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党团工作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2025-08-31人已围观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飞天梦圆》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记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掌握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圆梦的经过,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的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读课文,感悟品味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达中国人圆遨游太空之梦的决心、艰辛及喜悦之情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1、让学生熟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生字:嫦、娥、绚、穹、锲

  词语:瑰丽绚烂、锲而不舍、凌云壮志、积劳成疾、猝然长逝、震耳欲聋等。

  过程:(略)

  第二课时

  内容:完成学习目标的第二、三项。

  程序:

  一、导入新课

  1、读课文,体会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的梦?读句子,体会用词的精妙,语句优美:“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

  2、思考:炎黄子孙是怎样圆梦的?

  二、自读自悟

  思考题: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圆梦的每一步里,你体会到什么?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划一划,写一写)

  三、研读汇报

  让同学们把读的感受说出来。例如:

  1.明朝万户为勇于实践,为梦想献身。

  2.品读第6自然段:“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体会了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定一步。

  3.品读第7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品味出航天人的顽强拼搏精神。

  4.品读第13自然段:欣赏描绘载着飞航的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的句子。体会航天人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5.感悟描绘航天员成功地安全返回祖国,祖国人民激动兴奋的句子,激发了人们的自豪感。

  四、小结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五、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体会作者用好词佳句来表达文章主要内容。

  六、拓展启迪

  1.中国的航天事业还有更绚烂的梦,谁来圆梦?

  2.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习科学家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七、作业设计

  1.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了解信息,开拓眼界。

  2.口述炎黄子孙圆飞天梦的经过。

  3.抄写、背诵好词佳句。

  4.看课外书:《少儿百科全书》。

  八、板书设计(略)

  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体会“神舟”5号发射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熟读通,体会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熟悉课文,质疑问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课题,简介“神舟”5号发射成功的有关情况。

  2、播放神舟5号发射录像。

  3、师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记录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性时刻的?

  2.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3。提出要求:

  (1)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准生字新词,根据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多读几遍,并把不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4)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如何描写的?

  4.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按自然段读课文。

  (2)布置其他同学认真听 (3)正音:“澎、控”是后鼻音,“乳、执”是翘舌音。

  5.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

  三、交流感悟

  1.听写部分词语。

  2.安排学生代表上台朗读课文,简单赏析课文。

  3.质疑问难:

  (1)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对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3)教师给予解答。

  (补充资料 )

  A俄罗斯塔斯社在今日头条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神舟”五号发射的消息。称:“38岁的中国人杨利伟是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并且是第一个中国公民。”

  B 航天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吃饭有几种吃法。一种是坐着不动,像在地面上就餐一样,自己把食物往嘴里送。另一种吃法是把要吃的一口大小的食物块放在半空中,食物在空间不动,人飞过去用嘴凑上去咬住它。吃饭的时候要闭着嘴吃,千万不能叫食物残渣漏到嘴外边去,否则食物渣子会在空中飘浮不落,很难清除,如果自己或同伴把它吸到鼻子里就不好办了。

  四、安排写字练习

  指导写习字册,教师巡回指导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在课堂上朗读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可以分几个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通过学习,解决遗留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文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指出优缺点,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3、师生共同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简单指导,理清课文脉络。

  (1)点名事件发生的时间。

  (2)重点写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神舟5号”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3)写发射的场面扣人心弦。

  (4)写杨利伟在太空中问候大家。

  (5)点名了此次发射飞船的重大意义。

  2、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3、朗读2-5自然段。

  感受人们为神舟5号送行场面的热烈。在送行的人中,有“与宇航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有“手举鲜花的少先队员”,他们“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朗读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气氛表达出来。

  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通过“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等语句,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严肃庄重的神情。

  指导学生读好“总指挥长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这句话,体会杨利伟同志出征前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

  4、指导朗读感悟“发射”情节。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反复让学生演练“

  十、

  九、八点火起飞” 读出现场特有的气氛。

  点名读,分角色读。

  播放发射录像,激发学生想象力。

  再指导朗读,注意展开想象,读出气势。

  “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这句话朗读时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比一层更强烈的人的感情。

  5、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1) 请学生读第三部分。

  (2)杨利伟的话有两处。第一处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神情地向地球发回的问候。“向世界全国人民问好!”读这段话时,注意指导学生体会杨利伟当时的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

  (3)请男同学和女同学轮流朗读。

  (4)请小组中朗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台上朗读。

  三、合作探究

  1、老师提问:在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布置小组合作探究。

  3、指导方法:

  (1)再读课文,进行系统思考。

  (2)默读课文,自己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感触。

  (4)开展互动,朗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

  4、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

  1、朗读练习。

  2、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质疑问难。

  2、课堂表演,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3 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太空知识的图片和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吸收消化,再现课文为我们描写的情景。

