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2 20:10:25 浏览次数: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课文分析:小学语文第五册《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学这则寓言,我们采取语文活动课的形式采进行。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不口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怎样才能把这则寓言的寓意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

我们采用话剧的手法把这则寓言的深刻寓意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

设计理念: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地发展,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主旨原则,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训练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是一个绳子,会写十二个生字。

2.朗读中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性格。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另外一个叫铁罐。

他们都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好吧,老师就带大家去御橱里看看他们吧!(播放动画)动画播完了,你们觉着这个故事怎么样?有趣吗?那你们想不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呢?让我们打开书的126页,一起学习《陶罐和铁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查,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老师啊有个小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许多年之后,它们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像以前一样美观、漆黑锃亮。

而铁罐早就不知道在什么年代就锈烂了,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故事当中,都提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奚落吗?(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让人很难堪。

)师:同学们从文中找找,那几个自然段写到了铁罐奚落陶罐呢?(1——9)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师:下面呀我们就来看看这部分内容。

(师用情地读第一段)国王的御橱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孩子们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1.重点分析铁罐的性格学生找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1)、抓住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学生体会铁罐的性格师:你们觉得这个称呼怎么样?谁来体会着铁罐的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3个同学)(2)、从傲慢一词体会铁罐的骄傲、看不起人,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铁罐的性格。

师:我们再来看看后半句:铁罐傲慢地问。

什么是傲慢呀?师:看来呀,这个铁罐还不仅仅是不尊重别人,它呀对陶罐从内心里还透着一份看不起,一份傲慢。

谁来把铁罐那种傲慢的语气读出来。

(3-4个学生)(3)、大家想想同样都是罐子,铁罐凭什么这么奚落陶罐啊!生:由于铁罐坚硬,陶罐易碎,它感觉自己比陶罐强多了所以看不起它。

2.分析陶罐听到铁罐这么傲慢无理的提问,那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生:不敢,铁罐兄弟师:陶罐称铁罐为兄弟,想想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兄弟啊!体会着陶罐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更加轻蔑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试着读读师总结:短短的一问一答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个傲慢无理的铁罐,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

铁罐对陶罐的奚落还不仅仅于此,它们之间的争执会愈演愈烈,下面同学们就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2-8自然段,体会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不同的性格。

(分角色读一读,小组之间互相评价。

)3.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

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出示课件师:王朝覆没了,宫殿倒塌了,陶罐和铁罐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还是和以前那么美观,而铁罐早就消失了。

同学们面对这样迥然不同的结局,你们想要说些什么吗?(出示课件)你想对傲慢的陶罐说:—你又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说:———四、总结:是啊,孩子们你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通过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够像陶罐一样谦虚、善良、脚踏实地的走好你们的每一步!教后反思:《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的道理,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的道理。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谁还记得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呢? 指名说。(易碎,坚硬)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题齐读)。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147页,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1 / 9 出示课件1.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国王御厨里是两只罐子,骄傲的看不起,常常他。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为,而铁罐却被,消失的--。

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刚才在说的时候提到一个词“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嘲笑,讽刺,挖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直接的理解,还给“奚落”找了很多近义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想学吗?我们就以“奚落”为例!

过渡: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书上已经出现道道横线,相信你们已经找到了相关句子。

出示课件2,你们划的和老师划的一样吗?小声读一读。看看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

(1.)出示课件3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指名读第一句。

师:听了他读,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骄傲,很傲慢。

2 / 9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明明知道陶罐不敢碰他,却偏要抓住它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 生:嘲笑铁罐。

师:那现在谁来说说你现在对奚落的理解是什么? 生:看不起别人,说别人的缺点。

师:而且是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目的是? 生:是为了让别人难堪。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陶罐谦虚,友好。

谁:谁来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话?(指名读)评价。

同桌分角色练习。

(2.)出示课件4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更看不起陶罐了。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

3 / 9 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师:陶罐真的像铁罐说的那样懦弱吗?从哪看出来? 生:不懦弱,从“争辩”这个词看出的。

师:能不能把“争辩” 换成“争吵”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争辩是在讲道理,而不是争吵。

师:如果你是陶罐,你会怎样争辩呢?(指名读)评价

让我们一起来为陶罐争辩争辩吧!(齐读) 过渡:再说。。。。。。陶罐还会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师:可铁罐让它说下去了吗?它怎么了? 出示课件5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指名读。

