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度 4.3.1 元素专项风险评估报告 华润风电(海原)有限公司 NOSA 体系建设 体系文件
华润电力北方大区宁夏区域公司西华山风电场 2018 年度专项风险 评估报告
编制:风险评估小组 审核:EHS 委员会 批准:李俨
华润风电(海原)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六月
2 目
录
第一章
安健环风险与影响评估总体要求
.............................
4 4
安健环风险与影响的概念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安健环风险与影响评估标准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安健环风险与影响评估范围与方法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安健环风险与影响评估管理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 .........
4 4
噪声风险评估 .............................................4
照明与视觉风险评估 .......................................8
极端的冷与热风险评估 ....................................12
振动风险评估 ............................................17
通风风险评估 ............................................20
非电离辐射风险评估 ......................................23
电离辐射风险评估 ........................................27
化学刺激风险评估 ........................................28
生物性刺激 ..............................................30
人机工效学风险评估 ......................................35
人工搬运风险评估 .....................................39
心理刺激风险评估 .....................................43
职业卫生调查风险评估 .................................45
第三章
环境影响风险评估 ................................ ........
47
企业环境保护情况简介 ....................................47
污染物排放情况 ..........................................48
环境噪音 ................................................48
光污染、电磁辐射和无线电影响 ............................49
废料的影响 ..............................................50
自然资源 ................................................51
3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53
对社会的影响 ............................................53
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55
土地开发影响评估 ........................................56
第四章
火灾风险评估
................................ ...........
57
第五章
流程风险评估
................................ ...........
62
第六章
机动设备风险评估 ................................ ........
68
第七章
危害物质风险评估 ................................ ........
69
危险化学品评估报告 ......................................69
废料危害风险评估报告 ....................................80
第八章
紧急情况风险评估 ................................ ........
80
紧急疏散 ................................................82
重大人员伤亡与紧急救护 ..................................83
自然灾害类紧急情况 ......................................84
事故灾难类紧急情况 ......................................85
公共卫生类紧急情况 ......................................86
社会安全类紧急情况 ......................................87
人身事故类紧急情况 ......................................88
设备事故类紧急情况 ......................................88
消防类紧急情况 ..........................................89
环保类紧急情况 ..........................................90
第九章
危险工作风险评估 ................................ ........
90
风险概述 ................................................90
危险工作清单 ............................................93
安全工作规程 ............................................93
第十章
保安评估
................................ ...............
94
第十一章
安全玻璃调查
