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广电之基本公共服务应用创新
摘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之下,广播电视行业已经迅速发展,我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在近几年的广播电视行业受政府扶持和科技技术进步的巨大助力下,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99.13%,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99.39%,比 2018 年分别提高了0.19 和 0.14 个百分点。并且持续推进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等重点惠民工程,让广播电视真正做到“户户通”触手可及。在此形势之下,广播电视已经是我国国内用户最多,受众最广的媒体和信息传播通道,政府鼓励并带动智慧广电与基层公共服务相结合,也成了未来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智慧广电 公共服务 应用创新
引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经济迅速发展的是也是科技不断进步的过程,在新一轮的科学技术的革新发展之中,广播电视行业同时也受到了影响。面对中国庞大的用户人数和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理区位的用户,以及人们日益增长和多元化的需要广播电视行业的优势和技术体系如何更好的体现和建立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将从智慧广播电视与基本的公共服务结合的角度出发,浅析只会广电的突出优势和创新建设上的一些建议。
一, 智慧广 电在公共服务中用的应用优势 1 , 政治宣传优势 广播电视一直代表了传统媒体,也是主流的传播形式,是我国政府部门和党的主要宣传载体和途径。虽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广播媒体的主流地位被互联网新媒体所冲击,但是从我国的网民数量和分布还是可以大体看出,立足于广播和电视的传统主流媒体仍然是互联网新媒体所不可替代的,广播电视媒体仍然是我国的主流媒体之一。
同时,我国基础建设的强大助力之下,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等重点惠民工程,已经渐渐让广播电视的地域差距越来越小。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通过广播电视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影响,以及新闻和政府政策以及其他宣传工作的进行都将是最大范围也最有效的传达。
3 ,用户资源的优势 在互联网引导下的科技发展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的普及性并不能覆盖大部分的群众。特别是从 2020 年初的新冠肺炎爆发之后,利用互联网科技结合大数据进行疫情排查,群体疫情监管来说,偏远地区,农村地区和老年人对于智能互联网的掌握能力并不高。这也让我们应该意识到基层的公共服务在改革优化的道路上应该顾全不同人的需要,不能只看科技的发展而忽视群众的实际体验和使用感受。
相比于互联网新媒体,广播电视虽然已经不能代表未来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是广播电视所能服务到的群体,为需要的群体发挥的作用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智慧广电在公共服务中用的创新建设 1 , 智慧引擎的开发和应用
在以智慧广电战略为前提的要求之下,广播电视技术体系的建设首先需要,相配套的智慧引擎的开发。智慧引擎是整个智慧广电的重点,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信息资源进行统筹和调度。智慧引擎的概念实际上脱胎于网络技术,类似于人们经常在网上搜索资料用到的搜索引
擎一样,但是在智慧广电的体系之下,是把传统媒体利用智慧引擎的这一概念引入向新媒体和全媒体融合的发展里。智慧引擎可以将用户所需要的内容或者是资源进行收集,并利用大数据来发掘客户潜在有用的和需要的更多的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不限时间和地点,利用智慧引擎来帮助用户在庞大的资源库当中调度和抽取,同时也能够单向的进行广播和宣传,也能进行双向的交互,满足用户更多元化的需要,更以个性和消费为导向的定制内容。
2 , 智慧工厂的建立 相对于前面的智慧引擎来说,智慧工厂的建立则是从广播电视创作的内容和制作方式上进行的改革创新,同样吸取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制作经验,将从前单纯的广播电视内容的提供商转化成一个可以支撑多元化制作,创作的平台。
在制作的过程上智慧工厂将突破传统广播电视的四级办制作过程,转换成为资源整合,前后期进行配合制作的模式,以满足不同机构甚至是个人的生产和制作。从智慧工厂制作的节目内容上来说,要能够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度的需要,真正做到全民受惠。
3 , 智慧分发平台的构建
智慧广电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必然会让整个媒体的内容有爆发式的增长,这对于相关内容的审核和制作过程的监管就非常重要了,单纯依靠以往的人工监管和审核,已经不能够满足于未来智慧广电的需要。再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网络来建立智慧的监管平台,将会大大提高审核和监管的效率,未来数据化和模型化的监管过程会成为主流的方向,并且在及时性和准确性上也将会通过智能来严格控制。发展的最优结果就是能够达到完全不用人工辅助或者进行人力审核和监管,真正做到完全的智慧和智能。
结语:智慧广电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势在必行,行则是将决定未来整个广电行业和我国信息传播渠道和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之举。在广电公司转型的重要契机之中,建立准确的定位,科学的设计发展模式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秦 龙,孙国兵,姚琼,徐辉,谢锦辉,物联网与广播电视概述[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媒体融合论坛论文集[C];2015 年. [2]舒佩君,瞿勇,钱鋆,黄梅,夯实有线网络基层探索新理念 开创智慧广电乡镇发展新局面——苏州有线智慧镇(街道)的创新实践[A];第 18 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暨第 27 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论文集[C];2019 年. [3]牛成群. 基于智慧广电战略的广播电视技术创新及应用[J]. 数字通信世界. [4]施冬. "融合媒体,智慧广电"技术创新应用探讨[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7, 000(011):64-65.
相关热词搜索: 广电 公共服务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