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概况
................................ ....................
I 报告说明 ................................ ...................
IV 总体结论
................................ ....................
1 一、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 ......................................... 1 二、就业分布 ....................................................... 1 三、就业质量 ....................................................... 2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 2 五、对就业教育/服务的评价 ........................................... 3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
5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 5 (一)总体规模 ................................................. 5 (二)结构分布 ................................................. 5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 6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 7 (二)各院系/专业的就业率 ....................................... 7 (三)求职成功途径 ............................................. 9 (四)未就业分析 ............................................... 9 三、对社会贡献度 .................................................. 10 (一)就业地区分布 ............................................ 10 (二)就业行业分布 ............................................ 13 (三)就业职业分布 ............................................ 14 (四)就业单位分布 ............................................ 14 四、深造及创业情况 ................................................ 15 (一)国内升学 ................................................ 15 (二)出国(境)
.............................................. 15
II
(三)自主创业 ................................................ 16 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 ....
18 一、高度重视,健全就业工作保障机制 ................................ 18 二、精准施策,努力提升就业指导成效 ................................ 18 三、严格规范,提升就业管理水平和质量 .............................. 19 四、指导培育,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 20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 ....
22 一、薪酬水平 ...................................................... 22 二、专业相关度 .................................................... 25 三、工作满意度 .................................................... 28 四、毕业生发展成长度 .............................................. 31 (一)职业期待吻合度 .......................................... 31 (二)工作稳定性 .............................................. 31 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 ....
33 一、毕业生规模较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 33 二、浙江省成为毕业生就业首要选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将成为未来毕业生就业趋势 ................................................................ 33 三、毕业生就业特色突出,依托其他企业就业 .......................... 34 四、毕业生就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制造业领域优势突出 ................ 35 五、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愈加契合社会需求 ...... 35 第五篇: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
38 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 38 (一)母校整体评价 ............................................ 38 (二)教育教学评价 ............................................ 42 (三)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 .................................... 50 (四)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 51 二、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 52
II
三、对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影响 .................................... 53 (一)对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评价 .............................. 53 (二)对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 60 第六篇:优秀毕业生分析
................................ ......
62 一、优秀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 62 二、优秀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 62 结
语
................................ .......................
64
I
学校概况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准成立的四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前身为创建于 1914 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
