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学 生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辽
东
学
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宗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中国宗教就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宗教文化的概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萨满教文化等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重温中华文明的创造历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创造历程,从中吸取智慧,经验与教训,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以利于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新文明。中国宗教的多样性与包容性,中华民族就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中发展的,形成多源汇聚的过程与多元一体的结构。
(一)宗教文化的传入
在先秦,有邹鲁文化、燕齐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秦文化、吴越文化等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互渗;在秦汉则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道两家的互绌相摄,汉末以后有儒佛道三家的鼎立与互补,其后又有四家五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以及更多的亚文化体系之间的融汇与共存。这就就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品格。孔子说“君子与而不同”, 《周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种多元开放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中国社会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与发展,相互与平共处,人们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这种事
情在西方就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外国宗教以与平方式,通过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径传入中国,其中以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最为成功。
佛教之进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人主动请进来的,取经、译经活动绵延了数百年。中国人在理解、消化与改造佛学上,态度之认真,思索之深密,耗时之持久,都就是相当惊人的。唐、宋、元、明、清诸朝,陆续传入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犹太教与近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除了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联系外,其她宗教,包括明末利玛窦传入天主教,都就是以与平的正常的方式传入中国。
(二)相互排斥 中国传统文化讲夷夏之别,也有排斥外来文化的狭隘民族主义;各教之间也常发生摩擦、论辩;个别时期皇权实行过强力毁教政策。但就是在多数情况下,皇权能够容忍与支持各教的合法存在,中国的开明派最终总能战胜保守派而成为主流。中国的各教之间未曾发生大规模武力流血冲突,更没有西方宗教史上那样残酷的长期的宗教战争,只就是在新疆边陲发生过伊斯兰教武力传教的事件,而这恰就是未来得及接受中原贵与文化深厚熏陶的结果。
(三)互相交融 儒佛道三教之间不仅可以与平共处,而且在理论上关系日趋密切,最后达到您中有我、我中有您的程度,三教合流、三教归一的观念深入人心,普及于大众,成为习俗与风气,这就是中国人信仰上的一大历史特点,在世界上找不到同类的事情。中国人对外来宗教的宽容还基于对以儒学为轴心的传统哲学与以敬天法祖为宗旨的正宗信仰充满自信,并用传统文化强大的同化力去影响与改造外来宗教,使之具有中国的特色。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成为中国人吸收外来宗教的重要心理文化背景,没有这样一个背景,中国人不仅不能消化吸收外来宗教,还有可能被外来宗教所同化,从而丧失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但就是由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根基深厚并且富于包容精神,其结果就是吸收外来文化与同化外来文化同时并存,外来文化的进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却并不丧失中国文化特有的本色。一切外来宗教一旦进入中国,便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中国化的程度越高,它在中国的影响便越大。中国社会强烈的宽容气氛,甚至使得犹太教这种独立性很强的外来宗教,在不知不觉中消弭于无形。宗教上的多样性与宽容性,使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在内部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局面,在外部向世界开放,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与营养,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二、宗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宗教徒有爱国爱教的传统。中国政府支持与鼓励宗教界团结信教群众积极
参加国家的建设。各宗教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如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道教的“慈爱与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等。目前中国社会的五大宗教,除道教为本土宗教外,其她四大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就是从国外传入而后成为中国人的重要信仰。中国甚至把印度传入的佛教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不过就是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发展的,所以它就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与谐共处,未发生过宗教纷争:信教的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也彼此尊重,团结与睦。这既就是由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兼容、宽容等精神的影响,更就是因为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制定与实施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立起了符合国情的政教关系。
三、对我们的启示 宗教反映了人们对神与终极关怀的探求,具有伦理价值。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一脉相承,在很多方面超过了西方文化,值得华夏儿女为之骄傲。但历史进入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中断,这实令人遗憾。华夏儿女有责任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同时,也应该学习与继承世界优秀文化,以提升国人的道德与精神风貌。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中国 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