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简要介绍柑桔主要病虫害类群及其发生危害特点,提出柑桔病虫害无公害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 柑桔病虫;发生态势;无公害;防治对策;重庆秀山
秀山县地处武陵山腹地,系渝东南门户,为渝、鄂、湘、黔边区结合部,东与湖南省龙山、保靖、花垣县接壤,西南依贵州省松桃县,北邻重庆市酉阳县。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柑桔已成为秀山县部分乡镇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近年来柑桔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加,常规病虫发生危害加重,次要病虫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着秀山县柑桔生产。秀山县柑桔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基础薄弱,目前大多仍只是着眼于单个病虫的防治工作。为适应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开展柑桔病虫发生动态及可持续控制对策的研究,是植保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1发生种类
我县柑桔主要有无核桔、碰柑及橙类。柑桔果实害虫主要有柑桔大实蝇;花器芽叶害虫主要有柑桔潜叶蛾、凤蝶、花蕾蛆、全爪螨、锈壁虱、黑刺粉虱、桔蚜、桔二叉蚜等,以柑桔潜叶蛾、花蕾蛆、桔全爪螨、黑刺粉虱为害最为严重;枝干害虫主要有矢尖蚧、褐园蚧、糠片蚧、牡蛎蚧、星天牛、蜡蝉等,以矢尖蚧为害最普遍。柑桔病害主要有柑桔炭疽病、煤烟病、脚腐病、树脂病、青霉病、绿霉病、根线虫病及缺素症等,为害较普遍的为柑桔炭疽病、煤烟病等。
2发生态势
2.1新传入的病虫成为潜在危险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柑桔产业不断做大,柑桔苗木的调运程序却未完全规范,存在着严重的不法行为。如拟调入前未向县植物检疫机构开取植物检疫要求函,甚至从疫区无证调入,或调运过程中虽有植物检疫证明,但调出地在开具检疫证时未认真核查,导致溃疡病带菌苗木、接穗、病果的人为传入。另外,超市及水果商贩无证外调柑桔果品入境,导致溃疡病病果的人为传入。虽然通过调运检疫、市场检疫、产地检疫等措施层层把关,并对带有溃疡病的病苗、病果进行了及时地焚烧处理,但病菌已传入我县,不可能彻底清除,因此造成了潜在的隐患。
2.2次要病虫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
据我站调查,柑桔炭疽病、煤烟病及柑桔大实蝇、蜡蝉、牡蛎蚧、桃蛀螟近年来在我县发生越来越普遍。如柑桔大实蝇已迅速扩展成为影响我县柑桔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严重制约着我县柑桔产业的进一步壮大;一些幼年果园管理粗放,炭疽病已成重发态势;新增害虫蜡蝉,近两年在部分果园发生危害猖獗,有成片发生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我县柑桔的产量和质量;桃柱螟在部分特色桔园的橙、柚上为害逐年加重,造成大量落果。
2.3常发性害虫连年偏重发生
柑桔红蜘蛛是我县桔园主要害虫之一,每年春梢抽发期至7~8月的高温伏旱天气到来之前,该虫为害十分严重,常造成叶片发黄,甚至落叶。该虫虽然年年都要进行多次防治,但由于防治方法不当,抗药性严重产生,一般发生果园叶均有虫4.0~50.0头,严重发生果园虫量高达100头以上,一些严重发生的幼年果园,叶片受害全部掉光。柑桔潜叶蛾是我县桔园的又一重要害虫,主要为害嫩叶、嫩梢,幼虫潜入表皮下蛀食并形成弯曲的隧道,被害叶卷缩易落,新梢生长停止,特别是一些苗圃及幼年果园发生危害极其严重,病叶率高达50%以上。
3发生原因分析
3.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县的不断推进,近10年来,本县种植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果树、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增大,粮食作物栽培管理粗放化,桔园投入加大,使大区内害虫生境改变,害虫及其天敌滋生、繁衍的场所增加,桔园病虫种类因此而增多,危害加重。
3.2桔园间套种不合理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一些幼年果园,由于还未出效益,大多数果农在园内实行间作套种。一般在行间套种西瓜、红苕、大豆、辣椒、南瓜、白菜等作物,特别是一些新栽果园,套作尤为突出。桔园生境因此而被改变,作物之间病虫交互感染,危害的机率由此增大,致使桔园病虫种类增加,危害加重,防治难度加大。
3.3综合防治意识差,药剂防治不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长期单一用药、超标用药,人为增加用药次数,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上升;二是防治措施不到位,施药技术不当,防治失时,用药缺乏针对性,防治方法单一,导致防治效果差。
3.4植物检疫执法力度不够,植保工作滞后
我县柑桔病虫常年以红蜘蛛、潜叶蛾等为主,近年来,由于新的品种、苗木及柑桔果品的大量调入,新的病虫种类逐渐增加,病虫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植保部门的职能还未根本转变,主要精力仍然放在粮油作物病虫的监控上,对柑桔病虫的预测预报仍然停留在常发性病虫上,对新增病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推广研究较少,预测预报工作严重滞后,不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大面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另一方面,植物检疫宣传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对检疫性病虫的防治力度不够,特别是市场检疫缺乏经常性行为,导致危险性病虫大实蝇在全县范围的扩展及溃疡病在我县的潜在隐患。
3.5农业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植保技术到位率低
