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第八章节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

第八章节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

时间:2025-08-02 14:54:54 浏览次数:

 第八章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 第一节交通场站设备分工及运用原理 本章重点内容

  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通场站的设备分工及运用原理

 ——包括设备合理分工需要考虑的因素、分工原则和主要方法,技术设备作业方案的内容及编制步骤等内容

 从客运、货运及技术站角度,交通场站运输作业的流程进行分析

 ——由此说明交通场站作业组织及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枢纽运输组织原理及方法介绍

 ——以具有换装作业与联合作业特征的港口枢纽和体现内外作业联合的铁路枢纽为实例

 第一节交通场站的设备分工及运用原理

  交通场站定义:

 ——运输生产的基地,是运网中人员、货物集散、中转及货物换装专门地点,是联系运输部门与用户,服务于社会及国民经济的纽带。

 交通场站的分类

 服务对象划分:客运站、货运站、客货运站、技术站

 交通种类划分:铁路站、公路站、航空港站、水运港站

 作业性质划分:始发、终到作业为主的车站和以中转作业为主的车站

 不同车站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设备,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满足特定运输服务功能的需要。

 一、合理分工考虑的因素

  (一)交通运输流的特点——主要因素

 根据客货交通运输流的不同特点——客、货运站;

 根据始发、终到流与中转流的不同性质——以始发、终到作业为主的车站和以中转、换乘为主的中转车站;

 根据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中交通工具流的不同特点——轨道交通车站和道路交通车站;

 根据不同方向到发交通运输流的特点——交通场站到发线路的使用办法

 (二)作业的特点

 便于实现专门化和集中化作业,保证平行作业与流水作业,减少运输过程中不必要的转移和等待,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设备的利用水平,保障运输的安全。

 装卸作业为主的货运站:可以安排相应的货运装卸设备

 旅客到发作业为主的客运站:应安排必要的候车等服务设备;

 以中转作业为主的铁路技术站:要安排必要的调车机车和驼峰、牵出线等调车设备

 办理危险品等特殊货物的车站:需要专门的装卸及存储设备,并且对

 车站及仓库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

 (三)设备运用和劳动组织的特点

 专业性比较强的车站表现尤其明显(如铁路编组站)。

 (四)信息流及其管理的特点

 信息流采集、传递、处理等的特点,如旅客和货物运输流。

 二、设备合理分工原则

  (一)均衡作业的原则:

 要求各种运输设备承担的作业均衡,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使用的效果。

 (二)提高效率的原则: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采用专门化分工或集中作业等方法。

 (三)经济效益原则

 提高设备的利用质量和水平,节省作业成本,增加运输收益。

 (四)保障安全原则:

 保障运输的安全,特别是对特殊货物的运输。

 (五)方便维护和管理的原则:

 设备分工还必须考虑到劳动组织及信息流程的特点,便于管理及设备的维修、保养等。

 (六)设备分工还应考虑到社会发展及设备可持续利用等的需要。

 三、合理分工的主要方法

  技术经济比较法:

 ——对备选的有竞争力的分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分析,从而选择出技术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好的分工方案

 专家经验法:

 ——利用专家的经验,采用专家打分等定量、定性结合的方法,综合选择合理的设备分工方案。

 模拟分析法:

 ——利用模拟仿真的方法,对不同分工方案的作业流程及作业效率等指标进行模拟分析试验,从而选择合理分工方案。

 数学模型优化法:

 ——通过建立数学优化模型,进行方案选优计算。

 四、技术设备的作业方案

  (一)技术设备作业方案概述

 技术设备的作业方案是指根据技术设备的特点,对运输设备作业的时间、地点和作业流程进行规定,以保障运输作业任务完成的指导性生产计划

 (二)作业方案的基本内容

 作业对象,包括作业对象的性质、特点,作业涉及范围,需要完成的任务与形式等。

 作业目标,规定作业要达到的目的和评价作业完成质量的标准。

 作业过程,包括作业流程、具体作业办法、作业关键环节指定、作业时间、交接班办法、设备维护管理办法等。

 效果评价,对作业方案效果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评价。

 (三)作业方案的编制原则

 作业方案的编制是合理组织交通场站技术作业过程的基础性工作,应遵循以下六项基本原则:

 平行性原则:组织不同工序进行平行作业

 流水性作业:使相互衔接的工序之间尽可能顺畅,实现“无缝”联结

 系统性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劳动组织实现紧密作业;压缩关键工序的作业时间,实现压缩作业总时间的目的

 节律性原则:统筹安排生产和非生产时间,保证工作张驰适度,有节奏地进行

 均衡性原则:均衡利用运输资源和设备能力

 全局性原则:应遵循系统整体的运输计划和调整指挥的要求

 (四)作业方案的制定步骤

 初步分析包括作业的对象,需要达到的目标、任务背景、作业条件、作业环境等;

 作业流程及环节分析确定各环节所要求的设备能力、服务,以制定各环节实现的目标,并合理使用技术设备资源;

 制定作业大纲或流程图设计作业方案实施的先后顺序,制定任务子模块;

 作业方案评价对作业方案的效果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第二节交通场站运输作业流程及组织

 一、客运场站运输作业流程及组织

  (一)铁路客运站运输作业流程及组织

 铁路客运站是指专门办理旅客运输业务的车站,客货运站是兼办客货运输业务的车站。

 客运站按其日均上下车及中转人数、到发及中转行包件数核定等级。根据车站等级配备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客运站的工作组织包括旅客及行包运输工作、技术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

 1.铁路客运站的流线管理

 流线——在客运站内,由于旅客、行包、车辆的集散活动,产生一定的流动过程和流动路线。

 客运站的流线分类

 从流动方向上可分为进站和出站两大流线,

 从流线性质上可分为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和车辆流线。

 旅客进站流线的特点:旅客在不同时间进站,办理不同手续,然后去指定地点候车,所以旅客进站流线在检票前比较分散、速度比较缓慢。

 旅客出站流线的特点:旅客比较集中、速度快。

 2.旅客及行包运输工作

 (1)售票处工作组织

 车站售票范围较全面,以发售当日客票为主,并办理电话订票、送票和预售客票。售票窗口开设的数量及位置,应根据客运量大小来决定,在城市人口集中的繁华地区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可设立市内售票所或代售点等。

 (2)旅客乘降工作组织

 主要是有秩序地组织旅客在站内通行、检票进站、走向列车停靠站台上车以及到达车站下车旅客在出站口验票出站

 (3)客运服务工作

 包括问事处服务工作、随身携带品暂存处工作、候车室服务工作等。

 (4)行包运输工作组织

 保证行李、包裹(简称行包)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到目的地

 客运站的行包运输工作分为发送作业、到达作业和中转作业。

 ①行包发送作业。行包发送作业包括承运→保管→装车作业。

 ②行包到达作业。行包到达作业包括卸车→保管→交付作业。

 ③行包中转作业。中转作业是指行包在中转站卸下后,装人另外的旅客列车行李车继续运送的作业。

 3.客运站的技术管理

 (1)客运站技术作业过程的特点及其内容

 客运站的技术作业与货物列车在车站的作业有很大不同,其技术作业特点:

 ①旅客列车绝大部分都是每天固定运行,其行车量及行车时刻表较固定。

 ②旅客列车编组内容比较固定,一般无须对整个车底进行编解调车作业。

 ③客运站行车作业必须与客运列车车辆整备作业相配合,与客运工作相配合。

 ④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之间需进行取送车底的作业。客车整备所的作业过程与客运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必须与旅客列车运行图相协调。

 客运站的技术作业内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①车站的技术生产特征。

 ②车场、线路和站台的专门化。

 ③车底及车辆的技术作业,调车工作组织。

 ④客运站行车工作计划

 ⑤客运站行车工作指标。

 (2)客运站车场及线路的专门化

 车场及线路的专门化,应先确定车场的用途,而后根据工作性质(接、发车)、列车种类及运行方向分配车场内的线路和固定线路的使用。

 ①按运行方向专门化,即一个车场专门接上行列车,另一车场专门接

 下行列车,以减少进路交叉。如有三个以上方向时,则需在进站线路上修建跨线桥。

 ②按邻接铁路专门化,即同一邻接铁路线到发的列车固定于同一车场而不区分上下行,故无论有几个邻接方向,不必建跨线桥,有三个以上方向时宜采用这种方案。

 ③按列车种类专门化,即一个车场专门接发直通和管内列车,另一个车场专门接发市郊列车。在市郊列车较多的车站,这样的方案可以减少车列由接车线转往发车线的调车过程,使市郊与长途客流分开。如车站为尽头式,并有两条以上邻接铁路线时,应采用邻接铁路线专门化。如市郊客流较大时,同时还应按列车种类专门化确定。