................................ ...........
9 97 7
第十二章
非正式/ / 操作点风险评估
................................ ..
100
4 第一章 安健环风险与影响评估总体要求——正式风险评估 我公司在2017 年7 月份启动了 NOSA 安健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为全面推行以风险评估为核心、以安全、健康、环保、质量、效益为目标的综合管理体系,结合 NOSA内外审诺诚公司老师意见,修编并下发新的《安健环风险和影响评估管理标准》 。组织风电场各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安全、健康、环保等因素辨识,风电场按照 SEP 法对各作业/活动等进行风险评估;同时结合宁夏源泰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噪声、照明、工频电场等专项检测结果,按公司统一安排开展了 2018 年度职业健康、环境影响、流程、机动设备、危险品、危险工作、紧急情况、安保、安全玻璃等专项评估,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风险评估,整理并下发了各级风险评估概述,作为指导公司风险辨识与工作的主要依据。
一、正式风险评估的标准:
结合诺诚公司专家的意见,对《安健环风险和影响评估管理标准》进行了修编,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从安全、健康、环保等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可能发生的事故等等;采用 SEP 法进行风险评估,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高风险管理等,理清了安健环作业/活动概念,确认了重大安健环作业/活动、高危/危险作业/活动。
二、识别评价范围与过程:
1、辨识范围 1.1 所有生产服务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即在产品和工艺的生命周期内要考 虑正常和非正常情况以及潜在的事故与紧急情况。
1.2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外包人员和访问者); 1.3 所有工作场所的设施及外部提供的设施; 1.4 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物和副产品、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资源、能源使用、 能量释放及其它环境问题; 1.5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生理性、行为性、人机工效等方面。
1.6 设备改造更改前后进行适当风险和影响的评估。
2、辨识与评价过程 根据《安健环风险和影响评估管理标准》,风电场共组织 4 个班组和专业等对分管范围内的作业/活动等的安健环因素进行了辨识和风险评价,评出了高危/危险作业,列出了其作业清单。经公司级评估后,汇总形成公司级风险概述、重大安健环作业/活动,制定对应的重大安健环作业/活动计划并下发。结合高危/危险作业清单,依据《工作安全分析、书面安全工作程序及计划工作观察管理标准》开展了工作安全分析(JSA),书面工作程序和有计划的工作观察计划编制等工作。具体内容祥见相关文档。
第二章 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噪声风险评估
5 一、噪声风险评估概述 1、 、 噪声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噪声是发生体做无规则运动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是指人为造成的。从生理学观点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噪声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或相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环境,对噪声的感受不同,导致产生的影响也有差异。
噪声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400Hz 的低频噪声 、400~1000Hz 的中频噪声及>1000Hz 的高频噪声。
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声等。
噪声有自然现象引起的(见自然界噪声),也有人为造成的。故也分为自然噪声和人造噪声。
2、 、 噪声存在的重点场所 从风电场的所有作业活动及环境进行分析,其产生噪音的来源有转动体运行、员工作业活动、流体运行、其它来源四个方面。
岗位 接触地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 值班员 中控室 噪声 计算机等设备散热风扇运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噪声 巡检员 升压站 110kV设备区 噪声 主变压器的铁芯在交变电流的激励下产生振动所发出的电磁性噪声 SVG连接变区 噪声
SVG连接变配电装置在交变电流激励下产生振动所发出的电磁性噪声 35kV配电室 噪声
35kV配电装置运行时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400V配电室 噪声
配电设备在交变电流的激励下产生振动所发出的电磁性噪声;站用变冷却风机运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噪声; 继电保护室 噪声
各配电柜内冷却风扇运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噪声 SVG配电室 噪声
SVG配电室内水冷泵机运行时产生的机械性噪声;SVG配电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SVG冷却风机 噪声
冷却风机在运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噪声 水泵房 噪声
水泵运行时的机械性噪声 运维员 风场 风机塔筒 噪声
