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闻一束

新闻一束

时间:2025-08-01 02:19:43 浏览次数:

●中国首家网络文学大学成立

我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今天在京成立。作家莫言任名誉校长。网络文学大学是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指导下,由中文在线发起成立,联合多家原创文学网站共建,为全国网络文学作者提供免费培训。据介绍,网络文学大学将提供不同层级的培训,分为青训学院、精英学院、创作研究院三个层级,分别针对初涉写作的新人作者,发表过完本作品的资深作者和发表过多部作品并获得读者认可的知名作者进行培训。目标是每年培训10万人次。

●韩东首次以诗人身份荣获文学奖项

“与未来对话”第六届珠江国际诗歌节颁奖典礼日前在广州举行,诗人韩东荣获“珠江诗歌大奖”。这是作家韩东首度以诗人身份荣获文学奖项。“珠江诗歌奖”系列奖项从第三届开始设立,其中量级最重的便是“珠江诗歌大奖”。此奖旨在鼓励近两年创作才华突出且诗艺精湛的诗人,前三届获奖者分别是60后北京诗人臧棣、50后四川诗人孙文波以及知名女诗人王小妮。本届的候选人有于坚、韩东及黄灿然,经过评委会五位评委诗人陈朝华、杨克、黄礼孩及评论家张柠、张清华投票决选,最终大奖由韩东获得。诗人韩东曾组织“他们文学社”,著有诗集《吉祥的老虎》、《爸爸在天上看我》等。作为“第三代诗歌”主要代表,韩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评委会评审之一、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克在颁奖词中写道,“30年来,他不摇摆,不退缩,决绝地沿着这条似乎恒定的路径前行。发展一百年后,新诗依然在建立自己的源头,韩东即属于这样的源头式的诗人之一,他依然给人无限的期待。”

●2013华语言情小说大赛落幕

由女性文学网站红袖添香、言情小说吧联合举办的2013华语言情小说大赛总决赛日前落幕。《家有萌妻》《恋爱绅士》获最佳影视改编小说奖,《竹马钢琴师》夺得最畅销图书作品奖,《毒妾》获得最佳繁体图书出版奖。华语言情小说大赛自2007年开赛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涵盖当前流行小说题材,参赛作品总点击量突破100亿次。除设置冠、亚、季军等奖项以外,本届大赛还设置了最佳手机小说奖、最佳数字出版奖等具有数字阅读特色的奖项。此次参赛作品中已有40余部经由现代出版社、重庆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其中,获得本届大赛最畅销图书作品奖的《竹马钢琴师》首印5万册上市销售一空;作者秋水灵儿的《毒妾》输出台湾市场后,受到欢迎,获得最佳繁体图书出版奖。

●第十五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启动

由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和全国中语会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日前在武汉启动。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为命题作文大赛,本届的十二个作文题目为:《和为贵》《第一次登台》《给英语降温》《喜欢臭美的人》《王婆卖瓜》《帽子》《致郭敬明》《走错门》《罚站》《脸为什么这样红》《双眼皮》《吃醋的样子》。据了解,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每年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规矩最严的作文大赛,每届参赛人数都在20万以上,每届评奖都有20多位博士生导师和20多位作家出任评委。在历届比赛中获奖的学生,90%考上了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荣获特等奖的学生均考入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高校,还有许多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重点大学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对获奖者加分。

●红柯最新长篇小说《喀拉布风暴》出版

近日,红柯最新长篇小说《喀拉布风暴》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书中地老天荒的爱情故事以及对心灵和精神世界的探寻在红柯天山系列作品中实属罕见,成为近年来西部文学创作又一新的亮点。在《喀拉布风暴》中,作者在其笔端注入诗意的浪漫、血性力量和生命激情,体现出独特创作风格和语言魅力。作品除了叙述让人如痴如醉的爱情故事之外,还有神秘莫测的喀拉布风暴、强壮如男性生殖器的沙漠植物“地精”、为爱狂奔的“沙漠精灵”野骆驼等颇有西域特色的意象出现。作品还独具匠心地将世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生平故事和其著作《亚洲腹地旅行记》贯穿其中,使作品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人文主义思想蔚为大观。红柯出生在陕西,曾在新疆生活过10年,其作品一直着力渲染和张扬充满蓬勃张力的西域文化,充满着诗意、雄浑、豪迈的浪漫情怀,给当代中国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自然之风,带来了一种醇厚而浪漫的气息,被誉为是一匹“文坛黑马”。

