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畜牧兽医工作的重大意义
畜牧业是果洛的主导产业,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动物防疫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全州土地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现辖六个县44个乡镇,185个牧民委员会、556个牧业生产合作社,总户数33002户、农牧民总人口130160人,2010年底全州存栏各类牲畜178.92万头只匹,其中:牛95.43万头、羊80.30万只、马2.83万匹、山羊0.36万只。人均收入为2629.41元。果洛州地处高寒、严重缺氧、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当缓慢、科技文化落后,牧民群众逐水草而居,牧业生产靠天养畜,畜牧业生产发展滞后。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是畜牧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畜牧产业的主要技术支撑,而队伍素质是提高兽医服务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职能的前提和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的素质水平决定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加快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既是树立部门形象、强化服务职能的需要,也是壮大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和巩固畜牧业基础地位都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二、畜牧兽医人员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
畜牧兽医工作是畜牧业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之一,且长期而复杂,工作涉及面广、服务半径大、牵扯部门多、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我州畜牧兽医基本工作任务:一是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人员每年承担着十余种牲畜传染病疫苗的运输、保存、发放和疫苗注射等工作任务,其中以口蹄疫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每年开展两次。二是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人员还承担着检疫监督工作,包括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和屠宰检疫等四个环节的检疫工作,而且包括相关的监督工作。三是从下到上逐级的疫情报告工作和州县两级开展的疫情监测工作。四是承担动物疫情的认定和处置工作。五是开展牲畜本品种选育工作。六是开展牲畜普通病的防治。七是开展牲畜内外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八是开展畜牧兽医科技示范、培训、推广等工作。九是开展牲畜二维码标识和佩戴工作。
三、果洛州畜牧兽医队伍现状
1.果洛州畜牧兽医专业队伍现状
一是单位机构现状。据调查统计,全州现有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51个,均属事业单位。其中:州畜牧兽医工作站1个,县畜牧兽医工作站6个,乡畜牧兽医工作站44个。州、县畜牧兽医站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均为合署办公。二是编制状况。全州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拥有编制303人,其中:州畜牧兽医站36人、玛沁县63人(其中;乡站45人),玛多县41人(其中;乡站29人),达日县53人(其中;乡站27人),甘德县26人(其中;乡站19人),班玛县37人(其中;乡站24人),久治县47人(其中;乡站32人)。三是人员状况。经过调查统计,2011年7月底全州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有干部237名。四是职称状况。全州畜牧兽医专业有职称人员188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8人,初级职称82人。五是学历结构状况。全州有学历人员为183人。其中:本科29人,占学历总人数的15.84%。大专105人,占学历总人数的57.38%。中专49人,占学历总人数的26.78%。
2.果洛州村级动物防疫员现状
果洛州拥有村级动物防疫员549名,其中:玛沁63名、玛多27名、达日109名、甘德153名、班玛113名、久治84名。
四、当前畜牧兽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问题
全州动物防疫三级编制总数为303人,而实际正式国家干部职工只有237人。一是县乡畜牧两级兽医站人员缺少的现象非常严重,例如;甘德县的江千乡,达日县的满掌、莫巴、上红科、桑日麻、特合土乡没有畜牧兽医专业干部,上述6个乡的畜牧兽医站的业务工作靠安置生来完成,甘德达日两县的共10个乡,每个乡只有1名专业畜牧兽医干部,由于人员的缺乏,影响了正常动物防疫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达日、甘德两县的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只有8人,现有人员偏少,导致畜牧兽医业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2.村级动物防疫员(民间兽医)数量和报酬问题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是我州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重要防疫措施实施的主体力量,在保证我州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村级动物防疫员数量和报酬问题是目前畜牧兽医工作的当务之急。全州只有549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着近500万牲畜(折羊单位计算)的防疫工作任务,平均每人承担着近1万头只牲畜,所以任务繁重且人员少,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开支的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各县报酬标准也不一致,久治、玛沁县最低,每人每年只有800元。由于报酬偏低,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积极性差,许多人不愿意从事防疫员工作,许多县采取由村支书或村主任兼职办法来应付防疫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州村级动物防疫员数量少、素质低、报酬低的问题亟待解决。
3.经费问题
州县乡三级畜牧兽医站经费严重不足,一是除每年省上安排的部分防疫工作业务经费外,没有专门的业务防疫经费。二是办公经费各县标准也不一致,达日县没有给业务部门安排办公经费,办公经费最高的是甘德县每人每年2000元,最低的是久治县和玛沁县,每人每年500元。州县乡畜牧兽医站严重缺乏办公和防疫经费,许多正常的业务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
4.管理体制问题
由于果洛州乡畜牧兽医站在“三定”时,除久治县是属于县农牧和林业局管理外,其余五县的乡畜牧兽医站都属于乡政府管理,同时,乡畜牧兽医站工作任务繁重,也无法取得所在地乡政府的领导和支持,造成县业务主管部门和乡政府对乡畜牧兽医站两不管的被动局面。因而造成管理体制无法理顺。
5.技术装备落后问题