学校现为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浙江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十三五”课堂教学创新校。学校在最新发布的武书连 2020 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排行榜中名列 63 位。
学校主校区位于中国商业名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宁波,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市中心 15 分钟车程,距火车站 10 分钟车程,距飞机场 15 分钟车程, 总占地面积 958 亩,其中本部 401 亩,宁海校区 150 亩,慈溪校区 407 亩,教学仪器 设备总值 2.2 亿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为 50500 平方米,图书馆藏书 203 万余册。目 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 1.2 万人,成教学生 5500 余人。现有教职员工 629 人,其中教 师 442 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 170 人,“双师型”教师占比 85.42%,硕士及以上学 位教师 328 人。
学校现设有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明智学院等 7 个二级学院与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以及高职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模具工程中心和智能家电工程中心等 3 个独立科研机构,共有 28 个专业,拥有 4 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2 个省级重点专业、4 个省优势专业,7 个市级重点专业;8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 门省级精品课程;3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 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现有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波分中心、浙江省模塑制品表面装饰与智能成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宁波市智能家电重点实验室 3 个省市级科研平台,一个宁波市产业特色学院,一个宁波市试点特色学院,宁海产学研基地荣获“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 名省新世纪“151”人才,1 名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3 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14 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 名省教学名师、4 名省教坛新秀,1 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10 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
学校获批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 9 项国家级成果,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国家级奖项 2 项,获国家级教学
II
成果二等奖 1 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3 项, 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6 项,学生竞赛新增 7 个国家级奖项,学校在全省“五个一批”和“双创基地”评选中均获立项。同时,学校是浙江省首批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之一, 为浙江省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通过建设,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工作赢得广泛的社会声誉和较高的认可度, 2008 年荣获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二等奖, 2011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2019 年五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6 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和“中国校企合作好案例”。《中国普通高等院校 2015 年声誉指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学校在 2015 年度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声誉指数排名中,位居全省第一。
百年来,学校秉承“厚德、进业、明智、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服务兴校、管理促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为基、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传承和发扬百年商贸教育和宁波商帮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凝炼了“爱国爱校、矢志不渝的教育情怀;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追求;尊师重教、师生为本的办学宗旨”的工商精神。学校坚持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适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成为了一所“工、商”并重,对接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宁波商帮文化的摇篮”。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利用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学校和政府的合作交流,探索实践“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和“四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学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多层次、多渠道合作办学。以订单培养、进厂建室、引厂入校等方式,与龙头和骨干企业开展“点对点”合作,如与美国 GE 公司合作, 在校内建成了省内第一个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师培训中心和技能认证中心;以引协会 (学会)入校、校会深度合作等方式,与行业协会(学会)开展“点对线”合作,已有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等 6 家协会、学会落户学校,并与宁波市模具行业协会等多家协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宁海、慈溪、鄞州等地开展“县(市区)校合作”,先后建成宁海和慈溪两个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其中依托宁海产学研基地形成的“总部—基地”办学的县校合作模式,创造性地将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扩展到了人才培养、技术升级、服务社会、文化引领,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
