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时间:2025-08-02 12:04:59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积累临床治疗工作经验。方法 共收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50例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症状详细统计且及时执行临床医学检查,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检查方法包括: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血气检查等,根据两种疾病合并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确诊者会后,对50例患者及时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结果 经临床综合检查与诊断,50例均为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达100%,本组共有18例,死亡率为36%。其它患者经过综合治疗,病况得到显著控制。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需严格控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治疗

近年来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成为了呼吸内科治疗的常见对象,这种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的呼吸病种,往往会破坏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病况严重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这种联合病况的死亡率极高,正常死亡率30%~40%。为了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治,需综合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拟定切实可行的呼吸症状处理方法。本次结合我院2012年~2013年收录的50例患者资料,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收录2012年10月~2013年10月,50例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资料。5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6.4±5.2)岁;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68.3±5.1)岁;女10例,平均年龄(64±3.8)岁。根据我国医学界编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50例诊断前均出现了类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43例、咳痰27例、气短或呼吸困难46例、喘息和胸闷32例。除了主要病症此外,50例患者均出现了明显的器官功能衰竭征兆,脑、肝、肾等器官部位存在严重的不适感。

1.2方法

1.2.1检查 对其临床症状详细统计且及时执行临床医学检查,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否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检查方法包括: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血气检查等,根据两种疾病合并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确诊者会后,对50例患者及时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1.2.2诊断 由于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症状情况复杂,为了进一步提高后期治疗效果,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要进一步判断是否为合并性疾病。本次50例参照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往病史等,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作为参考标准(FEV1/FVC<70%及FEV1<80%),借助支气管舒张药综合诊断。

1.2.3治疗 对确诊为COPD合并MOF者,及时安排临床治疗处理方案,尽最大努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主要治疗原则是根据受累器官分布情况,重点处理肺、心、脑、肝、肾、肠道等主要器官组织,坚持对症下药,不仅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病痛,更主要是抑制器官组织功能的恶化。同时,对老年患者提供免疫功能改善措施,增强其抵抗合并症状的能力。

2结果

经临床综合检查与诊断,50例均为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达100%,器官衰竭统计如表1。临床治疗发现,COPD合并MOF会导致患者大部分器官组织出现功能受损,并且不同器官功能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依据表1,肺、心、脑、肝、肾、肠道等器官是COPD合并MOF的主要受损器官,严重破坏了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同时,50例中部分患者并非只有一项器官受损,多数患者是2种或2种以上器官共同受损,这些增加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化的程度,给临床治疗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例如,肺功能、心脏功能受损,直接减弱了患者体内呼吸与功血功能,若不及时处理则抑制了人体器官组织功能的稳定发挥。由于本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50例的死亡率较高,本组共有18例,死亡率为36%,其它患者经过综合治疗,病况得到显著控制。总结原因,主要与患者年龄因素相关,18例病死者年龄70~80岁,因身体器官组织功能减退而无法抵抗病情。

3讨论

3.1 COPD合并MO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患者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1]。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极高的临床综合征。MOF是指机体在经受严重损害(如严重疾病、外伤、手术、感染、休克等)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的综合征[2]。MODS是与应激密切相关的急性全身性器官功能损害。

3.2发生MODS的相关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程漫长,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高粘血症等情况。且常合并有其他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加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一步加重。重要的是肺部感染不论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还是球菌感染,都是内毒素的重要来源。慢性阻塞性肺病常有心功能障碍,可引起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从而其屏障防御功能低下[3]。当COPDA时,尤其是有严重感染的情况下,上述变化更加明显,胃肠道屏障功能进一步减弱,胃肠道致病菌及内毒素经门静脉至体循环,使血浆内毒素增加,造成内毒素血症或败血症。内毒素一方面促使炎症介质的释放,另一方面刺激迷走神经的M-受体及交感神经的α-受体,诱发血管平滑肌痉挛,血浆内皮素升高,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加重,代谢发生障碍,造成器官功能不全。此外细菌或内毒素作为抗原,使机体产生抗体,在血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释放出C3等活性物质,使中性粒细胞粘附于复合物,释放氧自由基,引起血管内皮受损导致MODS的发生[4]。内毒素还可引起心搏出量降低,动脉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新近发现肺还有非呼吸功能,它通过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清除血中的微聚物,避免这些微聚物到达机体其他部位。在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肺毛细血管内皮受损,血中的微聚物及血管活性物质得不到清除,从左心排出到全身各器官,造成组织器官受损,发生功能不全[5]。经控制感染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可以明显下降,故积极防治肺部感染,既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急发的关键,也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MODS的重要措施。

4结论

呼吸内科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病种之一,由于呼吸系统关系着人体组织的供氧水平,一旦呼吸组织受损或病变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临床不仅要深入分析COPD合并MOF的内在关联性,还需根据患者实况提出可行的治疗措施,尽可能降低呼吸系统重度衰竭导致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谢灿茂,周宇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05).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08).

[3]王士雯.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肺启动机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2(01).

[4]秦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5).

[5]朱文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8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07).

编辑/申磊

相关热词搜索: 衰竭 器官 合并 临床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