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字数:2523字号:大 中 小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乔丹·贝尔福特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向讲台。虽然身负近三年坐牢的案底,虽然失去大部分钱财,他仍能从台下观众几近狂热的崇拜和推崇的眼神中看到自己的成功。
——这是电影《华尔街之狼》的结尾,也是故事原型乔丹·贝尔福特如今的真实生活。贝尔福特在澳大利亚的成功课程学费高达一节课5000美金,且一票难求。现实如此荒诞——本来不光彩的犯罪经历却成为赚钱的法宝。如果时间再退格,贝尔福特的人生同样“货不对板”——他本希望成为英雄,实际上却成了金融诈骗犯。
金钱帝国
贝尔福特出身在一个保守的犹太家庭,父母都是会计师。母亲在年逾六旬时进入法学院学习,现在仍从事慈善法律工作。在如此稳定的家庭长大,让人奇怪,贝尔福特的人生为何会“跑偏”?
贝尔福特的青春期过得并不快乐。因为身体孱弱,高大的男孩子欺负他,女孩子则忽视他。贝尔福特在后来的采访中曾提到,“我整个高中都缺乏自信,我想如果我有了钱,那些女孩就会看上我。”
渴望被关注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贝尔福特的心里。为此,贝尔福特似乎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他为自己选定了偶像,戈登·盖克——电影《华尔街》中冷酷的资本掠夺者,他对电影中“魔鬼般的利己主义”深深着迷。
贝尔福特在金融圈并非一步登天。从牙医学校辍学后,他一直靠运送冷冻龙虾和牛排为生,最终送货公司破产,他负债2.4万美元。为了还债,他混迹华尔街从最底层证券经纪人做起,给一个一个潜在客户打电话兜售股票,并且很快成为金牌经纪人——在推销上,他早早显露出天才。
1987年11月19日,美国股市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当日,美国股市指数暴跌508个点,贝尔福特供职的公司就此倒闭,将近90%的证券经纪人失业,但对贝尔福特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1989年,他成立了斯特拉顿·奥克蒙特经纪公司。
这家公司运作模式简单又粗暴:证券经纪人打电话给客户说服其购买优质公司的股票,建立信任之后就通过各种高压手段推销垃圾公司的股票。市面上正规的交易所不会让垃圾公司股票流通,垃圾公司为了让类似贝尔福特这样的证券公司帮助销售,给予其高达50%的佣金,而正常股票的佣金只有1%。于是贝尔福特向客户推销股票时对这些公司的情况不乏包装美化、夸大其词,甚至直接编造。
一位曾在斯特拉顿任职的经纪人回忆说,贝尔福特的座右铭是:“别让客户挂断电话,除非他们接受或者扭断脖子为止。”
贝尔福特的恶劣又高明之处在于,他和他的伙伴们也会入股,抬高股价后一旦觉得股价涨到顶点,就会一同脱手,给不知情的购股者留下一堆不值钱的垃圾股票。
他还自建老鼠仓(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发行IPO,并掌握上市公司近一半的股权,以此来控制公司股价,获得巨额利润。
到1991年,斯特拉顿公司收入达到3000万美元,拥有近150名经纪人。贝尔福特个人年收入保守估计有300万美元。媒体们因他凶猛的敛财手法称呼他为“华尔街之狼”。腰缠万贯之后,确实再也没人欺辱贝尔福特,他也成为美女们投怀送抱的第一人选。但在贝尔福特的自传中, 他提及的最快乐的时刻却与金钱毫不相干。
那一次他和朋友在泳池游泳,朋友没能浮上水面。贝尔福特将朋友从泳池中拖了上来,对他进行人工呼吸,直至朋友最终出现生命迹象——将他们晚餐吃的汉堡吐到了他嘴里。随
后赶到的其中一个医生对贝尔福特说:“你真是个英雄。”
贝尔福特觉得这个形容“听起来真是悦耳”,他渴望再听一次,于是故意说:“对不起,我没听清你说什么。能再说一次么?”
