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理论 B2— 蒙特梭利教育的原点—— 生命
纷繁复杂的蒙特梭利教育让人眼花缭乱,深感困惑,如同坠入五里迷雾之中。如果我们深究蒙特梭利教育的整体内容,从宏观上予以把握,就会发现其实这广泛的不同层面最终都会众枝归干、数流归源。即所有蒙特梭利教育的不同层面均有其根源和出发点,也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原点。
一、观察孩子的生命
在“蒙特梭利生平”里,有两件事最为后人传诵的佳话,其一是蒙特梭利在宾奇公园与一对母女相遇,另一则是蒙特梭利到智障儿童收容所的故事。但是我们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故事中的共同特征,那就是蒙特梭利的见解。
对于在宾奇公园全神贯注玩弄纸片的小女孩,以及在智障儿童收容所发生的事情,蒙特梭利未受周围成人既有的批评所左右,反而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孩子渴望用手操作事物的见解。这是不受偏见及先入为主的观念束缚,而以客观分析事实的自然科学家的眼光敏感地察觉出眼前孩子由心底涌出的“生命”之光。
在平凡无奇的事实中她洞察生命的跃动,从而敬畏伟大的生命中的奥秘。蒙特梭利不禁为这奇妙的事实所折服,这是她迈向新旅程的契机。
另一个事实是蒙特梭利在第一个“儿童之家”的开学典礼及此后的集中现象,进一步反映了蒙特梭利的独特见解。
在圣罗伦左第一个“儿童之家”亟待开发的环境中,蒙特梭利从表面的状态及条件洞察面前的孩子内心潜藏的“生命”。这种来自孩子内心绝无虚假、光辉璀灿的生命,在蒙特梭利心中如黑暗中升起的星辰一般灿然。以后,她又数次目睹“儿童之家”的孩子们注意力集中的现象,因而体认一件事实,那就是孩子的人格与身体一起成长。认清这个事实后,蒙特梭利说:“我发现孩子的心中具有一个法则,这个法则是我完全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孩子的智能、情绪、社会性、秩序感、安定感等全由一个神秘的源泉发生。这个根源就是孩子集中注意力现象。我自从发现这个事实以后,就细心地开始研究促进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教具,及促进注意力集中的环境。于是我独创了一套教学法。”
事实上,蒙特梭利所看到的现象都是一般人眼中平凡无奇的事实。只是那些事实被一般人忽略了,但是却逃不过蒙特梭利的慧眼。她在平凡的事实中观察到了生命的无限潜能、力量、法则,这种眼光确实伟大。她“洞悉生命”的见解可以说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出发点,也即原点。
二、蒙特梭利教育即“ 对生命的教育”
蒙特梭利教育将自己的教学法称为“生命粮食的教育”或“协助生存的教育”。“生命”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广泛,使用这名词的人所指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因而我们必须概括知道蒙特梭利所说的“生命”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解释的,否则我们要“洞悉生命”只是徒增困扰而已。
蒙特梭利所说的生命多半是以一个自然科学家立场研究所得的概念,并不是渺不可及的哲学。蒙特梭利说:“教育不可象从前诉诸同情、推己之心或是慈善,必须以哲学家、博爱主义者的概念做为引导。”又说,“新的哲学不是只由思想家抽象思考推论得到,而是由观察中产生。”
为了更确实了解人类的生命,她着手去了解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各种学术界权威所持的论点,象伊塔、塞根、佛洛伊德、达尔文、拉瑞尔、赫胥黎、波多曼、爱因斯坦等。
蒙特梭利引用他们在各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深入了解生命的本质,期使人类的生命能够“更健全、圆满地绽开花朵”。她所引用的研究成果中,有的是当时最尖端的,有的是尚未被传统的学术界所承认。而蒙特梭利以优秀学者固有的敏锐眼光,捕捉了同一时代研究者的资讯。率先采用必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学术主流的各科学之芽作为基础。
所谓蒙特梭利教育就是建立在与生命有关的正确科学研究之上,协助生命的开花活动。蒙特梭利对教育作了如下的定义:
“教育就是协助孩子生命的活动。”
“以活动为中心,观察生命、刺激生命、展开生命才是教育的意义。”
“我的教学法可以浓缩为一句话,那就是‘生命粮食的教育’。”
“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三、受生命要素支配的蒙特梭利教育
若想正确了解生命,必须特别留意一些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掌握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蒙特梭利教育是一种“有生命的教育方法”。如同生物体是由各种有机的部分结合成统一的整体才能存在一般,蒙特梭利教育也有各种的部分原理,然后这些相互联结而形成一个整体。因此,要了解蒙特梭利教育,只掌握住一部分并无意义,甚至会扭曲其本意。重要的是先掌握各个部分,再认识由各部分构成的整体,最后了解整体与部分各种关系的正确位置。否则付诸实践时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英国教师史坦丁与蒙特梭利长年切磋研究,心领神会蒙特梭利教育的精髓所在,其著作《蒙特梭利:她的生平与事迹》便对蒙特梭利本人及其教育思想作了很好的注解。史坦丁认为对蒙特梭利教育的了解必须以统合性的方式进行,他写道:“为更深一层了解蒙特梭利教育,必须要完全熟悉支持这种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先一一了解各原理,接着将其组合起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功能,最后再掌握住整体。”
生命的特征就是“各个部分”产生有机的关联,再组成“一个整体”。实际令人印象深刻的力量就是这种“部分与整体”的结构。米开朗基罗说:“艺术的本质在于保持整体的形态,而后给予各部分独立性。”既然艺术的魄力被那样的生命要素所支配,何况是最高艺术的“教育”,其魄力就更应当是去发现生命的要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编后语:
“生命教育”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精髓所在,就是观察生命,发现生命,滋养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然蒙氏对生命的论述有待深化。儿童的生命由三部分组成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生命个体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
自然生命是指通过自然过程发生体积增长,如植物、动物。它是生命的物质实体,也就是我们的血肉之躯,它是生命的“硬件”。
社会生命是指每个人都是当时社会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网络中的一环,如直系亲属、旁系亲属、亲友、邻居、乡党等。
文化生命是生命的精神结构,也就是我们的知、情、意、爱等人文素养,它是生命的“软件”,也指一定文化传统熏陶下的个体生命。
完整意义的人,就是三种生命的统一。没有自然生命,生命无从谈起;没有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人只是物种上的一个类,不是可以大写的“人”。
“生命教育” 可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希望将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融为一体,帮助人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实现终极关怀的教育模式。通过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促进人自身的和合存在,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关热词搜索: 原点 理论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