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信息技术开启写作教学新门径
摘要: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写作教学必须顺势而改,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有策略地进行,方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信息技术运用于写作教学中,开放性的信息资源能迅速快捷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帮助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拓宽阅读内容,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关键字:信息技术
厚积薄发
写作兴趣
写作技能
思维创新写作既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和其他各科学习的基础,又是生命发展 过程中与人们倾吐体验感受,和别人沟通和交往的生活需要,还是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写作教学必须顺势而改,不能局限于过去一支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运用于写作教学中,开放性的信息资源能迅速快捷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丰富、鲜活的作文素材。帮助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拓宽阅读内容,积累写作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让他们体验到写作的快乐。信息技术开启写作教学新门径, 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一、广用信息技术积累素材,促厚积薄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和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要追问阅读的程度【1】。”由此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水平决定于阅读的程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那么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填满米缸,解决学生无 “米”之困境。古语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非常有道理的。读写不分家,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大力推进阅读,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或教育平台,加大推荐力度。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 才能有精彩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利用“人人通·乐教乐学”教育平台,
2
助推学生阅读活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可以欣赏平台精选推荐的美文,还可以参与班级读书活动,参与“才艺秀”活动, 展示自己的读书情况。除了这样的“散”读外,利用平台推出一系列的主题读书活动,开展“一花一草一世界”活动,引导学生读写景状物美文;“思乡古诗词大会”读诗悟“思乡”;《森林报》阅读在行动,了解发生在“森林”中的有趣故事;假期推出“最美童声——我是小小朗诵者”活动,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阅读。有了这样的学习平台, 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张梓钰《西游记》、商若嫣《茶花女》、朱博奥《《哈利波特》、苏梦彬《十岁那年》等等,学生的阅读兴趣,因阅读活动变得更加强烈。
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厚积才能薄发。有了充分的阅读积累,学生的“米缸”充盈了,写作便有了源泉。
二、善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唤写作兴趣
写作难,难于上青天!为什么孩子们会感觉写作这样难呢?究其根本在于缺少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触,不知如何下笔。而事情发生时,我们往往沉浸其中,只能顾及一隅,很难把握全局,即使带有写作目的的硬性观察也会有所偏颇,甚至遗忘。我们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情境,唤醒学生的记忆,激发其写作兴趣。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趣味运动会,其中的“楚汉争霸”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摇旗呐喊,摩拳擦掌的激情,坚持到底的拼搏……但就是这样趣味十足的活动,有的学生写起来仍然是流水帐一般,没有特点。我利用信息技术回放了当时的活动录像,教室里再一次沸腾了。跳出圈子学生总揽全局,看到了整个比赛过程,更唤醒了当时的激情,写作欲望呼之欲出。此时我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当时抓拍的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等细微之处,揣摩心理。学生此时下笔流畅了许多。
任子娴同学《赢了!赢了!我们赢了!》中写道“我们拉拉队拼了命似的挥动着手臂,大声呐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参赛队员好像感受到了我们传递的力量,双手紧紧握住绳子不肯放松。面对强大的三班绳子竟这样僵持不动了,而后有节奏地一点点儿后移。红旗过来了,近了,近了,更近了……耶!我们欢呼雀跃,操场上响起自
3