生:铁罐恼怒了。

师引导:此时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师:加上动作,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出示课件6“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指名读。(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师: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

4 / 9 播放课件。

学生自由模仿演一演。

请学生上台表演读。

把你们合作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小结。

师:读着读着,你感受到铁罐是怎样一次次的落陶罐了吗? 生:铁罐一次比一次看不起陶罐。

生: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难听,尖刻。

生:它一次比一次过分嚣张。

师:是啊,铁罐就是用这些尖刻的话语看讽刺陶罐的短处,使陶罐难堪,这就是“奚落”的意思。

师生合作一起读所有对话。

四,学习课文9---17段。

过渡。(第九段)

师: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请同学们默读10---17段,想一想这两只罐子最后的结局怎样?

生: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

师: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生:高兴,激动。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师:是啊,当年被奚落的陶罐如今出土成为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留下来,而当年那个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它当初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

5 / 9 生:没想过。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优点,没有看到自己容易被氧化的弱点。

五,拓展延伸。

师: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出示课件7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

六,布置作业。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

6 / 9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设计主旨。整节课紧扣“读、思、议、练”四字进行教学设计,尽最大可能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和指导老师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对话的朗读指导就根据这个特点分四个层次展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第一层次的对话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在评议中理解,在理解中练读,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第二层次的对话,让孩子们自主读书、自己去发现两个罐子神态的变化,再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由练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第三层次的对话指导,以“恼怒”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加上自己的动作读书,与伙伴合作表演,来辅助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宽容。第四层次

7 / 9 的朗读指导,用给动画片配音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三次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大家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也如此。我应更关注孩子们课堂表现的细节,再指导孩子们对某些词句的理解做更深的探究。

8 / 9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邢秋红

9 / 9

《陶罐和铁罐》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生字。直到书写傲、虚两个字,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能正确读写谦虚、傲慢、懦弱、代价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准备:

陶罐和铁罐的头饰、学生熟读课文画出对话、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字入手,导入新课

1、师板书“缶”字。(出示缶的图片)

(1)大家想一想,这节课中哪几个字带有缶?

(2)教师随机板书。

2、大家见过陶罐吗?

(1)(屏幕出示陶罐图片)陶罐就是——用陶制作的,口小肚子大的罐子。

(2)(屏幕出示铁罐图片)手指屏幕,这是?

3、这节课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1)陶罐和铁罐。

(2)生随教师板书课题(补充缶)。师指导“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词语画出来,多读几遍。

(1)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出示词语,个别检查。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预设点:

(1)重点指导懦弱、轻蔑、奚落、朴素的读音

(2)虚,陶、罐的缶字书写要窄一些。

(3)出示和睦相处:

[chǔ]

1、居住

2、存在

3、跟别人一起生活

4、决定,决断

[chù]

1、地方

2、点、部分

3、机关部门

师提问:在和睦相处中“处”读哪个音?

(3)生齐读、小老师领读、同桌互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2)出示课件,补充课文内容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 )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 ),而铁罐却( )。

三、再读课文,画出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

2、生找到对话画出来,读一读。

3、将画出的对话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四、指导书写 回归文本

1、学生随机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2、指导“骄傲谦虚懦弱”的书写。

提示傲是“攵”而不是“夂”,虚字第三笔是横钩。

3、把词语送回到对话中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品读对话

1、(出示图片),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观察人物的表情和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生自由交流

(2)课文哪一处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

(3)原文中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由你“对陶罐和铁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问题切入复习导入新课,学生回答后顺势进入对话,帮助学生更好的品读。】

2、出示对话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不敢,铁罐兄弟。”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预设点:

(1)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设计意图:本处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在朗读中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
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
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二、随堂练笔 整体感悟

1、出示对话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

出示:“陶罐( )地说”

“铁罐( )地说”

(2)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2、出示完整对话 整体感悟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话

(2)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个别展示朗读(戴头饰)

三、以读代讲 总结寓意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

(1)齐读后点红“流逝”,

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

(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

(1)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2)连铁罐的影子都没见到。

3、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呢?

