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组公开课工作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教务处的具体指导下,本组教师群策群力,团结进取,在教学教研方面做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本期加大了教学督查的力度。教研组内先后听了,魏丽芳,黄双妹、李哲3位老师的课,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内进行了交流,有效的促进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研究以及角色的转变,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推进。对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授课老师通过展示课件、授课技巧,注重相关知识与高考的链接,听后有不少的收获。我们组织评课活动,会上,各位老师各抒己见,指出了授课老师主要优点,并与授课老师交换了意见。阐述教学设计的理念,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公开课对教师是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也是学习别人的绝佳时机。通过听课,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公开课的最大亮点是能够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经常利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最后,教研组长对公开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班级信息技术的运用、师生互动等方面作了分析,并且针对公开课出现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提出了新的希望。
区级研讨课在我校举行。魏丽芳老师在高三6班举行鲤城区区级研讨课活动,椭圆的应用复习,得到全体参加的数学教师一致好评,他对多媒体运用熟练、恰当,学生踊跃发言,整节课学习情势高,体现教师较强教学基本功,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利用树壮图展示知识间关系,教学效果明显。
李哲向量的运算,双妹直线方程复习三角公式推导课都给每位教师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主动请教老教师研讨公开课内容,让听课教师受益。
针对公开课存在问题,我们认真落实常规教学教研。
数学组全体老师都能认真深入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攻方向,提高了课堂效益。为了能充分挖掘各人的潜能,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我们很注重集体备课,各年段每周至少有两次集体备课时间,并做到有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在集中之前,大家必须先钻研教材内容,然后就教材的内容对教学设计、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去突破、对如何把握例题讲解的深浅程度、习题的选用等等发表个的见解和意见,大家一起学习、研究,取长补短。平时大家经常互相听课,同备课组的老师经常互相推荐自己经过学习后觉得很有收益的教研论文,大家一起共同学习,研究,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全组教师工作十分认真,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学校教学常规检查中,数学组整体情况良好,多次受到学校表扬。本组常规教研活动每两周一次(周四上午第二节),主要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说·授·评”活动,一年来,本组教师通过集体学习和自学,读完了《教育的智慧》《陶行知教育学》、《创新学习手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几部理论著作,并作了读书笔记,每周的“说·授·评”活动有专人主持,专门课题,做
到集体讨论,资源共享。多数老师每学期在本备课组内上一堂公开课。同时本组教学成绩显著,上课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教研组长多次组织本组老师到高
一、二年级听了新老师的课,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并与他们探讨教改问题。
注重引进与交流 为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本组教师积极学习外面先进经验,走出去,引进来。组织本组教师到泉州五中、泉州一中、泉州十五中、泉州科技中学听课。到新侨中学听研训课,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课,收获很大。
一年来,本组在实践上进行了长期探索,开展了丰富的数学学科活动。
(一)、将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与数学学科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研究意识。
(二)积极组织数学希望杯培训活动,高一年级由黄双妹老师负责,高二年级由吴子生老师负责,每周培训四次左右,并取得很好的成绩。
积极组织老师们编写教学案例,并多次开设讲座,讲解方法和要领,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中班数学活动:二维分类
【活动目标】
1.巩固按物体的一维特征分类,学会按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长短、大小、男女性别特征等)进行二维分类。
2.会看标记,能按标记的要求对物体进行分类投放。
3.能大胆的说出分类的理由,体验与同伴共同交流、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掌握了一维分类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1)长短金黄色薯条,两个盒子(2)分类篮子(3)白板、小熊(4)红色、黄色长袖衣服和短袖衣服,红色的大鱼、黄色的大鱼、蓝色的小鱼、绿色的小鱼图片(5)标记卡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哇,小熊开了一家薯条店,飘出香香的薯条的味道,你们有没有吃过薯条?薯条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短短的、金黄色的)你们想不想看看小熊的薯条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薯条,询问薯条的样子,装薯条。
师:小熊想请你们帮忙装薯条,我这里有两个盒子。小熊想把薯条装进两个盒子里,想一想可以怎么装?(长短)
请幼儿按照长短属性装薯条,巩固一维分类。说说他是怎么装的?(这边是长薯条,这边是短薯条。)
(三)师:刚刚我们按照薯条的长短去分放在盒子里的环节是属于一维分类,现在我要加深难度了,聪明的你们来看看接下来会有什么呢? 出示PPT,两种颜色不同大小的鱼,讲解二维分类。
(四)回到实物中进行游戏操作《钓鱼》
现在小熊想请你们去钓鱼。我们一起去吧!Let’s go! 材料:红色的大鱼、黄色的大鱼、蓝色的小鱼、绿色的小鱼图片,标记卡,贴好标记的四个篮子。
玩法:先请小朋友介绍四种鱼,看清楚标记,要钓的是什么鱼,把钓上来的鱼按照篮子的标志放在篮子里(分成四类),比比看谁钓鱼钓得快。
师:欢迎来到钓鱼场,池塘有4种类型的鱼(出示四种鱼),我们先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这四种鱼。现在请你们来看看这些标记代表这条鱼有什么特征?有哪两种特征?(出示标记)