●陈忠实新作《白墙无字》出版

陈忠实新作《白墙无字》日前在西安举行签售活动。作为陈忠实的第一百部文学作品,《白墙无字》主要收录他在2010年-2012年之间的散文、论说以及对话。作家通过真挚朴实的文字,讲述了对故土的深沉情感。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许多陈忠实的私家照片。在签售现场,排队等候签售的读者从馆内排到了馆外。站在最前面的姚先生带来家中所有陈忠实的作品,从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白鹿原》,到最新的《白墙无字》,摞起来足有半米多高。许多外地书迷早早地等候在现场。在签售开始前,71岁的陈忠实向现场的读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从一进门就被感动了,这么多的读者等着我,来看这个关中老汉这几年又写了些啥,这可能就是我写作最大的意义。”而对于以后的写作方向,陈忠实表示自己已经写不动长篇了,以后就“随心写作,有感而发”。

●熊召政推出历史随笔集《千古风流》

熊召政的历史随笔集《千古风流》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三辑。第一辑主要写了历史上一些名人,这些人有诗人,有僧人,还有为官者;第二辑主要写了中国的山水、花鸟等;第三辑主要写了中国各地的古桥。这本书的主要特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览足迹为线索,在讲史、评史的同时紧密地结合现实生活,摆脱了空洞、生涩之感,充满了生活气息,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给读者以启迪,既适合了解历史的读者,又适合对历史不甚了解的读者。熊召政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出版小说、散文、诗歌、历史随笔、演讲集等著作三十余部。历时十年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现任湖北省文联主席。

●余华随笔《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出版

余华的音乐随笔《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日前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作品是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体现了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特质。全书主要包括了音乐的叙述、高潮、肖斯塔科维奇和霍桑、《第七交响曲》和《红字》、灵感、否定、色彩、字与音这几个部分。余华用他的细腻感受带我们欣赏音乐之中的旋律和节奏,指引我们去和它们相遇。该书责任编辑说:音乐给了余华爱的思想, 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使他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他叙事风格的变化。岁月匆匆,他心中对音乐的激情与温柔却在逐渐升温。借助这部音乐笔记,作者用他的细腻感受带我们欣赏音乐之中的旋律和节奏,指引我们去和它们相遇、相识、相知。试想当文学走出“文坛”,将会遭遇怎样的风景?旋律里流淌着夕阳的光芒,不是炽热,而是温暖。在叙述的明暗之间,作者的思考正在细水长流,悠远而沉重。

●赵丽宏推出首部长篇小说《童年河》

身为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的赵丽宏,不仅写起了小说,还写起童年,这件事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日前赵丽宏第一部长篇小说《童年河》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在CCBF上首发。在《童年河》中,赵丽宏以诗一般恬静语言和散文一样温和节奏,将一个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男孩童年中一段至关重要的成长经历展现在读者面前。赵丽宏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他进行文学创作40多年来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写的过程中他将自己置身于童年,小说里也有自己童年的影子,但整个故事仍然是虚构的。有评论家认为,《童年河》没有自怜自赏的陈旧气息,也没有信手拈来的轻率态度,有的只是童年的隽永,直抵人心。

●刘庆邦认为中国作家写短篇不比外国差

作家刘庆邦日前在《人民日报》发表《写短篇费神》一文,文中说:我个人认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就短篇小说的现状来说,中国作家写的短篇小说一点儿都不比外国作家写的短篇差。中国的汉字根源深,诗性强,变化无穷。用汉字写出来的短篇小说讲究味道,气韵,注重感情的饱满。当代外国作家的短篇小说我也看了不少,看时很费劲,看完就忘了,能让人叫好的短篇实在不多。他们的短篇大都从一个理念出发,在玩形式,弄玄虚,比深刻,思想的力量大于情感的力量,不能使我感动。有一位颇受推崇的外国作家,据说他都是在图书馆里翻资料,找思想,利用第二手或第三手材料进行写作。他的小说我不敢恭维。获得2013年布克国际奖的是一位美国女作家,她的短篇小说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的好。她写过一篇被称为“一句话小说”的小说,题目是《约翰逊很愤慨》,内容是:“因为苏格兰的树那么少。”这叫什么小说,简直是在拿小说开玩笑。再说突破小说的固有形式,扩展小说的疆界,也不能把鹿说成马,把蚂蚁说成大象,不能失去短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的本义。

