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新闻采访写作串讲资料,自考“新闻采访写作”笔记串讲1-3

新闻采访写作串讲资料,自考“新闻采访写作”笔记串讲1-3

时间:2025-08-02 22:24:14 浏览次数:

 自考“ 新闻采访写作” 串讲( (1 )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 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 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 2. 获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4.核对新闻事实

  * 增加感性认识的作用有:

  1)

 捕捉一些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2)

 增加真实感,增加知识和见闻,获得真知灼见

  3)

 有记者自己的比较深刻的感受,能写出独到的见解,能写的感人

  九、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1. 全面情况 2. 主要事实 3. 有关背景 4. 典型事例和细节

  十、采访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 4 个方面:

  1. 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 讲究唯物辩证法

 3. 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4. 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

  * 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 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

  1. 正确地选择事实

  2.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3. 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 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

  1. 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2. 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

  3. 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 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

  1. 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

  2. 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

  3. 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自考“ 新闻采访写作” 串讲(2 )

  十一、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1. 实事求是 2.依靠领导 3.执行政策 4.内外有别

  *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1. 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

  2.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

  3. 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 记者在采访中依靠领导,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 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2. 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

  3. 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

  * 在采访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

  一要看形势,识大局;

  二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

  三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十二、采访的工作路线:

  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 深入群众要做到:到第一线去、重要的“心入”、建立采访基点、持之以恒

  小知识点:

  * “身入”与“心入”——也就是采访要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十三、写作的特殊规律及认识依据: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1.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2. 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

  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1. 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2. 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十四、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1. 纪实写真 2. 用事实说话 3. 交代新闻要素

  * 由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引申的问题:

  1)

 新闻写作要如实地反映事实,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a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

  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b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

  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2)

 新闻中存在的用事实说话方面的问题:

  一是概念化;

  二是套话多;

  三是事实少,议论多,不着边际

  3)

 怎样要事实说话:

  a. 直接陈述;

  b. 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

  c. 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d. 采取第三人称

  e. 注明消息来源。

  4)

 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

  a. 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

  b. 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c. 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15. 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快、短、活

 * 有关具体要求的小问题:

  1)

 如何把新闻写短?

  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 空话少说

  c. 一事一报

  d. 语言准确、洗练

  e. 善于删改

  2)

 怎样把新闻写活?

  a. 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 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c. 多写视觉新闻 自考“ 新闻采访写作” 串讲(3 )

  十六、新闻体裁的分类:

  a 消息 b 通讯 c 特写 d 边缘体裁

  * 关于每个分类的具体内容

  1)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a.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2)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a.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3)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

  a. 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b. 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c. 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十七、新闻主题的概念、标准、提炼方法:

  * 概念: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

  1. 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2. 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

  3. 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 主题的提炼方法:

  1. 从认识事实入手

  2. 在比较中鉴别

  3. 上头下头结合

  4. 选好主题角度

  * 关于主题的具体问题

  1)在确定主题的标准中,要正确并有针对性,其中针对性的依据是:

  A. 党的政策 B. 当前形势 C. 客观实际

 2)在主题的提炼方法中,第一条是从认识事实入手,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

  A. 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

  B. 本质展示的渐进性,阶段性

  C. 主体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

  3)选取角度的方法:

  A. 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提炼主题;

  B. 从人们普遍关切的角度提炼主题;

  C. 从提倡基本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提炼主题

  小知识点:

  * 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 分段的依据:单一性、完整性、逻辑性

  十八、新闻选材的概念、原则及要求:

  *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 新闻选材的原则:

  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 新闻选材的要求:

  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

  1. 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2. 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包括

  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动向、经济动向

  3. 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4. 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 新闻选材与写作的关系:

  1. 选取准确、真实、生动、深刻的反映事实的材料而进行的写作才能产生有益的传播价值,否则将产生极大的负效应;

 2. 新闻事实客观存在,如何反映则为观念形态,这里就有选材的倾向性问题;

  3. 新闻事实是一个立体多面材料系列,反映什么会一个目的性的问题

  十九、新闻结构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新闻结构的一般规律的具体要求是:

  1. 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

  2. 有利于表现主题

  3. 适应受众心理

  4. 紧凑又富于变化

  5. 符合体裁的特点

相关热词搜索: 串讲 采访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