师:游戏开始了,看清楚我手里的标记,要钓的是什么鱼,把钓上来的鱼按照篮子的标志,放在篮子里,我们请男孩子和女孩子来比比看谁钓鱼钓得快。(一组两个人比赛,先请一个人示范)
(五)《小熊穿衣》
小熊在钓鱼的过程中把衣服弄湿了,需要更换衣服,你们来帮小熊挑选衣服吧。看清楚白板上的标志,给小熊更换相对应的衣服。
材料:红色、黄色长袖衣服和短袖衣服
玩法:按照白板上的标志,把小熊想要穿的衣服相应的贴在小熊身上。
师:小朋友就按照白板上画的这个衣服标志,仔细看看小熊想要穿什么衣服,把小熊想要穿的衣服贴在小熊身上。
(六)总结,引导幼儿表达分类的理由
师: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刚刚和小熊一起玩,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环节?你是怎么玩这个游戏的,按照什么特征去分类(颜色、长短、大小)
(七)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拍照”游戏。
师:小熊想要跟你们拍照,你们要听清楚,小熊会叫到谁呢!上来拍照的小朋友会符合两个特征,我们来听听看,第一组邀请谁:带夹子的女孩子、穿蓝色衣服的男孩子、穿毛衣短头发的小朋友、穿外套穿运动鞋的小朋友……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检验对不对,有没有符合两个特征的条件。询问没有上来的小朋友为什么不上来的原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继续投放材料让幼儿操作练习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
(一)
教 案 设 计:
(鸡场坡乡那构小学:王明)
一、教学内容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及解决问题的规律。
2、难点: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口头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及把谁看作单位“1”。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而儿童体内的3
水分约占体重的4。小明体内有28㎏的水分,可是小明
的体重才是爸爸的
7。①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② 15
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老师:同学们能从题中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学生根据内容找出相关信息。)老师用线段划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式几
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线段图:
水分占体重的
水分28千克
体重?千克
老师提问: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中,小明的体重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可引导学生回答用x表示。)
3、列方程解应用题
老师引导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千克。
x × = 28
4
5x= 28 ÷
45
x = 35
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4、根据数量关系式:
儿童的体重 ×= 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小明的体重 ×= 28
求单位“1”的量“小明的体重”是一个因数等于积28除
4545
以另一个因数。
5、算术方法解应用题
28 ÷= 35 (㎏)
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45
45
6、举一反三,让学生尝试解决第②个问题,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引导。
7、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方程解答。
方法二:用算术方法解答。
8、练习。
⑴完成教材第38页的“作一做”。
⑵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十的第
1、
2、3题。
六、板书设计
1、解决问题
(一)
,而儿童体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45
。小明体内有28㎏的水分,可是小
用题的解题方法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
7
。①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②15
方法一:用方程解答。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1根据题意,找出相方法一:
关的量和要求的量;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千克。
2把要求的单位“1”x ×
= 28
的量设为x;
x= 28 ÷
3将相应的已知量代x= 35
45
入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答
方法二:用算术方法解答。方法二:
求单位“1”的量,用28 ÷
45
= 35 (㎏)
除法,用已知的量除以答:小明的体重是35千克。
它所占的分数。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中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
教案设计
鸡场坡乡那构小学
教师:王明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
6、7的加减法》第二课时教案
执教者 温丽娜
一、教学内容:教材45~46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尽力根据一副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
6、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得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
6、7的加减法。
四、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比赛导入,增添兴趣。(课件出示)
1+1=2+2=3+1=1+2=2+3=2+1=3+2= 3+0=
二、知识迁移,学习新知。
1、学习加法:
(1)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图片,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课件出示)板书:5+1=6
1+5=6( 看得方向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2)动手摆一摆,你还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实物演示) 板书:3+3=64+2=6
2+4 =6 (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3)观察图片,增加一朵花,让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纸上。
板书:6+1 =7