风机塔筒内配电控制柜冷却风扇与轴流风机运行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噪声;配电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3、 、 噪声造成的伤害 序号 危害种类 造成的危害 1 噪音引起的听的损伤 噪音是伤害耳朵感声器官(耳蜗)的感觉发细胞,一旦感觉发细胞受到伤害,则永远不会复原。感觉高频率的感觉发细胞最容易受到噪音的伤害,如果没有做听力检验却往往不自觉。早期听力的丧失以4000Hz最容易发生,且双侧对称,病患无法听到轻柔高频率的声音为主。除非突然暴露在非常强烈的声音下如枪声,爆竹声等,听力的丧失也是渐进性的。
2 噪音引起心脏血管伤害 急性噪音暴露常引起高血压,在100分贝十分钟下肾上腺激素则分泌升高,交感神经被激动。暴露噪音70分贝到90分贝五年,其得到高血压的危险性高达2.47倍。
4 噪音对睡眠的影响 有高达百分之二十八的人认为噪音影响睡眠,长久影响下会对健康有进一步的伤
6 害。
5 噪音对心理的影响 在高频率的噪音下,一般人都有焦躁不安,容易激动的情形。有人研究发现噪音越高的工作场所,意外事件越多,生产力越低,其危害较为明显。
二、噪声风险评估范围 3.1 升压站,包括:中控室、办公室、110kV 设备区、35kV 配电室、400V 配电室、SVG 配电室、SVG连接变区域、继电保护室、室外 SVG 冷却风机、水泵房 3.2 风机,包括:风机内部区域、风机周边区域等。
三、噪声风险评估依据 主席令第 48 号 201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卫法监发 620 号
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GBZ/T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8 部分:噪声 GB/T23466-2009
护听器的选择指南 GBZ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噪声风险评估调查与测量 四、噪声风险评估调查与测量
1、 、 噪声源管控制度建设调查 风电场根据实际噪声水平编制了《职业健康管理》、《污染防治管理》,为风电场的噪声控制提供依据。
2、 、 噪声源管控依从性调查 从《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颁布以来,风电场基本按照制度内容执行噪声的管理,但偶尔会存在工作人员在临时产生噪声的地方(如水泵房消防设备运行时、场房区域外的临时打磨工作时)会忘记佩戴防护用具,未能依从制度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依从性管理工作的监督。
3、 、 噪声源检修维护调查 根据风电场内部噪声源产生的条件和装置,风电场定期对风机变频器、消防水泵等高噪声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维护,确保设备的噪声水平处于原设计范围。
4、 、 噪声测量记录 4.1 噪声监测值及符合性判定 序号 检测地点 接触 时间(h/d)
检测值 dB(A) 8h 等效声级dB(A)(A)
40h 等效声级 dB(A) 接触限值 (dB(A)) 结果判定 1 继电保护室 0.2 58.2 63.6 65.1 85 合格 2 400V 配电室 0.2
54.4 63.6
65.1
85 合格 3 SVG 配电室 0.2
65.3 63.6
65.1
85 合格 4 水冷却机组室 0.2
78.1 63.6
65.1
85 合格 5 35kV 配电室 0.2
39.1 63.6
65.1
85 合格 6 SVG 连接变区 0.4
64.3 63.6
65.1
85 合格
7 7 110kV 设备区 1#主变 0.15 57.5 63.6
65.1
85 合格 8 1#主变高压侧 111-01间隔 0.15
51.0 63.6
65.1
85 合格 9 110kV 设备区 2#主变 0.15
60.5 63.6
65.1
85 合格 10 2#主变高压侧 121-01间隔 0.15
53.5 63.6
65.1
85 合格 11 水泵房 0.2 68.5 63.6
65.1
85 合格 12 风机(SZ39)抽样 0.1 78.5 74.6 76.1 85 合格 13 风机(SY60)抽样 0.1
83.2 74.6
76.1
85 合格 14 风机(SY59)抽样 0.1
83.6 74.6
76.1
85 合格 4.2 噪音与工作时限参照表 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小时)
允许噪声(dB(A)) 8 85 4 88 2 91 1 94 4.3 噪音重点防护区域 序号 检测点 检测值(dB(A)) 40h 等效声级(dB(A)) (dB(A)) 噪音作业分级 防护措施 1 室外 SVG 冷却风机 80.5 64.3 0 佩戴耳塞防护 5、 、 现场噪音风险分析 我风电场噪音检测符合规定,噪音区域作业活动频次低,过程人员暴露时间不长,不会导致人员健康危害。但对于部分区域高噪音设备运行时,人员进入该区域要求戴佩耳罩或耳塞。
五、噪声风险现有控制措施 1、 、 噪声以往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根据实际观察及对现场工作人员访谈看,风电场已明确规定需防护的噪声区,各员工都能遵守其防护措施的执行,但在未规定的临时噪声区(例如:承包商或者员工临时用角磨机或者切割机进行作业,大型的施工机械作业等),员工容易忽视噪声的防护工作,致使风电场的噪声防护未达到100%的效果,需要再入场及工作前进行风险评估并实施,并进行现场监护。
从风电场年度职业健康体检报告显示,噪声对公司员工的影响处于有效控制状态,没有噪声职业病例或疑似病例出现。
2、 、 噪声源整改情况 无。
六、噪声源控制需执行的控制措施 风电场在 35kV 配电室、400V 配电室、SVG 室等设置警示标识,以提醒进入该区域人员做好防
8 噪音伤害的措施。
风电场内部员工发放耳塞、耳罩到个人,供现场作业的噪声防护使用。
对承包商及员工的临时用角磨机、切割机进行作业及大型的施工机械作业进行危险源告知。
七、噪声风险评估总结 1、 、 根据《华润海原西华山 300MW 风电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宁源咨(职)检字 2017 年第 22 号)检测评价结果,我风电场 14 个噪音较高的场所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不存在职业病损害风险。
从整体情况看,只要进入重点噪声区域的人员有了较强的保护意识,能积极主动佩戴噪声防护用具,因此噪声风险是处于可控状态。
八、噪声风险控制增加或建议补充措施 1、 、 待检修间高噪音设备(如打磨机)运行时,对该区域的噪音进行补充测量。