歧路“英雄”
成为一个被人需要,被人赞扬的英雄,并不时时都有机会,毕竟没有朋友一次次需要被拯救。幸好,另有人需要他。
叱咤华尔街最让贝尔福特满足的不是纸醉金迷,挥金如土,而是他每天走进公司,员工们“像看上帝一样看着我。”
贝尔福特从不聘用老到的股票经纪人或任何有经验的人,只选择二十多岁的纯朴年轻人,因为他们愿意追随他冷酷无情的销售信条——“要么买,要么死”。
斯特拉顿公司的员工们都将老板的话视为真理:“一个新手股票经纪人应该要在第一年赚到25 万美金,不然能力就会遭到质疑。第二年就应该赚到50 万美金,不然你就会被认为是软弱无用。在第三年,你最好能赚个百万或是更多,不然你就是笑柄。”
贝尔福特本人也亲自示范财富的力量。他在汉普顿有一处超级住宅,一个跑车“舰队”,一架私人飞机,一艘长167英尺、曾属于可可·香奈儿的豪华游艇„„他毫不吝啬地给员工巨额红包,请来大批妓女在派对上助兴,毒品更是随处可见。贝尔福特还常在会议中提及:“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并保持忠诚,有一天,我会拍拍你的肩膀,让你展开自己的事业,那时你就真正有钱了。”
在唤起并纵容员工对金钱贪婪的背后,他比谁都清楚,“让这些家伙一直追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梦碎。他们花光所有的钱想要跟上我的生活,但他们没办法赚这么多”——这样就能逼着他们去赚更多的钱。
或许贝尔福特也明白,金钱和员工的崇拜并未让他成为真正的英雄,他描述自己的公司是索多姆和格莫拉——《圣经》中的罪恶之城。于是他嗑药酗酒,深陷可卡因中不能自拔。贝尔福特的疯狂做派引来了证券监管机构的注意。嚣张的贝尔福特指使手下将会议室的空调温度调到最低,把证监会派来查账的工作人员冻得瑟瑟发抖。当然也少不了窃听会议室的情况。
当证券交易委员会把斯特拉顿作为一家低价股票公司,向其提起了2200万美元的诉讼时,贝尔福特偷笑了。
随着公司发展,他早就不再满足向穷人销售低价股票(市值在1美元以下的股票),而转头操作价格在4~10美元的股票,并且将客户目标锁定在美国最富有的投资者。所以这个“向低风险承受力投资者销售高风险股票”的起诉并不成立。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整部电影充斥的都是脏话,做爱和毒品。表现出来的是一股暴发户的极度奢靡之感。
老实说,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其实在于莱昂纳多那仿佛打了鸡血般的表演,他那中颠覆性的演技实在是本片的一大亮点。针对这部电影而言,其实并未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给我的感受却还是不少。
虽然本片关于奋斗的部分几分钟带过,但,无论是靠那种方式挣钱,都得格外的吃苦努力。
华尔街的证劵经理人工作实在是又苦又累又没有尊严的,(每日一秒不停的打电话,还得接受上司满嘴粗话的批评),但是莱昂纳多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工作中所有的一切,不管好的坏的,这似乎算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的阐述吧。
如果他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他就不会每天都充满如此的激情,就不可能如此快的获得巨大的成功。当然,这种兴趣,在于莱昂纳多本内心对其的不断强化,而非仅仅依靠第一感觉。
在莱昂纳多因为经济危机失业后一度想过放弃这份工作,是他老婆劝他坚持了下来,本片是依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而还有一例真人实例——李安。如果你有真心喜欢并且拥有独特的一面,那么你就不应该放弃。
想要成为人上人,首先你得踏出第一步,莱昂纳多在一个小镇上找了份经理人工作,但那不仅是非法的,而且与之前的差距就好比跨国集团CEO同超市找银员的区别,但是他接受了,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利用自己的实力改变公司的环境以及实力,最后带着他自己招收的人员开了一家新公司。
首先你得踏出第一步,不仅要尽职尽责还得在不好的环境里寻求突破,当然,你得有想法,最重要的,你得有实力。
本片中有钱人的生活完全是穷奢极欲,开好车,住豪华别墅,公开吸毒,集体淫乱,中国也不是没有这种环境,海天盛筵不是么,但是那仅仅是有钱人的一种姿态,同样是有钱,你可以让自己的妻儿生活无忧,你可以在节日的时候买惊喜的礼物,你可以不为生活琐而困扰,一且在于自己的选择,但是没钱,你就没得选择,除了改变自己的信念,使自己有所为,譬如那位FBI,但是你还是得面临没钱的各种问题。