豪的声音:赢了!赢了!我们赢了!” “张世琛同学脸憋得通红,做为排头大将他怒目圆睁,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后面的刘奥鹏、张子千等同学紧随其后,身体下蹲,双手紧紧握住绳子,骨节分明。所有参赛队员齐心协力,拧成一股劲, 爆发出了惊人的力量。随着我们的呐喊声,绳子有节奏地颤动起来, 在被对手拉出去半米的情况下,我们转败为胜了!”读着商苦嫣同学的作文,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操场,多好的现场直播啊!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情境再现,赋予了孩子们更敏锐的观察力,更细腻的感触,时而习之定能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提高写作水作。
三、巧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传写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是可以承载海量信息,这是写作教学青睐信息技术的重要理由之一【3】。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将写作指导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巧用信息技术构建大容量高效的写作课堂,整合写作范例,于对比中来看写作特点,“授之以渔”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利用信息技术,我制作了人物外貌描写的专题课件。展示了鲁迅、沈从文等文学大家笔下的“祥林嫂、翠翠”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更引入网络佳段。一段段地读文字,一张张地看图片,指导学生于对比中发现:同样是写人,五官不可面面俱到,择其重点写来。同样写眼睛, 活泼的小孩子、劳累的妈妈、慈祥的奶奶等,眼睛的大小不同,眼神传达出的信息更是不一样的。于是李京奥的笔下就有了这样细腻地描写:
我的奶奶一头花白相间的头发显得有点苍老,弯弯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是那么和蔼。奶奶一笑额头上有两道深深的皱纹,记得小时候我总是摸着奶奶的额头好奇地问“奶奶,为什么你的双眼皮会长在额头上?”奶奶听完哈哈地笑起来,眼睛变成了两道缝,眼角还带着晶莹的泪珠。
我将《作文三十六计》视频讲解引入课堂,在“靓睛”环节中, 学生轻松地学到了多种拟题方式,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学古筝, 变淑女?》《浓墨淡彩间的美丽》《纸上飞出的蝴蝶》《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给我一个舞台,我要弹吉它》《夏夜·草丛·蛐蛐》……
4
利用信息技术就某一写作技能进行大容量的资源整合,能有效地实现学生写作技能的突破。这种突破更延伸到利用人人通XX平台,发布微博展示才艺,在点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习作。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主角,学生一笔一字写出来的作文更需要读者,网络空间的开放,弥补了日常习作课不能一一点评的缺憾,为每一个孩子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更是与日俱增。
四、妙用信息技术放飞想象,激思维创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语文教学,配合多种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4】。学生离思维创新的大门只有一步之遥,如何助推学生一把,帮他们渡过瓶颈,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妙用,无疑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写作的天地。
在《奇思妙想的世界》写作练笔中,孩子们的思维停留在“花儿绽放了笑脸”“小草笑弯了腰”“小鸟在空中翩翩起舞,唱起动听的歌”……在这虽富有童真童趣的言语中,又不免让人感觉平淡,如何让学生的想象再飞高一步,认真思考后我利用信息技术将微电影《圆滚滚的世界》请入了课堂。在前俯后仰地笑声中,学生看到了圆滚滚的豹子、圆滚滚的鳄鱼……圆滚滚的鸟妈妈弹飞了宝宝,狂奔的羚羊身体失衡滚动下ft……孩子们一起见证了这个圆滚滚的奇妙世界,更打开了想象的大门,思维活跃起来。
翟家亮的作文开篇这样写道:其实,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圆滚滚的…… 张赛航的笔下更发生了这样戏剧性的一幕:在茂密的大森林里, 圆滚滚的大猩猩伸出胖乎乎、圆滚滚的大手,想握住眼前圆滚滚的香蕉,可那简直是异想天开。多次出手无果后,大猩猩忽生一计,双臂高高举起猛地往下砸去,圆滚滚的香蕉被弹了起来。大猩猩得意地用嘴巴去接住香蕉,香蕉是接住了,因为太圆卡在了嘴中,又因为身体失衡摔了一个大屁蹲…… 朱博奥笔下的汽车变成了流线形,海陆空可以自由驰骋;孙天悦三只方形小猪与方太狼的故事更让人忍俊不禁……孩子们的创新思
5
维被激活了,不再局限于固有模式,头脑中一幅幅画面流动起来,在想象的助力下飞起来,信息技术功不可没啊!
《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一书中写到“写作不是一件顶难的事,找到方法,提笔就可作文。”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教育的信息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与写作教学的整合是未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5】。信息技术走入写作课堂,犹如一眼汩汩喷涌的泉水,带着新鲜的 活力而来,音频、视频、图片与文字等巧妙嵌入写作教学,实现教学网络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读”与“写”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开启了写作教学新门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M]开明出版社,2017-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1. [4]王红景.写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之路[J].课外语文:下,2016(3):
141-141. [5] 刘晓蓓.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整合的探索[D]. 上海师范大学,2015.
相关热词搜索: 门径 信息技术 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