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贸企业重点岗位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各企业:
为提升工商贸企业重点岗位安全管理能力,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照市、区应急管理局工作要求,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辨识危险岗位风险、制定标准作业程序、提高岗位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工商贸企业重点岗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是重点岗位排查率 100%;二是重点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应知应会手册完成率 100%;三是重点岗位人员应知应会考核合格率 100%;四是重点岗位安全措施 100%落实到位。
三、完成时限 2020 年 12 月底前完成规模以上企业,2021 年 6 月底前完成其他企业。
四、重点岗位范围 重点岗位主要包括以下作业场所、作业环节及作业行为:一是重大危险源;二是涉爆粉尘、涉氨制冷及其他危险化学品使用等关键部位;三是企业停产、复产、检维修、外委施工等关键环节;四是涉及有限空间、危险区域动火、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及特种设备操作等作业行为。
五、重点工作内容
企业要以重点岗位为单元,实施“一岗、一册、一库、一训、一考”为载体的“五个一”提升工程,以“五个一”提升工程为基础,督促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辨识较大危险因素、明确岗位风险,以教育培训和安全考试为切入点,确保重点岗位操作人员对作业标准、规程等内容应知应会,最大限度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一岗”:认定重点安全作业岗位。企业参照安监总局《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和省市“双体系”建设相关内容,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责任逐一分解,层层落实到分厂、车间、班组和岗位员工,充分调动生产、设备、工艺、安全等管理部门的技术力量或者外聘专家,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规程、政策文件的有关要求,对每一岗位涉及到的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工具器械、原料物品、作业场所等进行一次较大危险因素辨识,摸清底数。将容易引发事故、有较大安全风险的生产设备、作业场所、作业岗位和作业行为的较大风险作业岗位和危险部位,确定为重点作业岗位,建立台帐、明确责任人和具体防范措施。
(二)“一册”:编制岗位应知应会手册。针对重点岗位,企业按照设备使用要求、工艺技术要求、安全规程要求,修订完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制定一批科学、合理、安全的作业程序和防护措施,编写一套岗位应知应会手册。应知应会手册应包括:设备设施、仪器仪表等安全操作、使用注意事项;设备设施、仪器仪表等正常和异常情况的辨认判断
方式、方法;本岗位涉及到的风水电气等安全常识;本岗位涉及到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相关规范;本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事故案例;不同类型事故的应急处置和逃生知识等重点内容。
(三)“一库”:建设重点岗位考试题库。企业将各重点岗位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知识,按知识点逐一编成考题,建立企业各重点岗位的安全知识考试题库,一岗一库,供员工平时自测、自学、自评使用。
(四)“一训”:进行应知应会教育培训。加强重点岗位安全培训,将企业应知应会手册作为企业三级培训的基本教材,列入培训计划,结合岗位达标活动,定期不定期组织培训教育,使重点岗位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作业标准、规程措施、岗位危险、应急措施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应知应会知识。
(五)“一考”:开展重点岗位安全考试。建立完善以重点岗位职工“手指口述” 为主要方式的考试制度,定期组织重点岗位作业人员进行考试,形成常态化机制,持续提高重点岗位人员安全素养。原则上,企业每年要组织重点岗位人员进行 2 次以上安全考试。考试不合格者须停职培训,并参加补考,补考不合格者,不得再次上岗作业。
六、有关要求 (一)严密组织,坚决杜绝走过场。各规模以上企业要逐一制定推进时间节点方案,实施“挂图作战”,责任到点、责任到人,节点倒逼、任务倒逼、压茬推进,确保重点作业
岗位排查无遗漏、岗位作业程序准确无误、应知应会培训扎实有效。
(二)严格督导,加强信息报送。请各规模以上企业于2020 年 12 月 23 日前完成重点岗位管理相关工作,并将《工商贸企业重点岗位信息登记表》汇总后报至镇应急办。
相关热词搜索: 实施方案 岗位 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