 (3)旅客列车的技术作业

 ①通过旅客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a)无改编通过旅客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b)变更运行方向通过旅客列车的技术作业

 ②终到旅客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③始发旅客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

 (4)客运站行车工作计划

 客运站的行车工作日常变动较少,因此可以在运行图实行期间根据各次旅客列车的到发时刻、车底和车辆技术作业过程、车站的技术设备等资料,编制行车工作日计划,作为组织完成日、班作业的依据。

 4.客车整备所技术作业

 客车整备所对客车车底的主要整备作业为:

 (1)清除泥垢及技术检查

 (2)车底改编。

 (3)车底外部及内部清扫、洗刷、修理、上燃料、上水等。

 (4)有关乘务组接收车列,车底等待送往旅客站。

 车底在客车整备所的各项作业采用定位作业和流水作业两种方式。

 (1)定位作业方式的技术作业

 (2)定位作业方式的技术作业

 (二)公路客运站运输作业流程及组织

  1.公路客运站的功能

 (1)客运生产组织管理

 (2)客流组织与管理

 (3)运行组织与管理

 (4)参与管理客运市场

 2.汽车客运站的生产流程

 3.生产流线组织

 (1)流线分析

 ①旅客流线

 ②行包流线

 ③车辆流线

 (2)流线组织

 二、货运场站运输怍业流程及组织

  (一)铁路货运站运输作业流程及组织

 1.货运站办理货运作业的过程

 铁路货运站办理的货运作业包括整车、零担和集装箱三种,以整车运输为例,其在车站办理货运作业的全过程包括:发送作业(托运、受理、收费、进货检查、货物保管、装车、制票、递送票据)、途中车站作业(货运检查交接及货物的整理与换装等)以及货物在货运站的到达作业(包括接收重车和票据、卸车、货物保管和发出到货通知、交付、搬出货物等)。

 2.车站货运作业组织

 (1)货场管理

 目的——经济合理地利用铁路货场设备,科学地组织货运作业,提高货场作业能力和运输效率,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规定的货物运输任务。

 内容——①货场计划管理②货场作业方案③货场设备管理④货场安全管理

 (2)取送车安排

 制定货运作业方案,对各项作业都有完成时间的要求,取送车作业就

 必须定时间,但应允许一定的灵活性。安排定时取送车,要摸清到达车流的规律,在保证装卸作业均衡、满足出车要求的前提下,不使调机过度繁忙。

 (二)汽车零担货运站运输作业流程及组织

 汽车零担货运站是专门从事公路零担货物运输业务的基地,是货物运输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集零担货物的收集、整理、仓储、编组、装运、中转、分发、交付等环节于一体,实现零担货物运输各个环节间的衔接与贯通。

 1.零担站的基本特点

 (1)站务作业计划性差

 (2)站务工作量大而复杂

 (3)设备条件要求高

 (4)建站条件要求高

 2.零担站的运输组织

 (1)运输组织原则与要求

 零担站的生产流线是指货物、车辆和货主在场内的集散、流动过程所产生的流动线路,包括货物流线、车辆流线(含装卸机械流线,简称车流)、货主流线(含站内工作人员)。它是流线布局与设计的关键,也是评价零担站生产设计优劣的主要因素。

 (2)零担站的生产组织

 零担站内,以货流为主导流线,车流和人流为辅助流线。

 三、技术作业场站运输流程与组织

  (一)技术站生产活动及其技术作业

 (二)技术站作业计划编制与管理

 1.技术站作业组织与管理

 2.班计划

 班计划通常是对车站 12h 工作进行轮廓安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列车到达计划

 (2)列车出发计划

 (3)装车、卸车和排空计划

 (4)班工作指标

 (5)重点任务和上级指示

 3.阶段计划

 内容包括:

 (1)到达列车的车次、到达时分、占用股道、编组内容和解体起讫时间。

 (2)出发列车的车次、出发时分、占用股道、编组内容及车流来源、编组起讫时间。

 (3)各货物作业地点装卸车的取送时间、取送辆数及挂运车次。

 (4)检修车、加冰车等的取送时间和车数。

 (5)其他有关事项。

 4.调车作业计划

 第三节枢纽运输组织

 一、枢纽概述

  交通枢纽是路网各大通道或线路的交叉点,是路网客流、物流和车流的重要集散中心,是关系运输全局的重要运输组织和生产基地,保证路网畅通、实施运输宏观调控的关注焦点,同时又是交通运网中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重要环节和支持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产运销联系纽带、客流乘降与中转换乘中心。交通枢纽在运输系统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港口枢纽工作组织

  (一)港口枢纽概述

 1.港口枢纽的主要功能

 (1)运输和中转功能

 (2)促进商品流通的功能

 (3)工业功能

 (4)服务功能

 2.港口生产活动的特点

 (1)港口的产品是两种运输工具的换装。

 (2)港口装卸企业是一个随机服务系统。

 (3)港口不只是一个系统的子系统,而是若干个系统的子系统,港口不只是一个系统的子系统,而是若干个系统的子系统,作为终端,是运输系统的子系统,作为中转换装点,它可能是外贸系统的子系统。同时,它又处于城市中,还是城市系统的子系统。

 (4)港口是实现多式联运的重要环节,因此除需要发展港口基础设施,形成日益完善的多式联运综合运输系统外,还需要重视管理,在国际组织中积极活动,拟定和完善与多式联运有关的国际公约、规章制度,建立货运代理和多式联运经营的网络,力图通过经营管理的改善提高港口运输服务质量。

 (二)港口生产过程

 1.港口装卸过程的概念

 港口装卸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货物的换装过程,也就是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在车、船到达后,在港内运用劳动工具进行装卸等各项作业,使货物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完成换装的组织过程。

 2.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1)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保证生产过程的协调性。

 (3)保证生产过程的均衡性。

 (4)保证生产过程的经济性。

 (三)船舶在港作业组织

 1.船舶在港作业过程

 船舶在港作业的全过程包括联检(对外轮)、引船入港、靠泊、卸货、移泊、装货、各种辅助作业及各种技术作业、燃料供应、办理货运文件、办理离港手续、引船出港等。

 2.组织船舶在港作业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船舶在港的各项作业按顺序连续的进行,并尽可能缩短这些作业的延续时间。

 (2)组织船舶在港的各项作业尽可能平行的进行,如在装卸作业的同时完成船舶供应工作及船舶修理等。

 (3)重点组织好船舶的装卸作业,缩短装卸时间。

 (四)港口企业装卸工作指标

 1.港口企业装卸工作指标概述

 港口企业装卸工作指标是一组反映港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特征的、以数值表示的信息。港口企业生产指标分为两大类:

 数量指标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的规模和应该达到或已达到的水平,用绝对数表示的,如吞吐量、操作量、机械起运量、泊位数等。

 质量指标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的效果和工作质量的水平,用相对数、平均数(如比例、比值、百分比等)表示的,如操作系数、船舶平均每装卸千吨货在港停时等。

 2.吞吐量指标

 分为旅客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

 3.装卸工作指标

 包括装卸自然吨、操作量、操作系数、装卸工时效率以及装卸工日产量、装卸作业机械化程度等。

 (五)港口枢纽换装作业与联合作业

 港口货物既可能在各作业区之间或泊区与后方场库之间进行捣载,也可以进行直接的换装作业。货物从进港到出港只经过一个操作过程所完成的换装作业方式称为直接换装作业或直取作业。直接换装作业可以有船一车(货运列车、汽车)、船一船(海船、江船、驳船)两种形式,它可以减少货物换装过程的操作次数,节省需要的库场面积,减少装卸作业量,缓解泊位的压力,从而起到加速货物周转节省成本的作用。

