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打造品牌旅游项目建设情况视察报告 3 篇
打造品牌旅游项目建设情况视察报告第 1 篇
11 月 9日,市政协组织 60 多名常委、委员,对全市旅游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重点视察,实地察看了荣成市家园、书画城、林场,区湿地公园、农场和安然纳米国际大酒店等 6 个旅游建设项目,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旅游局负责同志的情况汇报,委员作了议政发言。市政协主席在座谈会上讲话,市政府副市长陪同视察并讲话。
这次视察,委员们感触很深的有三点:一是旅游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全市共规划建设旅游重点项目 48 个,总投资达 567 亿元,这对于丰富我市旅游业内涵、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作用明显。视察中看到的湿地公园、农场、林场等项目,体现了生态游、度假游、红色游等休闲旅游的新趋向,开辟了休闲度假的新去处,是旅游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亮点。二是旅游业产业链逐步拉长。我市注重旅游业与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的衔接与融合,把城市作为一个大的旅游景区来规划运作,全力构建大旅游、大市场。旅游业链条越拉越长,服务功能越来越强,旅游品牌越擦越亮,旅游市场越做越大,经济效益越来越火,体现出旅游业发展的大手笔、大智慧。三是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规划开发中的双岛湾、九龙湾等休闲旅游度假区,与荣成好运角、文登南海新区、
2 大乳山等旅游示范区遥相呼应,将有力拉动旅游业上档升级。正在开发的温泉、海水热疗、海上运动、葡萄酒庄等高端旅游产品,将有利于破解旅游受季节限制的瓶颈,提升旅游业核心竞争力。
委员们认为,我市旅游业之所以能健康发展、成效明显,主要得益于三个重要因素: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来定位和统筹,召开了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设立了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旅游列入重点工作目标绩效考核,形成了旅游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和资金投入体系,有力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二是全社会各方面热情高涨、全力投入。发展旅游业不仅成为共识,而且成为一种社会共同行动,政府抓旅游、企业办旅游、农村办旅游、家庭办旅游、个人搞旅游蔚成风气。一大批工、商、农字号大企业纷纷投入巨资搞旅游项目,一大批镇村成为旅游强镇、特色村和农业旅游示范点,从樱桃节到温泉节,从海岛游到农家乐,从度假村到生态园,全市旅游项目开发到处开花,方兴未艾。三是市旅游局发展理念超前、工作主动高效。我市旅游业取得这么多可喜成绩,与市旅游局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委员们感到,市旅游局有一个团结创新、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个心齐劲足、甘于奉献的干部职工群体,是一支拉得出、
3 冲得上、打得赢的过硬队伍。
委员们认为,我市发展旅游业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加之经济比较发达、对外开放领先、交通便捷通畅、海陆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早日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海滨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围绕推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委员们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作好三篇文章上:
第一,作好文旅融合的文章。主要是三抓:一抓规划衔接。建立文化和旅游产业规划共编、政策共享、市场共推、品牌共建的良性发展机制。我市沿海的沙滩、礁石、湿地等自然景观,是特色中的特色、优势中的优势,不可复制,应列入规划,加强保护,多留一些原生态。二抓文化发掘。将海洋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时尚文化等融入旅游业。打造融家纺、锡镶、剪纸等传统工艺现场制作,海产品、水果、渔竿等特产经销,海洋情调、渔家情调、韩国风情等民俗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特色文化风情街。三抓业态融合。推动演艺业、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民间工艺品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利共赢。
第二,作好打造精品的文章。一要精在特色上。把握海、岛、泉、气候等资源优势,整合力量,精心包装,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优异、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重点作好海的文章,把观海景、吃海鲜、洗海澡、购海产以及海上运动等联珠成
4 串,深度开发,形成旅游的最大特色品牌。二要精在新颖上。注重以新理念、新思路,规划发展高端旅游产品,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好、好中生优、优中生特的文章。温泉富甲天下,应积极探索温泉+特色景区、温泉+会议休闲、温泉+康复疗养、温泉+生态农庄等多种开发模式,拉长温泉旅游产业链。对帆船、游艇、酒庄等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应如此。三要精在服务上。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努力把服务做精、做细、做到位,保证游客在吃得可口、住得舒适、行得方便、游得有趣、购得实惠、玩得。针对俄罗斯游客逐年增多的实际,开设俄语培训学校或专业,开发适合俄罗斯游客口味的菜系,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巩固扩大这一重要客源。
第三,作好休闲旅游的文章。围绕我市旅游资源,加快开发一批面向大众消费的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有品位有特色的休闲旅游景点,形成与黄金周、小长假、双周日相适应的休闲旅游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乡村游、海岛游、农家游、渔家游等,开发一批如城郊休闲、森林氧吧、农业体验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发挥好旅游业助农、富农的作用。推进旅游业与工业的融合,推出一批工业参观旅游线路。搞好旅游线路的整体包装和营销,推出优惠套票。关注同城化现象,重视同城化效益,青烟威荣高铁 2013 年通车后,会给休闲旅游带来什么变化,应有与之相适应的规划、投资、建设、管
5 理等准备。