1+6=7 ( 看得方向不同,所以能列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4)对应练习: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颗星星?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2+5=7
2、学习减法:
(1)课件出示,先让学生数出图片有多少朵花,再让学生摘花 ,你喜欢摘几朵花呢?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板书:6-1=56-5=1
(2)变换图片,出示虚线,让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6-2=46-4=2
6-3=3 (不同的方向,但数都是3,所以只能列一条)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7-5=2
三、综合运用,发展思维。
1、游戏:打电话
师:喂,一年级的小朋友再吗?(教师做打电话状)
生:在!(学生学做打电话状)
师:今天咱们交朋友的密码是6,我出5!(打出5的手势)
生:我出1,5+1=6,(打出1的手势)
师:啊,密码对了!好朋友握握手。(下去和学生握手)
(1)师生之间打电话。
(2)学生之间打电话。
2、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课件出示)
3、做一做,(课件出示)
7- 3=2+4=3+4=
1+6=4+3=7- 4=
6- 5=6- 1=4+2=
3、智慧乐园 (课件出示)
4+2=()4+3=()()+2=73+()=67-()=46-()=16-4=()7-5=()0+()=6()-6=1
4、找朋友 (课件出示)
7-27-3
4+35-0
6-31+6
6-27-4
福州红博幼儿园2012—2013学年下学期家长半日开放活动
时间:2013.4.24
班级:大四班
活动内容:《学习自编加法应用题》
活动目标
1、能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初步掌握编加法应用题的结构。
2、能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编题。 活动准备
大幅教育挂图一副、1—10的数字卡、问号图卡、算式卡,情境图、集合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根据图片内容编加法应用题。
1、出示教育挂图,幼儿观察。
引导语:图片中有什么?你们可以根据图片中的情景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吗?
2、师幼互动编加法应用题。
二、幼儿尝试根据图片内容编加法应用题。
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很多不同的图片,想请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有什么,你们能根据这个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吗?
1、幼幼交流,根据自己手上的图片内容互相编加应用题。
引导语:现在请小朋友把根据图片的内容编加法应用题编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听。
2、师幼分享交流。
引导语:你的图片中有什么?你是怎么编加法应用题的?
三、师幼共同梳理编加法应用题的结构。
结合背景图、数字卡、问号,梳理编加法应用题的结构——编加法应用题时,讲的是一件事
执教:陈霞 (出示图谱),要有两个数(出示两个数字卡),最后还要提出一个问题(出示问号图卡)。
四、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编加法应用题。
1、幼儿两人一组,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轮流编加法应用题,教师倾听,及时纠正幼儿的编题中出现的错误。
2、师幼分享交流:你是怎么编的?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加法应用题的结构,共同评价幼儿的编题情况。
六、活动结束
课题:二轮复习——数形结合思想
讲课人:冯文斌 时间:2010-4-22 地点:高三五班
上午第
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会用数形结合思想处理问题
二:能力目标:数向形的转换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难点: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教学流程:
一:引入:师:
二:习题训练: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材版本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
美术鉴赏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业类型 鉴赏与绘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①.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
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②.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③.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
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
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④.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教学策略
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教学对象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中学,基础比较薄弱,对中西方传统美术作品的了解不是很深,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内在规律也不一定有深入把握,所以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尽可能获得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读解美术作品的习惯和形式感悟能力,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将自己的理解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教 学 设 计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请同学们欣赏画家的作品:《月华图》和《星空》并对这两件作品进行比较。(播放课件)
1.讨论
2.画面的形式分析
两幅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不同点:材质 :水墨;
油画
构图 :空虚;
饱满
笔触 :轻松;
急促、运动感
色彩 :单纯;
丰富
意境 :孤寂、冷漠;
狂躁不安 ……
3.师总结 4.从音乐中感受 5.从文学中感受
(二)、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阿诺芬尼夫妇像》和《高士图》;
(播放课件) 1.提问:这两幅以婚姻家庭生活为话题的作品,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文化中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的呢?他们的视线在哪里呢?