(1)陶罐,我想对你说

(2)铁罐,我想对你说

四、链接阅读

1、读通课本20页《北风和太阳》

2、说说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结:人们都说,预言是现实生活的投影,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以及《太阳和北风》两篇寓言故事都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发现别人的( ),正视自己的( )。这两篇寓言故事都出自于《伊索寓言》,下课多读一读,相信你们收获更多。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理解文章寓意,学会谦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神态和语气描写,了解内容主旨。

【难点】能够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把握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学会谦虚宽容。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咱们上节课已经结实了两位好朋友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两位朋友的名字分别是什么?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

2、这篇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1—9):写陶罐和铁罐的争吵;

第二部分(10—17):写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命运。

(三)深入研读

1、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整篇文章几乎全部是用语言贯穿下来的。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角色(陶罐、铁罐)进行朗读,注意各自说话时不同的语气(陶罐——谦虚,铁罐——傲慢),并选择一组同学上台展示。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朗读得特别棒,把陶罐和铁罐的情态描摹得活灵活现。)

2、同学们,那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作者笔下的陶罐与铁罐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从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傲慢、骄傲、狂妄、骄横的性格特点)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从中可以看出陶罐具有谦虚、不好争斗的性格特点)

(过渡语:大家再细心找一下,文中的陶罐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学生:对第二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陶罐还具有善良的品质,虽然铁罐对它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但是,在它和铁罐同样遭遇不幸时,它还是想到了铁罐“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3、同学们,经过上述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得知这篇文章蕴含了哪些道理呢?(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展示)

(小组一: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小组二: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小组三: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四)拓展延伸

我们得知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其实不难发现,我们是从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分析而来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也是大家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那接下来大家自行写一组对话,最好能够将事物或者人物的形象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

(生写完展示,教师总结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自行想象,改变故事的结局。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奚落、轻蔑、傲慢、谦虚、懦弱、宫殿、御厨”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关注标点和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联系下文理解“奚落”的意思。

3、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前谈话: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古汉字(出示图片),大家猜一下这个字念什么?

老师来告诉大家,这个字念“缶”,在古代缶不仅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用来盛酒的容器,现在他经常作为偏旁部首来组成更多新的汉字,比如(出示图片:缸、罐),他们也都是用来盛东西的容器,大家看,这是用陶瓷做成的罐子叫陶罐,这是用铁做成的罐子叫做铁罐。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陶罐和铁罐》下面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为了听起来舒服,我们可以加上儿化音,请你再试着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1、检查词语认读。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你能正确读出本课生词吗?出示(三组):

第一组:

奚落 傲慢 轻蔑(miè) 恼怒

谦虚 懦(nuò)弱 争辩

(他把最难读的这两个词语也读正确了/这两个词语比较难读,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一遍,你们读两遍)

第二组:

御(yù)厨 流逝(shì) 覆盖 宫殿

倒塌 掘开 朴素(sù)

(这三个词语比较难读(出示拼音)谁想当个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第三组: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翻来覆去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他读准确了吗?

开火车读

齐读

看来词语是难不倒大家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学生简单说说)

教师评价:充分的预习是我们学好课文的第一步,看来大家已经做到了。

三、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陶罐和铁罐(出示ppt: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孩子们,什么是奚落呀?

预设:就是说很难听的话,讽刺,挖苦

教师评价:你遇到生词知道查阅工具书,这个习惯非常好!

你预习时关注到了生词并且通过读书对这个词语有了了解真了不起啊!

你还知道哪些和“奚落”意思相近的词?(嘲笑、讽刺)

看来你们平时很注意积累词语,这也是个学习的好习惯。

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会对这个词语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到9自然段,划出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句子?自己反复的读一读。

1、师: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谁来读一读铁罐的话,铁罐是怎么说的?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

预设:铁罐很傲慢 陶罐很谦虚(课件这俩词语变红)

师:你关注到了他们说话的提示语,很聪明!

课件:出示“提示语”三个字。

师:提示人物说话时怎样的说,就是提示语,关注提示语,可以知道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人物说的话。

我们看,陶罐傲慢地问,什么是傲慢?———骄傲,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傲慢?(你敢碰我吗?强烈的反问,带着一种挑衅。铁罐喊它什么?陶罐子)

你能读出铁罐傲慢的语气吗?

评价:有点傲慢的意思了,同学们,你们注意铁罐说话时用了什么标点符号?问号语气上扬,叹号语气强烈,关注了标点,谁能读得更傲慢一点?指名读(评价:好一个傲慢的铁罐!学生读不到位,教师可以范读)

面对如此傲慢的铁罐,陶罐怎么回答的呢?————谦虚的回答

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也是本节课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请小朋友伸出手跟来是一起写。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写完的同学,跟老师的对照一下,是否做到了“正确、规范、整洁”?做到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书写小明星。

我们写好了谦虚,谁还能当谦虚的陶罐,读一读陶罐的话。

评价:好一个谦虚的陶罐!