2、 、 对新入职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培训。
照明与视觉风险评估 一、照明与视觉风险评估概述 1、 、 照明与视觉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照明是光对一个物体的作用,即照明物体。视觉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眼)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人所感知的外界信息有 95%来自视觉。在一定的环境中,照明过度和不足均有危害,在造成人员视觉疲劳的同时,还会带来其他事故的发生。
照明影响的重点场所 序号 场所名称 重要的原因 备注 1 中控室 人员长期工作区域,照明不足或超限容易对人员造成伤害,也不利于人员对设备的监视和操作。
2 风机塔筒及机舱 风力发电机塔筒及机舱是风电场生产的核心设备,在场内属于风险较高区域,照明不足时,造成维护操作不便或人员造成设备误动,不利于设备的巡视检查,不容易发现设备的缺陷。
3 水泵房 水泵房存在较大风险,位于地下,有转动设备,地面会有少量积水或油污,照明不足会造成人员伤害,也不便于设备巡视时缺陷的及时发现。
4 物资仓库 物资仓库照明不足,容易造成人员跌伤、磕伤和误取物资。
5 危险品仓库 危险品仓库库属于高风险区域,地面可能有一定油污,照明不足时,容易造成人员跌伤、磕伤和误取危化品。
6 办公室
办公室是管理人员长期工作的区域,照明不足或过亮均会对人员造成伤害,特别是长期处于不合格的照明条件下,将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7 35kV开关室
35kV开关室是场内较高风险区域,照明不足会造成误操作或其它伤害。
8 检修间 加工间存在大量焊接、打磨、切割、冷加工等作业,如照明不足最造成人员伤害或质量缺陷。
9 9 继保室 继保室属于设备控制的核心区域,照明不足时容易造成误操作,发生事故。
10 厨房 厨房照明不足会在操作中发生人员伤害,也不容易发现食材存在的问题,此区域存有较为尖锐的刀具等物,照明不足的环境下会发生机械伤害。
11 应急通道 照明不合适会延误应急疏散时间和事故的处理。
12 场区照明 主要用于夜间巡视、人员行走、车辆行驶。
2、 、 照明不足及色彩过度的危害 序号 光缺陷 可能造成的危害 备注 1 照度不足 造成视觉疲劳、近视、不能看清物体发生其他危害
2 照度过高 造成视觉疲劳或永久损害,强光产生强烈反光造成视觉混乱,掩盖人眼看到物体的真实情况
3 照明布置不合理 造成人员视觉暂时停顿,延长大脑的反应时间
4 不合适的色彩 造成人员心理不适或其它隐患,影响工作情绪与工作效率
二、照明与视觉风险评估范围和区域 1、 、 评价范围 正常照明。
应急照明。
视觉。
2、 、 评价区域 升压站,包括:中控室、办公室、继电保护室、35kV 配电室、400V 配电室、SVG 配电室 风机,包括风机塔底、塔筒及机舱区域 三、照明与视觉风险评估依据 主席令第 48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50034-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
GB/T5700-2008
照明测量方法
GBZ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DL/T5390-2014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 发改运行 2116 号
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 四、照明与视觉风险评估调查与测量 1、 、 照明与视觉管控制度调查 风电场根据实际照明与视觉编制了《照明管理》标准,为风电场的照明与视觉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
2、 、 照明与视觉管控依从性调查 风电场能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内容执行照明与视觉的管理,但局部区域照明有超过相关规范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依从性管理工作的监督。
3、 、 照明系统检修维护调查
10 风电场范围内照明系统均按期进行维护,针对事故照明由运行人员定期进行切换试验,确保所有照明系统工作正常。
4、 、 正常照明的风险评估 1) 照明布置情况与控制方式 升压站区域(包括:综合楼、附楼、35kV 配电室、400V 配电室、SVG 配电室、水泵房、羽毛球馆、站院内);风机(包括:风机塔底、塔筒及机舱区域)的照明是根据工作需要由员工进行手动投、退操作的方式进行使用。
升压站区域道路照明安装时控开关进行自动控制照明时段,按季节不同人工调整照明时间长度。
综合楼、附楼、35kV 开关室、400V 配电室、设置电源箱,电源箱内安装不同容量的带漏电保护的空气断路器分别控制各自区域的照明线路。
风机塔筒塔底、塔筒及机舱的照明电源取自风机塔底控制柜照明回路。
2) 光源 目前升压站和风机主要采用 18W 的日光灯管和 16W、48W 两种照明光源,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3) 灯具、线路及控制箱 现本风电场采用的正常照明灯具大多是 16W、48W 日光灯管;综合楼、附楼、35kV 开关室、400V配电室、风机塔筒等安装日常照明,电源取自附近的配电箱;在 1#220V 蓄电池室、2#200V 蓄电池室、48V 蓄电池室安装防爆型开关。
4) 废弃日光灯管、灯泡及灯具的回收处理 日光管、灯泡及灯具由电气专责实行统一管理,档案物资管理岗对日光灯、灯泡及灯具的领取、回收进行登记。电气专责将生产活动中收集的废弃日光灯管、灯泡及灯具定期移交档案物资管理岗统一处理,确保废弃日光灯管、灯泡及灯具 100%回收。在生产活动过程中,风电场员工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日光灯、灯管爆破,对爆破的日光灯、灯泡,由电气专责妥善回收后交档案物资管理岗统一处理。
5) 照度检测 风电场 2018 年 5 月份,由宁夏源泰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我风电场员工作业活动区域进行了照度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序号 检测地点 检测值 标准值限值 结果判定 平均照度(lx)
照度均值 标注照度值(lx)