这组作品反映的是文化、社会方面的差异,也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从构图上看,阿诺芬尼夫妇是画面的绝对主体,而梁鸿、孟光只是山水环境的一部分;
后者在表现婚姻和谐的同时,也反映了一种隐逸山林的理想。
在卫贤的眼里,看到的是和谐,而在扬·凡·爱克眼里,看到的则是神圣。这种差别,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正是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差别。
2.分组讨论 3.师总结
三、鉴赏
四、朗诵
五、作业
2010-2011学年平和一中艺术组公开课教案 第六课
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
平和一中艺术组张春平 教学目的:
①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②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难点:主要在于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分别有什么重要特征?为什么会出现现实主义?
二、新课:
请一同学说说现实主义出现的社会背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并得到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开始用冷静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现实。与此同时,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广泛传播,也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开始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对浪漫主义一味强调主观情感和主观理想的抒发,忽视以致脱离社会现实的创作思想表示不满,从而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1、“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 A、库尔贝《画室》(油画,361×598厘米,1855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这是库尔贝的一幅重要代表作。它的题目原来是:《现实的寓意,在某个方面决定了我七年艺术生涯的画室的内部》,因这句子太长,人们简称它为《画室》。从画面上看,它确实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画室,库尔贝就坐在画布前正在给他的油画添上最后几笔。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画室中,竟能容纳下如此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而且,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画室,更不用说去欣赏库尔贝正在画的风景画。很显然,这种场面又是非现实的。一直强调“只能画亲眼所见的东西”的库尔贝,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非现实的作品呢?事实上,正如原标题中的“现实的寓意”所提醒我们的,库尔贝在这幅作品里是想表现整个社会。因为“社会”不像风景或静物那样看得清,摸得着,所以他采用寓意的手法来表现。那群面朝着库尔贝、聚集在画面左侧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现状;
在画的另一边,则是能理解和支持库尔贝的人。
B、鉴赏《奥南的葬礼》、《打石工》(油画,约213×312厘米,1849年作,原藏于德累斯顿绘画陈列馆,现已毁)
此画是根据库尔贝亲眼所见的真实情景,并请其中的人物到他画室里当模特儿画成的。正当官方艺术极力追求所谓崇高的题材、华丽的场景而内容空虚的艺术创作时,库尔贝却用巨大的画幅描绘像采石工人这样的平民的极其普通的劳动生活,明确地体现了库尔贝的民主思想和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特征。正由于这样,库尔贝以坚实的手法画出了采石工人雕刻般的立体感。画面上的岩石、卵石、铜锅等物体给人以可以触摸的真实感。与真人一般大的人物形象则给人以庄严雄伟的感觉。
2、“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们”
米勒——法国以画农民题材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生在一个自耕农家庭,自幼参加田间劳动。18岁开始学画。23岁赴巴黎深造,师从学院派画家德拉罗什。因他个人的艺术追求与学院派的宗旨不相适应,不久便离开德拉罗什的画室。为养家糊口,不得画些当时社会需要的肖像等作品。1846年—1847年他先后认识了专画农村风景的法国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特鲁容、卢梭等人,向往农村生活。1849年起,他带领妻儿到巴比松村定居,从此跟繁华的都市生活绝缘,直到在巴比松村逝世。由于他出身农民,后来又长期生活在农村,并且亲自参加劳动,所以,他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和描绘农民的,而是带着深厚的情感和切身体验真实地反映农民的劳动和生活。就反映农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来讲,美术史上的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他相比。在艺术风格上,米勒的作品也很有特点,那就是形象朴实,寓意深长,发人深思。米勒一生的代表作很多,著名的如《拾穗》、《晚钟》、《小鸟的哺食》等,都是在巴比松村完成的。
《拾穗》让你联想到什么?