你是从哪儿看出陶罐谦虚的?(陶罐喊他什么?兄弟)谁在来读一读陶罐的话

同位分角色练读

同位俩一个当铁罐,一个当陶罐,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语气最像!

指名同位俩读书:哪一对同位自告奋勇来读?很有自信

我们大家来读旁白。评价

男女生读:老师来读旁白,男生读铁罐的话,女生来读陶罐的话,比一比,谁读得语气最好。

教师引导:大家看,我们刚才通过关注提示语,还有标点符号,读好了人物对话。

2、运用这种方法读一读铁罐第二次奚落陶罐时的对话。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练读。

师:读完的小朋友用你端正的姿势和自信的笑容告诉我!

我们先来找找铁罐说话的提示语,指名说

轻蔑

轻蔑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同学们看(出示“蔑”),轻蔑的蔑字,中间是个横着的目,就像眯着眼睛看人,会把人看的很小,就是小瞧别人。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看,这就是傲慢的铁罐,仔细观察,他除了斜着眼睛,还有什么表情动作?(撇着嘴,叉着腰)

师:傲慢的铁罐斜着眼睛,撇着嘴,叉着腰,不可一世,十分看不起铁罐,对铁罐表现出极大的轻蔑,谁能带上这样的表情动作再来读读这句话?(评价:你真把铁罐对陶罐那种轻蔑的样子读活了!谁能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在这句话里,铁罐奚落陶罐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懦弱)

什么是懦弱?老师查了词典,懦弱就是软弱,不坚强,同学们,陶罐懦弱吗?(不)

从哪看出来?(争辩)陶罐为什么争辩?(就盛东西这一点来说,陶罐认为自己和铁罐是平等的)谁来当陶罐为自己争辩一下?指名读

师:谦虚而并不不懦弱的陶罐说起话来那也是掷地有声啊?分角色朗读。

3、师:听了陶罐的争辩,铁罐恼怒了!

出示句子:谁能很快地找到提示语?

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个叹号!铁罐此时火药味很浓啊!谁再来读?)

(如果读得好,好一个恼怒的铁罐,听你读,我好像闻到火药味了!)

谦虚的陶罐,是怎样劝解铁罐的。铁罐听劝了吗?

4、自读7、8两个自然段看看可以加什么提示语呢?

指名说,根据学生加的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你算什么东西!”已经是骂人了!你想想这个时候是什么语气?能不能填个四字词语?加上提示语读一读(火冒三丈)

5、看,陶罐和铁罐的语气在不断变化,如果把2到8自然段连起来,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同桌先分角色练习一下。如果加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

同桌练习分角色读对话。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真带劲啊!谁来读一读?

两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生评价。

6、那么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知道什么叫奚落了吗?

预设:讽刺别人、挖苦别人、用什么样的话?很难听、尖酸刻薄的话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了铁罐一次次用尖酸刻薄的话说陶罐的缺点,让陶罐那堪,这就是奚落。

7、铁罐为什么一次次的奚落陶罐呢?

预设:铁罐很自以为是

你能不能结合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来说一说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难道陶罐就没有自己的优点了吗?陶罐的优点是——不易生锈,铁罐的缺点是——容易生锈。

四、结局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关注提示语,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和标点符号读好了课文。陶罐和铁罐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怎样呢?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文学到这儿,谁能根据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屏幕出示“篇课文主要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________,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_______,铁罐_________。”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样概括好吗?好在哪里?你看,我们抓住了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在遇到像这样故事类的文章时也要学会抓住主要任务的主要事件来概括。

五、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积累下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跟你的小伙伴比一比谁读得好。也可以演一演。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陶罐和铁罐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故事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复习巩固本课所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奚落、轻蔑、和睦相处等词意。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主动展示朗读的才能。

3、锻炼培养思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了解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

2、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思考正确为人处世,学习与人相处,能正确看待长处和短处。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先检查一下各位同学生字词的认读。

2、接下来老师要考考你们对课文的认读。

(二)初步感知

1、在认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的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大声朗读,并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自读,并回答问题)

