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申请、批复、征地、设计招标、施工、验收投产等关键工作节点制定科学工期,确定单井发电机租赁消耗天数。
四是资源配置法:根据成本管理精细化需要,制定相关资源配套标准,主要应用于用工配置和车辆配套等成本项目。如西北油田对各生产用工单元工作量、工作性质及用工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分析影响用工人数的各种主要因素,例如:生产工艺、产液量、含硫、处理液量等,确定劳动用工定员标准。
五是文件规范法: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文件等规范性的文件可以直接作为标准,如差旅费等。
六是经验评估法:组织经验丰富的生产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依靠经验对资源的消耗标准作出评估判断。主要针对以上方法不适用或采用以上方法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项目。
(四)通过正态分布,测算级差系数
由于油田地质条件复杂多样,造成成本的影响因素较多,为使不同地质和工艺条件下油藏区块的油气开采作业的成本消耗标准趋于合理,级差系数的应用非常重要。
在选择影响因素时,必须详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取对基准的调整幅度较大的因素为影响因素。比如选取对基准的影响幅度达到10%以上的因素为影响因素。在因素确定过程中,选择的因素必须能够量化,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取得。级差系数计算的方法很多,西北油田采用正态分布的方法绘制正态分布曲线图,进行区间划分。基准标准成本确定后,针对某一具体影响因素,将其在不同影响要素下的成本消耗值分布的典型区间之外的区域划为几个区间,分别计算每个区间的平均成本,用这个平均成本和基准平均成本相比,测定某一具体影响因素的级差系数。
(五)区分成本习性,确定标准成本
根据成本习性的不同,西北油田把成本标准分为变动成本、相对固定成本、固定成本三种,根据这三种成本分别计算标准成本。某成本项目标准成本=基准标准成本×级差系数。例如:首先确定抽油机单井日耗电量的基准消耗标准,然后结合采油工程理论和实际生产经验,分析影响抽油机电费消耗的因素如抽油机类型、产液量、冲程、冲次、动液面、含水等,再选取同类井进行技术测量,确定影响电费消耗超过10%作为主要因素,运用正态分布确定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级差系数,基准标准成本与这些级差系数的乘积,就是单井的日耗电标准。
四、作业标准成本管理保障机制
建立标准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动标准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基础、创新性的工作机制、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和运行机制的保障,更需要全员共同参与、协同执行和落实。
(一)建立组织机构
西北油田成立以总会计师任项目经理,试点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成本管理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所属试点单位分别成立标准成本建设项目组,由厂主要领导牵头,协调组织开发、生产、工艺技术、人事、物资、财务等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定期组织召开成本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专题讨论和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二)创新工作机制
油田各生产单元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多样,生产工艺标准不尽统一,因此标准成本的推行既要起到“标杆”作用,又要考虑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在标准成本建设中,西北油田将典型业务的选取作为工作关键节点,采取了“五步走”工作方式。一是分析各生产单元的三年加权历史成本水平,按历史成本水平划分了成本水平高、中、低三类,重点对“两头”进行了专题分析,找出成本消耗高或低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为实施标准成本提供了基础资料。二是对西北油田的会计核算科目、预算科目进行研究,明确界定各明细科目业务内容,规范各项作业内容。三是深入基层一线,组织各单位生产技术业务骨干,对具体作业项目细化,统一单项作业内容,真正将作业细化成连接资源消耗和成本要素的“桥梁”。四是在规范单项作业的基础上,选取典型设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量化各单项标准作业耗费。五是以典型作业为基准,对不同区块、不同类别资产设置具体的调整系数,保证本次建设标准成本具有典型性、可比性和指导性。
(三)完善信息平台
为及时、准确处理庞大的成本数据,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西北油田开发完善了财务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成可随时查询、计算、分析的标准成本消耗数据库。同时实现系统与财务核算、生产运行、勘探开发等系统的对接,对生产经营运行过程中的各种费用进行实时搜集、对比分析、动态监控和及时反馈。
(四)建立考评机制
在制定标准成本的同时,研究制定成本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办法,为标准成本运行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借助标准成本管理系统布置、监控、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实现成本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对成本管理工作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五、作业标准成本管理实施效果