照度均值限1 中控室 605.5 0.90 500 0.6 合格 2 202办公室 386.5 0.81 300 0.6 合格 3 201办公室 496.0 0.91 300 0.6 合格 4 继电保护室 490.2 0.88 200 0.6 合格 5 35kV配电室 256.0 0.81 200 0.6 合格 6 SVG配电室 272.8 0.86 200 0.6 合格 6) 日常维护 生产现场的照明缺陷纳入设备缺陷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5、 、 应急照明 1) 总体要求
11 本风电场的应急照明应包括事故照明、疏散照明及安全照明。依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14)中的有关规定,事故照明的照明度和能见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照度标准值的 10%,事故安全照明的照度标准值,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 5%;主要通道上的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 0.5lx。
2) 事故照明 升压站区域事故照明:事故照明电源为 220V 交流电和 220V 直流电。正常情况下由 220V 交流供电,灯具采用 LED48W 日光灯和 18W 日光灯,当 220V 交流电中断后,电源自动切换至 220V 直流电源,经逆变器逆变为 220V 交流电后继续供电。采用这种方式的区域主要是中控室、35kV 配电室。为确保事故照明电源切换的可靠性,我风电场由运行人员每月 14 日进行相应照明切换试验。
经现场普查与评估,现场事故照明具体情况如下表:
序号 区域 类型 数量 光源 是否符合标准 评价 1 中控室 事故照明 5 盏 48W 日光灯 是 合格 2 继保室
事故照明 5 盏 48W 日光灯 是 合格 3 35kV 配电室 事故照明 8 盏 18W 日光灯 是 合格 4 400V 配电室 事故照明 4 盏 48W 日光灯 是 合格 5 SVG 配电室 事故照明 4 盏 48W 日光灯 是 合格 3) 安全照明 安全照明用于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照明。指对工作电压、保护、防护性能有特别要求的照明。常见的安全照明有以下几种:①手持式交流电源照明灯(即行灯),其变压器为隔离变压器,变压器铁芯、低压侧中性点有效接地,一般场所的工作电压宜为36V,特殊场所的工作电压满足相应规定要求。②在金属容器或特别潮湿的场所,使用密闭型防水防尘照明装置,工作电压应为12V。另外,根据以下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临时选择使用相应安全照明:①在有大量尘埃但非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采用防尘型照明装置;②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按危险场所的等级选择使用相应的照明装置;③在振动较大的场所,选用防振型照明装置,或普通照明装置采用防振措施。目前经现场检查与评估,我风电场现阶段不存在上述需使用安全照明的场所。
4) 疏散照明 疏散照明是用于确保疏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的照明。在发生故障或灾害,特别是火灾等,导致正常照明熄灭,保证人员能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为此,疏散照设置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a)设置疏散标志灯:指示人们疏散的方向,这种疏散标志灯又包括出口标志灯和指向标志灯两种。
b)设置疏散通道照明灯:装在疏散通道(包含疏散楼梯)上的灯,使人们能看得见行走。
5) 应急手电及临时照明 风电场除上述应急照明外,还配置了应急手电及临时照明,具体情况如下表:
序号 区域 类型 数量 是否符合标 评价 1 中控室 应急手电 3 支 是 合格 2 物资库房 头灯 20 个 是 合格
6、 、 航空障碍灯 根据《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14)7.4.4 条“当建筑物高出地面 45 米以上时,还应增设航空障碍灯”。
航空障碍灯是标识障碍物的特种灯具。作用是显示出建(构)筑物的轮廓,使飞行器操作员能
12 判断障碍物的高度与轮廓,起到警示作用。
经现场普查与评估,现场航空障碍灯具体情况如下表:
序号 区域 类型 数量 类型 是否符合标准 评价 1 中车风机 航空障碍灯 106 盏 中光强 A 型 是 合格 2 运达风机 航空障碍灯 44 盏 中光强 A 型 是 合格 7、 、 视觉 我风电场为了改善员工的作业环境、有效降低视觉疲劳与视力伤害风险,一直高度重视员工作业活动场所的自然采光、人工照明以及视觉风险方面的管理工作,具体开展的工作主要有:①在生产场所按要求设置照明设施,并组织人员进行定期清洁和日常维护;②在办公场所及其他员工的活动场所合理设置窗户并安装采光玻璃,并组织人员定期对采光玻璃进行清洁与维护,确保员工的作业活动场所采光良好、满足员工正常的视觉要求;③对员工进行视觉方面的安健环宣传教育,根据不同人员的视觉要求,组织计算机、设备显示仪表等人机界面进行亮度、色彩调整,以满足员工工作时的视觉要求;④在场区各路段丁字及十字路口等视线受阻的部位按要求装设反光镜或警示标识。⑤对升压站进行植树绿化,减少视觉的单调性。
五、照明与视觉风险现有控制措施 1、 、 以往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根据现场照明实际测量和视觉调查,风电场现有照明系统(包括事故、应急照明系统)能根据风电场制度进行定期维护、检测,确保制度的执行。
2、 、 照明与视觉整改情况 风电场疏散照明方面除了疏散标志灯外并在主要通道和出口处增设荧光材质指示牌,以便于更迅速逃生。
3、 、 照明与视觉风险控制需执行的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现有照明和玻璃定期维护制度。
员工维护好配发的手电、确保在照明不足或应急时的使用。
六、照明与视觉风险评估结论 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5390-2014),风电场照明设置有工作照明、事故照明和疏散照明。经对各场房照度检测,符合设计规范,基本满足照度要求。同时根据电业作业安全规范和风电场防汛要求,在中控室配置了应急手电筒共 3 支,在物资库准备了 20 盏临时照明设备。所有照明设备均定期进行检查,确保随时可用。