找什么样的女人结婚,就要为你的婚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买单,莱昂纳多的第二任妻子,的确光彩照人,完全无愧于公爵夫人这个称呼,但是她会在你有钱的时候主动投怀送报,甚至不管你已近结了婚,那你也应该会想到,她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精神愉悦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通过本片这种爆发户的炫耀,我对另外一种拥有贵族格调的有钱人更为欣赏,本片中的人生真的是不值得,尤其是在有了小孩子之后,还是这般放荡,不配为人父。
最后,还是针对美国物价的感慨,具体的物价我不知道,但是后来他要付1000万保释金的时候,偌大的豪宅加上好车,都卖了却还是支付不起,而且支持他如此奢华生活的时候所谓的存款也就2000万。这种级别的身价放在中国,生活质量最起码得下降一个档次吧。
另外,莱昂纳多在游艇上欲贿赂FBI的那段交锋可算是称得上精彩。
观后感
这两天在大家都在看的氛围中,我也观看了这部影片.整部影片就是在将一个人的奋斗史,成功史和堕落史。但是通过这个人物传记式的讲述和展示,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逐步走向成功的片段。并且在慢慢回味电影的主题时,感触越来越多。
男主角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乔丹贝福特这个魅力无敌,油嘴滑舌,奸佞狡诈,如癫似狂的华尔街狼人。他白手起家,在一间小地下室里以替中产阶级买卖廉价便士股票一夜暴富,带领着他一群狐朋狗友的创业团队进军金融界圣地华尔街。他能在三分钟内赚一千二百万美元,他成为了金融业界根深蒂固的大亨们轻蔑却羡慕的“狼人”,累积的财富与日俱增,而华尔街人对于财富的目标不设上限——没有最多,只有更多。同时影片中充斥着暴力,色情,吸毒桥段,人性中“兽”的一面摩拳擦掌,热血沸腾的疯狂作乐派对。普通人往往难以置信片中描绘的癫狂生活方式。正如主角乔丹贝福特带着他标志性的,仿佛世界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笑容,对着镜头所说的:“我一天磕的药足够放倒整个曼哈顿。但是,我的朋友们,这世间比可卡因更令人上瘾欲罢不能的毒品,只有金钱。”金钱如毒品,让人沾上了便使人欲罢不能。由此充分的展现出了“华尔街之狼”中“狼”的特性。人对成功的追求,对财富的渴望犹如狼对猎物的追逐是一样的。而主人公就是一只领头狼,带着一群狼性的团队在华尔街不断地创造奇迹,追求财富,积累财富,走向成功。
《华尔街之狼》不由得引发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和担忧。事业成功是世上所有工作者们的追求,不以此为追求的正是不思上进不得进取的潦倒失败者。贝福特的家财万贯,香车豪宅,社会地位是千千万万没日没夜在办公室忙碌的白领们最终目标。但人一旦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当所有束缚你的枷锁不复存在,当你的财富给予你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利,接下来你该怎样做?工作或不工作,财富一样增长,律己或不律己,人生一样短暂。没有人能够约束你,世界被你压在掌下,任你搓圆揉扁。无限制的自我放大化能够让人忘乎所以,人之根本暴露无疑,在金钱至上的华尔街,富人们吸毒狂欢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带着玩世不恭的心态疯狂地消耗自己的时间,财产,和生命。
我们自始至终追求的渴望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能够带来的彻底的,令人畏惧的自由。而《华尔街之狼》展示的则是获得自由后得到释放的贪婪暴力之本性。正如霍布斯所说,大部分人原始的兽性只是被社会,法规,道德观等虚幻的,强加于人身的思想抑制住。归根结底那阴暗的,带着不详黑色的人之本性,是渴望狂轰滥炸式,彻底的放荡与堕落的。华尔街之狼中这群获得自由的人们,是纯粹被激情和欲望驱使的人们。这也是他们堕落的根源所在。
一个人向往成功和财富,就必须要将对金钱的渴望变成信仰,使其超越物质依赖而变成一种精神追求。成为“狼”性团队的一员。但是在追求成功和财富的过程中又必须保持时刻的清醒,避免被“狼”的本性-贪婪和放纵所吞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财富的执着和向往能够造就“成功人士”,同样也能让其堕落和腐朽。如何利用自身对财富本能的渴望走向成功,同时避免陷入魔怔的执着,才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考虑的。
华尔街观后感
小狼小狼读后感
野狼读后感
狼狈读后感
狼牙读后感
相关热词搜索: 华尔街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