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拍场快递

拍场快递

时间:2025-08-02 01:50:45 浏览次数:

八大山人《孤禽图》

编号:2350

尺寸:78cm×41.2cm,水墨纸本,立轴

来源:北京翰海2010年秋拍 北京市文物

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

成交价:6272万元

《孤禽图》是八大绘画艺术的经典诠释。整幅画面孤禽一只,一足站立,无着无落,空灵寂寥。朱耷花鸟画,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孤鸟“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该作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京12-196,文物出版社。

陈洪绶《米颠拜石图》

编号:0938

尺寸:115cm×47.3cm,设色绢本,立轴

来源: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 中国古代绘画

成交价:1176万元

米芾爱石,见奇者辆拜,此帧即写其颠状。人物长面丰颐,相貌奇古,躬背作揖,神情虔敬。衣纹屈笔劲勾,锋芒毕露,与石皴虽粗细有别,而峻嶒道劲之趣一致。二小童一前趋,一后瞻,使画面又多了—重变化。陈老莲入住青藤书屋,已是四十多岁以后,故此图为其盛年所作无疑。曾多次出版,可称名品。该作著录于1,《明清和绘画》第34图、第35图,东京国立博物馆监制,便利堂,1963年。2,《世界美术全集·中国(6)明清》32页,角川书店,1965年。3,《东洋馆开馆纪念·东洋美术展》136页,东京国立博物馆,1968年。4,《东洋美术第二卷·绘画Ⅱ》第22图,朝日新闻社,1968年。5,《陈洪绶作品集》第3图,西泠印社出版社,黄涌泉编,1990年。6,《海外遗珍·书画续》第91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编,1998年。7,《水墨山水画和潮流》189页,土井白亭著,大阪国际文化艺术社。8,《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陈洪绶》第53图,吉林人民美术出版社。9,《流失海外的国宝·图录卷》298页,上海文化出版社。10,《明清美术展目录》。

谢时臣《山水》

编号:1022

尺寸:33cm×407.5cm,设色纸本,手卷,作于1560年

来源: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 中国古代绘画

成交价:1120万元

此图连岭叠嶂,树高林密,良田秀野与湖天相接,村舍水阁有溪桥互通,农耕渔唱,主客相望。画的是江南富饶安乐的湖山景色。画笔粗劲,墨光湛然,构境繁富,意趣俱足,是谢时臣晚年用意的佳作。谢时臣是吴门画家中善于学习各派长处的画家,兼取吴浙两派所长。既具沈石田的粗壮蕴藉又得戴(进)、吴(小仙)二公的伟岸气势,进而上溯宋元,形成自己的风格。擅长长卷,颇有胆气,其绘画成就在当时即有很高的评价。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年),谢时臣绘《虎丘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可与此作相较不分高下,只是此卷作于晚年。此时谢上窥梅花道人吴镇,笔墨更趋沉郁、浑厚,极为用意。该作是幡生弹治郎旧藏,并著录于:1,《唐宋元明名画大观》321页,大冢巧艺社,昭和四年(1930年)出版;2,《中国书画之美——从明清至现代》1、2页,中国艺术株式会社出版。

吴心来《黄山百景图册》

编号:1044

尺寸:21.5cm×17.5cm×25(4本),纸本,册页,作于1656-1657年

来源:北京匡时2010年秋拍 古代绘画

成交价:660.8万元

吴心来,明末至康熙人,字田生,号望稽子,安徽歙县人。画家,以擅鞍马、山水、人物闻名于当时,同时他也是新安画派鼎盛时期的重要成员之一。黄山群峰峻峭瑰丽,山云松石无时不妙,无形不奇。清初时即吸引了不少名家竞相图绘,包括石涛、龚贤、黄宾虹、张大干、谢稚柳等,均有黄山山水册页传世。目前就传世的册页来看,最多者为50开左右,20余开册页形式最为常见,而作为新安画派大家的吴心来,据第一百幅《破壁松》题跋所记:该册页绘制于丙申(1656年)元旦,至岁除方竣。花费了一整年的时间,图绘黄山百景,或以山石,或以松云,或以寺庙为主景,各有具体之名,不仅画法精妙,且篆隶题名小楷就秀逸工细,诚为书画双绝,黄山百景之作亦画史罕见,今传世300余年。