通过我风电场员工作业活动场所的照明以及对员工的视觉全面评估,虽然现场存在一些视觉风险,但通过我风电场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列入下一年度整改计划和采取临时防范措施,相关风险已得到有效控制,自建场以来未发生过因照明不足或视觉影响造成的安健环事故。
七、照明与视觉风险控制建议补充措施 无。
极端的冷与热风险评估
13 一、极端冷和热风险评估概述
1. 评估目的 在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天气下,会影响人工作的进度及质量,更甚者会造成人员烫伤、中暑或冻伤。对风电场工作地点进行高温、低温作业及接触高温作业进行评估,对于不能满足人体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或方案,组织人员加以实施整改,使人员在进行高温、低温作业及接触高温作业能得到较好的保护,防止人员发生烫伤、中暑或冻伤事件。
2. 极端冷和热的定义 极端的冷和热指环境和设备温度远超过正常环境的温度,如不加以控制,将对人造成伤害。
3. 存在极端冷和热的区域和设备 序号 场所或设备名称 产生的原因 备注 1 风机塔筒及机舱 夏季由于自然环境高温、塔筒及机舱内空气流动性差,设备运行温度高,形成极端热源;冬季由于塔筒及机舱热材质热传导系数大,机舱位置高及机舱密封性差,形成极端冷源
2 电机 全风电场所有电机因轴转动导致轴承部位高温,形成极端热源。
3 油泵 因螺杆或活塞运动造成本体发热形成极端热源。
4 冰箱、冰柜 冰箱或冰柜运行时,制冷机造成内部及管道极端冷环境。
5 焊接、切割、打磨时的高温 焊接时的焊件、焊条、焊钳等部位产生的高温,切割、打磨时工件和工具产生的高温,形成极端热源。
6 烹饪时的火焰 厨房烹饪时,火源、炒锅或电加热等器具形成的高温。
7 蒸箱、消毒柜、开水壶 工作时温度达100℃,形成高温。
8 其它极端冷热源 夏季正午太阳直射造成的炎热气候或冬季低温形成的寒冷气候。
4. 极端冷和热的危害 极端的冷和热极易造成人身损害和设备损坏,具体表现在处于极端环境中的人中暑、烫伤、冻伤或环境中的设备发生损坏等。
4.1 极端冷和热易造成伤害的区域或设备 序号 场所或设备名称 伤害方式 备注 1 机舱 夏季进入塔筒内部作业容易引起中暑;冬季进入塔筒内部作业容易引起冻伤,肢体麻木后行动迟缓,容易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2 电机 人员长时间触碰运行或刚停机的电机轴承部位造成烫伤。
3 油泵 人员长时间触碰运行或刚停机的油泵轴承部位造成烫伤。
4 冰箱、冰柜 工作人员长时间接触冰箱或冰柜中形成的冰霜,造成局部冻伤。
5 焊接、切割、打磨时的高温 人员在不戴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接触焊接、切割、打磨中或停止工作不久的工件、工具等造成烫伤。
6 烹饪时的火焰 食堂厨师烹饪时被火焰或被加热的铁制用具烧伤或烫伤。
7 蒸箱、消毒柜、开水壶 接触外表面或内部时烫伤。
8 其它极端冷热源 夏季野外作业造成人员中暑,冬季严寒天气野外作业造成人员裸露部分躯体冻伤。
5. 极端冷和热风险评估范围
14 5.1 升压站区域(室外设备区、厨房)
5.2 风电场风机区域(塔筒及机舱内部)
5.3 露天作业环境。
6. 评估依据 GB T4200-2008
高温作业分级 GB T14440-1993
低温作业分级 DL/T669-1999
室外高温作业分级 二、现状调查与风险评估 西华山风电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风电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境内,甘盐池乡南北两侧山顶上,风电场位于海原县城以西20km,海拔 1800m~2600m\,场址地理位置范围东经 105°00′~105°22′,北纬 36°07′~36°51′,区域为黄土高原北部的黄土梁、黄土丘地貌,梁顶场地较为开阔,地势起伏不大,风电场用地面积约600km2。省道 S305 从风电场中间穿过,交通条件便利。
海原县深居内陆,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其特点是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年均气温 7℃,一月均温-6.7℃,七月均温 19.7℃,≥10℃积温 2398℃,无霜期 149~171 天。年降水量,多年平均 286 毫米,最多 706 毫米,最少 325 毫米。年干燥度 2.17。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 5642 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 2710 小时。
海原县气象特征明显,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年均降水量从南到北递减趋势,北部干旱带兴仁、徐套、蒿川等乡镇不到 200 毫米,年均蒸发量 2200 毫米以上,为降水量的 7.3 倍,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最干旱的县之一。该地区多年最大冻深为 1.59 米(1977 年),50年一遇风压值为 0.35(KN/m2),雪压值为 0.4(KN/m2)。
根据多年累积历史数据,年极端低温集中在 1 月份,年度极端高温出现在 7,8 月份。
三、低温的风险评估 1.参照和北美 (图 1)和 美国劳工部的风寒指数标准(见图 2), 属于如保护不当,裸露时间长有冻伤风险。
15
图 1
北美的风寒指数标准
图 2
美国劳工部的风寒指数标准 2. 风电场低温作业 经调查,风电场低温设备主要为食堂冰箱,具体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温度(℃)
使用时间 防护措施 1 冰箱 0℃以下 每天使用若干次,存取时间一般大于5分钟,使用频繁 冰冻柜内存取食品,时间大于5分钟应使用防止冻伤的防护用品,防止冻伤 1. 风场的应对措施
1)风场作业时间控制:规定冬季夜间如非特殊情况,不去风场野外作业;
16
2)风场员工乘坐车况良好的车辆去作业区作业(车上能提供暖风等)。员工作业感到冷之后可以到车上临时取暖。
3)提倡以人为本,员工工作采取轮换机制,且工作一段时间根据身体感觉到车上取暖。
4)配备足够的保暖 PPE,如棉安全帽,棉劳保鞋,保暖手套,保暖的工作服。
5)员工了解基本的冻伤处理常识,简单复温处理后,及时联系 120 报警送专业医院处理 2. 现状
投产以来没有出现,因低温工作而发生的风寒,感冒或冻伤。
3. 结论