●贾平凹称年轻一代要坚守传统文化

日前,贾平凹携百名作家走进秦岭深处的太白山脚下,第一次在作家读书班上开课传道,将自己多年来珍藏的写作秘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作家。至于为何要将年轻作家们集体封闭在太白山脚下集训?据介绍,早年贾平凹短篇小说精华之作《太白山记》就是以太白山为故事发生地。他认为,“读奇书,游名川,见大人,以养浩气”。文学创作有时需要通过汲取自然山水的养分来激发灵感。他说:“太白山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名山大川之一,选在远离城市喧嚣、空气清新的太白山里写文章,能与外界隔绝,静心静气。中青年作家需要开阔视野,千万不能关到房子里。”贾平凹认为,如今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时代转型的洪流之中,下笔创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带上鲜明的时代烙印。在转型时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关键是要注意保护好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转型的过程中,农村人都走向城市,很多村子都拆迁了,农耕文化受到了冲击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用手中的笔,去坚守属于传统文化的一方天地。”贾平凹坚持让年轻一代在写小说时注重大视野、大格局。因为,“云层上面都是太阳”。贾平凹举例说,自己早年没坐过飞机,之前一直以为这云层一遮以后,就那么一点点太阳,可当自己坐着飞机穿过厚厚的云层之后,发现云层之上万里晴空,自己顿时就觉得眼界开阔了。贾平凹觉得自己当时这个状态很像文学创作,比如作家写一篇东西的时候,可能打算通过去写一片云来给读者讲一个故事,但最好是写这片云的时候思路境界要高、要有品味,同时视野一定要看得很宽、很高远。也就是说,作家在下笔写某个题材时,不仅仅要单纯地讲好故事,更要注重提升整篇作品的品位、格局。这样的作品才能达到被读者牢记多年。

●乔叶认为文学被边缘化是正常的

作家乔叶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文学本来就应该是小众化的东西,1950年代全民作诗,文革之后突然有一段的全民大爆发的文学热潮,其实都是非常即兴的,在极其不正常的社会状态和政治氛围下才会有的。当然这对文学来说是一种幸事。比如1980年代的文学热潮,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它的出现也有必然的原因:十年浩劫使文学荒芜得太久了,当时传媒和娱乐也都不发达,文学寓教育、审美、娱乐为一体,所有的功能都赋予到文学上,她就特别的引人注目,现在呢,一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很难有时间去静心阅读。二来电视、网络、手机等传媒使得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多元,与简单明快的娱乐相比,文学可能显得就太重。避重就轻是人们一种很自然的选择。其实所有的灯光都放到文学身上本来就是不正常的,灯光是应该分散开来的。所以现在文学被边缘化被小众化,其实是一个正常的状态。文学不是房子、车子,她就是精神产品,她的作用就是告诉人们,还有这种生活,还有这种可能性,我们所固守的生活空间是这么的小,外面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想象力可以飞翔到哪里去,这就是文学的作用,而且文学能触及到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文学和音乐还有其她的艺术门类,作用是一样的,不能带有很强的实用性。一位雕塑家说,凡是带给我们幸福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如果读到一个作品,有审美的愉悦感,就是有用的。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物质层面的问题解决之后,很多人存在的问题都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文学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难道不是很有用的吗?它的作用与报纸电视,超女选秀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她解决的是人性和人心深层次的问题。当然我说的是好的作品,这是特别重要的。

●何建明称有的网络文学只能算网络文字

何建明日前以“文学内外的文化感受”为题和长沙文学爱好者们交流。在此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对于新兴媒体尤其是网络文学创作,目前社会“把网络文学看得太大、太多,我觉得很多只能算是‘网络文字’”。何建明认为文学界其实“也有缺钙现象”,有的作家对社会非主流的生活形态把握得比较精到,但对整个时代的主流状态未能准确把握,因此具有中国气魄、中国精神的大作品很难产生。“所以,作家到火热的生活中‘补钙’是当代作家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他尖锐地指出,网上现在有些所谓的“文学”其实并非文学,只能视为“网络文字”,真正的网络文学要有出路和前途,必须理清文字与文学的差异、清除那些低俗的、丑恶的甚至是反动的“网络文字”。不过当被问道《后宫·甄嬛传》是否能算合格网络文学时,他表示肯定。同时他也认为,网络写作还是有进步意义,这个平台只要有文字表达能力,都可以参与创作,在这种平台条件下,“所有的人应该都可能成为作家,因此对专业作家的压力和鞭策作用也比较大”。

