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设计医学检验参考区间统一为-1.0~1.0模式的检验报告,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设计转换公式:①区间为单侧的报告项目应用S/CO(S代表报告项目数值,CO代表单侧区间上限值)公式进行转换成≤1.0;②区间为双侧的报告项目:报告项目数值>区间上限时,应用S/CO公式转换>1.0;区间下限≤报告项目数值≤区间上限时,设计公式:(报告项目数值-区间下限)/[(区间上限-区间下限)/2]-1公式进行转换成-1.0~1.0;报告项目数值<区间下限时,设计CO/-S公式转换成<-1.0。采用问卷调查:通过转换公式将原检验报告转换成-1.0~1.0模式的报告连同原报告模式发给临床医师、患者以及检验人员应用,征求他们对-1.0~1.0检验报告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支持应用-1.0~1.0检验报告模式的临床调查结果为:医师为98.1%,患者为80.0%,检验人员为90.1%;合计支持率为85.7%;中立者为20.0%。结论将各医学检验参考区间统一为-1.0~1.0检验报告模式的临床应用方便,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关键词:参考区间;检验报告设计;公式转换;问卷调查
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以下简称区间),以前称之参考值,是体外诊断试剂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临床使用中判断被检测样本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医学检验在给出临床样本检验结果量值的同时,还必须给出相应的区间,以使临床医师能够参考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病情或健康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估[1,2]。面对当今医学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先进设备的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新项目不断涌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更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数据,并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对疾病预后诊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但是,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不同数值的区间。向临床出具有的分析检验结果也是五花八门。仅尿红细胞一项,可能就会在结果检验单上同时出现干化学法的+~++;尿流式沉渣分析的x/μl和畸形或正形形态信息,显微镜下的x个/μl或x个/HP以及对红细胞形态学的描述[4],可见因单位不同产生了不同数值的区间,对此临床使用时产生混淆。事实上,区间根据其检验单位、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参考群体等不同产生出很多不同数值的区间,而且这些区间都无规律可寻,这样将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师、患者以及检验人员对区间的正常参照使用。因此,这种区间模式的检验单改革已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初步设计了将区间统一为-1.0~1.0模式的检验报告,不会因检验单位、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参考群体等不同而变化,使区间固定不变,临床使用不用记住繁琐区间,就能简便直观准确领会实验室诊断信息。对此,本研究选择本院10000份检验报告,并对其区间转换成-1.0~1.0模式的检验报告在临床医师、患者以及检验人员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中山市人民检验医学中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验报告5000份,其中ALT≤40U/L 1000份,ALT>40U/L 4000份;血浆葡萄糖(GLU)检验报告5000份,其中GLU≤3.9 mmol/L 2000份, 3.9~6.1mmol/L 1000份,GLU>6.1mmol/L2000份。中山市人民医院医师208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81人、其它90人;患者540人,均来自本院,年龄为18~81岁、受教育程度不等、男340人、女200人;检验人员44人,均来自本中心,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12人、其它24人。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设计区间转换成-1.0~1.0模式的检验报告公式:数值型区间包括单侧和双侧区间。①区间为单侧的检验项目应用S/CO(S代表检验项目数值,CO代表单侧区间上限值)公式进行转换成≤1.0。例如:ALT参考区间为≤40U/L,当患者检验结果为100U/L,按S/CO公式计算(100/40)结果为2.5并大于1.0,则本次ALT的检验单判定为升高且有2.5倍的升高。②区间为双侧的检验项目:检验项目数值>区间上限时,应用S/CO公式转换成>1.0;区间下限≤检验项目数值≤区间上限时,设计公式:(检验项目数值-区间下限值)/ [(区间上限-区间下限)/ 2] -1进行转换成-1.0~1.0模式;检验项目数值﹤区间下限时,设计公式:CO/-S转换成﹤-1.0。例如:血浆葡萄糖区间为3.9~6.1mmol/L,如果检验结果为5.6 m mol/L时,在区间3.9~6.1mmol/L之内,(检验项目数值-区间下限)/[(区间上限-区间下限) /2]-1=(5.6-3.9)/[(6.1-3.91)/2]-1=0.55。0.55在-1.0~1.0区间内,判定本次GLU检验结果正常;如果GLU测定结果为1.8 m mol/L时,小于区间下限3.9mmol/L,应用CO/-S公式计算3.9/-1.8=-2.2,-2.2在-1.0~1.0区间下限之下,可以判定本次GLU检验结果降低,且判定需2.2倍的GLU升高才能到达正常范围。