III
协同发展道路,实现了校、企、政、区多方共赢,被《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媒体评价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宁海模式’”和“成为专家学者解读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的范本”。学校与慈溪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成立了适应余慈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业学院——慈溪学院。作为学校政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探索,学院将结合慈溪产业特色与优势及相应人才需求,设置相对接的专业群,推动慈溪职业教育发展, 通过与余慈经济带的特色和优势产业的深度对接,推动余慈产业结构升级。
学校是浙江省首批获教育部核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项目的高职院校。2002 年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学院举办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成立了霍姆斯格兰学院分院和国际化职教师资培训中心,引进 TAFE 教育模式。学校获得澳方颁发的“最佳海外教学成果奖”和“优秀管理奖”;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被评为省首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合作国际商务专业、中澳合作会计专业相继通过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委员会的认证。学校还与 28 个国家和地区得教育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国(境)外交流与合作。
今后,学校将全面聚焦“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养“具有专业必备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的终身学习者,具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公民”为教育目标,更加主动服务浙江及宁波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深化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加快内涵发展, 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跃上新台阶,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全省前列、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IV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 〔 2013 〕 25 号)和《教育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 2020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2 号)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编制和正式发布《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 2020 年 8 月 31 日。使用 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 第三方数据调查公司(新锦成)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全校 2020 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88.84%;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
1
总体结论
一、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去向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 97.43%。毕业去向分布详见下表。
表 表
1 2020 届 届 毕业生毕 业 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合并)
人数
占比
协议和合同就业 2632 76.87% 升学 683 19.95% 自主创业 21 0.61% 待就业 88 2.57%
二、就业分布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 94.88%毕业生选择在浙江省内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就业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就业职业呈多元化分布;就业单位以“其他企业”为主。
图 图
1 2020 届毕业生就 业 分布
94.88%毕业生在浙江省内就业
就业行业分布以“制造业” 为主
就业职业呈多元化分布
“其他企业” 为毕业生的主要选择
2
三、就业质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届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 4012.79 元,其工作满意度为 94.63%,专业相关度为 78.00%,职业期待吻合度为 90.12%。
图 图
2 2020 届毕业生就 业 质量分析
四、对人才培养的评价
2020 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为 88.31%、推荐度为 65.82%;对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 96.31%,对实践教学的总体满意度为 95.38%,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总体满意度为 98.32%,对母校师德师风的总体满意度为 98.59%,对母校学风的总体满意度为 97.72%。
月均收入 4012.79元 专业相关度 78.00% 职业期待吻 合度90.12% 工作满意度 94.63%
3
母校满意度, 88.31%
母校学风, 97.72%
母校师德师风, 98.59%
教师教学水平, 98.32% 母校推荐度, 65.82%
专业课程课堂教学, 96.31%
实践教学, 95.38%
图 图
3 2020 届毕业生对 人 才培养的评价
五、对就业教育/ 服务的评价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的满意度均在 96.00%以上;其中对“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97.43%)、“校园招聘会/宣讲会”(96.87%)、“职业咨询与辅导”(96.85%)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 97.43%
就业帮扶与推荐, 96.08%
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 96.70% 校园招聘会/宣讲会, 96.87%
职业咨询与辅导, 96.85%