徐悲鸿《白马图》

编号:0277

尺寸:101cm×61.5cm;作于1945年

来源:北京翰海2010年秋拍 庆云堂近现代书画

成交价:1680万元

徐悲鸿画的独马中仅此一件为白马,而白马多出现于其群马作品之中。此件《白马图》在美术界众所周知。由于叶浅予十分喜欢此件作品,一直悬挂在叶浅予工作室,且经常取下展示给他的研究生看。所以在他的学生中无人不知此作品。他当时的那些学生现在都是美术界的领军人物。此作品系叶浅予捐赠给桐庐富春画院的作品。1988年,叶老部分藏品捐给浙江桐庐富春画院,中国美术馆未能得到这些作品也深以为憾。当时,叶老在1988年向家乡赠送书画的仪式上说:“富春山水哺育了我,我把这些书画献给家乡人民,以抒发我对故土之情。”当地政府回赠他2万元人民币,但他坚辞不受。当即在《荣誉状》上写下:“此款转赠桐庐县文联”一语。他说:“书画是人民的财富,应该留给人民。现在有些社会风气不正,只讲金钱,不讲精神,我这样做就是要同不良风气唱唱反调。”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张大千《天女散花图》

编号:1142

尺寸:129.5cm×53cm;作于1936年

来源:西泠印社2010年秋拍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一)

成交价:1456万元

此幅《天女散花图》,作于丙子(1936)十二月,绘天女手捧献花踏云而来,衣袂轻飏,姿色端详,衣饰发饰乃至裙裾勾花都依唐代风尚,天女凝神,眉目间有所品察,左上角大干题诗云:“说法青莲九品台,天花病榻亦低徊。偶逢一笑禅心定,那有阿难着体来。”诗意与天女姿色吻合,颇得意味。此画原装旧裱,配有清代粉彩瓷轴,甚为别致。为当年著名书画收藏家、民国实业家(上海民华染织厂创办人)、谢稚柳的表兄王有林所藏。

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花卉纹五子登科敞口瓶

编号:0092

尺寸:高41.5cm

来源:北京匡时2010年秋拍 清代宫廷艺术品专场

成交价:1344万元

该器敞口、细颈、美人肩,圆腹、圈足,比例俊俏得宜,是最标准的乾隆瓶类造型。通体施松石绿釉,口沿描金粉彩装饰如意云头纹,器身装饰以一条飘逸的丝带分为上下两层,互相呼应。纹样以蝙蝠和缠枝莲纹为主题,以缠枝莲纹为中心,枝蔓绵绵中祥蝠飞舞,寓意吉祥。所有的纹饰都以金彩沟边,工艺之精,让人叹为观止。更为称奇的是五个动作各异的瓷塑童子,装饰在瓶的肩部、腹部和足部。或手捧如意,或手持寿桃,或手拿竹笙,或攀爬嬉戏,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五子登科图。人物表现细腻生动,

布局合理,代表了乾隆朝制瓷的最高水平。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

编号:2970

尺寸:高32cm

来源: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 妙色莹然——舒思深伉俪珍藏宫廷御制艺术精品

成交价:782万港元

该瓶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颈饰花卉纹,肩环绘莲瓣纹一周,腹部绘折枝四季花果纹,足墙绘蕉叶纹一周,每层纹饰间以青花弦纹。足圈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此器造型、纹饰均仿明宣德青花而作。《乾隆记事文件》中有这样的记载:戊午年(即1738年)六月御窑厂接旨仿烧“宣德青花三果梅瓶”。此器源自加拿大私人收藏,1991年3月18日于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567号。

清雍正胭脂釉粉彩蔬果碗

编号:3155

尺寸:直径8.3cm

来源:北京翰海2010年秋拍 古董珍玩

成交价:300万元

此杯精巧玲珑,胎体轻薄莹透,釉质匀净明艳,纹饰精细,色彩娇嫩欲滴,为雍正胭脂红釉器中的珍品。正如《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评价:“雍正时瓷质极佳,设色亦极精致。有称为雍正彩者,其绿、蓝、红等色均灿烂有光,为雍正一朝之独擅”。

明代犀角雕玉兰杯

编号:2724

尺寸:高19.6cm;长24.5cm;重265g

来源:西泠印社2010年秋拍 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

成交价:3920万元

此件犀角雕玉兰杯,用材硕大,且不惜工本,杯身透雕镂空。其上以玉兰为饰。杯身上大下小,上部为荷叶形。杯内叶脉相布,杯外壁上高浮雕朵朵玉兰花枝形态各异、雕工圆润、气韵含蓄,杯柄为玉兰花枝、枝干交错镂空而成,其上大大小小玉兰花或盛开或含苞,生动有效。整件犀角杯风格古朴雅致,是件难得的明代犀角精品。

清康熙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童子(一对)

