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事创业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实现“党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全面推行农村牧区党组织及农牧民党员“532”星级管理模式。
一是实行“532”星级管理模式,分类组织管理。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地域、分类别合理化职责任务和目标要求,科学设计星级标准和评定办法,将十星级标准按照“532 模式”,即 5 颗共性星、3 颗职责星、2 颗自选星来设置,确保星级设置符合不同党组织和党员的特点,切实增强“星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自“532”星级管理模式实施以来,以苏木镇为单位,共设置 7 组不同的**村党组织设星模式及 7 组不同的农牧民党员设星模式,切实增强了“星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抓好“五道程序”,规范评星流程。印发《****村党组织“星级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农牧民党员(党员中心户)“星级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各苏木镇同步制定评星定级方案及评定细则,细化考核标准,以“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为目标,按照“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标准,通过“科学设星、定标报星、动态评星、挂牌授星、严格用星”五道程序规范评星流程,对**村党组织和农牧民党员(党员中心户)实行目标化、经常化、规范化的管理。星级评定初期,通过星级多少来反映党组织的工作成效和状态,随着星级评定的深入,通过星级颜色 (金星、银星、红星)来区分所得星级的程度和分量,激发了**村党组织内生动力。
三是实行“积分换星”,强化动态考评。旗委组织部为全旗 103 个**村党组织及 1900 余名农牧民党员制定**村党组织及农牧民党员(党员中心户)“星级管理”积分手册,一村一册、一人一册实行“积分换星”,原则上每得够 10 分获得一个星级,年底由苏木镇党委结合动态考评的积分及年终考核结果,作出综合评定确定星级。****年度全旗共评定一类**村党组织 75 个,其中十星级 15 个,九星级 27 个,八星级 33 个;其余均为二类**村党组织。旗委组织部党费投入资金为全旗 103 个**村党组织制定了星级牌匾,为部分优秀农牧民党员(党员中心
户)制定了党员标识牌,各苏木镇已按照综合评定结果挂牌授星,变“要我争创”为“我要争创”,形成了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的良好氛围。
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去年以来,**区以深化街道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机制建设,注重载体创新,全面构建联动融合的城市党建发展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互融共促,与基层治理良性循环、联动发展。
扎实推进街道体制改革,变上层着力为重心下移。聚焦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坚持精简高效,推动街道回归“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一是在减轻基层负担上下功夫。明确街道办事处加强党的建设等 8 项职能,下放 48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初步实现政务服务受理、审核、审批、办结在线服务“一张网”。按照“5+1”模式优化街道机构设置,提高运行效率。二是在推动城市党建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实施“契约化”共建,创新在职党员服务基层方式,以党支部为单位到社区报到,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行业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需求、资源和项目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三是在护航基层治理上下功夫。建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统一调度指挥和专员联系机制,推动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强化街道统筹协调能力。滨河街道已实现执法力量整体下沉,凤凰岭街道实施辖区执法力量双重管理。
构建 3251 服务治理体系,变条块分割为共治共建。既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又把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责与协同互动结合起来,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融合。制定区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坚持“一月一推进、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导”,完善目标考核和通报评比机制,上下贯通,各负其责,细化重点任务清单,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三级责任”联动。坚持“书记抓抓书记”,采取每季度召开调度会议、组织部长约谈、交叉互查、复合督查等形式,建立街道党组织书记“竞赛调度”平台,提升外驱力;每两个月举办一期社区党组织书记论坛,通过集中观摩、经
验交流、现场点评、集体评议,成果展示等形式,推动社区带头人综合素质提升,形成两级“头雁”效应,提升内驱力,通过两力推动“两个平台”驱动。通过组织联建、区域联动、队伍联管、共享联合、多元联治,全面推进社区党组织、单位党组织、行业党组织互联融合,城市党建与城市治理,服务发展与服务群众深度融合的“五联机制”互动。按照“大党建引领的理念、大治理体系的架构、大提升社区的举措”思路,城区 6 个街道分别组建了林荫街道“五彩志愿者公益服务联盟”,滨河街道“八联八建”互助共享联盟,新华街道“乐享新风尚”文化文艺联盟,凤凰岭街道“一核多元多元共治”红色物业平安治理联盟,海北街道“立德树人育见未来”教育联盟,新华西街道“益家商圈”发展联盟,区级层面进一步明确基本定位,框架支撑,运行机制,形成**区“城市党建共同体”,统筹责任落实、资源共享、成效考评一体化推动。
强化职业化队伍体系建设,变能力不专为素质优良。聚焦“引人”。按规定程序将社区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试点实行“事业岗位、事业待遇”。选拔 5 名优秀社区书记进入街道领导班子,打通社区书记晋升通道,加大基层工作吸引力。实施一村(社区)“两委”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不断调整优化基层“两委”队伍年龄学历结构。聚焦“育人”。严格选拔、教育、监督、考核,强化社区“两委”基本队伍建设,着眼“三年后”加大后备人才储备,建立梯度化培养使用机制,逐步优化队伍年龄、学历、能力结构,现已储备后备人才****4 人。聚焦“留人”。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规范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按照自治区“三岗**级”社工薪酬体系,完善常态化增资机制,逐年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报酬。探索为社区工作者缴纳住房公积金,落实社区工作者离任补贴制度,兑现社工资质待遇,发放社区工作者退休补贴,探索优秀民选社区党组织书记享受事业工资待遇、下派社区党组织书比照副科级干部落实待遇,强化职业前景。
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变“各敲各鼓”为“同奏一曲”。区级层面,建立由书记牵头的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上下协同配合,定期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街道层面建立街道“大工委”党建联席会议,召开党建协调会,吸纳有规模有影响力的非公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通过研究部署,协调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实。社区层面建立社区“大党委”共治共建平台,联合辖区
单位、物业公司、辖区居民和社会组织代表等,围绕创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召开议事会、恳谈会、征求意见会等,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阵地保障水平,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提高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水平,**区积极推进党群服务中心(站点)建设,结合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努力在全区统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党群服务中心,形成覆盖广泛、集约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
统筹谋划,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围绕“场所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配套、管理措施完善、整体功能优化”目标,突出党建引领、坚持服务导向、整合资源下沉,按照“五个三”标准,拓宽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效能,构建“1+7+41+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力争****年底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全提升;到 2021 年底实现向产业园区、大型国有企业、较大“两新”组织全面覆盖和辐射的党群服务中心(站点)体系;2022 年,通过优化完善服务功能,巩固提升建设质量,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有序推进,不让一个党群服务中心掉队。**区共建党群服务中心 50 个,其中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 49 个,园区党群中心 1 个。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区计划逐年分批次、有重点对需进一步提升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提升改造 1 个区级、优化 7 个镇街道级、改造 4-6 个村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年底实现可挂牌党群服务中心 49 个,覆盖率达 98%。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大对商务楼宇、商圈市场或较大企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有温度、有色彩、有情怀的党建服务阵地。
树立标准,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达标。一是面积标准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区级、镇街道级、村社区级等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分别作出明确要求,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党群服务中心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二是区域标准化。按照“办公
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区域,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一般应包括日常办公、综合服务、党群活动、宣传教育等区域,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调整工作区域。三是标识标准化。对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标识牌进行统一规范,并要求具备夜视功能。在交通主干道、主要道路进口等位置设立醒目的指引牌,标明党群服务中心名称、所往方向、开放时间等。四是窗口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窗口设置按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一般包括党员服务、综合业务、帮办代办、咨询投诉等窗口,方便党员群众办事。
相关热词搜索: 工作经验 党建 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