2、检查认读情况。

师:老师看到你们读得那么投入、认真,还用不用一段一段的检查呢?(不用)

现在老师只给你们出示三段内容。指生认读。

师:同学看看这三段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开头、中间、结尾)

老师指导:我们读书、读文章也要把握住这三个地方,这样主要脉络就比较清楚了。

师:在这三段中,表示铁罐态度的一个词是什么?(奚落)

师:“奚落”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细致解读

1、指导学生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指读。

2、指导学生标出陶罐回应铁罐的话,用不同的标记标出,并指读。

【通过用不同的标注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他们的对话进行整体初步感知。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3、创设“招募配音演员”的情景,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并体会人物特点。

师:陶罐和铁罐的话都画出来了,今天我们在这个课堂上要举行“配音演员”的招募,想想该怎么做?

(引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熟悉台词。)

4、指导研读

师:铁罐“奚落”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什么神态?该怎么读,指生朗读

师:除了铁罐的神态之外,铁罐对陶罐的称呼让人听了十分难受?(陶罐子)

“子”能去掉吗?为什么?(再读)

师:还有哪个称呼?(懦弱的东西)“东西”能换成“陶罐”吗?为什么?铁罐说话让人听上去真的很让人难受。

师:除了铁罐说的话之外,还有一个细节,让我们感觉到铁罐说话很伤人,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注意到语言中的感叹号,并试着读一读。)

师:铁罐说的话中有几个感叹号?这种语气让人觉得怎么样?(让人生气、讨厌……)

所以我们在与人交流、交往时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

师:除了对话、标点,还有一个地方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读了。(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

师:只有用好提示语,我们才能体会人物的感情,把文章读好。在他们的对话中有一个地方缺少了提示语,你们发现了吗?你能加上吗?

(引导学生自读、体会,加上准确的提示语。)

5、配音比赛

师:通过前面的练习,老师现在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配音演员还要做演员,配音演员和演员有什么区别?(让学生认识到演员还要注意到表情、肢体动作的表现力。还要注意到陶罐在对话中,始终没有懦弱、自卑,要读出不卑不亢的语气。)自读,指读或齐读,鼓励学生充分演绎陶罐和铁罐。

6、对话中,铁罐总是说陶罐算什么东西,陶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引导学生关注陶罐的结局。并结合相关资料介绍“陶”,让学生认识到“陶”的美观和价值。

在一番铺垫之后,提问:“你想对陶说什么?你又想对铁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点明课文主旨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故事?

出示选题

1、面对他人的奚落和嘲笑我们应当怎么做?

2、人与人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呢?

3、我们应当怎样正确看待长处和短处?

4、我们该做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挖掘寓言故事的内涵,发现生命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并让学生也试着写一则寓言故事。

【课后肖川教授点评】

1、平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表述要力求准确。

2、学习中不仅要关注课文表达了什么,学习怎么表达比关注表达了什么更重要。

3、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陶”等10个生字、会写“谦”等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懦弱、轻蔑、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神情语气,并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和感悟。

2、通过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和品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陶罐的谦虚有礼,宽容友爱;
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让学生去观察发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你发现了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了吗?陶罐易碎、铁罐坚固)

(二)学习字词

1、引导学生拼读、书写、识记“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朴、素、值、受”14个生字(拼音、笔顺、书写)。认读“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3、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易写错的字:荒、值、素、感。

4、重点指导以下几个易读错的字:“逝、耻”是翘舌音、“素”是平舌音。

(三)初读课文,把握全文大意

1、齐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全文大意。

2、自由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画好自然段,并把表现陶罐和铁罐动作和神态的词句圈起来。

(四)给课文分段

根据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地点的迁移给课文分段。

第一大段:第1~9自然段

第二大段:第10~17自然段

(五)作业布置:

1、中午:用田字拼音本把生字每个抄3次,组两个词。

2、用课文本抄写P169页新词,每个抄1行。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抄下来。

3、预习课文。

(六)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第一大段:第1~9自然段在国王的御厨里

第二大段:第10~17自然段荒凉的场地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词语复习

(1)PPT展示新词,个别读,纠错,全体读。

(2)强调易读错的词语:懦弱、轻蔑、恼怒(n/l不分)、(平翘舌)羞耻、流逝、朴素。

(二)课文学习

1、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

(1)全班读第一自然段。铁罐是一个什么样的罐子?(骄傲)它是怎么对待陶罐的?(奚落)奚落是什么意思?(看不起、挖苦,让它在大家面前出丑)