旅游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旅游业已超过石油业和汽车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也是最大的创汇产业。国际旅游联合会预测,到 2020年,全世界旅游人数将达到 16 亿人次,旅游相关消费超过 2万亿欧元,充分表明旅游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商机无限。去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5%,、的比重分别是20%、14%,、的比重分别是 10.2%、7.6%,我市这一比重达到 11.3%,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大力推进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重点打造观光、温泉养生、休闲度假、新兴高端四大特色旅游体系。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继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旅游工作,多为旅游鼓与呼,多提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多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共同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打造品牌旅游项目建设情况视察报告第 2 篇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7 年以来,我市以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业态多元化为主线,以引进大项目、塑造大品牌、形成大产业为目标,以效益优先、突出特色、注重标准、市场运作、产业开发为原则,深入挖掘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旅游项目建
6 设步伐,强化品牌宣传促销,加强旅游质量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 7 月末,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 89.4 亿元,同比增长 11.6%。
(一)夯实基础抓项目
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的基础和消费载体,对旅游吸引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我市在开发旅游项目上开展了多方面工作:一是坚持凡河新区游在全市旅游项目中的龙头地位。在莲花湖湿地一、二期工程大面积恢复湿地建设,开发怡荷园、鸥鸟翔集、曲苑荷风等 20 余个景点,丰富湿地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湿地三期新增水系 62.7 公顷,完成绿化面积 122 公顷,打造了十公里环湖水路,目前电瓶船和摇橹船等娱乐性亲水项目已投入运营。不断完善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既定的马术俱乐部、房车营地、稻田酒店、北方水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巩固提高中国铁岭莲花湖灯会;积极洽谈铁岭冬宫文化旅游综合体。冬宫项目位于莲花湖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新调公路以东、黑龙江路以北、泰山路口围合区内,是由哈尔滨冰雪之冠游乐园有限公司投资 30 亿元打造的四季冰雪娱乐项目,包括冰雪第五区、北国寒地水城、寒地水城温泉、寒地温泉健康养老等功能分区。二是实现各县(市)区旅游项目新突破。铁岭县投资一亿元建设的辽北水镇旅游度假区、雷锋纪念馆和张学良百年人生展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开原市象牙山风景区温泉改造已经完成,白鹭洲溶洞
7 开发以及水乡小镇、康熙行宫、玻璃栈道等正在建设中;西丰县城子山景区、红豆杉养生谷等相继建设并对外开放;昌图县太阳谷生态民俗体验区正在建设之中;调兵山市龙源温泉度假区投入使用,并于今年 8 月 5 日开放龙兴温泉水世界项目。截止目前,全市完成旅游项目投资 4.85 亿元。三是进一步壮大乡村旅游产业。今年以来,我市在已有的 8 个标准化农家乐示范村基础上,开展了新建 7 个农家乐示范村、10 个规模农家乐(农庄)、规划建设 3 个养生养老基地的乡村旅游开发活动,乡村旅游有了突破性进展。
(二)注重质量抓品牌
一是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铁岭县、西丰县成立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域旅游工作方案,着手进行全域旅游规划设计和有序实施。二是启动国家 A 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莲花湖湿地已获批为国家 4A 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铁岭县观陵山艺术园林、西丰美麟野蚕博物馆申报国家 3A 级景区;铁岭县噶山小镇申报国家 2A 级景区;清河省级旅游度假区正在积极做好 4A 级景区的恢复工作。三是大力开展国家级现代农业庄园和省级旅游特色小镇申报工作。目前已推荐昌图县宝力农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庄园;昌图县太阳谷温泉旅游度假村、裕泉生态谷等多个旅游特色小镇为省级旅游特色小镇。四是精心打造功能完善的景区(点)旅游线路。在形成一日、二
8 日和多日旅游产品的同时,筛选出具有铁岭特色的旅游商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旅游需求。
(三)创新营销抓宣传
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叫响北方水城,快乐铁岭旅游品牌。一是与沈阳铁路局合作,将长春北京南 G400/G399 次列车冠名为铁岭莲花湿地号,扩大我市旅游品牌的辐射区域,拓展客源市场。二是组织参加北京、西安、天津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国家和省级旅游交流活动,扩大铁岭知名度。三是推进互联网+旅游营销工作,实现铁岭优质旅游产品网上销售。四是与省内外有实力的旅行社合作,通过在我市设立分社和营业部等方式,做好引客入铁工作。五是强化与沈阳经济区、辽西城市区域以及省外周边城市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景点互通、游客互换、抱团取暖。六是持续办好中国铁岭第三届莲花湖灯会、2017 万亩花海旅游节、第十一届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象牙山温泉梨花节、铁岭西丰首届盛京围场文化节等 30 余个年度节会活动,实现常年有活动、件件有特色、个个成品牌。
(四)提升服务抓管理
一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全市积极推进列入国家计划的 111 个旅游厕所和第三卫生间建设,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需求。乡村旅游景区基本实现三通(通路、通水、通网络)、三建(建停车场、建