由于乡镇农技服务中心隶属于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与植保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疏松链接,无专人负责植保技术的推广工作,加之植保技术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植保技术指导面窄、时效性差、入户率低、普及率低。
4无公害综合治理对策
柑桔病虫具有常发、突发、反复、毁灭及长期性,根据我县柑桔病虫害发生特点,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治理”原则,从桔园生态出发,以保健栽培管理为基础,优化桔园生态环境条件,发挥桔树自身补偿能力和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优先采用农业防治及生物防治技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狠抓前期预防,控制中期发展,加强后期补治,综合控制病虫发生为害,切实降低农药残留,减少有害生物治理的成本,使果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的要求,确保柑桔产业可持续发展。
4.1转变工作思路,做好预测预报
随着柑桔产业在我县的逐渐壮大,植保部门应把主要精力由粮油作物转向经济作物,建立柑桔病虫预测预报服务体系,切实抓好柑桔病虫发生动态、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的调查研究工作,按照经济、有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及时发布病虫害防治预报,为正确指导桔农开展防治提供依据;同时应致力于柑桔病虫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提高病虫预报及防治能力。
4.2强化植物检疫,防止疫情传播蔓延
植物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草鼠传播蔓延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强植物检疫条例、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二是要严把调运检疫关,坚决禁止从疫区调运柑桔种苗、接穗、果实,外调苗木、果实等必须严格检疫,有序进行;三是要严把市场检疫、产地检疫关,积极开展疫情普查工作,发现带菌、带病、带虫苗木、接穗、果子等应就地封存并进行及时销毁处理,发现无证调运者应按植物检疫条例严肃处理,严防新的病虫种类传入;四是要做好检疫性病虫害防除的宣传培训工作,尽可能地调动广大群众来共同防止危险病虫的传入及传播。
4.3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提高植保技术普及率
在柑桔产业的发展中,政府部门应发展和技术两手抓,有组织地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开展广播电视讲座,提高病虫综合治理能力。
4.4推广无公害治理技术
4.4.1农业防治。①选用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抗病虫新品种。②设置无病苗圃,培育无病苗木。③加强桔园肥水管理,适时整枝、修剪、疏果等,改善桔园生态环境,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如及时抹芽控梢,抑制潜叶蛾的虫源。④抓好桔园清洁工作。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如采取随时摘虫果、拾落果、摘青果等集中处理防治桔大实蝇。⑤冬季深翻改土,改变土壤生态条件,破坏病虫稳定栖息场所,杀灭土壤中的越冬蚱蟑、花蕾蛆、实蝇蛹等,达到抑制和消灭越冬病虫源的目的。⑥实行合理间套作,如果园覆草免耕、果园生草等,改变桔园生态环境,恶化害虫的营养、生存条件,创造有利于桔园天敌栖息、生存及繁殖的环境,抑制害虫的发生。
4.4.2物理防治。利用昆虫的生活习性及对温光的趋性,采用黑光灯、频振杀虫灯、糖酒醋液、黄板、捕虫网、扫把等措施来诱杀多种害虫。如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卷叶蛾等,用糖、酒、醋液加少许农药诱杀柑桔大实蝇,用捕虫网捕杀蜡蝉成虫,用刷把刷掉蜡蝉若虫集中处理等。
4.4.3生物防治。①保护利用天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选择性地使用农药,尽量少用广谱性杀虫剂,采用高效、低毒、对天敌安全的杀虫剂,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②利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如用阿维菌素防治柑桔害螨、蚜虫等,用Bt制剂防治柑桔潜叶蛾,用拮抗性微生物防治柑桔溃疡病等可达到高效、对环境安全的目的。③适时释放天敌,以虫治虫,如用捕食螨防治柑桔红蜘蛛、用松毛赤眼蜂防治卷叶蛾、用尼氏钝须螨防治螨类等。
4.4.4加强预测预报,科学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特点,规范防治技术。选用无公害农药新品种,禁止使用砷、汞、氟、氯制剂及有机磷、氨基四酸酯类杀虫剂,关键时期采用土壤处理、喷雾、熏蒸、涂干、灌根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化学防治。开春至初夏,以防治柑桔炭疽病、疮痂病、黑斑病、柑桔螨、蚧、蚜、粉虱、花蕾蛆、大实蝇等病虫害为主;盛夏至入秋,侧重于防治柑桔潜叶蛾、蜡蝉、桃蛀螟;12月至次年2月在螨蚧类发生较重的果园,可树冠喷洒1~2°Bé的石硫合剂。
5参考文献
[1] 吕佩珂,庞震,刘文珍.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 蔡青年.植物保护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3] 薛立兵.浅谈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J].植物医生,2005,18(2):38-39.
相关热词搜索: 秀山 柑桔 病虫害 无公害 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