乡级畜牧兽医站的技术装备相当落后,没有足够的防治药品储备,疫病防治手段落后,行政执法工作没有规范着装,没有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设施和简易的疫病检测设备;技术推广工作没有必要的培训、推广、实验、诊疗、信息等设施。很难想象,没有一个用现代化武装起来的基层畜牧兽医组织能指导好畜牧业现代化的建设。
五、如何加强畜牧兽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保证畜牧兽医工作正常运转
我们要始终把加强畜牧兽医管理、人才队伍培养、部门协调配合和政策体系完善等改革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根据我省其他州县的实际情况和按照业务工作量配备畜牧兽医人员的要求,全州畜牧兽医人员总量应该配备到360人最为合理,其中:州畜牧兽医站50人、每个县畜牧兽医站配备15人共90人、每个乡畜牧兽医站配备5人共220人。二是按牲畜数量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全州牲畜折羊单位为近500万羊单位,按照每5000只羊单位牲畜配备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标准,全州应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900人,可以实现全州每个村委会和每个合作社都有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目标。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全州州县乡村四级拥有1260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从而解决了最基本的和最需要的问题,为今后畜牧兽医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畜牧兽医经费保障
一是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储备资金,每年州县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储备资金,以应对突发的各类动物疫情,州级每年安排5万元、县级每年安排3万元,每年全州23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二是提高畜牧兽医办公经费标准,每人每年的标准应提高到3000元,全州每年100万元左右。三是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从目前的每人每年800元逐步提高到6000元,全州每年450万元。四是每年给每个乡镇安排5000元的药品储备资金,每年22万元,连续安排五年。五是通过有效措施全额收取家畜医疗统筹费,每年征收100万元左右,从而为牲畜寄生虫病和普通病的防治提供资金保障。通过上述措施,每年用于畜牧兽医工作的资金总量将达到695万元,从而为畜牧兽医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3.加强组织和业务双重领导,切实提高畜牧兽医工作能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把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常抓不懈,及时研究解决畜牧兽医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要强化协调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确保畜牧兽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全面开展,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畜牧兽医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切实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工作作风建设,全面实现工作作风大转变。 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尽快让他们从传统的工作模式和陈旧的思维观念中解脱出来,切实实现工作作风大转变。要坚决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推动畜牧兽医干部职工高度负责地承担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到监管到位不越位、处罚到位不错位、服务到位不缺位, 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零失误、零差错、零投诉,全面树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的崭新形象。
4.理顺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推动畜牧兽医工作有序进行
制定果洛州州、县、乡畜牧兽医站管理办法和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为有利于政事分开,有利于乡站畜牧兽医人员集中精力从事业务工作,有利于加大技术推广和行政执法力度,有利于人员素质的提高,对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应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乡畜牧兽医站除党群工作由属地管理外,其它如人事、财务、业务等均由县农牧和林业局管理,业务工作分别接受州县畜牧兽医站的直接指导。
5.推行双规目标责任制,完善畜牧兽医工作考核体系
完善畜牧兽医工作考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在全州开展双规目标考核,从行政和业务双规开展上到下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职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要根据年初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严格目标责任制管理到人,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奖惩,确保畜牧兽医工作有新的起色、
6.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为畜牧兽医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发挥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确定防疫工作技术保障措施、制定技术规范、明确技术要求。一是必须科技创新。始终把畜禽良种推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保障等体系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二是是实现防疫方式由集中防疫向常年防疫转变。根据当前动物疫病常年发生、防疫责任重大、工作量多、任务艰巨的特点,要积极创新动物防疫方式,由一年春秋两季集中防疫向一年四季常年防疫转变。三是提高动物防疫监督能力。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完善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没有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的畜禽不予出具检疫证明,没有检疫证明的畜禽不准销售、宰杀和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加大对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牧民的法制意识,从而使被动防疫变为主动防疫,促进全州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开展。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情况 调查报告 畜牧兽医 果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