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进步率”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式

以“进步率”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式

时间:2025-08-01 14:13:06 浏览次数:

有感觉。

2.使用公式时,原成绩必需是学生的真实成绩,如果原来的成绩不真实,难于反映真实水平。

3.由于有难度系数的调整,题目难易都不受影响,但实践证明第一次题目略难些会更有利于保重更多的学生完成目标,建立自信,取得成功。

4.在使用该方法之前,教师建立表格。把表格公布于学生中进行宣传,让学生知道操作过程,理解公式内含,明确计算方法与目标,便于唤醒和激励学生,让学生更广泛参与到评价中来。

5.教师设立目标后,不能就只等结果,而要及时调查学生的情况,对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指定“小老师”帮扶,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便于进行过程调控,充分发挥本评价的功能。

6.教师在确立第一次目标时,所设进步率不宜太高,建议设10%或更低一些,让学生普遍感到目标易达到。第二次考试不要太难,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实现目标,树立信心,感到有趣,为后期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7.若两次考试难度不同,可以不需难度系数来平衡,利用表格直接计算结果,只是算出的值比较大。如果觉得不妥建议利用难度平衡值A=(满分-No )*(Po-Pi)/(满分-Po) 来进行平衡,其中No和 N分别为原来成绩、现在成绩, Po 和Pi分别为个体原来和现在的平均成绩(进步了A为正值、退步了A为负值、相同难度为0),也就是选择一个合理的分值加在现成绩上使其与原难度相当。虽然这个值看起来很复杂,但这些是交由计算机计算的,并设计成软件,您只需输入现在的成绩,就能算出了进步率。

8.考完后,教师可以不公布学生的具体成绩,只公布学生的进步率,若以前是满分现仍为满分,可直接公布其成绩,在某一分值以上的(如80分),即使退步了也给予某种形式的表扬。同时指出学生获得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的参与和努力,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9.实验表明学生进步率为负值的不多,相对来说成绩差的和成绩好的同学,在进步率评比上略占优势,这也正好起到了抓两头促中间的作用。虽然进步率为负值的不多,但毕竟会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宜公布,教师对尚未取得成功的学生应及时帮助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给予适当的压力,也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但不必“打一巴掌”。

10.附件:进步率评价模式Excel工作表(表五),按表中说明即可操作。

五、进步率评价模式不只是关注学业成绩,还可以关注学业成绩以外的指标,只要能把指标量化,都能据此评比

1.如何把非学业成绩纳入到进步率评价模式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关注的要素就不能只是学业成绩。本方法虽然摒弃了学生的原始成绩,用进步率替代学生成绩来评价学生,已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关注了学习过程,但是它毕竟还是利用考试分数来进行评价的,所以还是有点唯分数论的嫌疑,对于学习过程不自觉的学生如果不进行学习过程的监控,不把其它学习与成长相关的指标纳入评价中来,评价方法就不够完美,为此,需要把学业成绩以外的相关因素纳入到评价中来,如:学习习惯、情感态度、道德教养、动手能力、成长档案袋情况等。

进步率评价模式要实现这个要求并不难,为此只需把学业成绩以外的指标科学量化,折合成分数加入到成绩当中进行评比即可,这样学业成绩和非学业成绩都纳入到评比之中,最终成绩由学业成绩和非学业成绩两部分组成。如:考 试成绩占80%,非学业成绩量化分占20%(百分制即20分),某学生学业成绩为90分,而非学业成绩为18分,那么他的总成绩为90×80%+15=90分,以90分代入上述公式计算进步率。这两项成绩占比,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非学业指标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定。

2.非学业指标设定举例。非学业指标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这个因素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少,下面以学习过程要素为例加于说明。

(1)按时间顺序学习要素可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三个重要环节,指标可以设置如下:

(2)按时间顺序要素,每项指标的具体要求、给分细则及操作举例。

(3)为便于计分及宣传,设置下列简易表格,开学初每个学生发一份(宣传),小组长每人每周一份(统计用),每节课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记分,项目看起来有一些工作量,但实际打操作并不难,因为每次只有个别人、个别项要记,当然下列项目不是固定,你也可以设置你认为要设置的项目。

(4)上表项目期中与期未总分一学期统计一次,其它内容每周由小组长统计一次,求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记入期中、期未成绩中。

进行以上量化的目的是通过指标的引导与综合素质的考评,促进非智力因素发展,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健康成长,更好地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

3.进步率评价模式还可以评价教师间、学校间、企业间以及其它类似于基础不同的量化比较问题。

作为教育部门、学校、学校领导也很想知道教师的教学成绩,教师自己也想知道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效果怎样?但是教师所接班级参差不齐,基础成绩不同,往往难于比较,用本方法却不难,因为本方法只关注进步率,能最大限度的摒弃个体原来的差异。当然,还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工作量等进行累计加分量化比较。企业、乡镇也存在基础不同,却又想了解它的进步快慢、过程发展等类似的比较问题,可以看出,只要将指标量化,比较并不难。

相关热词搜索: 综合评价 指标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