就业手续办理(户口档案迁移等), 96.77%
图 图
4 2020 届毕业生对 学 校就业指导服务的 评 价
5
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总体规模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届毕业生共 3424 人。其中,男生 1975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57.68%;女生 1449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42.32%,男女性别比为 1.36:1,男生比例偏高;省内生源为主,共 2876 人,占比为 84.00%。
省内
省外
1975 1449
2876
548 57.68% 42.32%
84.00%
16.00% 1.36 : 1
5.25 : 1 图 图
1- 1 2020 届毕业生 男 女比例(左图)及 省 内 外 生源比例(右图)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结构分布
院系结构: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共分布在 6 个院系 28 个专业。其中,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的毕业生人数位居前三,人数占比分别为 21.12%、20.24%、17.82%。
表 表
1- 1 2020 届 届 毕业生 院 系及专业分布
学院
各学院
人数
各学院
比例
专业
各专业人数
各专业比例
经济管理学院 723 21.12% 市场营销 254 7.42% 会计 242 7.07%
6
学院
各学院
人数
各学院
比例
专业
各专业人数
各专业比例
投资与理财 86 2.51% 保险 73 2.13% 会计(中澳合作)
68 1.99%
电子信息学院
693
20.24% 计算机应用技术 167 4.88% 电气自动化技术 134 3.91% 计算机网络技术 125 3.65% 软件技术 121 3.53% 应用电子技术 105 3.07%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41 1.20%
电子商务学院
610
17.82% 电子商务 264 7.71% 国际贸易实务 175 5.11% 报关与国际货运 93 2.72% 国际商务 78 2.28%
建筑与艺术学院
594
17.35% 建筑工程技术 123 3.59% 广告设计与制作 104 3.04% 工程造价 103 3.01% 环境艺术设计 101 2.95% 影视动画 97 2.83%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66 1.93%
机电工程学院
507
14.81% 模具设计与制造 153 4.47% 机电一体化技术 145 4.23% 工业设计 130 3.80% 数控技术 79 2.31%
国际交流学院
297
8.67% 应用英语 143 4.18% 旅游管理 86 2.51% 休闲服务与管理 68 1.99% 注:因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各分项占比之和可能存在±0.01%的误差。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就业率是反映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对学校毕业生需求程度的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7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就业率为 97.43%,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为 54.59%;“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次之,占比为 21.82%。
表 表
1- 2 2020 届 届 毕业生 毕 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人数
比例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1869 54.59%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747 21.82% 升学 680 19.86% 自主创业 21 0.61% 应征义务兵 16 0.47% 出国、出境 3 0.09% 待就业 88 2.57% 注:就业率=(1-未就业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00%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各院系/ 专业的就业率
2020 届毕业生分布在 6 个院系。就业率相对较高的学院是经济管理学院(99.31%)、电子商务学院(98.52%)。
经济管理学院 99.31%
电子商务学院 98.52%
机电工程学院 97.83%
建筑与艺术学院 97.31%
国际交流学院 97.31%
电子信息学院 95.24%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图 图
1- 2 2020 届各院系 毕 业生就业率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8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分布在 28 个专业;就业率相对较高的专业是数控技术 (100.00%)、国际商务(100.00%)、电子商务(100.00%)、会计(中澳合作)
(100.00%)、保险(100.00%)
表 表
1- 3 2020 届 届 各专业 毕 业生就业率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数控技术 79 79 100% 国际商务 78 78 100% 电子商务 264 264 100% 会计(中澳合作)
68 68 100% 保险 73 73 100% 市场营销 254 253 99.61% 软件技术 121 120 99.17% 广告设计与制作 104 103 99.04% 旅游管理 86 85 98.84% 投资与理财 86 85 98.84% 会计 242 239 98.76% 休闲服务与管理 68 67 98.53% 工业设计 130 128 98.46% 建筑工程技术 123 121 98.37% 国际贸易实务 175 172 98.29% 影视动画 97 95 97.94% 模具设计与制造 153 149 97.39% 工程造价 103 100 97.09% 环境艺术设计 101 98 97.03% 机电一体化技术 145 140 96.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167 161 96.41% 应用电子技术 105 101 96.19% 应用英语 143 137 95.8% 电气自动化技术 134 127 94.78% 报关与国际货运 93 87 93.55%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66 61 92.4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41 37 90.24% 计算机网络技术 125 108 86.4%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9
(三)求职成功途径
专业化的招聘求职网站/APP(25.51%)和父母及亲友推荐(20.10%)为毕业生落实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渠道,其次是学校组织的现场招聘会(14.94%)和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13.80%)。
专业化的招聘求职网站/APP 父母及亲友推荐学校组织的现场招聘会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 其他校方(包括导师)的直接推荐学校网站发布的就业信息 校外的现场招聘会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图 图