通过刻画三个贫困的农妇到农场主的麦田里拾收割后剩落下来的麦穗这一情节,歌颂了农民劳动的艰辛与崇高。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我国唐诗中的名句:“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他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无怪乎这幅作品一展出,便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3、“以罗丹为代表的现实主义雕塑”
奥古斯特·罗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雕塑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雕塑作品,如《青铜时代》、《思》、《地狱之门》、《思想者》、《美丽的欧米哀尔》(旧译“老妓女”)、《加莱义民》、《巴尔扎克像》等。他的作品的主要特点:一是非常高的艺术技巧,特别是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
二是对人体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娴熟的表现能力;
三是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因此,他和古希腊的著名雕刻家菲地亚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被誉为世界雕塑史上三位雕塑大师。他们的作品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
雕塑《加莱义民》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什么? 这是1884年罗丹应法国加莱市政府的委托,为纪念在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被英军围困,为了避免被英军屠城,六位加莱市民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以拯救全城人的生命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纪念碑雕刻。罗丹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真实而又崇高的历史事件,打破了过去传统的纪念碑雕刻常用的象征手法,选择了一个如实地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场面,即六位加莱市民根据当时英军提出的苛刻条件,光头、赤脚,以绳子锁颈,并带上加莱城门的钥匙,走出城去任凭英军处死。罗丹在创作中,紧紧抓住这六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牺牲前的复杂的心理状态,作了深入的刻画。
4、现实主义风景画:
康斯太布尔《干草车》1821年在法国巴黎沙龙展出时,许多法国画家为之倾倒。这是一幅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村风景画。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
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的云朵。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
柯罗《茂特芳丹的回忆》(油画,65×89厘米,1864年作,巴黎卢浮宫藏)他的风景画具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就是:真实亲切而又富有诗意,微妙而又含蓄,色彩比较柔和,善于运用透明的银灰色调子,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茂特芳丹的回忆》一画,是柯罗风景画的代表作之一。茂特芳丹是巴黎以北桑利斯镇附近一个风景优美的花园,柯罗曾经在那里写生。那里的风景之美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这种回忆促使他创作了这一风景画。它描写茂特芳丹花园晨雾初散、清风和煦的早晨的优美景色。整个画面意境清幽,生意盎然,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是柯罗最精致的田园画之一。这种来自画家对大自然的切身感受,既真实,又比实际的更美。它是一幅理想的风景画,也是画家终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的写照。
卢梭《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卢梭(1812年—1867年)是19世纪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一画派的画家因聚集在巴黎近郊枫丹白露森林边缘的巴比松村,专门从事农村风景画创作而得名。他们的风景画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客观景物。卢梭是最早在巴比松村定居的画家,他坚持室外写生,几乎以毕生的精力描绘枫丹白露森林的景色。这幅《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整个画面层次分明,具有很深的空间感,通过参天巨树的空隙,人们可以想象出森林背后深远的世界。中间一片广大的平原,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之中,使人感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从而感到明天将会更美好。只有对大自然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才会对枫丹白露的黄昏,唱出如此美好的赞歌。
5、“相关链接”,介绍同时期的其他重要的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6、组织学生讨论,作一个探究性学习专栏,介绍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对我国的影响。
三、总结:现实主义画派特征:歌颂淳朴的劳动者,揭示社会的本质与矛盾。
四、拓展:请同学在课后搜寻有关现实主义画派的其他代表及其作品,进一步了解现实主义绘画的思想及艺术风格。
高中数学公开课课教案模板(共4篇)
高中体育教学公开课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学评语
高中地理公开课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微课教案模板
相关热词搜索: 高中数学 模板 公开 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