风场的低温作业对健康的损害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高温风险评估 根据《高温作业分级》(GB T4200-2008)和《室外高温作业分级》(DL/T 669-1999),对升压站室外设备区、风机(塔筒及机舱)区域的夏季作业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见下表:
序号 区域 作业 作业时间长度 等级评定 防范措施 1 升压站室外设备区 日常巡检 20分钟 - 未达到高温作业等级 2 升压站室外设备区 电气设备定检 每天6小时,2-3天完成 Ⅳ
11点-15点之间停止作业,并要求工作班员注意多饮水及休息,避免发生中暑。
3 风机 非登机巡检 20分钟 - 未达到高温作业等级 4 风机 登机巡检 2-3小时 Ⅲ
尽量减少高温天气安排登机巡检;或避开高11时-14时安排进行登机巡检,登机前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多饮水和注意休息。
5 风机 消缺、维护 2-3小时 Ⅲ 合理安排消缺时间,尽量减少高温天气进行消缺;或避开高温时间段,安排在11时-14时以外的时间段消缺。工作过程中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多饮水和注意休息。
6 风机 定期维护 每天6小时,1-2天完成 Ⅳ 合理安排定期维护时间,量减少高温天气进行定期维护;或避开高温时间段,安排在11时-15时以外的时间段定期维护。工作过程中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多饮水和注意休息。
1.1. 食堂 经调查,食堂高温设备具体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温度(℃)
使用时间 防护措施 1 消毒柜 大于100℃ 每天3次,餐具清洗后消毒 制定操作规程;待消毒完成2h后取出餐具;工作过程中请勿靠近 2 蒸箱 100℃ 每天使用1次 制定操作规程;食品加工完成后,利用防烫设备将食品取出;工作过程中请勿靠近 3 开水壶 100℃ 每天使用若干次,每次10-15分钟,使用频繁 水烧开后勿用手接触开水壶把手以外的地方;水烧开后待水壶中蒸汽排除后再灌入凉水 5 灶具 大于100℃ 每天使用3次,每次1-2小时 使用时勿接高温部位;控制油温,防止油溅出烫伤;勿接触炊具把手以外的地方 上述设备的使用工作环境均为室内,室内均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或空调设备,不存在高温作业或低温作业的风险,只是可能发生人员高温接触烫伤或低温冻伤,建议做好防护措施。按照《高温作业分级》(GB T4200-2008)和《室外高温作业分级》(DL/T 669-1999)及《低温作业分级》(GB T14440-1993)标准,不需要对上述设备进行高温作业或低温分级。
1. 高温 的风险识别与评估
17 员工在白天野外设备作业时(风场规定夜间无特殊情况不作业),因高温及风速较低,空气流动不畅,有可能出现中暑的健康风险。
2. 风场的应对措施
1)风场作业时间控制:一般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去风场野外作业;
2)风场员工乘坐车况良好的车辆去作业区作业(车上有空调冷风);
3)提倡以人为本,员工长时间工作采取至少 2 人工作轮换机制,互相照应,也可以工作一段时间根据身体感觉到车上休息吹凉。
4)配备符合安全要求情况下透气性的棉质 PPE,利于体内排热出汗。
5)高温作业时尽量使作业处保持通风;
6)高温作业时带足够的水,及时补充水分;
7)高温作业时配备防暑药物,如霍香正气水、风油精等;
8)合理搭配营养饮食,可多吃解暑祛湿的食物,如绿豆汤、西瓜等;
9)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以增强免疫力。员工状态不好的也不安排高温天气下作业;
10)全体员工接受过市红字会的中暑后的急救培训,采取紧急处置,并视情况决定是否拨打 120或直接送医院急救。
3. 现状
风电场自投产以来没有出现高温作业中暑情况。
4. 结论 西华山风电场地区的高温还远没有达到传统意义的约 38℃的高温,且只集中在中午时间,早晚温差也比较大,风场的高温风险不大,且我们得预控措施合理,有效的控制了高温作业中暑的风险。
五、极端冷和热风险控制建议补充措施 1. 建议在运行方式和设备检修维护工期允许的情况下,7、8 月份 11 时-15 时不安排登机巡检、电气设备定检、风机定期维护工作。
2. 根据公司规定环境温度高于 38℃,低于零下 10℃禁止户外作业。
3. 夏季来临之前,开展中暑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练,并储备防暑降温药物。
4. 设备运行期间造成的高温部位,巡视时禁止触碰,检修时待设备冷却后再拆解。
5. 培训风电场全体人员正确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规范操作姿势,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冻伤。
振动风险评估 一、振动风险评估概述 1、 、 振动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振动是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没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称为无规则振动。
2、 、 存在振动的区域和设备 序号 场所或设备名称 产生的原因 主要伤害对象 1 风力发电机组 因机组转动体回转运动造成机座、机架及相应的混凝土基础发生振动,其振动频率较低。
运行、维护人员 2 电动机 电机转子运转造成电机本体及固定电机的支座或基础发生振动。
巡视人员
18 3 打磨工具 在使用角磨机、磨光机、抛光机、直磨机、切割机等工具作业时,因工具转动部件的运动和着力不均使工具产生振动。
维护人员 4 振捣类器具 因器具本身的工作特性所产生的振动。
施工人员 5 手持式电钻 在电钻类工具进行钻孔作业时,因工具转动部件的运动和着力不均使工具产生振动。
维护人员 6 高压电气设备振动 因高压电气设备在电动力作用下产生振动,也称电磁振动。
巡视人员 7 其它振动源 其它物体运行所产生的振动。
相关人员 3、 、 振动的危害 1) 全身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振动所产生的能量,能过支承面作用于坐位或立位操作的人身上,引起一系列病变。人体各器官都有它的固有频率,当外来振动的频率与人体某器官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会引起共振,因而对那个器官的影响也最大。全身受振的共振频率为3Hz~14Hz,在该种条件下全身受振作用最强。