1- 3 2020 届毕业生 求 职途径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四)未就业分析
学校 2020 届未就业毕业生共 88 人(占比 2.57%);进一步调查其未就业的原因,主要为“准备升学考试”(31.55%),其次为“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28.34%)。
25.51% 20.10% 14.94% 13.80% 11.12% 9.33% 4.02% 1.19%
10
准备升学考试 正在选择就业单位中其他 12.83%
暂时不想就业 10.16%
31.55%
28.34% 准备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公开招录考试 5.35% 已确定就业意向,近期准备签订协议或合同 4.81% 准备应征入伍
4.81% 准备出国出境学习或工作 1.60% 已确定创业项目和方向,正在进行创业的各项前期准备及筹建工作 0.53%
图 图
1- 4 2020 届未就业 毕 业生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三、对社会贡献度 1
(一)就业地区分布
就业区域分布: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主要选择在省内就业(94.88%),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省外就业人数较多的地区为上海市(0.83%)和江苏省(0.53%)。
1 针对毕业去向为协议和合同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进一步统计分析其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就业行业及就业职业分布。
11
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安徽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贵州省内蒙古自治区 甘肃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0.83% 0.53% 0.41% 0.41% 0.34% 0.26% 0.26% 0.23% 0.23%
94.88%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图 图
1- 5 2020 届毕业生 排 名前十就业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中西部就业地区分布 2 :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选择在中部地区就业共 34 人,占比为 1.28%;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共 47 人,占比为 1.77%。
表 表
1- 4 2020 届毕业生 中 西部地区就业情况 分 布
就业地区
人数
比例
中部地区
34 1.28% 西部地区
47 1.77%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省内就业城市:在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宁波市(62.63%),其次是杭州市(11.19%)。
2 中部地区有 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有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12
70.00%
60.00%
62.63%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1.19%
4.88% 4.84% 4.56% 4.13% 3.37% 1.39% 1.27% 1.19% 宁波市 杭州市 台州市 嘉兴市 温州市 绍兴市 金华市 湖州市 衢州市 丽水市
图 图
1- 6 2020 届毕业生 省 内主要就业城市分布
注:图中为就业人数排名前 10 的省内就业城市。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生源地与就业地域交叉分析:省内生源中,97.86%选择留在本省就业;78.80%的省外生源也考虑在省内就业,13.25%的省外生源回生源地就业。
省外就业, 2.14% 97.86% 省内
生源
省内就业,
13
其他省份就业, 7.95%
回生源所在地就业, 13.25% 省外
生源
省内就业, 78.80%
图 图
1- 7 2020 届省内、 省 外生源毕业生就业 地 区 分 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二)就业行业分布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 26.38%)、“批发和零售业( ” 16.67%)
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84%);这一行业流向与学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
26.38%
图 图
1- 8 2020 届毕业生 就 业量最大的前十个 行 业 分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制造业 批发和零售业 16.6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84% 建筑业 8.4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0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4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2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10% 住宿和餐饮业
4.1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69%
14
(三)就业职业分布
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其他人员”,占比为 58.22%;其次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6.94%)。
58.22%
图 图
1- 9 2020 届毕业生 就 业量最大的前十个 职 业 分 布
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四)就业单位分布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单位类型为“其他企业”,占比达到 93.11%;其次为“三资企业”(2.82%);就业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 50 人及以下(42.35%),其次是 51- 100 人(17.67%)和 101-200 人(12.17%)。
其他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16.94% 工程技术人员 12.16%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5.46% 文学艺术工作人员 2.33% 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1.81% 教学人员 0.83% 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0.79% 金融业务人员 0.79% 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 0.45%
15
其他企业 93.11%
三资企业 2.82%
其他 2.22%
国有企业 1.43%
机关 0.23%
其他事业单位 0.11%
中初教育单位 0.08%