●《无比美妙的痛苦》简体中文版上市

一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的畅销小说《无比美妙的痛苦》简体中文版,日前由接力出版社引进出版。《无比美妙的痛苦》讲述重病中的女孩海蓁,爱上了同病相怜的男孩奥古斯塔斯,作品将爱情与死亡写得平实而奇异,在洗涤人类情感的同时,让人体味生命与爱情的美妙和痛苦。该书堪称2012年全球最引人注目的爱情小说之一,一年内销售超过100万册,版权销售到荷兰、德国、西班牙、法国、瑞典、丹麦、冰岛等34个国家。该书作者约翰·格林是《纽约时报》畅销书首席作家,曾获美国图书馆协会普利兹奖、年度青少年文学最佳图书。张颐武认为,该书以情感人,两位主人公的感情超越了空间与时间,把情推到极致,在平淡中见传奇。与好莱坞推崇大场面的视觉效果相比,中国读者对普通人的平淡生活更感兴趣。该书的译者卢宁是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系教师,对这部小说,她难以掩住喜爱之情。除了细致投入地完成翻译工作外,她还主动撰写了译后记。她在发布会现场说:“《无比美妙的痛苦》是一本关于爱和恐惧的小说,其间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自然、有趣且毫不晦涩。”据悉,由原著小说《无比美妙的痛苦》改编的电影《错误的命运》将于明年的暑期档在北美公映。

●新版《理智与情感》加入网络元素

近期,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宣布,将推出全新的简·奥斯丁改编作品集。尽管简·奥斯丁一生只写了6部小说,但是这些作品却带来了上千个衍生产品、续集以及模仿之作。据出版商介绍,只要在法律版权允许范围内,任何一个作家都可以使用简·奥斯丁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进行改编和再创作。对于出版商来说,简·奥斯丁的作品无疑相当于一座挖不完的“金矿”。在英国,当一个小说家写关于阶级、教养和婚姻题材的小说时,如果能与简·奥斯丁相提并论,就是对作者的最高评价。13年前,英国畅销小说家乔安娜·特罗洛普就享受了这一“殊荣”,当时评论家评论她的小说《我欲娶情妇》时,就称其为“当代的简·奥斯丁”。因此,特罗洛普成为首部“当代版”简·奥斯丁小说的最佳人选。她的新书《理智与情感》选用简·奥斯丁1811年同名小说的人物,将其放入当代英国的背景中去展开故事。在特罗洛普笔下,理性的爱莲娜是一位建筑学学生,而感性热情的玛丽安是一名吉他手。在小说中,姐妹们都非常担心她们的微薄遗产和不确定的未来爱情。特罗洛普保留了简·奥斯丁小说的基本框架,但是几乎每个场景都用现代元素重新打造了一遍。比如,玛丽安的男朋友在公开场合把她甩了,这个羞辱过程被录了下来并放到网上。然而,推出简·奥斯丁作品的“当代版本”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卫报》的图书博客曾让读者提名当代作家来重写奥斯丁的小说,当谈到《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的时候,奥斯丁的书迷们的回答是“没有人能胜任这项工作”。更有一些读者称这个改编系列是一次“破坏文物行为”。

●克莱齐奥称阅读是一种愉悦体验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日前在上海的一所中学与学生面对面时说:“阅读不是任务,而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希望你们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书交朋友。”勒·克莱齐奥出生在二战战火中,父母远在非洲,只有4岁的他和祖父母躲在法国南方的村子里,一本希腊神话让克莱齐奥忘记了焦虑。他和哥哥用希腊女神的名字乌拉尼亚创造了一个想象中的国家。“文学是一场冒险,我发明了自己的故事,就好像生出了翅膀的飞鸟,能够飞越战火和脚下的土地。”7岁时,他开始了最初的文学冒险,写下第一篇未发表的小说《旅途》。成名后,克莱齐奥的生活重心依旧不在欧洲中心,他始终对游离于主流文明之外的世界更感兴趣。面对学生提问“哪里才是你的精神家园”,克莱齐奥赞许是“一个好问题”。他鼓励学生拓展视野,不要只看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阅读应人文与科学并举。他说,自己也用手机上网,但“不信任”它们,“百度可问不出所有答案。”这让学生们发出一阵笑声。来上海之前,勒·克莱齐奥在南京大学开设了“艺术与文化的多元阐释”课程。他解释:“人们谈到中国,往往关注中国的经济。但中国绝不是仅用‘经济’二字能概括的。我对中国的故事源头感兴趣,和中国年轻人交流让我兴奋。”据了解,克莱齐奥随后将踏上中国故事寻源之旅,《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家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家乡等,都是他的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