1.2.2 区间为-1.0~1.0模式检验报告的描述:①检验数值>1.0时,提示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为临界值倍数;②"0"为正常水平线,表示该项目在机体内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即身体的最理想水平;-1.0~1.0为正常波动范围。③检验数值﹤1.0时,提示降低且降低幅度为临界值的分数。
1.2.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 ALT及GLU各5000份检验报告,通过上述公式将检验数值转换成-1.0~1.0模式检验报告连同原模式检验报告(见表1、表2)同时发给临床医师、患者以及检验人员解读或使用,征求他们对新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1.2.4要求新旧检验报告模式对比分析后客观真实回答问题:新检验报告模式较原检验报告是否更简便直观准确获得实验信息;应用新检验模式解读检验结果会不会增加或减少尤其是改变每一检验项目的检验信息;另外,临床医师、检验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应用新模式时碰到的困难,请在备注栏写上,患者评价是否更直观更容易看懂检验单。在转换后的验单右上角括号内如果支持画"√";如果新旧模式无变化或不知道画"○";如果认为更即不支持则画"×"。
2结果
新旧模式检验报告问卷调查统计见表3。最终结果为:医师为98.1%,患者为80.0%,检验人员为90.1%;合计支持率为85.7%;中立者为20.0%。在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受欢迎,并认为-1.0~1.0模式检验报告不会增加或减少以及改变每一检验项目的实验信息。临床医师中有3位医师不支持的原因是他们年纪大了,已经习惯于原验单模式,但是经过我们耐心解释新模式的优势后,他们也支持了;检验人员其中3位同事不支持的原因是认为现有验单每个项目后面都有区间且已提示高低,无须再改变现状。对此临床医师向他们提出现有检验方式的缺点:①检验单上几十个项目且每个项目有不同的区间,这样给会诊及病例讨论时带来不便;②现有检验单不直观,无法根据数值的大小确定异常的程度;③由于同一项目区间经常修订,导致检验数值要动态对照时的误差。将区间固定为-1.0~1.0的模式克服了这些缺点。同样这3位检验人员也由不支持变为支持了。患者中105位不支持的原因是他们对验单根本不看,通常由医生帮助解释。通过我们的解释后,他们对新模式的优势也连声叫好。
3讨论
医生不用硬记繁杂的检验项目,不用对照检验项目的参考区间,不用查看检验项目的所对应的临床意义,就能准确地从化验单上获取检验诊断信息,快捷地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患者不用研究项目繁多的检验单,或跑去询问医生也能得知属于自已的检验信息。本设计不改变检验任何临床信息,只是以新的方式方便了客户使用,所以客户认可率很高。在医学影像和病理检查报告内容是,先描述看到的内容,然后根据描述内容总结临床应用信息。让医生、患者直接获取所要的东西。再看看其它行业,例如天气预报,爆风雨的预报也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整合分析,然后产生易懂的分级报警,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医学检验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以大量检验数据为临床医生就诊者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和筛查提供必要信息[5,6]。在美国的临床实验室可以为患者检验的项目达6000项,现阶段在我们国家能为患者服务的检验也有600项。每一数据都有独自的区间范围,检验客户只有参照每一数据的区间范围才能获取检验信息,而且每一项目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受检者也只有依靠医生才能获取检验结果的临床信息。医学是个不断发展的生命科学,每年都有新的技术和成果出现,致使同一份标本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检验出不同数值的报告,临床医生只有参照不同数值区间即标尺,才能对检验信息作出评价。对此,医生患者经常抱怨。检验信息的传递状况必须改善提高。笔者研究表明,将各种区间即标尺统一为-1.0~1.0,客户不用参照各种不同的数值区间,就能对检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且-1.0~1.0模式的检验报告,受检者不用依靠医生就能获取实验室信息。本方案在问卷调查时,大受临床医师、受检者欢迎,这将提高了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水平。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参考区间统一为-1.0~1.0模式的检验报告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郭健,蒋琳.参考区间与医学检验[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1316-1319.
[2]Seungho R, Yoosoo C, Hee-Yeon W, et al. Longitudinal increase in γ-glutamyltransferase with in the referencinterval predicts metabolic syndrome in middle-aged Korean men. Metabolis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2010,59:683-689.
[3]田红娟.发展循证检验医学提高医学检验质量[J].医疗装备杂志,2006,9:35.
[4]姜傥,张式鸿,胡伟等.一种新型尿液检测模式的探讨及其软件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08-611.
[5]曾洁,陈文祥,申子瑜.参考区间研究现状概述[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3:570-57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0 9 :1 5.
编辑/王海静
相关热词搜索: 区间 检验报告 参考 模式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