(2)我们看到第一部分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什么进行描写的?(对话)陶罐和铁罐之间有多少次对话呢?铁罐的又有什么样的感情变化呢?请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的2~8自然段。

反馈:几次对话?个别回答(3次),分别是哪三次?(第一次:2-4自然段、第二次:5-6自然段、第三次:7-8自然段)

陶罐和铁罐有什么情感变化?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个别读(两位同学)第一次对话,引导学生分析铁罐此时的感情态度是(奚落陶罐)。师师范读,再找两位同学个别读。

(4)男女读第二次对话。那这个时候铁罐的态度还仅仅只是奚落陶罐吗?铁罐这时候是什么态度?(愤怒)男女交换读,师点评。

(5)分组读第三次对话。你感受到了吗?铁罐这时候的态度是怎样的?(更加愤怒,火冒三丈,甚至要把陶罐碰成碎片,老师看看你们能不能读出这种语气来。)交换分组读。

(6)同桌读。ppt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7)第9自然段,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2、陶罐和铁罐分别有什么下场呢?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画出关键的句子。

师总结: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铁罐呢?课文怎么说的?连铁罐的影子也没看到。铁罐去哪了?生锈了,消失了。

(三)小组合作:说一说、写一写

小组讨论,个别说,说一说你学了这篇寓言故事得到了什么启发。把你的启发写下来。

(四)师总结

(五)作业设计

1、把这个寓言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2、把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3、再找几本寓言故事读一读,思考寓意。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奚落、轻蔑、傲慢、谦虚、懦弱、宫殿、御厨”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关注标点和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联系下文理解“奚落”的意思。

3、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前谈话: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古汉字(出示图片),大家猜一下这个字念什么?

老师来告诉大家,这个字念“缶”,在古代缶不仅是一种打击乐器,也是一种用来盛酒的容器,现在他经常作为偏旁部首来组成更多新的汉字,比如(出示图片:缸、罐),他们也都是用来盛东西的容器,大家看,这是用陶瓷做成的罐子叫陶罐,这是用铁做成的罐子叫做铁罐。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陶罐和铁罐》下面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为了听起来舒服,我们可以加上儿化音,请你再试着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

1.检查词语认读。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你能正确读出本课生词吗?出示(三组):

第一组:

奚落傲慢轻蔑(miè)恼怒

谦虚懦(nuò)弱争辩

(他把最难读的这两个词语也读正确了/这两个词语比较难读,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一遍,你们读两遍)

第二组:

御(yù)厨流逝(shì)覆盖宫殿

倒塌掘开朴素(sù)

(这三个词语比较难读(出示拼音)谁想当个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第三组:

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翻来覆去

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要认真听,他读准确了吗?

开火车读

齐读

看来词语是难不倒大家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学生简单说说)

教师评价:充分的预习是我们学好课文的第一步,看来大家已经做到了。

三、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陶罐和铁罐(出示ppt: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孩子们,什么是奚落呀?

预设:就是说很难听的话,讽刺,挖苦。

教师评价:你遇到生词知道查阅工具书,这个习惯非常好!

你预习时关注到了生词并且通过读书对这个词语有了了解真了不起啊!

你还知道哪些和“奚落”意思相近的词?(嘲笑、讽刺)

看来你们平时很注意积累词语,这也是个学习的好习惯。

相信学了这篇课文,你会对这个词语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2到9自然段,划出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句子?自己反复的读一读。

1、师: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第一次对话,谁来读一读铁罐的话,铁罐是怎么说的?陶罐是怎么回答的呢?

预设:铁罐很傲慢陶罐很谦虚(课件这俩词语变红)

师:你关注到了他们说话的提示语,很聪明!

课件:出示“提示语”三个字。

师:提示人物说话时怎样的说,就是提示语,关注提示语,可以知道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人物说的话。

我们看,陶罐傲慢地问,什么是傲慢?---骄傲,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傲慢?(你敢碰我吗?强烈的反问,带着一种挑衅。铁罐喊它什么?陶罐子)

你能读出铁罐傲慢的语气吗?