9 购物场所、建游客中心)、三改(改厕、改水、改厨),努力提高可进入性和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二是举办导游大赛,以赛代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水平。三是坚持依法治旅,完善综合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以游客为本的旅游质量评估体系和旅游投诉平台,强化安全管理,排除安全隐患。四是建立健全旅游标准体系,全面推动全市旅游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视察组认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外地来铁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逐年增加,促进了社会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增长,体现了我市旅游工作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我市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问题:
1、旅游经济总量较小,龙头景区尚未培育成熟。在省内比较,我市旅游收入仅占全省 3%左右,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作为全市龙头景区的莲花湿地还不成熟,核心拉动作用不强。
2、旅游项目少、层次低、体量小,增长乏力。
3、旅游产业、产品相对单一,缺乏生态观光与文化、休闲、娱乐、商贸的深度融合,魅力不足。
4、景区分布散落,尚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与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相去较远。
10
三、意见和建议
1、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方式,凝神聚力,抓紧、抓实、抓细我市旅游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
2、以凡河新区为核心,在深度营造魅力铁岭、生态新城、绿色家园的同时,积极引进、策划、打造具有影响力、带动力、规模化、品牌化的旅游项目,以增量调结构、促发展、增后劲,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3、以带来人、留住人为目标,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功能互补、开发互动、资源共享,促进全域旅游协调发展。
打造品牌旅游项目建设情况视察报告第 3 篇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 40 家,星级旅游饭店 8 家,A级旅游景区 20 个,国家森林公园 1 个、省级森林公园 1 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2 个。在年初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大会上,我市 35 家单位分获乡村旅游贡献奖单位、省级特色旅游乡镇(街道)、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省级星级农家乐等荣誉。同时,我市积极培育了铁岭县大甸子镇、横道河子镇、昌图宝力农场等特色旅游小镇,铁岭县大甸子镇被省旅发委评选列入重点培育创建单位。2017 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 148 亿元,同比增长 11.4%;2018 年 18 月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 116.1 亿元,同比增长 12%。
11
(一)推进转型升级,明确开展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推动铁岭县、西丰县、开原市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已基本明确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建立起协调高效的创建工作机制,正着手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铁岭县和西丰县已被省旅游委确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二)坚持以点带面,积极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铁岭市加快发展的工作方案》的精神,我市对全市涉旅项目进行了梳理,初步筛选出 21 个重点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项目 5 个、康养旅游项目 4 个、乡村旅游项目 5 个、生态旅游项目 2 个、其他旅游项目 5 个。
今年全市重点推进旅游项目共有 6 个:一是蒸汽机车影视小镇项目,现已完成概念性规划;调兵山龙溪园温泉项目已落地,现运营情况良好,正着手准备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二是开原市溶洞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 2 亿元,由辽宁飞山水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黄旗寨镇增家寨村合作开发,先期进行了绿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旅游项目开发,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开始运营。三是蟠龙山旅游
12 度假区项目。开发区旅游局与辽宁德达实业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此项目列入了省、国家 PPP 项目示范库及编制控制性项目规划。蟠龙山温泉小镇项目已经完成项目立项、总体规划和初步设计方案。四是莲花湿地冬宫城市综合体度假区项目。2017 年末,马迭尔集团、景域集团、冰雪之冠公司到我市考察全域旅游及商谈莲花湿地托管事宜,拟定了《铁岭市莲花湿地景区委托管理合作建议书》等相关文件。近期正在研究洽谈冬季雪域花灯旅游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五是康养旅游项目。8 月31 日,中国青旅集团副总伞祥宇、中青旅海投实业公司董事长谢照先一行 7 人来铁考察莲花湿地、金峰小镇等,商谈养老产业、康养旅游产业。六是辽北水镇度假区项目。该项目由河北客商投资,项目总投资 1 亿元,占地 108 亩,是集餐饮娱乐、观光游览、农趣采摘、养生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体。目前,河南岸建设旅游接待用房 11 栋,河北岸建设商铺 21 户,景观屋 7 座。
(三)注重品牌效应,持续叫响北方水城、快乐铁岭旅游品牌
一是坚持节会推动。先后举办了 2018 中国铁岭第十一届国际蒸汽机车旅游节、西丰第二届冰雪节、象牙山温泉赏花节、清河开河鱼节、5.19 中国旅游日千人骑行活动、铁岭昌图风车旅游文化节、中国铁岭第十三届大甸子羊汤文化
13 旅游节暨辽宁省第三届骑友联谊会等各类节会活动。7 月 26日,第六届中国铁岭荷花文化旅游节的开幕激活了我市夏季旅游市场,本次活动以盛世荷开、快乐铁岭为主题,整个旅游节到 10 月 8 日结束,是铁岭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荷花文化盛会。二是积极参加旅游会展等商务活动,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先后组织参加了 2018 辽宁四季旅游北京推广周、第二十九届大连赏槐会、2018 中日旅游大连交流大会、中日城市旅游宣传推介会等活动。三是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络全方位宣传铁岭。进一步完善铁岭旅游网,网页更新更加快速规范,宣传更加及时。
(四)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