编号:0095

尺寸:高29cm,28.5cm

来源:北京匡时2010年秋拍 清代宫廷艺术品

成交价:1232万元

在众多掐丝珐琅器来说,一般以器皿类居多,相对以掐丝珐琅为题材所作人物造形掐丝珐琅器,则稀少到寥寥可数,尤其以童子作造形掐丝珐琅人物,并成对出现更是绝无仅有。此对掐丝珐琅童子人像为铜胎,鎏金饱满,胎体厚重,造形生动别致,姿态传神,此对童子一脚恭跪于地,手呈展开状,好似盼望有人疼惜般稚趣可爱,加上两耳肥大、眉开眼笑的天真顽皮模样,实令人很难不多看几眼,服饰上则装饰祥云、海水及典型康熙朝特有龙纹,珐琅釉色饱满有浅蓝、深蓝、松绿、淡黄、纯白等颜色,是为标准的康熙朝掐丝珐琅精品,为康熙朝御制工坊所制,供康熙皇帝赏玩之御制珍品。此件作品来源清楚、流传有序,最早于1996年作为英国苏富比春拍封面,编号173号,并在2007年9月18日再度成为纽约苏富比封面编号156号。此外,其于1997年1月23日在英国伦敦借展由The Rt Hon Douglas HurdCH,CBE,MP银行与苏富比庆祝香港1997年回归所举办的一场重要中国文物展览会,目录编号204号。

清康熙大成就者嘎巴拉

编号:2867

尺寸:高72.5cm

来源:北京翰海2010年秋拍

清皇气度——清代宫廷模式藏传佛教造像

成交价:1792万元

此像表现的很可能就是大成就者噶巴拉。他发髻高挽,头戴骷髅小冠,皱眉怒目,作愤怒状,右手掌心向上,似托物,左手在下部托嘎布拉碗,碗内甘露之上有长寿宝瓶,上身袒裸,仅以连珠璎珞装饰,下身着裙,瑜伽士的坐式,双腿满缀璎珞。头略向左侧,条帛在身后及两臂外侧飘起,有强烈的力感,暗示大成就在力量的强大和思想的空灵。双层莲台,上下沿及束腰有均匀细腻的连珠纹为饰,莲瓣肥厚,富有弹性,瓣尖及周边都有精美的花纹为饰,这种形式的莲花瓣在明代末年即已出现,在康熙时期宫廷造像比较喜欢采用。此像体量高大,用铜厚重,做工精细,很可能是来自于皇家某寺或者离北京不远的大型官庙。

陆深《白雁诗册》

编号:0906

尺寸:23.5cm×14cm×14;作于1527年

来源:北京匡时2010年秋拍 古代书法

成交价:716.8万元

此卷的价值,第一在于它的诗好,白雁作为“介禽”,本有吉祥之意,八首诗分别与“感始遇”、“背时好”、“乐宽大”、“怀故主”、“美圣德”、“识荣遇”、“悔末技”、“颂中兴”结合,其比兴的内涵更显得温柔敦厚,是发达的气象。第二在于书好,布局整肃,结字平正,用笔中和,墨色温润,显得端稳和谐,给人以洞明练达的感染。传世的陆深书法,此册堪称天下第一。第三在于它历经大名家的题鉴著录,流传有绪,如董其昌、莫如忠自不言,孙承泽更是康熙时的台阁重臣兼大收藏家,当时唯卞永誉能与之相埒。此外如王澍、刘国钧等,我们都耳熟能详。第四也是更可贵的一点,是无独有偶。也许是因为对这卷诗、书的自我满意,也许是因为谈东石收到此卷后为谈鹤津所见,东石又向陆深介绍了鹤津的情况,所以他又写了第二卷送给鹤津。这第二卷历经陈继儒的题跋、卞永誉的收藏,后入乾隆内府,著录于《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六和《石渠宝笈》卷三十。

明万历朱国祚撰书“先太傅文恪公册立光宗仪注稿”(一卷)

编号:4457

尺寸:737cm×29cm,纸本,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手稿本

来源: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 古籍善本

成交价:212.8万元

此卷包首签题“先太傅文恪公册立仪注稿十一世孙口瑞谨藏”。内有梁同书题“明太傅先文恪手定册立光宗仪注稿”。此件为明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礼部侍郎管礼部事朱国祚手定册立明光宗朱常洛为太子仪注稿。万历一朝因郑贵妃欲立生子朱常洵为太子,更张国本,致外朝群臣反对,万历亦避群臣攻击,避政十数年,最终诏立光宗为太子。此件为时任礼部侍郎朱国祚手草册立光宗仪注稿,为册立仪式大典的详细步骤、仪式、礼节等安排,此系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文件。册立后,万历至天启间红丸、梃击、移宫三大案连发,均围绕光宗立太子之事,为大明王朝衰落的标志性重大事件。此件行文中,依阮元考证,皇太子以下四王,为同日所封福王、瑞王、惠王、桂王;妃有恭妃、郑贵妃、端妃。此卷金蓉镜考“曝书亭文集两记文恪公于册立东宫事特详著录”。王国维《明太傅朱文恪公手定(册立光宗仪注稿卷)》跋,知此卷至清中嘉庆间仍为朱氏世藏。至王国维跋时称:“今归吾友蒋孟频学部”。阮元、王国维、金蓉镜等长跋,是为明季政治重要史料文献。