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图 图
1- 10 2020 届毕业生 就 业单位性质分布
注: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数据来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
201-300人, 7.22% 301-1000人, 7.42%
2001人及以上, 9.39% 1001-2000人, 3.79%
50人及以下, 42.35%
101-200人, 12.17% 51-100人, 17.67%
图 图
1- 11 2020 届毕业生 就 业单位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四、深造及创业情况
(一)国内升学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共有 680 人选择国内升学深造,升学率为 19.86%。
(二)出国(境)
留学人数及比例:
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共有 3 人选择出国(境)深造(0.09%)。
16
(三)自主创业
创业人数及比例:学校 2020 届毕业生中,共有 21 人选择自主创业,创业率为 0.61%。
创业行业:2020 届毕业生创业行业呈多元化分布,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及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2.99%
图 图
1- 12 2020 届 届 毕业生 创 业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批发和零售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4.94% 住宿和餐饮业 11.49%
房地产业 10.3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34%
金融业 10.34%
教育 5.7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45% 制造业 2.30% 卫生和社会工作 2.3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3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15% 农、林、牧、渔业 1.15% 建筑业 1.15%
18
第二篇: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一、高度重视,健全就业工作保障机制
学校历来重视就业工作,专门成立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为积极推进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一直实行就业工作院校二级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学校、学院、专业的三级运行模式,统筹推进就业工作。同时,制定完善《就业基金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制度文件,实现就业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保障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二、精准施策,努力提升就业指导成效
(一)突出就业导向,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推荐。举办 2020 届毕业生综合招聘会, 共计 200 家企业来校设摊,提供 3800 个岗位,共有 1218 名学生参加,有 971 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同时各二学院也组织开展了各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疫情期间,学生处第一时间启动线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联合海曙人社局、宁海人社局、鄞州首南街道、北仑人社局和奉化人社局等部门,先后举办 6 场网络招聘会和 30 余场空中宣讲 会,共计 200 余家企业参会,提供 4000 多个岗位。同时,通过学校“工商微就业”微信、就业 QQ 群、学校就业信息网等网络途径,累计发布 150 多家用人单位信息, 3000 多个就业岗位。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及时向毕业生重点推荐教育部“2020 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 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引导毕业生多关注与岗位匹配度高的 5 大网站(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 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确保 2020 届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二)突出成效导向,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利用就业服务月平台,合同联合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针对毕业生组织开展简历大赛、甬往职前比赛、生涯体验周、新生学情分析等活动,求职系列讲座 10 场。针对疫情防控形势,确保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断档,学生处和各二级学院着重将就业指导重心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为了提升毕业生的求职应聘能力,组织毕业生观看由教育部牵头推出的就业创业公益讲座 10 余场,同时开通“达职求职”能力提升系统平台,近 1000 名毕业生参与系统学习。返
19
校复学期间,学校组织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 2 次,各学院也分别召开毕业生就业 工作专题研讨和主题班会,全方面积极推进 2020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三)突出困难群体导向,加强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指导。组织开展贫困学生、退伍士兵就业能力提升班,通过就业讲座、素质拓展、TQC 测评、精准就业推荐等活动,为 56 名培训学员均推荐落实实习单位,目前情况:20 名退伍士兵均已就业、1 名退伍士兵准备考公安;35 名贫困学生中,5 人专升本、1 人已创业、其余 29 人均已就业。同时,从学校和学院层面多角度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通过谈心谈话、线上就业咨询等多形式多途径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工作,确保其顺利就业。此外,联合政府部门开展 2020 届家庭困难毕业生和湖北籍毕业生的求职创业补贴, 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添砖加瓦。
(四)突出问题导向,重点做好“八个一”活动。通过组织一次毕业生就业情况摸底、组织一次就业工作专题会议、跟每位毕业生至少谈一次话、每周一次就业指导讲座、做好半月一次网络招聘会、每位校领导和教师联系一家以上可就业用人单位、各学院组织一次线下小型校园招聘会、每周公布一次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八个一”活动, 广泛发动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发扬“四千精神”,千军万马齐动员, 做好 “盯关跟”,积极了解掌握学生的就业心态,精准排摸未就业学生的就业需求, 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地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三、严格规范,提升就业管理水平和质量
