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海拉尔区2012年全人群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海拉尔区2012年全人群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5-08-02 15:49:39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海拉尔区居民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2012年海拉尔区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35‰。前3位主要疾病死因按高低顺序依次为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本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不断加大慢性病的防控力度,切实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死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6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10-02

疾病死亡分析是居民健康统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够反映各疾病导致死亡所引起的严重程度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及居民死因谱等重要信息,揭示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通过对2012年海拉尔区居民死亡资料的整理及分析,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提供重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12年海拉尔区户籍人口来自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公安分局。

2012年户籍人口死亡原因数据来自海拉尔地区承担死因监测任务医疗卫生机构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数据

1.2方法

1.2.1死亡资料统计具有本地区常住户籍的居民死于医疗卫生单位的由经治医生根据死因诊断按ICD-10分类规则填写;死于家中者由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医疗机构)的地段医生调查核实死因后ICD-10分类规则填写;凡非正常死亡或卫生部门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证明。

1.2.2人口资料收集利用公安部门提供的年龄别人口数或人口年龄构成资料;人口普查提供的分年龄组人口数和人口年龄构成资料。

1.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Exce12003和SPSS17.0软件分析。

2结果

2.1人口资料统计分析

2.1.1全区人口变化动态2012年全区共出生1270人,出生率为4.78‰,死亡1687人,死亡率为6.3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7‰。

2.1.2分年龄、性别人口2012年全区总人口265745人,其中男性135471人,占50.98%,女性130274人,占49.02%。男女比为1.04。全市0-14岁人口占10.59%,远远低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16.5%水平,说明海拉尔区人口结构均处于严重的超少子化状态,提示海拉尔区应该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以缓解将来劳动力严重匮乏的情况发生。15-59岁占77.56%,高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69.8%水平,60岁以上人口占11.85%,低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13.26%,65岁以上占8.10%,低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9.1%平均水平。人口结构属于老年型。

2.2居民死亡统计分析

2.2.1总死亡情况2012年全区共报告死亡个案1660人,其中男性985人,女性675人,男女死亡比为1.46。全人群平均死亡年龄为67.43岁,男性65.00岁,女性70.97岁。

全人群粗死亡率为624.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95.48/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727.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51.7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18.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3.27/10万。总人群预期寿命76.54岁,男性74.14岁,女性79.13岁,均高于2010年全国人均74.83岁、72.38岁、77.37岁水平、已经提前达到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到2015年达到74.5岁水平。

2.2.2死因构成及顺位2012年海拉尔区居民前几位主要疾病死因按高低顺序依次为恶性肿瘤报告死亡502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30.24%;缺血性心脏病报告死亡367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22.11%;脑血管病报告死亡306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18.43%;损伤中毒报告死亡165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9.94%;呼吸系统疾病报告死亡120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7.23%;消化系统疾病报告死亡67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4.04%;表明目前几位死因对我市城区居民威胁巨大,其中最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及脑血管病,这3个疾病占全部死因构成的70.78%。和中国2009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顺位基本相同。

2.2.3主要死因对居民寿命的影响按照海拉尔区死因顺位前10位死因进行去死因预期寿命处理,分别去除各死因,预期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不同死因去处之后增寿年数不同。

去除恶性肿瘤,全人群可增寿3.68岁;去除缺血性心脏病,全人群可增寿3.22岁;去除脑血管病,全人群可增寿2.22岁;去除呼吸系统疾病全人群可增寿1.24岁,去除损伤和中毒,全人群可增寿0.92岁,去除消化系统疾病全人群可增寿0.43。

恶性肿瘤、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显著高于其他减寿因子,作为减寿因子对人群寿命的危害最大,共计损失15322人年,占全死因损失年的61.00%。减寿率分别为26.88/千人口、10.42/千人口、9.62/千人口、14.01/千人口。

传染病平均减寿年数最高,平均减寿年数为38.00,其次为损伤和中毒平均减寿年数为33.56。

3讨论

2012年海拉尔地区居民前10位主要疾病死因按高低顺序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此10种疾病死因占全部死因构成的96.14%。居第1位的是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88.90/10万,占死亡总数30.24%;居第2位的是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38.10/10万,占死亡总数的22.11%;居第3位的是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5.15/10万,占死亡总数的18.43%。此三种疾病占全部死因总数的70.78%。

可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本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并且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今后要不断加强对广大市民的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积极开展慢性病调查和监测。准确掌握本地区慢性病发病动态,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坚决落实国家制定的一系列防控政策,不断加大慢性病的防控力度,切实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编著.《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0》.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10-01.

相关热词搜索: 海拉尔 死因 监测 人群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