二字,海老说得那么肯定有力,显示了一位老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上勇于革新的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朴厚 传教 求新 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