做好 3424 名毕业生就业方案录入、报到证打印、档案寄发、改派等工作。针对就业工作人员的进行业务培训,熟悉政策及工作流程,指导毕业生熟悉掌握毕业报到流程、改派具体操作方法,保证毕业生顺利完成报到工作,做到制度不走样、学生零投诉。加强与毕业生沟通,杜绝派遣方案简单粗放,坚决杜绝未经学生同意代签派遣申请等被就业现象的发生。严格执行学生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到档案材料齐备、准确,档案转递安全、规范、及时。
20
四、指导培育,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一)强化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2020 年选拔培育校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25 项,校级社团创新项目 12 项,浙江省新苗人才 计划项目 4 项。在全校范围内,通过选拔,组建成立创业精英班 37 名学生,下半年按创业班计划授课,开设《创业理论与实践》、《创业团队管理》、《创新创业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实践》、《创业营销系列讲座》、《创新思维训练》等创新创业知识系统教学,同时聘请企业家进校园,开展专题讲座 6 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基本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信心。
(二)以赛促教,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举办 2020 年创新创业大赛,选拔 18 个创业团队,共计 78 位同学合伙创业,入驻学校众创空间进行创业实践,创业项目 类型有电商、教育、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等各种类型,目前已有 5 家成功注册公司。
举办 2020 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前期积极宣传发动,在各学院的通力配合下, 经过校内初赛、复赛、决赛,最后选送 8 件作品参加省级复赛决赛,最终荣获大赛高 职高专组职业规划类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1 项,高职高专组创新创意类三等奖 2 项。
22
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从“学生”视角综合评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较全面的了解毕业生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竞争优劣势。其中,毕业生对自身就业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薪酬情况、目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对目前工作的满意情况和目前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情况。
一、薪酬水平
总体薪酬收入:学校 2020 届毕业生税前月均收入为 4012.79 元;薪酬区间主要 集中在 3501 到 5000 元(43.76%),其次为 2001 到 3500 元(38.11%)。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2000元及以下 2001到3500元 3501到5000元 5001到6500元 6501到8000元 8001元及以上
图 图
3- 1 2020 届毕业生 薪 酬区间分布
注:薪酬包括能折算为现金的工资、福利等。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各主要学院月均收入:电子商务学院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 4365.55 元;而建筑与艺术学院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 3655.01 元。
38.11% 43.76% 7.98% 4.36% 3.42% 2.38%
23
电子商务学院 4365.55 电子信息学院 4102.14 经济管理学院 4064.12 机电工程学院 3949.17 国际交流学院 3941.95 建筑与艺术学院 3655.01
图 图
3- 2 2020 届各主要 学 院毕业生月均收入 水 平 分 布(单位: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各主要专业月均收入: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 6376.47 元;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在 3000.00 元以下。
24
国际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
市场营销软件技术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影视动画数控技术旅游管理
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机电一体化技术休闲服务与管理投资与理财
会计(中澳合作)
应用英语
保险工业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
工程造价
会计环境艺术设计
0.0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图 图
3- 3 2020 届各主要 专 业毕业生月均收入 水 平 分 布(单位:元)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6376.47
4766.26 4748.46 4471.95 4243.48 4192.37 4187.90 4059.57 4031.72 4015.56 4015.55 4001.30 3974.99 3963.00 3961.99 3953.01 3936.67 3923.88 3910.81 3894.59 3878.57 3867.78 3825.00 3752.05 3650.36 3431.69 3352.79 2821.90
25
主要就业行业的薪酬水平:选择在“房地产业”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月均收入为 4503.21 元;而选择在“建筑业”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 3414.61 元。
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教育批发和零售业
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制造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建筑业
4503.21
4502.13
4385.46
4370.28
4249.20
4144.78
4033.62
3968.28
3965.93
3877.65
3851.28
3831.60
3665.38
3625.00
3491.18
3414.61
图 图
3- 4 2020 届 届 毕业生 主 要就业行业月均收 入 水平(单位:元)
注:主要就业行业指样本人数≥20 人的就业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二、专业相关度
总体专业相关度:78.00%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相关度均值为 3.33 分;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26