  一、师生总结

  1、播放课文录音,对课文做简单的回顾。

  2、师生互问互答,对课文进行总结。

  3、对教学的下一环节进行动员指导。

  二、课堂表演

  教师的话:我们将要表演的《梦圆飞天》反映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后酒泉大地上人们欢庆的热烈场面。

  片段: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

  10、

  9、

  8、

  7、

  6、

  5、

  4、

  3、

  2、1。O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

  10、

  9、

  8、

  7、

  6、

  5、

  4、

  3、

  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vyYo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9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

  生:

  10、

  9、

  8、

  7、

  6、

  5、

  4、

  3、

  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I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三、资料交流

  1、教师说说资料交流的意义。

  2、小组进行交流。

  3、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四、练习布置

  1、练习册。

  2、课后练习

  3、4题。 板书设计 6.梦圆飞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11、飞天梦圆

  课型:略读课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资料,举办专报。

  3.会认“嫦、娥、绚、穹、锲”5个生字,积累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充分自读,理清文章的条理,了解炎黄子孙为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

  2.抓住令人感动的细节,互动交流,体会炎黄子孙执著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引用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丰富文本内容,深化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飞天梦的执著与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及探索科学的热情。

  2.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教学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把梦想变为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课前准备:

  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梦”引入课题。

  1.学生畅谈梦想,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思考题:

  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⑴小组交流。

  (2)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出示文中词语,要求学填空。

  ①填空。

  ②指名读,评议正音。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三、集体研读,理解感悟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①指名发言,集体评议,纠错或补充。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要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

  编织神话传说,寄托飞天梦想。

  不断尝试圆飞天梦,试验坐风筝上天,试验乘火箭上天,虽遭受失败仍不放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航天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执著追求,先是独立发射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而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被送上太空并成功返回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别感受炎黄子孙飞天的渴望,圆梦的艰辛与执著,梦圆的激动与自豪。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教师抓住关键词句,引导深入品析。

  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势力的决心和意志。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⑵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⑶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北国寒冬到南国炎夏,从大漠风沙到浩海惊涛,到处留下了他们辛劳的足迹,洒下了他们不懈奋斗的汗水。

  ⑷有的人为了及时、方便地工作,将铺盖搬到了实验室,搬到了车间;

  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即便在病床上,他们依然在翻阅着研究报告,寻找着需要的数据;

  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他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努力着,拼搏着

  ⑸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

  3.飞天梦圆了,那炎黄子孙还有什么更绚烂的梦?

  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宇宙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的那一刻成为了现实。飞天梦圆,这是中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但还有更加绚丽灿烂的梦要实现,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而加油,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

  五、布置作业:

  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信息,办一期小报或墙报。

  板书:

  11* 飞天梦圆

  做梦:飞离地球 遨游太空

  勇于实践

  圆梦:“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执著追求

  默默奉献

  再梦: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宇宙

  11*《飞天梦圆》 第二课时

  xx小学

  六年级

  授课教师:xxx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与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从而理解我国航天人的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把梦想变成现实这一过程所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走进千年飞天梦。

  从远古时期“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这是一个瑰丽绚烂的梦,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梦。今天我们一起走

  进课文《飞天梦圆》,去感受这个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板书课题:飞天梦圆)

  1、学生读课题,质疑,理解课题。

  什么是梦就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什么是“圆”是圆满,周全的意思;

  “圆梦”,是指实现梦想或理想。课题的意思是“飞天的梦想变成现实了”。

  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

  1、自学课文,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a、炎黄子孙千年的梦想是什么? b、这千年的梦是怎样圆的?

  三、研读“飞天梦圆”的过程,感悟航天技术不断发达。

  1、默读课文,想一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学生讨论后交流。提问: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们为了千年飞天梦圆,他们怎样努力着,拼搏着?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出示课件及视频资料)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十三自然段。

  四、规划明天,实现更绚烂的梦 。

  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航天人还有哪些更绚丽的梦需要实现? 让梦更圆!

  五、拓展延伸

  介绍“神

  六、神

  七、嫦娥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

  六、课堂小练笔

  假如航天员来到你身边,你最想和他们说些什么?

  七、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办一期有关我国航天事业成就的手抄报。

  苏教版语文五下:《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刘口小学

  夏庆君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5、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挂图、录象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自古人类都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小鸟一样飞上蓝天,2003年10月15日这天,随着“神州”5号的升空,中国人终于圆了飞天梦(板书课题:5 梦圆飞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2、那激动人心的事同学们通过各种渠道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神州”5号及杨利伟的情况。

  (二)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激动人心的场面,是怎样描写的?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3、指名读描写了激动人心的场面。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

  (2)在“神州”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课文是怎样写的,谈谈你的理解。(小组交流,汇报) 随机引导:

  ①读二——五自然段,找出描写人们为“神州”5号航天飞船送行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齐读)

  ②你从第二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环境、送行的人、神情)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人们激动的心情,杨利伟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④杨利伟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

  2、学习第二段

  (1)继续交流:在“神州”5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随机引导:

  ①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谈你的理解、感受。

  ②指导感情朗读,(教师适当范读)学生展开想象

  a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想象当时的紧张气氛)

  b “

  十、九……

  二、一!”“点火”“起飞”(命令简短有利,想象现场特有的气氛)

  c 抓住“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划破”“托举”“地动山摇”“拔地而起”感受火箭升空的壮观景象。

  d 描写人们脸上的神情的三个简短分句,要读出节奏感,读出内在的一层更比一层强烈的人物思想感情。

  3、学习第三段

  (1)默读: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2)理解杨利伟的两次讲话,感情朗读。

  ①体会杨利伟当时激动和难以抑制的豪迈之情。(语调激昂、声音洪亮、充满自豪)

  ②体会杨利伟初次登上太空的兴奋之情,对儿子的疼爱之情。

  四、学习第四段:“神州”5号航天飞船升入太空有什么意义?(读第四段)

  (七)总结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神州”5号航天飞船升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腾飞起来了,读了课文后,我们能不激动吗?

  请同学们带着激动、喜悦、自豪的感情再读一遍课文。

  《梦圆飞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 读题入情

  同学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和敦煌的飞天壁画吗?从“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再到现代的航天事业,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始终做着同一个梦,这是一个关于——飞天的梦(板书:飞天)2003年10月15日,这个梦终于园了。(板全课题)

  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能——梦圆飞天(齐读课题)。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已——梦圆飞天(齐读课题)。

  古有飞天梦,今由神5圆,通过预习,你知道文章分几个场面记叙神5发射的全过程。板书:(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二、细读送行

  自由读送行的场面,画出能触动你心弦的句子,写下你的点滴感受。(学生自学) 交流:

  1、“此刻……教练专家来了……响……起来了” 说出你的感受(送行的场面令人激动)

  想想还会有谁来送行呢?(同行、群众、记者……) 是啊,全世界炎黄子孙都心系神5,齐读接下来的一句

  2、此时的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向五星红旗肃然伫立,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临行前的请示。

  从这简短的话语中,你读出了什么?(坚定的意志,必胜的信心)

  让我们一起去送送远征的英雄(播放送行的录像)

  三、研读发射

  1、引读6自然段,激动人心的一颗就要道理,随着时间——(学生接读)

  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紧张、兴奋、期待)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你这样的体会?

  “一秒一秒”是的,每一秒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绷得紧紧的”不仅心绷得紧紧的,连拳头都握的紧紧地。

  “急促的呼吸声”内心的紧张期待可想而知 抓住这些词语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是啊,这一刻,我们期盼了太久太久,此刻你希望——(学生回答)你期待——(学生回答)你担心——(回答)你祈祷——(回答)因此,随着发射时间——(齐读)

  2、紧张、兴奋、期待,如此复杂的内心,总指挥发出的命令让人都不敢听了。师读“五分钟准备!一分钟准备!”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静若无人,电视机前的人们屏住了呼吸,十秒倒计时开始了,抽生读。(评议,从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了激动)

  这10秒钟,虽短犹长,它牵动着近14亿中国人的心,抽生读。

  这10秒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期盼凝聚的10秒钟,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钟,让我们再和总指挥一起10秒倒计时!生齐读。

  3、点火,起飞!顿时,烈焰升腾——(引读12段) 这是神5升空的场面,找一找,哪些词语仿佛让你看到了升空的场面,听到了升空的声音?划出来。

  烈焰升腾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读书就是要把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变成生动的画面,能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场面,气势吗?

  带着这种气势齐读12段。

  让我们随着录像去重温那震撼人心的时刻(播放画面)

  4、同学们,文中还有一句话,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却非常地铿锵有力,振奋人心,找到了吗?(生答:飞行正常)

  仅仅三分钟时间,杨利伟便通过电波告诉指挥控制中心,告诉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告诉每一个炎黄子孙——(引读:飞行正常)

  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其实在告诉人们什么?(生自由表达)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声音,这声音穿过——,传到——,传到——(引读)

  5、听到这声音,指挥大厅里——(齐读本段)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人们的心情怎样?能想象出人们当时的样子吗?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此刻,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神5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作为一名中国人,怎能不扬眉吐气,怎能不充满澎湃的激情,齐读15段。

  四、品读问候

  1、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圈的速度飞行,党运行到第7圈时,杨利伟深情地发回了问候,自己试着读读17段,想一想,这问候改怎样读?

  2、你认为该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3、杨利伟叔叔还兴奋地对儿子说:——引读。这里的“家”是指什么?(地球)

  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听老师来读读19段。

  深情的描述中,你听出了什么?

  五、诵读梦圆

  神舟5号发射成功了,2005.10.12神舟6号发射成功。2008.9.25神舟7号发射成功,浩瀚的太空中——生接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生读,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生读,让我们骄傲的告诉全世界——生读。

  梦圆飞天教学心得体会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蜻蜓飞飞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飞天

  教学设计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