 统一技术作业过程是港口地区船一船与船一车作业组织的一种合理的制度,它把船、车在港口区域的到发、取送、装卸等技术作业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保证交通方式间的工作能有统一的节奏,并保证港口枢纽的运输技术设备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铁路车辆的交接作业办法

 (2)港区专用线的调车工作组织方法

 (3)铁路车辆在港区专用线内进行装卸作业的组织方法

 (4)编制和执行统一日班工作计划的方法,

 (5)规定各项工作指标,

 (6)保证货物、机车、车辆的完整和确保行车安全、人身安全的措施等。

 三、铁路枢纽工作组织

  (一)铁路枢纽工作概况

 1.铁路枢纽及其在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

 铁路枢纽是路网上具有客流、货流、车流相互交流的三个以上铁路方向的交汇处或铁路与港口、工矿企业专用铁道的衔接地点,由若干专用车站(编组站、客运站、货运站)和连接这些车站的联络线、迂回线、进出站线路及其他分界点等技术设备所构成的综合体。

 铁路枢纽的主要作用是使纵横交错的铁路线相互沟通,形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并在枢纽内集中配置众多线路、车站、机务段、车辆段、供电段、跨线疏解设施及通信信号设备;

 中心任务是合理使用各种技术设备、顺利完成大量客流、货流和车流的集散与中转工作,高效率地办理各种列车的到发和通过、车辆的改编和输送、客车车底的整备,以及对旅客的优质服务与对货物的承运、交付、换装等作业。

 2.铁路枢纽工作特点及枢纽综合技术作业过程

 铁路枢纽具有衔接方向多、作业车流集中而波动性大、装卸地点分散而作业性质复杂、行车量大而列车运行径路灵活、小运转列车运行距离短而作业干扰大等工作特点。同时,枢纽内各基层站段点多面广,在行政管理上相互独立,而在完成运输任务时又彼此密切关联,必须协同动作。

 枢纽综合技术作业过程是一个指导性的技术文件,有如下主要项目:

 (1)枢纽的特征

 (2)枢纽内技术设备的利用状况

 (3)各站间相互协作的组织

 (4)枢纽内货运工作组织

 (5)枢纽工作的日常计划与指挥

 (6)枢纽列车运行图及机车周转图

 (二)枢纽内务站间的作业分工

 1.一般原则

 2.车流改编作业的分工

 枢纽内务站间的车流改编作业分工,一般可有以下三种方式:

 (1)集中作业方案——技术装备好、能力最大的主要编组站

 (2)一主多辅方案——中转车在主要编组站,摘挂和小运列车在辅助编组站。

 (3)由主要编组站分别把口方案

 车流改编作业原则性的分工方案可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按运行方向把进口,并集中编组该运行方向的大小运转列车。

 ②按运行方向把出口,分别承担各衔接方向发出车流的改编作业。

 ③按衔接铁路线分工,分别担任上下行方向全部车流的改编作业。

 ④各编组站间综合分工,即根据枢纽结构特点、各衔接方向及枢纽内地方车流的性质和集散规律、机车交路配置等因素。

 3.中转列车技术作业的分工

 (1)在枢纽内选择无改编中转列车及部分改编中转列车技术作业地点的要求

 ①车辆在枢纽内的停留时间最小、并最好是只办理一次技术作业。

 ②列车在枢纽内的走行公里最少,并最好能消除折角运输和重复走行。

 ③各技术站的通过能力负荷适当,并力求减轻主要编组站的负担。

 ④合理利用枢纽内现有机务段和机车整备设备,机务设备与中转列车作业车场间要有便捷的机车出入段通路。

 ⑤中转列车技术作业的分工应与改编车流的解编作业分工相配合,力求减少枢纽内的单机走行和增减轴作业困难。

 (2)枢纽内中转列车技术作业的分工

 4.货运工作的分工

 枢纽内货运站和货场的配置与作业分工,应在保证为货主提供快速、

 方便,优质运输服务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充分发挥装卸机械化设备能力,减少地方车流在枢纽内的走行距离和重复改编次数,加速货物送达和车辆周转,有利于扩大同一方向或到站的货流,为组织直达运输创造条件,减少调车和小运转机车使用台数和对地方车流作业的运营支出。