30.60% 30.15%
很相关 比较相关 一般 比较不相关 很不相关
图 图
3- 5 2020 届毕业生 专 业相关度分布
注:专业相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比较不相关”、“很不相关”和“无法评价”; 其中,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各主要专业的专业相关度:影视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工作的专业相关度相对较高, 为 94.29%;而保险专业的毕业生工作的专业相关度相对较低,为 53.85%。
表 表
3- 1 2020 届 届 主要专业毕业生专业相关度 情 况 分 布
专业
很相关
比较相关
一般
比较不相关
很不相关
相关度
均值
影视动画 25.71% 31.43% 37.14% 2.86% 2.86% 94.29% 3.74 软件技术 34.57% 29.63% 27.16% 3.70% 4.94% 91.36% 3.85 建筑工程技术 25.33% 34.67% 30.67% 2.67% 6.67% 90.67% 3.69 工程造价 22.22% 42.59% 24.07% 5.56% 5.56% 88.89% 3.70 电气自动化技术 17.07% 31.71% 39.02% 6.10% 6.10% 87.80% 3.48 数控技术 4.92% 42.62% 39.34% 4.92% 8.20% 86.89% 3.31 应用英语 23.33% 41.67% 21.67% 8.33% 5.00% 86.67% 3.70 环境艺术设计 22.54% 38.03% 25.35% 4.23% 9.86% 85.92% 3.59 广告设计与制作 15.00% 38.33% 30.00% 8.33% 8.33% 83.33% 3.43 市场营销 11.46% 32.29% 38.54% 12.50% 5.21% 82.29% 3.32 机电一体化技术 9.23% 35.38% 36.92% 6.15% 12.31% 81.54% 3.23 会计(中澳合作)
25.93% 29.63% 22.22% 11.11% 11.11% 77.78% 3.48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 术 13.95% 18.60% 44.19% 18.60% 4.65% 76.74% 3.19 计算机网络技术 13.16% 28.95% 34.21% 18.42% 5.26% 76.32% 3.26 计算机应用技术 14.55% 20.91% 40.00% 16.36% 8.18% 75.45% 3.17 会计 19.48% 26.62% 29.22% 12.34% 12.34% 75.32% 3.29
17.25%
11.75%
10.25%
27
专业
很相关
比较相关
一般
比较不相关
很不相关
相关度
均值
工业设计 11.11% 30.56% 33.33% 9.72% 15.28% 75.00% 3.13 模具设计与制造 11.11% 35.35% 27.27% 6.06% 20.20% 73.74% 3.11 国际商务 8.82% 41.18% 23.53% 17.65% 8.82% 73.53% 3.24 投资与理财 18.92% 21.62% 32.43% 13.51% 13.51% 72.97% 3.19 报关与国际货运 23.08% 33.33% 15.38% 17.95% 10.26% 71.79% 3.41 国际贸易实务 21.78% 26.73% 21.78% 14.85% 14.85% 70.30% 3.26 电子商务 15.18% 41.07% 13.39% 25.89% 4.46% 69.64% 3.37 应用电子技术 23.53% 22.06% 23.53% 16.18% 14.71% 69.12% 3.24 旅游管理 17.78% 15.56% 33.33% 15.56% 17.78% 66.67% 3.0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1.74%
4.35%
30.43%
26.09%
17.39%
56.52%
2.87 休闲服务与管理 13.51% 18.92% 21.62% 10.81% 35.14% 54.05% 2.65 保险 7.69% 15.38% 30.77% 21.15% 25.00% 53.85% 2.60 注:专业相关度评价维度包括“很相关”、“比较相关”、“一般”、“比较不相关”、“很不相关”和“无法评价”; 其中,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从事与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主要为“不想找相关工作,因为个人兴趣( ”和“想找相关工作,但是就业机会太少”(13.70%)。
图 图
3- 6 2020 届 届 毕业生 从 事与专业不相关工 作 的 原 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38.13%)
28
三、工作满意度
工作总体及各方面的满意度:学校 2020 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 94.63% 分。其中对工作内容满意度最高,为 94.98%。从各方面来看,均处于 87.01%及以上; 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94.63% 94.98% 93.88%
87.01%
工作总体 工作内容 职业发展前景 薪酬
图 图
3- 7 2020 届 届 毕业生 对 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各学院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各学院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体满意度均 90.00%以上。其中经济管理学院最高,为 96.08%。具体分布详见下表。
表 表
3- 2 2020 届各学院 毕 业生工作总体满意 度 评价
学院
满意度
均值
学院
满意度
均值
经济管理学院 96.08% 3.57 机电工程学院 94.24% 3.50 电子商务学院 95.79% 3.65 建筑与艺术学院 93.55% 3.54 电子信息学院 94.77% 3.65 国际交流学院 90.91% 3.48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和“无法评价”;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无法评价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各专业毕业生工作满意度:从工作总体满意度来看,各专业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在78.00%以上;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中澳合作)的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相对较高,均为 100.00%。具体分布详见下表。
29
表 表
3- 3 2020 届各专业 毕 业生工作总体满意 度 评价
专业
满意度
均值
专业
满意度
均值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00.00% 3.48 投资与理财 94.59% 3.51 会计(中澳合作)
100.00% 3.70 计算机应用技术 94.50% 3.50 模具设计与制造 98.96% 3.58 工程造价 94.44% 3.50 软件技术 98.77% 4.05 国际商务 94.12% 3.53 保险 98.08% 3.63 旅游管理 93.48% 3.39 市场营销 97.92% 3.66 数控技术 93.44% 3.48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97.73% 3.55 工业设计 93.15% 3.44 电子商务 97.32% 3.81 应用电子技术...
相关热词搜索: 浙江 毕业生就业 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