1.推动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入开展特色康养旅游产业资源调研,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目前正研究制定相关责任体系。
2、深入发展乡村旅游。一是努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加大旅游景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点等旅游节点的建设力度。二是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到 2020 年,全市计划完成 234公里旅游公路建设,确保重点景区与交通主干道有效衔接。三是健全区域内引导标识体系。在高速公路两侧及出入口、
14 国道两侧及出入口、城市主要干道两侧、风景道两侧、景区主入口等区域设置旅游标识标牌,达到清晰可见。
3、加快发展红色旅游。一是充分发挥各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的特殊教育功能,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二是创新发展模式,新建雷锋纪念馆、张学良百年人生展馆等红色旅游景区,不断提升场馆展陈品质。三是突出特色,创作生产红色影视文化精品。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景区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在景区拍摄了《毛丰美》等多部影视作品。
4、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通过加快农家乐改造升级,培育发展民宿经济,大力推进铁岭县当铺人家、辽北水镇、等 15 处乡村民宿发展。
(五)提升工作主动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一是不断强化行业管理。年初以来,我市针对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全市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利剑行动。通过开展综合整治,有效遏制旅游市场乱象,进一步优化了企业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二是不断强化旅游安全管理。市旅游委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每个工作岗位。在加强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特别注重重要时段,重要节点的旅游安全工作。三是受理投诉结案率 100%,满意率 100%。四是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见面率 100%,满意度 100%。
15
(六)适应现实要求,推进旅游集团组建
积极选取优良资产进入企业集团,将莲花湿地、如意湖宾馆和如意湖酒店、中国国际旅行社、铁岭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划归到市文旅集团,现已完成清产核资。市文旅集团组建方案和筹备组长人选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现进入拟制公司章程和征求意见阶段。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厕所革命
根据国家《旅游厕所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强化旅游厕所建设监督考核,将旅游厕所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督查内容,要求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企业加强对旅游厕所的管理,每月上报一次建设进度。目前莲花湿地、白鹭洲旅游度假区、噶山小镇等景区新建了第三卫生间,明显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接待水平。2018 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 59 座,目前已开工建设近 20 余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视察组认为,我市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工作扎实、措施得力,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一是全域旅游规划、发展稍显滞后。虽然发展思路和方向已经基本明确,但是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尚不完备。景区分布散落,仍未形成区域优势线路和特色板块;一些部门和旅游企业认识理解不到位,没能形成合力。与景区内外、
16 城市乡村全域共建、产业全域共融、设施和服务主客共享的目标差距较大。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的需求。景区、景点普遍存在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景区路网优化改造、村屯亮化美化有待提高。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和公路沿线旅游标识牌体系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不高。A 级景区旅游厕所和停车场数量不足,接待能力不强。
三是旅游新业态发展滞后。除常规乡村旅游产品外,在休闲度假、旅游康养、户外运动、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发展上比较缓慢,未能形成大旅游一盘棋。
三、意见和建议
1.积极研究制定高标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我市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向+旅游转变,实现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共进、互利双赢,要按照全域旅游的最新理念和发展模式,结合我市的城市特质、资源特点和发展特色,尽快完成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2、加强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要增强投融资力度,切实解决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提高旅游配套服务水平,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和争取旅游
17 企业支持,以参加旅游展会、加强网络营销等多种方式,大力推介铁岭特色旅游,提高铁岭旅游的知名度。
4、突出重点,解决现有旅游项目碎片化问题。要大力发展符合铁岭实际的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主抓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项目扩大化,达到使我市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能够留住人的发展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视察 项目建设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