评价:有点傲慢的意思了,同学们,你们注意铁罐说话时用了什么标点符号?问号语气上扬,叹号语气强烈,关注了标点,谁能读得更傲慢一点?指名读(评价:好一个傲慢的铁罐!学生读不到位,教师可以范读)

面对如此傲慢的铁罐,陶罐怎么回答的呢?----谦虚的回答

谦虚是一种美德。谦虚也是本节课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请小朋友伸出手跟来是一起写。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写完的同学,跟老师的对照一下,是否做到了“正确、规范、整洁”?做到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书写小明星。

我们写好了谦虚,谁还能当谦虚的陶罐,读一读陶罐的话。

评价:好一个谦虚的陶罐!

你是从哪儿看出陶罐谦虚的?(陶罐喊他什么?兄弟)谁在来读一读陶罐的话

同位分角色练读

同位俩一个当铁罐,一个当陶罐,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语气最像!

指名同位俩读书:哪一对同位自告奋勇来读?很有自信

我们大家来读旁白。评价

男女生读:老师来读旁白,男生读铁罐的话,女生来读陶罐的话,比一比,谁读得语气最好。

教师引导:大家看,我们刚才通过关注提示语,还有标点符号,读好了人物对话。

2、运用这种方法读一读铁罐第二次奚落陶罐时的对话。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练读。

师:读完的小朋友用你端正的姿势和自信的笑容告诉我!

我们先来找找铁罐说话的提示语,指名说

轻蔑

轻蔑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同学们看(出示“蔑”),轻蔑的蔑字,中间是个横着的目,就像眯着眼睛看人,会把人看的很小,就是小瞧别人。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看,这就是傲慢的铁罐,仔细观察,他除了斜着眼睛,还有什么表情动作?(撇着嘴,叉着腰)

师:傲慢的铁罐斜着眼睛,撇着嘴,叉着腰,不可一世,十分看不起铁罐,对铁罐表现出极大的轻蔑,谁能带上这样的表情动作再来读读这句话?(评价:你真把铁罐对陶罐那种轻蔑的样子读活了!谁能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在这句话里,铁罐奚落陶罐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懦弱)

什么是懦弱?老师查了词典,懦弱就是软弱,不坚强,同学们,陶罐懦弱吗?(不)

从哪看出来?(争辩)陶罐为什么争辩?(就盛东西这一点来说,陶罐认为自己和铁罐是平等的)谁来当陶罐为自己争辩一下?指名读

师:谦虚而并不不懦弱的陶罐说起话来那也是掷地有声啊?分角色朗读。

3、师:听了陶罐的争辩,铁罐恼怒了!

出示句子:谁能很快地找到提示语?

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两个叹号!铁罐此时火药味很浓啊!谁再来读?)

(如果读得好,好一个恼怒的铁罐,听你读,我好像闻到火药味了!)

谦虚的陶罐,是怎样劝解铁罐的。铁罐听劝了吗?

4、自读7、8两个自然段看看可以加什么提示语呢?

指名说,根据学生加的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你算什么东西!”已经是骂人了!你想想这个时候是什么语气?能不能填个四字词语?加上提示语读一读(火冒三丈)

5、看,陶罐和铁罐的语气在不断变化,如果把2到8自然段连起来,你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吗?同桌先分角色练习一下。如果加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

同桌练习分角色读对话。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真带劲啊!谁来读一读?

两生分角色读对话。

师生评价。

6、那么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知道什么叫奚落了吗?

预设:讽刺别人、挖苦别人、用什么样的话?很难听、尖酸刻薄的话

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了铁罐一次次用尖酸刻薄的话说陶罐的缺点,让陶罐那堪,这就是奚落。

7、铁罐为什么一次次的奚落陶罐呢?

预设:铁罐很自以为是,你能不能结合陶罐和铁罐的特点来说一说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坚固(板书:坚固),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难道陶罐就没有自己的优点了吗?陶罐的优点是——不易生锈,铁罐的缺点是——容易生锈。

四、结局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关注提示语,抓住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和标点符号读好了课文。陶罐和铁罐他们各自的结局又怎样呢?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文学到这儿,谁能根据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屏幕出示“篇课文主要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________,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_______,铁罐_________。”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样概括好吗?好在哪里?你看,我们抓住了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在遇到像这样故事类的文章时也要学会抓住主要任务的主要事件来概括。

五、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积累下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跟你的小伙伴比一比谁读得好。也可以演一演。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精选15篇

陶笛教学设计(共11篇)

陶艺教学设计(共9篇)

软陶教学设计(共4篇)

电磁铁教学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陶罐 铁罐 教学设计