 提高货运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是正确规定货运站的作业分工。

 5.枢纽内客运站间的分工

 铁路枢纽内客运站的分工亦应视作业性质、作业量以及设备情况而定。中小型枢纽一般只设一个为各衔接方向共同使用的客运站,无论是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还是旅客的中转换乘都比较方便。大型铁路枢纽衔接方向多,所在大城市范围广,客流量大而分散,如铁路客运工作集中于一个车站办理,不仅车站秩序不好维持,而且会使部分旅客因去车站的行程过远,而感到不便,从而要求设置两个及以上客运站。

 当枢纽内设有两个及以上客运站时,其作业分工主要方式可参见第四章第二节。

 6.枢纽内各站间分工方案的综合比选

 铁路枢纽组成复杂、影响因素多、牵涉面广,各站间的专业分工相互关联,为更好地适应城市客货运需求,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运营效率,应对各站间业务分工总体方案进行综合比选。

 枢纽内各站间作业分工方案是编制全路列车编组计划和运行图的基础,而周密的车流组织和列车运行组织又是实现各站间合理分工方案的重要保证。因此,减少枢纽内车流折角运行重复中转、保证枢纽畅通,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相关技术站和货运站的协作与配合。

 (三)枢纽内的车流组织及列车运行组织

 1.枢纽内的车流组织

 (1)枢纽内车流径路的确定

 (2)枢纽内的车流组织办法

 根据车流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组织方法:

 ①枢纽通过重空车流的组织。

 ②枢纽接入自卸车流组织。

 ③枢纽自装车流组织。

 ④枢纽内空车流组织。

 (3)小运转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

 枢纽小运转列车编组计划可按如下程序进行编制;

 ①按车站及连接支线分布的地理特征划分小运转列车运行和小运转机车作业区域。

 ②分区查定各站间的日均重空车流量。

 ③分区拟定若干可行的单组及分组小运转列车编组方案。

 ④对各可行方案的每一编组去向分别确定小运转列车最佳编成车数

 及行车量。

 ⑤按每一方案分别计算其每一编组去向及整个方案的技术指标及换算运营支出。

 ⑥进行方案比较,选出改编作业次数最少、车辆停留时间最短、换算运营费用最低的最佳方案。

 2.枢纽内的列车运行组织

 (1)概述

 枢纽列车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车流绝大部分由各邻接区段和邻局接人,波动性大。

 ②远途车流运行时间长,可以较早获得列车确报信息,但各线列车往往不能均衡到达;近途车流运行时间短,确报不及时,车流动态较难确切掌握。

 ③小运转列车与大运转列车间要求紧密衔接,远比区段站上的列车接续为复杂。

 ④大型枢纽内分布着业务量大小不等的众多货运站和工矿企业专用线,装卸量大的站一般配备驻站调车机车,而业务量小的车站和专用线的车辆取送工作,或由邻站的调机担任,或由运行于该区域的小运转机车及调度机车担任,构成十分复杂的枢纽内车流集疏运系统。

 ⑤小运转列车工作方案须有小运转机车运用方案来保证。

 (2)小运转列车重量及开行对策的确定

 (3)枢纽运行图及小运转机车周转图的编制

 (4)严格按图行车的作业组织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交通场站的设备合理分工需要考虑的因素。

 2.交通场站设备合理分工的原则有哪些?主要有哪些方法?

 3.说明技术设备作业方案的内容及编制步骤。

 4.简述铁路客运站运输作业流程。

 5.简述航空港运输作业组织流程。

 6.简述公路客运站运输作业组织流程。

 7.简述铁路货运站运输作业流程及组织办法。

 8.简述汽车零担货运站运输作业流程及组织办法。

 9.以铁路系统为例,简要说明技术作业场站运输流程与组织办法。

 10.枢纽运输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11.港口枢纽运输组织与铁路枢纽运输组织有何异同?

相关热词搜索: 场站 枢纽 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