西北油田采取“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试点推行标准成本管理,以采油一厂、采油二厂、采油三厂、雅克拉采气厂四家采油气生产单位作为制定标准成本试点单位,通过试点,掌握每口油水井、每座站点的生产运行动态数据,了解各类费用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准确把握成本费用控制的关键点,取得明显效果。
(一)强化成本动因思想,改变了管理观念
通过实施作业标准成本管理,各级管理部门和各级生产单位更加关注各类作业及设施偏离标准的原因,通过成本动因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脱标的根源,改变过去只关注结果少分析原因的观念,真正做到了管理有的放矢,措施具体到位。
(二)依据标准组织生产,优化了生产运行
通过实施作业标准成本管理,建立了各类作业过程和设施的基准运行参数和运行标准。各级生产部门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和生产操作过程中的偏差,能始终保持生产工艺和设施的最佳运行状态,为有效控制成本奠定了基础。
(三)及时发现低效无效作业,降低了成本费用
通过实施作业标准成本管理,建立了各类作业过程和作业设施的运行标准和成本标准,各级生产部门可以适时地发现那些超标超定额的低效、无效作业,及时改良低效作业,取消无效作业,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目标。
(四)管理与生产相融合,提高了预算水平
作业标准成本管理的实施,把预算与生产参数全面结合起来,管理部门能够根据生产参数的变化及时调整预算指标,使预算管理指标更贴近实际生产、更科学,真正做到了为生产服务,为管理服务。
(五)信息资源实现共享,提升了管理效能
以分公司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为依托,实现了生产数据和管理数据的相互关联和实时共享,有效避免了各种信息的重复申报,既做到成本精细化管理,又满足管理层和操作层的不同要求。各级管理层和生产部门可通过该系统了解费用运行情况和预算执行效果,发现生产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提高企业管理效能。
六、作业标准成本管理实践展望
重视成本管理是企业的不二法则,多年来我国的油气生产企业都努力在成本控制与管理上不断完善与改进,但是,把作业成本管理与标准成本管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实际工作中实不多见。本文所述西北油田的实践,是传统与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高效结合,突破了企业以往的成本管理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实践探索。
西北油田标准成本管理对油田管理的意义在于:一是科学建标,确定的油气生产中各项操作费用的标准具有合理性与先进性,起到了“标杆”作用;二是在预算管理中建立了以标准成本和生产作业参数相结合的滚动预算模型,是全面预算管理和标准成本控制在油气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性应用;三是这种“应该成本”揭示了成本降低的方向和目标;四是解决了基层单位认为预算指标不客观而造成考核不公平的问题;五是能够为深入透彻分析成本执行情况提供翔实的信息,便于基层单位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控制措施;六是能够分清每个成本控制单元的责任,便于奖惩,利于不断降低成本等。
我们相信,只要西北油田能够紧紧结合企业实际,做好作业划分和动因分析、标准制定和修订、差异分析等工作,就一定可以使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彩燕.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结合探讨[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68-69.
[2] 刘德,饶瑞久,董斌.长庆油田对“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石油经济,2008(4):71-74.
[3] 刘斌,方平.基于作业成本思想的标准成本制定方法探讨[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5):45-46.
[4] 穆林娟,潘爱香.构建作业基础标准成本系统[J]. 会计研究,2004(5):62-66.
[5] 张磊.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1-5.
[6] 杨超.油气生产企业的标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设计[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4):115-116.
[7] 刘慕生.中国石油测井公司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模型研究[D].西北大学,2008:21-27.
[8] 宋然,刘晓静.大庆油田矿区服务系统成本控制优化思考[J].财会通讯,2010(7):16-17.
[9] 郑筠,文扬.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标准成本体系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3):62-65.
相关热词搜索: 油气田 作业 成本管理 标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