资治通鉴纲目全书一百一十一卷末一卷

编号:0411

尺寸:22.1cm×15.5cm;16夹106册

来源:西泠印社2010年秋拍 西泠首届古籍善本专场

成交价:358.4万元

该书将朱熹《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南轩《订正通鉴纲目前编》

二十五卷、商辂《续资治通鉴》二十七卷三部合刻为全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史中跨度最长的一部巨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大理学家朱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撰成《资治通鉴纲目》一书,凡五十九卷。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记叙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大事。每事以大字记其梗概,称“纲要”,以小字详述之,称“细目”,故称为“纲目”。这一体例的史书称纲目体。立纲仿效《春秋》,力求平谨;叙事仿效《左传》,叙事详明。其每论一事,均以“凡”发之,模仿《左传》所列的“五千发凡”。朱熹、金履祥、商辂所撰的三部纲目体史书包含了元以前的正史,故明末刻书多以三家合刻,而以陈仁锡评阅本最为流行。清康熙皇帝经常翻阅此三书,命儒臣宋荦等重新汇编,校刻出版,命名为《御批通鉴纲目全书》,于康熙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1707-1710年)完成。

吴冠中《贵州侗家村寨》

编号:0642

尺寸:90cm×96.5cm,纸本彩墨

来源:北京匡时2010年秋拍 油画雕塑专场

成交价:1680万元

《贵州侗家村寨》一画作创作于1982年,1992年吴冠中先生追记补款之后,在韩国国家美术馆同李可染、白雪石等先生画作一同展出,后由印度尼西亚重要藏家收藏此画十八年,今年参加北京举办的“风筝不断线——吴冠中作品珍藏展”始得与国内观众见面。画面中的侗家村寨,宛若世外桃源,点缀在密林间,宁静幽隐而又交通相连,房屋疏落有致却又绵延不绝。画中依稀可见勤劳的侗家人在劳作,他们鲜艳的服装是画面中跳跃的亮点,与远处的山脉、近处的树林形成动静相宜、冷暖相称的和谐画面。在这幅画上树木、江水、云山的表现依然具有传统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境,而色彩与人物又带有西画的跳跃与秩序。

陈逸飞《父与子》

编号:1243

尺寸:198.7cm×198.7cm,作于1995年

来源:北京翰海2010年秋拍 油画雕塑I:中国经典美术

成交价:2576万元

《父与子》画幅巨大,粗犷豪放,充满现代感,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陈逸飞先生曾说:“画西藏风情是由来已久了,我在八十年代就画过。八十年代后我去了西藏。西藏是个离天最近,有神山圣水的地方,是一块净土,民族特性浑厚,民风淳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他还说:“藏族是最入画的民族,人的线条、皮肤、服装、服饰都具有强烈的个性,这一切都给艺术家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这不是猎奇,而是美感、个性使艺术家倾倒”。陈逸飞在艺术上一直保持着浪漫主义风格,他以其超群非凡的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感极强的构图和布局,再加上他那种浪漫民族主义情怀,造就了自己独特的“油画标签”。《父与子》即是深深烙有这种标签的作品。

颜文樑《鸦舟》

编号:1602

尺寸:51cm×74cm,作于1982年

来源:西泠印社2010年秋拍 中国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

成交价:694.4万元

《鸦舟》曾收录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权威画册《颜文樑》。该画作尺寸为51厘米×74厘米,尺幅之大在画家一生创作的作品中也极为罕见。“白雾、轻舟、苍穹”——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里,《鸦舟》无疑是一幕清新雅致的风景。作品用色明快干净,构图大气流畅,天水一色的构思,新颖独特。苍茫空蒙的素净色调被大面积使用,凸显凛然寂寥之感。天空中一抹徐徐推展的鹅黄,将一天伊始的悸动感呈现得丰盈饱满,予人以希冀的空间。同时大地、树木、船舟等细物的描绘亦是生动别致。大片蓝色花朵沿着河道点缀盛开,为画面平添几分绚丽灵动的气息。画家忽略了细致的线条勾勒,取而代之的是色块擦涂的方法,避免了景物死板生硬的可能。然而细心观察,船只的每一个细节以及人物的姿态却出人意料地精准到位。融细腻于豪放之中,从概括中提炼精华,这是颜文樑个人艺术风格主要特点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