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可造成各种类型的、组织的、生物化学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一般人可发生机能下降、气体代谢增加。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内耳调节平衡功能失调,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头疼头晕、呼吸浅表、心率和血压降低等症状。晕车晕船即属全身振动性疾病。全身振动还可造成腰椎损伤等运动系统影响。
2) 局部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局部接触强烈振动主要是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为主,由于工作状态不同,振动可传给一侧或双侧手臂,有时可传到肩部。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环、末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严重时可患局部振动病,主要体现在:
神经系统:以上肢末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皮肤感觉、痛觉、触觉、温度功能下降,血压及心率不稳,脑电图有改变。
心血管系统:可引起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及张力改变,上肢大血管紧张度升高,心率过缓,心电图有改变。
肌肉系统:握力下降,肌肉萎缩、疼痛等。
骨组织:
引起骨和关节改变,出现骨质增生、骨质蔬松等。
听觉器官:低频率段听力下降,如与噪声结合,则可加重对听觉器官的损害。
其他:可引起食欲不振、胃痛、性机能低下、妇女流产等。
3) 振动职业病 我国已将振动病列为法定职业病。振动病一般是对局部病而言,也称职业性雷诺现象、振动性血管神经病、气锤病和振动性白指病等。
振动病主要是由于局部肢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长期受低频、大振幅的振动时,由于振动加速度的作用,可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皮肤分析器与外周血管循环机能改变,久而久之,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早期可出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手部症状为手麻、手疼、手胀、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多在夜间发生;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缺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X片可见骨及关节改变。如果下肢接触振动,以上症状出现在下肢。
振动的频率、振幅和加速度(加速度增大,可使白指病增多)是振动作用于人体的主要主要因素,气温(寒冷是促使振动致病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噪声、接触时间、体位和姿势、个体差异、被加工部件的硬度、冲击力及紧张等因素也很重要。
19 二、振动风险评估范围 振动风险评估包括风电场范围内升压站、风机区域及所有产生振动的作业,评估人群为在风电场范围从事作业的所有人员。其中重点评估钻孔、打磨、振捣、设备运行振动等情况。
评估依据 主席令第 48 号 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卫生部令 23 号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T14790-1993
机械振动-人体接触手传振动的测量与评价指南 三、现场测量与风险评估 1、 、 风力发电机振动测量与评估 机组各部振动很小,最大不超过0.015m/s²,远小于机组正常运行振动限值,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第6.3.2条的要求。风机正常运行时,人员不进入机舱顶部,只有在非登机巡检时在风机塔底处停留20分钟,因此机组振动完全符合要求,不存在因振动对塔架和人员造成的不可控风险。
2、 、 建构筑物振动测量与评估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第 6.3.2 条对全场建(构)筑物进行测量和评估,结果如下表:
序号 建(构)筑物 震动源 震动数值 机械震动限值 卫生限值(m/s2)
评价 1 综合楼 无 - - 0.31 合格 2 辅房 无 - - 0.31 合格 3 配电室 无 - - 0.62 合格 3、 、 车辆的振动评估 车辆在山区道路或颠簸道路行驶时,会产生振动。对可能造成振动危害的对机动车驾驶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降低行驶速度。高速行驶不但对驾驶员安全行车带来危害,而且高速行驶会带来剧烈的振动,路面不平整时更要降低车速,以减轻振动,利于安全。
(2)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车辆。可采用防振物品,减缓振动的危害。驾驶员长时间奔波时应注意适时休息正确调整座椅姿势,以减轻振动。
4、 、 钻孔、打磨、振捣等作业引起振动的评估 钻孔、打磨、振捣等作业连续工作不得超过 1 小时,每天累计工作不得超过 4 小时。
风电场该类作业频次较低,时间短,不会引发职业健康危害。
四、振动风险现有控制措施 1、 、 加强监视风机机舱振动值,并根据现场运行情况定期开展对风力发电机组传动链进行检测,保证机组振动符合要求。
2、 、 从事振动工作的人员需带防护手套,连续工作不得超过 1 小时,每天累计工作不得超过 4 小时
20 五、振动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现场的测量与评估,我场人员在振动区域作业活动频次不高,暴露时间较短,在现有振动风险控制措...
相关热词搜索: 西华 电场 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